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远”的邻居

来源 :较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meteor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55年2月7日,当时的沙皇俄国同日本签署了《俄日友好条约》,同时,双方还以和平的方式划定了两国的边界。但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和日本的交战,直到150年后的今天,俄日两国一直没有签订和平条约。由于俄日两国之间关于北方四岛的领土问题,两国的政治关系一直得不到正常的发展,并因此影响到了经贸关系。俄日两国关系目前的这种非敌非友的状态,归根结底是两国之间的相互信任问题。这给两国政治和经贸的发展都带来了障碍。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所以,信任是发展两国关系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今年的2月7日是《俄日友好条约》签订满150周年。日本方面原打算邀请俄总统普京访问日本。但是,由于两国在关于北方四岛的领土问题上分歧依旧。普京决定推迟访日的日期。两国在领土问题上会有突破吗?两国是否存在未来建立相互信任机制可能性?本文将从引起两国之间低信任的原因入手,对上述问题进行一一分析。
  
  俄日两国低信任度的原因
  
  在两国关系中信任度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对历史的继承和对国家制度认同以及对双方文化和社会背景的认知程度是构成信任的因素。俄罗斯和日本两国的关系更是和历史有着很深的渊源。
  


  (一),虽然俄罗斯和日本是一对邻居,但是在两国历史上的争端要远大于友好。现在双方都把历史当作重要的因素来衡量对方。
  以日本方面为例,日本对俄罗斯是缺乏信任的:
  1.在俄罗斯早期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和领土扩张中,具有很深的岛国心态的日本就对俄罗斯怀有恐惧和仇视的印象。
  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当时的沙皇就掀起了向海洋扩张的浪潮。因为日本的独特的地理位置而首当其冲。这时的日本已经深深感受到了外部的威胁。从而加强了海军力量。以防范俄国人的入侵。在1854年到1855年日本被迫先后和美、英、俄、荷等国家签订了不平等的友好条约。在幕府后期,日本的众多舆论认为俄国是没有开化的国家,毫无长处值得学习。
  1868年日本成功的进行明治维新运动后,当时的日本政府派出使节团,赴欧美访问,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通过考察,日本得出富国强兵,实行专制集权主义统治的结论。因此,日本也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样本,希望通过对外扩张来加速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首先制定了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政策。但在这之前,这两个国家已被沙俄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样,沙俄、日本两国的单方面侵略变成了两国在远东地区的相互争夺。俄国被当时的日本政府视为头号敌国,这时的日本社会也弥漫着恐俄症。比如,在19世纪的80年代末期,俄国打算修建贯通整个西伯利亚的铁路线。日本认为这将对远东地区原有格局带来重大影响。一旦这条铁路竣工,日本将面临着危险。中日甲午战争后,沙俄和日本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爆发了日俄战争。这场战争虽然以沙俄失败而结束,但是,沙俄的军事力量却并没有完全被摧毁。日本依然十分警惕着沙俄。俄日战争后,日本仍然把沙俄当成头号敌人,并以此为目标来制定了自己的扩军计划。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些事件使日本人对苏联的看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是日俄战争中俄军阵地的一个场景
  


  在日俄战争中,俄军在远东的海军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从而为俄日间的不信任埋下了种子。
  
