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古人家中去“蹭饭”

来源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经常把书比作精神食粮,若从这个角度进行解读,读书也可以理解为吃饭。我们读书的过程就是到别人家里“蹭饭”的过程,譬如读《论语》,就是到孔子和他的弟子家中去“蹭饭”;又如读《上林赋》和《子虚赋》,就是到司马相如的家中去“蹭饭”;再如读《西厢记》,就是到王实甫的家中去“蹭饭”。
   想来古人都是好客的,他们不会因为我们的冒昧到访而闭门不纳。书在那里,饭和菜就在那里,你想吃就吃,至于能吃多少,就要看你的本事了。当然,吃饭的形式因人而异。你弄一顿烛光晚餐也好,搞一个露天联欢也罢,都不会影响你的阅读体验。
   我们常说一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借书而读就好比你去别人家里吃饭,还捎带着另外一个人。庆幸的是,古人都是宽厚的长者,并不会因此而嫌弃你。另外,读书优于吃饭之处在于,每个人胃的容量都是有限的,并不能一直吃;但读书就不一样了,只要你有时间,只要你有兴趣,你可以一直读,从曙光初露读到月上中天,从春风吹起读到冬雪落下。
   每个人的口味都不相同,有人喜欢肉,有人喜欢鱼,有人喜欢蔬菜,读书又何尝不是这样?有人喜欢唐诗,有人喜欢宋词,有人喜欢元曲,有人喜歡明清小说,还有些人喜欢外国文学作品。但只要是书,大多都有好的味道。
   书的装帧就像菜的颜色和摆盘,一个好的装帧可以增进人的读书欲望。如果你去别人家里吃饭,主人端上的菜卖相一般甚至是残羹冷炙,就算你是大胃王,想必胃口也会大打折扣吧。读书亦然。但是,菜的颜色再好看,盛菜的碗盘再精致,都不及菜的味道来得实惠。换言之,书的内容比装帧形式更加重要。读一本枯燥无味的书会让人昏昏欲睡,读一本妙趣横生的书则会让人兴致盎然。两者可谓天差地别。
   想要对书保持浓厚的兴趣,读书的人也要时常换一换口味。李太白家的饭吃厌了,就去苏东坡家里吃一点,苏东坡烧的菜吃厌了,就去郑板桥家里吃。反正他们家的大门永远敞开着,只要你想去就能进去,锅里有菜,坛里有酒,打开来就能吃喝。当然,有时我们也会遇到一些晦涩难懂的作品,就好比菜盘子上扣着一个盖子,需要读者自己去揭开,去理解。偶尔也会遇到些不成熟的作品,就像砧板上放着一堆食材,还未做成成品,需要你自己去蒸煮翻炒,过程虽然繁复了些,但吃起来可能更有味道。
   如果你愿意的话,当然可以一直“蹭饭”吃,但是蹭的次数多了,心里难免过意不去或是有些技痒,也想试着做一桌子菜来回馈一下他人,这就是自己创作的过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蹭饭”蹭得久了,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也会成为“厨师”。
  (选自《鄂州日报》)
  【赏析】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说过:“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由此可见,读书和吃饭还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到古人家里“蹭饭”吃,每天的阅读既有营养,又有益于健康,即使成不了“厨师”,也会“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其他文献
一  在大自然的馈赠中,南国的橘子以其营养丰富、剥食便利、老幼咸宜而堪称物美价廉的大众水果。  翻查资料得知,橘子的原产地就是中国。优良品种繁多,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考证,直到公元1471年,橘、柑、橙等柑橘类果树才从中国传到欧洲。  遍翻《诗经》,其中写到的水果有很多,不知何故,鲜见写到橘子。大约是因为其作品主要取材于北方的缘故吧。橘子的最佳产地,是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  到了《楚辞》,
期刊
萧何,西汉开国功臣,官至相国,史称“萧相国”。《史记》卷五三、《汉书》卷三九有传。萧何初任秦沛县主吏掾,后跟从刘邦起兵反秦。攻入咸阳后,他深谋远虑,接收了秦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项羽分封各路诸侯,他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劝刘邦暂时隐忍,经营巴蜀,徐图大计。他慧眼识才,向刘邦举荐了大将韩信。楚汉战争期间,他镇抚关中,制定律法,并为刘邦输送粮草和兵士。他关注民生,為此遭遇了牢狱之灾。他不计前嫌,极力赞同
