孩子,妈妈还没有准备好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hkjhnng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已经几年了,这几年中被人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你有孩子了吗?”当我老实地摇摇头时,千篇一律的问话接踵而来:“为什么还不要孩子?”
  是啊,为什么?我与爱人也千百次地问自己。结论是:孩子,请再耐心地等一等吧,不是爸爸妈妈不想要你。他们也与其他年轻夫妇一样,希望和美的爱情之树结出天使之果,渴望着浪漫的两人世界因你的到来更充实;也不是爸爸妈妈不能要你,他们健康而充满生机,热爱生活且衣食无忧,特别是他们都受过高等教育,妈妈还是研究学前教育方面的专业工作者,他们具备养你、爱你、教育你的应有条件。对了,告诉你,你外婆还是一个在小学和幼儿园工作了近40年的优秀儿童教育工作者呢!另外,你的外祖父母和祖父母早就催促着爸妈赶快接你来到这个世界,他们想孙子想得已经很着急了。但是孩子,爸爸妈妈还是觉得没有准备好。
  首先,很难设想在你的童年生活里你面对的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你的爸爸妈妈都是独生子女,你的出世将给他们两家的长辈带来极大的快乐与满足。不管你是男是女,大家都会同样爱你,把你作为他们生活中的中心。只要你想要的、需要的,他们都会不遗余力地提供给你。在因你的来临而变成“四二一”的家庭中,你便是“太阳”。应该说,你的幸运在这里,爸爸妈妈的担心也在这里。在世界上,有一种人被称为“植物人”,他们呼吸尚存,但他们的大脑皮层丧失活动能力,完全没有知觉。人们只是保护他们,用外力延续他们的生命。而你呢?你刚出世的时候,刚会走路的时候,甚至刚会独自背书包上学的时候,是一个相当柔嫩的、娇弱的、未成熟的、需要保护的孩子,你不会自己吃饭,不会与人打交道,不懂自我保护,所以人们往往会过度地保护你,过分地关心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但是,孩子啊,这是世界跟你们开的最大的也是最残酷的玩笑,因为在众多的保护关爱之余,竟没有人会把孩子当成一个活生生的独立的人来看待!妈妈周围的许多人,往往一厢情愿地按他们自己的方式决定、安排着孩子生活中的一切。
  有些孩子摔打玩具完全是因为好奇和探求的热望,想发现玩具里面到底藏着什么东西。但父母却粗暴地拿过孩子正在探究的材料,塞给他另一种也许是更昂贵、更精巧的玩具。其实,对于玩具,你在乎的并不是价钱是否昂贵、样式是否精巧,而在乎的是它能否引发你动手、动脑的热情。
  当一些孩子正兴致勃勃但笨手笨脚地努力学着把饭送进嘴巴,把纽扣系上的时候,年长的人急忙跑去喂他、帮他扣上,他们惟恐孩子吃得太慢太少饿着,扣不好衣服冻着……这些孩子的生命正在他的内部逐渐发展,又通过这样一些看起来是愚蠢捣乱的反复练习愉快地进行着令人惊叹不已的积极尝试!但是,它们却往往被一厢情愿的成人们“好心”地破坏了,剥夺了他们自由发展的权利。
  孩子的每一种行为都有一个非他代替的小领地。这些非他代替的小领地,孩子们不得不通过斗争与反抗来捍卫。当他们试图从厨房里拿点东西,比如生菜叶来做一盘小菜时,他们会被赶走,并被毫不怜悯地送回去玩他们“正规”的玩具;当他们正陶醉在与蚂蚁一起搬运食物回洞,发现蚂蚁的触须在冲他打招呼时,一只大手就会伸过来把他们拉走。父母们怕孩子弄脏了衣服,怕被虫子咬了,怕把脏东西放进嘴里,却不怕打断孩子此刻最需要的东西。我想,许多孩子“任性”、“顽皮”、“捣乱”,也许就是由那渴望自由、渴望心理关注、渴望情感呵护的小小的灵魂发出的特殊信号。
  孩子,你将要面对的世界会在你弱小的时候全心全意地保护你,像珍爱花一样珍爱你。但你一旦长大,便会严格地要求你立即做出成熟的社会应答,独立地迎接生活的风雨。从小在家庭的爱巢中、长辈的羽翼里养尊处优惯了的你,会怎么样呢?不仅你自己害怕,爸爸妈妈也担心!因为我们不曾想过将来你终究要面对艰难险阻并要独立应付,因而剥夺了你锻炼的机会与权利。显然,那时你定已措手不及,而爱你的人们也正慢慢衰老,想帮也力所不及!