  在苏日之间的中立条约上,日本认为,在条约尚在有效期之时,苏联方面竟然单方面撕毁条约从而对日宣战。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曾把《苏日中立条约》作为攻击苏联的反面教材,很多日本人认为,苏联是最靠不住的国家。
  在领土问题上,苏联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协议在二战将结束之即,对日本宣战,占领了日本北面的四个岛屿。这一问题已经成为苏联和日本以及今天的俄罗斯发展关系中主要的障碍。日本方面坚决要求收回北方四岛的主权,并以此为基础写进和平条约。而俄罗斯方面则要求在1956年的联合宣言的基础上,签订和平条约然后再解决领土问题。所以,直到今天,俄日两国间都没能够签订和平条约。许多日本人认为由于北方四岛问题使日本人难以摆脱由战争失败而带来的压力。
  还有就是战俘问题。在二战后期的苏日战争中,日军约损失67.7万人,其中8.3万人死亡,59.4万人被苏军俘虏。这些战俘被押往苏联各地关进战俘拘留所。严寒的气候,恶劣的生活条件再加上繁重的体力劳动,导致大批的战俘死亡。关于被俘的人数和释放的人数问题,双方直到今天仍存在分歧。二战后,美国出于独占日本的目的,利用苏联和日本之间的战俘问题对苏联进行舆论攻击。由于被俘人员的悲惨遭遇,激起了日本民众强烈的反苏情绪。
  从俄罗斯方面看,俄罗斯对日本不信任开始于1904—1905年的俄日之间战争。俄日战争中沙俄的远东海军力量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俄日战争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确立了日本的强国地位,改变了远东地区的力量对比。沙俄的惨败,对俄国人震动非常大, 2003年2月10日在俄日战争爆发100周年纪念日的时候,俄罗斯的众多媒体都报道了当年一个俄国海军指挥官的日记,其中写道,想不到强大的沙俄竟然被小国日本打败,此国将是远东之患,今后绝对不能小视。
  (二) 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到冷战结束,苏联和日本之间不信任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两国国家制度的不同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对于日本来说,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日本把苏联在冷战中的大国沙文主义、霸权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当作社会主义制度的弊端。此外,在冷战中,日本始终把苏联当成重要威胁的国家。
  十月革命后,苏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与日本的国家制度是不相同的。日本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采取了敌视的政策。日本采取了支持高尔察克、参与颠覆苏维埃政权的行动。1925年,苏联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此后,日本当局对共产主义的渗透和发展感到十分恐慌。虽然在苏日两国签订的条约第五条中,禁止相互宣传和进行破坏活动及对此类活动的支持,但日本政府并不认为这个协议能够抑制共产主义思想和运动在日本的渗透和发展。出于对日本政治制度的维持,日本当局在国内掀起了反共的宣传,并制定和通过了治安维持法,此举不仅要以共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为打击对象,而且要镇压一切批判天皇制权力和日本帝国主义内外政策的思想和运动。这些举动极大地影响了这一时期苏日关系的发展,加深了日本人对苏联的错误认识。为了对付所谓的苏联的军事威胁以及共产主义运动,1936年11月,日本同德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协定表面上标榜的是对共产国际的破坏活动要相互合作,采取防卫措施,但秘密附件则明确表示,以苏联为对象,约定日德两国中的一方与苏联进入战争状态时,另一方不得采取有利于苏联的行动;非经双方同意,不得单方面与苏联缔结政治性的条约。当苏联方面得知这一事实后,立即采取行动,拒绝签订已经谈判完毕只待签字的苏日渔业条约。渔业是关乎日本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尤其日本是一个以海产品为主的国家,日本对苏联的不信任也因此进一步加深。
  上个世纪中期,冷战开始后,世界分成两大阵营。日本在1950年同美国单方面媾和,并且还同美国签订了安全保障条约,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中的一员、亚洲冷战体制中的桥头堡。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首领,很自然的被日本当作最具威胁的国家。作为冷战的策略之一,日本政府开始大肆宣传所谓的苏联威胁论。再加上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强大军事存在,其结果在日本民众当中产生了相当的恐慌和不安。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东西方在远东的对立局面有所缓和。在这种前提下,1956年,苏日签订了联合宣言,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但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苏美在全球日趋激烈的争霸,苏联在远东的军事力量不断得到加强,这给日本带来了空前的压力。1979年,苏联突然出兵入侵阿富汗,继而向南千岛群岛增加了驻军。面对苏联在世界各地争夺中发起的攻势和亚洲局势的紧张,日本再度感到了来自苏联的巨大军事威胁。日本当时的军事白皮书中明确指出日本的头号敌人在“北方”,将国内的主要兵力都集结于日本的北海道。
  


