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品味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ir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言的品味是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语言品味,一般来说,要做到以下4条:一是案头要常备各种实用的汉语字词典。二是读文章时要采用圈阅、注音、朗读、辨析、释义的方法。三是对刻画人物、说明事物、陈述观点、组织描写、表达情感、揭示主题有重要作用的词语、语句、语段要特别留意。四是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运用各种方法,重点品味精彩的词语、句子、语段的表情达意之妙。
  【关键词】 语言 品味 方法
  
   语言的品味是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在语文学习中,有很多师生把精力放在了分析课文上,不太重视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这直接影响了阅读的顺畅和表达的准确到位。要进行有效的语言品味,一般来说,要做到以下4条。
   第一,案头要常备各种实用的汉语字词典。
   第二,读文章时要采用圈阅、注音、朗读、辨析、释义的方法,解决生词。
   第三,对刻画人物、说明事物、陈述观点、组织描写、表达情感、揭示主题有重要作用的词语、语句、语段要特别留意。
   第四,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运用各种方法,重点品味精彩的词语、句子、语段的表情达意之妙。什么是品味?读者得文字之佳胜,就是品味。“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叶圣陶先生的这一精彩比喻,形象的道出了阅读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时品味的重要意义。只有品味,才能透过文字的表面,领会作者的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怎样品味?品味就是收获鲜活的语感,而不是只得到干巴巴的词语解释。夏丐尊先生曾说:“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面。“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怎样品味?就是要注意比较、咀嚼、揣摩,以此领悟表情达意的准确到位之处、含蓄蕴藉之处、耐人寻味之处。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老师曾经总结了7种品味语言的方法。①加一加。就是采用在原文上增加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的方法,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使用的妙处。②减一减。就是采用在原文上删减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的方法,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的妙处。③换一换。就是采用置换原文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的方法,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使用的妙处。④调一调。就是采用调整原文的词序、句序、段序的方法,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的妙处。⑤联一联。就是采用联系前后的词语、句子或段落的方法,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的妙处。⑥改一改。就是采用比“换一换”动作更大的对标点、句子或段落作修改的方法。⑦读一读。就是采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使用的妙处,形成语感。
   为了方便理解品味语言的方法,举一组例子。
   第一个例子。郑桂华老师上观摩课《安塞腰鼓》时,针对文章气势磅礴的特点,采用朗读的方法一线贯穿:首先指导学生朗读,从朗读中体会它的节奏美和气势美,实现整体感悟,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内容美、语言美、形式美,这一环节又是采用读品结合的方式,读中品,品后读,诵读形式多样,如个别读、小组读、女生读、男生读、男女混合读等。铿锵激越的诵读深深感染了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通过诵读全然悟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心领神会,感同身受。这个例子是典型的“读一读”。许多音韵和谐、形式整齐优美的散文、诗歌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品味语言。
   第二个例子。是周秀芳老师本人用过的。在引导学生品味《孤独之旅》中倒数第二段中的一句:“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时,首先要求学生把四个感叹号改为三个逗号和一个句号,然后读一读,再和原句比较着读,结果可想而知,在此只有用感叹号,才能把当时杜小康经历了孤独和磨难之后,终于发现鸭下蛋时的那份惊喜表现出来。接着作者再引导:如果标点不变,把“蛋”和“爸”的次序调换一下,好不好?学生沉思片刻后发言:不能换,因为这时的杜小康已经长大成熟,他渴望的是鸭能早点下蛋,鸭蛋才是他的全部希望,如果把爸放在前面,既不符合人物的内心活动,也不符合文意。这样的语言品味,使学生在比较中领悟到了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这个例子的前半部分是典型的“换一换”,后半部分是典型的“调一调”。
   第三个例子。一位老师上《秋天》一诗,在品味“伐木声丁丁的飘出幽谷”中“飘”字的妙用时,一个学生提出质疑:能否把飘字改为传字。这时,该教师这样引导学生:飘字刚好与这句中的哪个字相吻合?学生心领神会,全班齐答道“幽”字。这个例子是典型的“联一联”。
   第四个例子。一老师教学《香菱学诗》,在品味香菱这一人物时,教师先列出几句香菱带“笑”的句子:1.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为师,你可不许腻烦的。”2.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却是有理有情的。”3.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4.香菱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玩罢了。”然后让学生选择一句,并根据当时的语境,在“笑”字前添加一个修饰语。通过这样加修饰语的语境创设,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再现当时情景,使学生体悟到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加深对香菱的理解。这个例子采用的方法可以命名为“添一添”。
   第五个例子。一位教师上《桥之美》,讲第四段中的“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通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拱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时,学生觉得难以理解。于是该教师就让全班学生闭上眼睛,做一次深呼吸,体验一下当时的感受。一做完,好多学生都发出感叹:爽!这时教师接过话茬说:“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们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表现了作者与周围的环境已融为一体。”这样的语言品味,能把文本内容与学生的自身体会融为一体,从而更好的理解文本。这个例子采用的方法可以命名为“试一试”。
   第六个例子。教学《风筝》时,文中“我”将弟弟的风筝踏扁后,“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这里,作者对小兄弟的心理感受略而不写,其实这就是一个值得挖掘的言语空白点。可以引发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对此进行填补,说说小兄弟当时的感受,从而使小兄弟的形象更加丰满。这个例子采用的方法可以命名为“补一补”。
   第七个例子。《我与地坛》有这样的句子:待她再次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母亲“提示”、“恳求”、“嘱咐”我什么?为什么要说“去园中看看书挺好”?我说去看书了吗?没有。我说去活动活动了吗?没有。母亲最担心我的事是什么?是轻生。但是母亲不能直接说,不敢直接说,也不愿直接说。只能往好的方面去说,只能往最希望的方面去说。所以才变成了“提示”“恳求”“嘱咐”。母亲心中的复杂情感,都在这几个平平常常的词语中了。这个例子采用的方法可以命名为“想一想”。