期刊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从唐初到玄宗开元年间,经过上百年的发展,长安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大都市,文化多元,建筑壮丽,人口众多,生活丰富多彩,集中展示了唐王朝的强盛、繁荣与开放,成为中华文明向世界传播的中心。生活在长安的胡人  当时各国纷纷遣使来唐,进入长安,盛况空前,“万国来朝岁,千年觐圣君”,是唐朝对外关系的真实写照。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的《客使图》,以细腻的笔触,形象地展示
期刊
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为州(府、军)和县两级。这两级的最高长官不允许武将担任,也不在当地的行政官员中产生,而是实行“差遣制”,即由朝廷派文官去擔任,并且三年一换,不得连任。而对这两级官员的监督,是通过通判和监司进行的。  通判是州的最高监察官。通判这个角色很特殊,他不是知州的副手和属官,而是与知州一起处理政务。重大的决定必须由他们两个人共同签署,才算生效。这样一来,州一级的首长实际上成了二元制,其中
期刊
云梦睡虎地和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代简牍文书中,都有民间日常选择时日吉凶的书——《日书》。而且,睡虎地秦简《日书》和放马滩秦简《日书》中都可以看到用以纪时和占卜的十二种动物。这十二种动物有时与十二地支对应,类同后来的十二生肖。有人认为,这或许可以看作后世十二生肖的雏形。其实,两种《日书》中的十二种动物和后来的十二生肖并不完全相同,但是都有“鼠”与地支“子”相互对应(李菁叶:《睡虎地秦简与放马滩秦简(日
期刊
提到“扑满”,我们也许会感到陌生,如果说“存钱罐”,我们就再熟悉不过了。“扑满”就是存钱罐,又称悭囊、闷葫芦、哑巴罐、储钱罐等,其外形呈圆体,平底,中空,顶上有可以投钱的长条状孔,是古代先民用于储蓄钱币的容器。  古时的扑满主要用泥烧制而成,也有陶制、瓷制、竹制等,几乎家家都有。总体而言,中国古代通行的是圆形方孔钱,先民们为储存之便,用泥作罐形或匣形的器具,顶端开一条能放进铜钱的狭口,有零散的铜钱
期刊
谈及现代人的服饰,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衣服和裤子。裤子作为代表性的下装,是男女老少通用的服饰。然而,如果追溯历史,裤子的出现可能比我们预想的要晚得多。  相较于上衣和裙装,裤子是比较晚才出现的。连带着,“裤”这个字也是较晚才出现的。它的结构简单明了,由“衣”和“库”两部分组成。“衣”表示这个字的意思跟衣服有关;“库”则表示字的读音与之接近,同时,也将其表示“容纳”的含义带入了整个字中。  “裤”的意
期刊
中国古人对“满招损,谦受益”“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损益、盈亏变化之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其原因就在于中国古人特别重视历史,正如司马迁所言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所以古代中国不仅有悠久的修史传统和大量的历史文献,更有从历史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智慧启迪和哲学思考。春秋时期道家创始者老子曾在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一职,他在阅读大量文献后,悟出了“知其白,守其黑”“大巧若拙,大辩
期刊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这一章讲社会群体意志和国家意志之间的关系。  用“善”保证学习进步的平等,用“信”分配社会建设的红利,社会就会活起来、火起来。虽然各种意见也会层出不穷,各有偏颇,但决策者把握住“善”与“信”的枢纽,就总是能为天下人整合出恰当
期刊
关于“春秋五霸”,历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另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说到吴王阖闾(以及夫差)和越王勾践,我们就会想到“吴越争霸”“卧薪尝胆”“西施入吴”等历史故事。细究起来,吴越两国的历史之所以能广为流传,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主要是故事本身十分精彩、颇具魅力,而精彩的故事,必然要有详细的史料作为支撑,这就要归功于《吴越春秋》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