  北方四岛在军事上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可以使苏联的太平洋舰队比较隐蔽的进出太平洋,这可能也是俄罗斯至今不愿把岛屿归还给日本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从上个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列宁、斯大林等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人确实给当时的日本知识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随着苏联出现的政治清洗到1956年的对斯大林的批判等一系列运动,以及在60年代东欧对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的否定等等不利于社会主义形象的事件发生后,也使日本民众对苏联产生了不好的印象。
  在苏联方面看来,十月革命胜利后到二战结束前,苏日两国一直处在兵戎相见准战争的状态下。在战争后期,苏联对日本宣战,在这段时间里,双方一直都把对方当作敌人,根本没有信任可言。
  在俄国的十月革命胜利后,日本和一些西方国家采取了武装干涉妄图颠覆苏维埃政权的行动。甚至在1918年协约国已宣布停止对苏联的武装干涉行动后,日本军队依然赖在西伯利亚和远东不走。直到1922年日本才从西伯利亚撤军。这期间日本对远东的苏维埃政权进行了孤立和经济封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仍然把苏联当为主要的敌人,在中国的东北部边界,利用伪满洲国的傀儡政权这一工具不断向苏联挑衅,其主要手段是制造边境冲突。其中就包括著名的事件有张鼓峰事件、诺门坎地区的大规模武装冲突。
  在冷战时期,由于日本同美国的特殊军事同盟关系,苏联对日本高度戒备和冷淡。因此,苏联在冷战时期一直不承认苏日间存在领土问题。千岛群岛在冷战后期的核军备竞赛中,其军事价值十分重要。苏联太平洋舰队可以从这里自由出入太平洋,苏联能够在鄂霍次克海上打击美国领土。日本针对苏联的立场,在对苏关系上,提出了“政经不可分”的原则。两国的信任度在这时期也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三) 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开始向“民主”和“市场”转变,同日本等西方国家之间有了共同的价值观。但是,俄日双方的信任度并没有因此而加强。从日本方面来说,由于俄国内政混乱、经济崩溃以及历史积怨颇深,俄罗斯在意识形态上的转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日本人对俄罗斯人的看法。在许多日本人眼里,俄罗斯的形象甚至还不及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苏联。1991年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曾答应日本尽快解决领土问题,以换取日本对俄罗斯的经济援助。但是,随着俄国国内局势的发展,使两国间的领土问题成了俄各政治党派互相进行斗争的筹码,直接导致了原定于1992年访日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两次推迟行程。这对于寄希望于叶利钦来解决领土问题的日本来说,打击非常之大。受这一事件的影响,日本国内对俄罗斯的消极看法再次出现抬头趋势。1993年叶利钦炮打白宫和随后爆发的车臣战争又使日本质疑俄罗斯民主政治的真实性。
  从俄罗斯方面看,独立初期的俄罗斯为了能得到西方的经济援助以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一度奉行一边倒的亲西方政策。但是西方的回报却是光说不练,因为它们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国内涌现出了强大的民族主义浪潮,强烈抨击政府的亲西方政策;同时也招致了国内的政治斗争变得异常的激烈。日本是西方经济大国,又是俄罗斯的近邻,所以,俄罗斯国内的这些变化也明显地体现在了其对日政策上。这期间,俄国内关于是否要归还领土问题的争论也非常激烈。俄国人对日本“乘人之危”想要回四岛的做法非常反感。
  1997年,叶利钦同日本首相桥本举行非正式会晤,双方约定要在2000年之前两国签订和约,但事与愿违。可以说,仅凭叶利钦时代后期为改善双边关系出现的短暂的热情来解决复杂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不现实的。这样丝毫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两国的主要问题,而且一旦这样的激情和热情消耗殆尽,真正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的具体基础还远不能说已经建立起来,倒是反而加深了双方的信任危机。
  


  在叶利钦执政时期,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使俄日间彻底解决领土争端的愿望无法实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全歼了日军主力关东军。使得俄日的不信任进一步加深
  


  


  日本首相小泉通过海上“视察”北方四岛,向俄方表明日本在领土问题上不会作出任何妥协
  
  俄日目前建立互信的可能性
  
  信任必须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俄现任总统普京就一直在寻找与日本信任的机会。我们不禁要问,俄日两国能否翻过历史上沉重的一页并通过发展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关系,逐渐建立起信任机制,为解决领土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呢?
  国家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通常被用作去解释信任作为一种社会资本。比如,美国著名学者福山认为,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乃是文化对经济的影响途径和表现形式,它直接会影响甚至决定经济效率。其实,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国家间的信任常常与两个国家间交往的范围和规模呈互动关系。根据这些表现,两个国家的关系也可分为高信任度和低信任度。频繁交往的国家信任度自然会增强,相互依存的程度也会加大。那么什么因素影响国家频繁交往呢?影响国家频繁交往的因素主要包括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国家战略的优先考虑,双方信息的交流。那么什么因素又将决定是否需要频繁交往呢?这就是国家关系中最基本的要素——国家利益。
  