   为了开阔眼界,再举一组品味名词、副词、动词形容词的例子,第1个例子。“有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鲁迅《风筝》,发表时“故事”称作“新闻”,收入《野草》时改为“故事”。)这是一个注意照应的例子。将“新闻”改作“故事”,是为了照应前文所说的二十年前的“儿时的旧事”。把二十年前的“儿时的旧事”称作“别人的新闻”显得勉强,改作“故事”就妥贴顺畅了。
   例2:人家说,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交待了孔乙己的身份,“也”表明他的确读过书,受过封建文化的教育和影响,而这正是形成他思想情感的根本原因。“终于”表明他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富贵,并为此拼搏了大半生,而最终成了封建文化的受害者和可怜的牺牲品。
   例3: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记载过这样一件事:王安石在写《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最初先写“春风又到江南岸”,用了一个“到”字,后再改为“过”字,接着又换“入”字“荡”字,“到入荡过”这几个字在此句中都有春天来了意思,但经过十几次的修改,最后确定了“绿”字。正是这个“绿”字,最富有表现力,将江南春天勃勃生机形象地刻画出来。
其他文献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进来,在小学阶段没有认识地理这门课程,新的学期,新的课程,在学习中感到非常困难,因为地理学科太抽象。对我们七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本身有的人连门都没有出过,怎么去认识世界呢?怎么去学好世界地理呢?现就怎样学习好初中地理和大家探讨。    1 确立空间想象思维能力     翻开初中七年级地理课本,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地球,即是怎样认识了解地球,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一词没有了解,对地
期刊
【摘 要】 以人为本,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当前化学课堂教学的总思路,大量的教育教学研究证明:以问题为由答,以探究为途径,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已成为东西方教育教学的严重分歧点。所以在化学科学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是全面拓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探
期刊
时代的快速发展带动着教育方式的不断更新,大大小小的公开课上,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被精彩纷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覆盖了。诚然,我们和学生一样,都会一度沉浸在那震撼人心的课件之中。但走出公开课的殿堂,回到自己每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受时间、精力、资源等限制,对多媒体课件是望而兴叹。我们依然会拿起一支粉笔耕耘在黑板之上,在教学板书这一环节中孜孜不倦地寻求其魅力,使其在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帮助
期刊
新课程倡导开放的语文课程,笔者在多年阅读教学实践中通过查阅文本,在充分使用文本的基础上采用行之有效的课外拓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果。下面就如何让寻找阅读教学中课外资源的拓展点谈谈自己的做法。    1 说一说故事     如对《山谷中的谜底》一文的中心句的理解是个难点:“的确,有时弯曲不是毁灭和倒下,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联系
期刊
政治教育本就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仅仅依靠理论的教育很难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而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说到底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吸引力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更是检验政治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1 联系生活实际,使思想政治课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程  
期刊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新时期英语教学的需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思维能力训练,使学生基本掌握并能较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提炼,上升到理性认识,并根据得到的知识去推理、扩展,对想学而未出现的语言进行试探,经过实践的检验,完善自己的认识。   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必须立足于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实
期刊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实行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本文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行审美教学,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 审美 激发想象 美育渗透 开发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在语文
期刊
【摘 要】 快乐教学是愉快教育在教学领域的体现。快乐教学的提出,对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创设愉快情境,帮助学生形成学习需要,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快乐教学      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
期刊
伴随21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占据了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它直接依赖于知识与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人们具有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在内的创新能力。这无疑带来教学观由知识本位到智力本位再到人本位的变化,课堂教学所担负的重点职责也从传承知识、发展智力革新为培养学生的获取和加工信息、进行创造的能力,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为适应新形势,我国正在进行新的课程改革,在这种有利条件下,如何完成好新的
期刊
【摘 要】 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既掌握高级编程语言的知识、编程技术和基本算法,又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更具备利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灵活运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其重点是培养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难点是作为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应当如何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培养程序设计的新思想。本文从如何提高C语言课程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