  孩子,妈妈曾受过多年的专业训练,也曾解答过不少育儿问题,但妈妈还是没有准备好迎接你。因为哪怕研究儿童的书再多,再科学,也只能解决一般的问题和普遍的规律性的东西,它们有广泛的适用性,却不见得适合于你。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是“此时”“此地”中真真实实的一个特别的人。没有任何一本教科书或一种理论可以作为一个妈妈的所谓最适宜的工具。你是那么独特,那么变幻无穷。你的希望,你的要求,你的喜怒哀乐甚至吃喝拉撒都向世界宣告着你是你自己!妈妈爸爸以及所有爱你的人们都要毫无偏见地、客观地对待你,好好地按你的章节读好你这本“书”!孩子,那时我们能不能顺利毕业呢?这个问题使我在渴望读你时又害怕有朝一日真正面对你。
  爸爸妈妈渴望你早日来临,并从小自己学会独立、勇敢、乐观、自信地健康成长。但孩子,请等一等,让爸爸妈妈与外祖父母、祖父母认真地再准备一下,把你当成一个大写的人来迎接、呵护和教育!让所有爱你的人们切实地尊重你、理解你,为你创设适宜的成长空间!■
其他文献
下一代的素质    无论养育下一代的代价是多大、成功的机会有多少,你若问历经此苦的过来人,给他(她)机会再选择,大多数人,仍会选择要生儿育女。  表示会生儿育女的夫妇会在更迟的时候生,且生得更少些,这说明现代夫妇对这问题是不无疑虑的,这些疑虑对下一代的素质其实是有直接关系的。  一个国家有责任保障生育率受控制与下一代的素质得到改善,正如文化程度高一些的父母往往希望少生精养,为下一代预备最佳的成长环
期刊
爸爸的信  承骐:你好!  1.你能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估算出北京到天津的距离吗?  (估算,大体对即可,重点在量,然后估算)  2.看看清华园内有没有先开花,后出叶的植物。  爸爸 3.29     儿子的信  爸爸:您好!  我告诉您北京到天津的距离是120公里,我还知道北京——承德,北京——郑州,北京——济源的距离,下面告诉您我是怎么算出来的。  首先,先量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直线距离
期刊
满月儿的体重及身高    体重(千克)  身高(厘米)      男   女   男    女  10%  4.33  4.04  53.50  52.50  50%  5.05  4.64  56.30  55.40  90%  5.75  5.36  58.80  58.30    身心发育    特征  总使人心神不安的婴儿,过了1个月后,长大了不少,身心状态也安定了,妈妈也用不着像对待新生
期刊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在教育方面我认为至关重要的几个问题。这也是许多美国父母在对孩子的未来做决定时所遵循的主要原则。     爱与服从    按照乘客的愿望,每一列火车会抵达不同的目的地。但总有两条铁轨使急驶的列车不会相撞。我想给你们两条“铁轨”,它们可以使你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不至于“出轨”。在孩子2岁之内,一定要把这两条信息传达给每个孩子。它们是:  1.我
期刊
如何正确地、科学地抱婴儿?德国医生给妈妈们提供了几种姿势。这些姿势考虑到了婴儿的骨骼肌肉系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心理特征,同时,也考虑到了婴儿的重量不断增加对妈妈的身体支撑器官的负担。    1.悬空  这个姿势适合3个月以前的、还不能支撑头部的婴儿。妈妈一只手托住婴儿的脖子和后脑勺,另一只手托着婴儿的臀部。婴儿的身体微微弯曲,脸朝着妈妈。这个姿势使婴儿同妈妈能自由地进行感情交流。为了避免婴儿头总转
期刊
跟儿子一起“玩书”    我是一个1岁半男孩儿的母亲。几乎每一期《父母必读》杂志都能够从不同角度给我以启发和教益。比如:1999年第8期头一篇的“从玩书到读书”对我的震撼就非常大。以前,我经常在闲暇时讲书上的小故事给儿子听,可是常常讲不了几页,他就开始“捣乱”:不是成心撕破一页,就是把书推到一边又去玩别的玩具。我这个人最没有耐心了,看到他都1岁了还这么不爱学习,觉得他真是不争气,于是免不了打他几下
期刊
今年春节,朋友送给我6岁的儿子一对可爱的小兔子。他喜欢得不得了,可是,家里的地方很小,只好把兔子装在一个笼子里放在阳台上。虽然我每天都清扫几次,但还是引来了不少蚊蝇。我几次想把兔子送人,孩子每次都大哭着不让送。我不知怎样处理才好,大家能不能帮忙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广西 余 娟    和孩子一起饲养    一次,我儿子看到市场上的小白兔也爱不释手,说什么也不肯走了。见他那么喜欢,我只好给他买
期刊
常听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愿多说或不善于表达,其实这不是孩子单方面的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受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方式的影响。关于亲子交流方式,最初对孩子早期语言发展与母亲说话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的探讨时,国外有一些研究发现,孩子有两种语言获得的风格:客体定向的指物风格和自我定向的表达风格。指物性的孩子词汇发展速度快,词汇增加主要是名词,句子发展较早;而表达性的孩子词汇增加不明显,因为他们的词汇主要是功能词,
期刊
“父亲”在我心目中是威严、不苟言笑的,对孩子的爱不轻易表露出来,是一本难读懂的书。  在我做了母亲之后,不知怎的,忽然特别想做父亲。  我觉得做父亲真好。父亲因与孩子接触时间少,孩子比较喜欢父亲。我的女儿就是如此,只要丈夫下班回家,便扑入怀中,又是“骑大马”,又是“开飞机”,开心极了。丈夫成了女儿的开心果。我与丈夫吵架,女儿总要站在丈夫那边。丈夫很少批评她,而我这个做母亲的遇事总要絮叨着:“小心点
期刊
“没有你地球照样能转”,这句话恐怕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也没有谁会对此提出异议。从客观上来讲,这是真理;从主观上来讲,我们也早已习以为常。有谁敢说,离开我地球就不再转动?  然而一件小事,却使我对这句话不得不“另眼相看”。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中午我和儿子发生了一场争执。起因很简单,儿子有些感冒,我打算下午等儿子上完课后带他去看病。碰巧那天是周五,下课后是学校例行的大扫除。儿子是班里的劳动委员,参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