  俄军在北方四岛上的驻军
  
  (一)国家利益与对外政策
  俄罗斯:
  俄日两国在远东地区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从俄国的角度来看,远东地区包含着其国家重要经济安全等战略利益。远东地区战略资源丰富,是俄罗斯主要的战略能源依靠区。一方面,远东地区借助同周边国家的能源合作加入亚洲经济一体化,振兴本国经济;其次控制远东地区也会提升其在世界舞台的战略地位,从而确保本土的安全。日本与俄罗斯是近邻,所以在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中,日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日本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具有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资金。俄罗斯在远东的经济利益离开日本实现起来将有很大的难度。例如,开发远东西伯利亚的石油,建立通向太平洋的输油管道;改造西伯利亚大铁路,建设欧亚交通走廊;尽快发展远东的经济,改造落后的经济结构,以带动国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等等。从这些项目本身看,如果日本投资到位,那将给远东地区带来巨大的变化。其次,彻底同日本改善关系,建立真正的睦邻友好关系,有利于提升俄罗斯在当前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东北亚大国关系中,只有俄日关系无论从政治,还是经济方面都相对薄弱。第三,加强俄日关系有利于牵制人口众多、快速发展的中国。日本提出修建油管同中国竞争,俄罗斯迟迟不作出决断,就是意在既为了讨好日本又能牵制中国。第四,同日本改善关系,就解决朝鲜核危机达成更多的共识,有利于加强俄罗斯在该问题上的作用和获得更大的发言权。
  
  日本: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人口相对众多,但拥有极佳的海港,作为岛国,海洋贸易是其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而远东地区是距离日本最近的战略资源区,所以,无论从军事角度还是从政治经济角度来说,远东地区对于资源贫乏、能源全靠进口的日本都是很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安全的问题,因为远东地区是俄罗斯的能源储备地,但是他所表现的非传统安全因素关系到了日本。首先,人员流动会危机日本的安定。其次由于俄罗斯目前的状况令人担忧,这就使核武器扩散和核原料泄露成为可能,这将直接威胁到日本的安全。
  如果比较俄日两国在远东的国家利益,可以看到,俄日在远东要维护的国家利益是长期的而且近乎相同。这样,共同和长期的国家利益就是两国当今建立信任机制的基础。
  


  气焰嚣张的日本右翼分子。在日本右翼看来,日本政府应该采用一切手段来彻底解决北方领土问题
  
  (二)近年来俄日信任关系的构建
  近年来,两国都认识到只有建立两国的信任机制,保证两国未来的频繁交往,才能在以后的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才能在经济上达到双赢的目的。在2003年5月日本首相小泉赴俄参加圣彼得堡建都300年的纪念活动时,普京同小泉进行了意味深长的谈话,已经对解决该问题表现出从未有过而且并非盲目的决心和信心。普京表示:“解决领土问题非常重要,俄罗斯坚决为此做出努力。俄罗斯没有打算拖着不解决的意思,没有打算将它埋入‘沼泽’。俄罗斯真诚地希望同日本发展关系,因为俄日关系的进程不仅对两国关系有很大的意义,而且对两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意义也很大。日本对俄罗斯来说是重要的,同样,俄罗斯对日本来说也是重要的。应该没有什么能够影响两国的关系。”普京还指出:“应该直接看待和约签订的问题,必须避免这个问题被国内政治利用。不排除有些人按照自己的利益,正在炒作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竭力解决这个问题,以免陷入绝境。”普京表示将下指示进一步活跃两国专家间的协商,调动他们共同工作的积极性。圣彼得堡谈话意义重大,为进一步进行俄日和约谈判指明了方向。2004年11月14日,俄罗斯外交部长对媒体公开表示,俄罗斯将遵守1956年的联合宣言,并在签定和约后,将齿舞和色丹两岛归还日本。
  在2003年1月俄日双方签定的《俄日行动计划》中,双方首次表现出有规划、信息对称的特点。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谈判涉及双边关系的六个方面,内容非常具体和详细,几乎覆盖了各个领域。这次计划共分为六个章节:其中包括加深政治对话;就和平条约进行谈判;在国际舞台上进行合作;经济贸易领域内的合作;发展国防和安全保障领域内的关系以及积极发展文化和人文关系等。行动计划必须建立在两国追求长期的国家利益而并非短期利益并且相互形成信任的时候。综上所述,这个计划其实是一个考虑到两国各项利益的基础上制定的战略性的互利文件。
  俄日在军事和政治领域内积极建立和完善合作机制,进一步构建相互信任的机制。 从2000年到2003年4年中,俄日首脑正式互访5次,通过其他国际活动举行了5次会晤。两国还定期举行政府间经贸委员会会议,定期举行高层论坛,建立热线电话,两国议会定期交流。俄日政治关系正逐渐机制化。不但如此,俄国防部和日本防卫厅每年还派代表团互访;在军事科学领域进行接触,双方军事院校进行接触,两国战舰定期互访,定期共同举行海上搜寻和救生的演习和训练。军事领域内的合作有助于打破所谓的安全困境,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加强地区安全合作奠定了基础。
  在经贸往来方面,两国间也多次进行了合作会晤。2002年年底,在俄日经济关系历史中,日本积极表示参与俄远东西伯利亚石油管道建设。俄日还在积极准备核能利用领域内的合作。2003年12月俄总理卡西亚诺夫访日时,随行的俄能源部部长同日本探讨了核能利用的问题。双方讨论或者将向日本核电站提供大量的铀,或者在远东的4个矿区建设核电站,将电能输送到日本。具体地址已经选好,3个在滨海边疆区,1个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俄罗斯认为,这个计划不仅可以向日本出口电能,而且还能够解决远东地区能源紧张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对远东段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进行电气化的改造。2004年,俄日贸易额首次达到近85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尝到甜头的俄日领导人都表示将继续加强在经贸方面的合作。
  普京非常重视利用民间外交,让她成为能更好推动两国关系并建立更广泛的信任基础的一座桥梁。2004年成立的两个民间机构颇为引入注目。一个是俄日贤人会议,另一个是为繁荣两国经济的对话团。俄日贤人会议是2003年10月普京和日本首相小泉在泰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晤时商定成立的论坛式的民间组织。双方各选出7位名人参加这个机构。由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和俄罗斯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共同担任联合主席。俄方的其他成员为:俄罗斯石油的总裁波格丹齐科夫,库尔恰特夫研究所科学研究中心主席维利霍夫,莫斯科大学校长萨多夫尼奇,杜马副议长博斯,企业家联盟会会长鲍里斯基和原苏联女宇航员、现任俄罗斯外交部下属国际科学和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杰列什科娃。日方的其他成员为: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奥田硕、法政大学教授下斗米伸夫、俄罗斯东欧贸易会会长高垣佑、日本经济新闻社专栏撰稿人田势康弘、东京大学教授田中明彦、全日本柔道联盟理事山下泰裕。经过半年多的筹建,2004年4月14日,该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而且,全体人员受到普京的接见。2005年2月2日,召开了第二次会议。主要议题是力促俄总统普京访日,争取取得一定的外交成果。2004年2月,俄罗斯成立了为繁荣两国经济的对话团。该组织由原国家总理、现任审计署署长斯捷潘申为团长,成员包括:企业家联盟会会长鲍里斯基,下院贸易团主席普里马科夫,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等。从这个委员会的成员组成看,俄罗斯将会不遗余力地推动两国间经济的合作。在俄罗斯除了新近成立的这两个社会团体外,原有几个重要的民间机构在对日关系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两国间官方外交做出了有益的补充。民间外交为两国人民间加深了解,增进互信架设了桥梁。
  


  由于包括俄国国内民族主义等因素的存在,使俄罗斯政府与日本在解决领土问题上,变的十分不确定
  
  (三)在法律保障下建立起来的俄日信任机制
  俄日间建立起来的信任机制将必须以法律来规范和保障,这个法律就是和平条约。信任机制将为签订和平条约创造最有利的条件,而通过签订和平条约,奠定两国未来发展的法律基础,并终将用法律的形式保障已形成的信任机制。和平条约对于确立日本对俄罗斯的信任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和约是约束和规范两国关系的法律准绳,借此可以增强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和地位。和约签订后,将会打破双方经济合作中的一些禁区,贸易额将会有所增长。可以说,俄日和约签订之日是两国信任机制取得成果之时。
  


  (四)俄日两国领土问题是建立俄日信任机制的最大障碍
  从目前的情况看,在俄罗斯官方公开做出可以归还两岛的表态后,日本对领土问题丝毫不妥协,仍然要求一并归还四岛。如果日本一味坚持这样的观点,并且没有传递出可以协商的信息,那么,俄罗斯这次作出的选择,将不会推动和约的谈判进程。目前,两国在领土问题的解决上有一个谁也不愿戳破的事实:因为俄罗斯吸取了20世纪80年代末从东欧国家撤出但没有得到任何回报的教训。在没有看到经济效益时,俄罗斯是不会轻易在领土问题上作出许诺的。从日本方面看,日本也知道在俄罗斯得到经济上的好处后,会对解决领土问题非常有利,但是在没有得到俄罗斯保证的情况下对俄进行投资会非常冒险,况且日本一直坚持一并要回四岛的主权,而且特别是在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和民族主义思潮加剧的形势下,立场愈加强硬。尽管如此,如果俄日间能签订一个中间条约将有助于双方建立信任机制,有助于打破由领土问题而产生的困境。目前,由于俄罗斯官方公开了关于领土问题的明确立场,因此,俄罗斯在和约谈判中从被动转为主动,以后的谈判主要要看日本的立场。
  


  小结
  
  信任是国家关系得以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俄日两国在逐渐克服历史对两国关系影响的同时,必须以长远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并消除两国的不信任关系。加强在军事、政治、经济、民间等多领域间的合作。随着俄日间交往的范围和规模的扩大,俄日间低信任度将会得到改变,并且,在此基础上,将会签订和平条约,而和平条约又将保障建立起来的信任机制,因此,在俄日双方的不断追求中也不排除双边关系将出现实质性的突破。
  
  北方四岛问题由来
  北方四岛即择捉、色丹、齿舞、国后,自古就有日本人居住生活。19世纪初,俄国通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占领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千岛群岛。1855年,俄日两国签订了《下田条约》,又将四岛还给日本。
  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长崎先后投下原子弹。美英为了请苏联对日宣战,将当时日本所占的千岛群岛和库页岛的南半部让给了苏联。这使得苏联有理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占据北方四岛。
  1955年,苏、日开始进行“关系正常化”的谈判,苏联做了让步,表示愿意让出齿舞、色丹,日本立刻得寸进尺,要求苏联一并让出择捉、国后,并要苏联承诺参加国际“和平会议”,决定库页岛和整个千岛群岛的归属,谈判于是破裂。1956年,苏联重申愿意让出齿舞、色丹,日本居然认为“不可接受”,除非千岛南四岛一并“交还”。
  长期以来,受北方四岛问题的困扰,日俄关系未见突破性进展,以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50多年后的今天,两国仍未签订和平条约实现双边关系完全正常化。
其他文献
通过比较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实际,本文将对中国海军的实力和今后的动向加以说明。这次的专题虽然是“中国和日本”,但我将根据客观数据比较两国的海上实力,当然我要谈的并不是“日中必有一战”之类的赶潮流的内容。由于日美安保条约的存在,一旦发生战事,作为日本军事同盟的美国的海上力量必将发挥作用,所以单纯比较中日两国的海军的强弱是没有意义的。  接下来我将集中就中国舰艇的种类,与海上自卫队相比有哪些特点等问题展开
期刊
现在,美国许多学者正在就“9·11”之后出现的冲突是否能称之为一场战争而进行争论。最先提出第四次世界大战概念的是新保守派的埃利奥特·科恩,他认为“反恐战争”这个称呼过于含糊,将现在的冲突与冷战相比,可以说冷战为第三次世界大战,而现在的第四次世界大战拥有与上次世界大战一样的关键因素。新保守派们认为,恐怖主义不会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自行消亡,因此他们赞同美国总统布什采取的先发制人的军事行动和将推行民主
期刊
乌克兰大选局势引发乌国内持续动荡    帝俄时代    乌克兰民族与俄罗斯民族一样,都是古罗斯族的分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同属于东斯拉夫民族,主要信奉东正教。公元882年,瓦良格人的首领奥列格依靠军事力量建立了以“众城之母”——基辅为中心的基辅罗斯国家。10-11世纪前后,基辅罗斯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古罗斯族由此形成。  从12世纪起,基辅罗斯由盛至衰,出现了封建王公纷纷割据的局
期刊
作为一个西方人来说,算不上高大,但在笔挺的西装下却掩饰不住其强壮的身体,寸头发型干净利落,金丝眼镜后面一双慧眼咄咄逼人,微黑的面孔偶尔也会露出一丝天真的微笑。酷爱飙车、跳舞,深爱妻子,眷恋家庭,是标准的新好男人。幽默风趣,有时也不免有那么一点点儿抠,曾把儿子带到一位本田车经销商那里,教他讨价还价的艺术,花了3个小时,先后同5名推销员和3位经理砍价。这就是美国第一位黑人战区总指挥、第一位黑人四星上将
期刊
前言:    温家宝总理的南亚之行,被外界评为亚洲两个巨人的握手。与此同时,它也再次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南亚次大陆,摆在中印两国面前的共同问题都是如何面对实现各自民族复兴的重任。挑战与机遇,携手与竞争必将成为中印两国未来关系的主旋律。本文将以新的视角,通过中印两国历史、文化、政治等领域,为您诠释中印两国关系的未来。    龙象古今之变:    20世纪80年代初,时任印度总理的英迪拉·甘地夫人曾对英
期刊
江丙坤登陆、连战登陆、宋楚瑜登陆……无疑,这是一个中国台湾各政党不断登陆的时代,亦是中国台湾海峡两岸培植和酝酿良性氛围不可多得的时代。风生水起的“登陆时代”里,两岸盈盈一水间的“和”风在掀起一角“春暖花开”的同时,台湾岛内那池政治生态亦渐被吹皱,波澜漾起。未来的憧憬或悬念,或许正孕育在当下每一个细节以及各方对细节的把握上。    风生水起的“登陆时代”    2005年5月6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登
期刊
序言    在吴宇森导演的电影《风语者》中,我们看到了美军中的印第安战士,忠诚而勇猛地履行着士兵的职责,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而他们的先祖却在距他们1个世纪以前,同样的为美利坚——这个后来的祖国,贡献着智慧、勇敢和生命。而那又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哪?  北美大陆最早的主人,是以彪悍善战而著称的各个印第安部落。居住在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阿帕奇族则是他们中的精英。在19世纪后半期,白人外来户带来
期刊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些军事评论家就开始提出“谁将是二十一世纪初的经典战斗机”的命题,在2005年即将来临时,我们看到各国的主力战斗机还是上个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前的经典战斗机。于是一个专门针对各国正在研制的战斗机的命题又提出来了,“谁将是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年代的经典战斗机”,而这回,着重于评价战斗机在国际市场占有率的预测。  这次评价不包括印度HAL的LCA战斗机,因为该型战斗机不可能进入全球市场(笔
期刊
——郑和之后的晚明帝国与世界    1524年至1527年,葡萄牙人在双屿港上建造了千余座房屋,设立了市政厅、教堂、医院、慈善堂,居民3000余人,其中葡萄牙人1200人,其余1800余人为各国的天主教徒。由于中国的海禁,当时的远东贸易主要以走私为主, 双屿港自然成为了中国海盗与西方殖民者的贸易乐土。他们主要的贸易对象是日本,据说每年在这里的交易额达到了300万葡萄牙元以上,其中绝大部分的贸易是以
期刊
朝鲜半岛历来是大国利益交会和纷争之处,被形象的称为“鲸鱼群中的一只虾米”。从古代历史角度,历史学家喜欢把朝鲜半岛称作是夹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略缓冲,日本人则把朝鲜半岛视为登陆中国的最便捷的跳板,后来的美国人则把朝鲜半岛视作“冷战”包围圈的东线的主要阵地之一。在冷战已经结束十多年后,朝鲜半岛的冷战特征、对抗体系仍然难以马上消解,但明显已经开始式微。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国家,韩国正在试图借着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