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748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科教学的共性,是我们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政治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结合的教育原则,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根据上述原则,结合教学教研实践,本文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模式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材料为依据,以媒体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方法为核心,以觉悟为目的。
  
  一、以材料为依据
  
  材料进课堂,是政治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里需加提醒的是,选择的材料要广泛、典型,同时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材料的运用不能只满足于对概念和理论的解释,更要考虑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引出理论观点,以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揭示知识点之间和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何把理论内容和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让学生模拟不同的角色,根据具体的情况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
  
  二、以媒体为手段
  
  教学媒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恰当的教学形式有利于理解教学内容,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学手段的选用是不能不考虑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媒体,如实物性直观教具、形象性直观教具、象征性直观教具、电化教学手段等等。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将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更广泛的运用。这种教学媒体能实现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信息的交互传递,并适度运用色彩来增加感染力,运用音响和动画结合来增加逼真效果,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三、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这一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有两大优势,一是教师闻道在先,形成知识优势;二是师道尊严,形成心理优势。这两大优势造成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居高不能临下。有些教师过分地相信自己的传授能力,习惯于“满堂灌”和“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不愿、不敢或无法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真正树立起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状况,深入研究和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再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知识基础是对教材的理解和问题的发现,这一切没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是无法完成的。教师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自觉、自主的学习;如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和习惯;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等等。
  
  四、以知识为基础
  
  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是思想政治课入门的途径,也是学科能力的载体。没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学生就失去了观察、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就很难对复杂的现实问题作出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分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基本内容,尤其要把握其精神实质,讲清相关、相似、相近的概念,以及理论和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二要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三要讲清理论和方法的具体适用范围。任何理论和方法都有其具体的适用范围,随意地扩大或缩小其适用范围都容易使人作出错误的判断。
  
  五、以能力为重点
  
  根据《课程标准》,政治学科能力可概括为依次提高的知识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政治课教学中注重能力培养既符合政治学科的内在特点,也适应高考命题发展的趋势。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科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课堂教学情况的分析,我认为,在政治学科能力培养的问题上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与能力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无非是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没有知识基础,能力就成空中楼阁。(二)能力培养要循序渐进,不能靠临时突击。(三)政治学科的能力要求是各个方面有机组成的一个系统整体,把它们分割开来培养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四)课堂教学中要选择不同的材料,设计不同的问题,设置不同的情境,模拟不同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判断、分析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六、 以分析方法为核心
  
  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取。大量的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现象、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都要靠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和解决。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在陌生的领域获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在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下把握自己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除教材中涉及的一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外,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概括法、比较法、系统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等方法。
  
  七、以觉悟为目的
  
  《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和归宿。要实现这一目的,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一个品行俱优的教师无疑会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促进作用。其次,教师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地分析他们普遍关注而又没有作出正确判断和分析的热点、疑点问题。再次,教师要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教学艺术。没有较深的理论功底,教师的教学就很难使学生信服;没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教师纵有满腹经纶也无济于事。当然,教学模式并不是一个僵化的框架,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其他文献
摘要:课程改革的新教法对职高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学习和“充电”,不断地搜集信息、筛选内容、整合知识、研究教法、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本文从改变“严肃教学”、注重教学过程、延伸教学空间等方面阐述了在职业教育中如何把新理念、新教法渗透到职高语文教学之中。  关键词: 创造性教学 语文教学 新教法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创造性地教学,鼓励学生个性化地理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的语文评价必须以“人”为出发点,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促进学生个体和谐地发展。    一、实效性    《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评价要体现实效性,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催化学生的智育,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
《阅读学新论》中提出:广义的阅读过程包括“前阅读”(选文潜心)、“正阅读”(披文入情)、“后阅读”(用意及物)三大阶段。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不仅是从文本中提取意见,还要出“意”及“物”,反观文本所反映的客观世界,进而把阅读心得化为文字,并运用于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践。可见,阅读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性阅读和阅读后的创造性实践。  为了达到这种境界,古人早就作过探究。“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
复数作为《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选修模块,其在代数、三角和几何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学生在解题时常常自我封闭于复数情境而不能自拔,这需要学生在知识与知识的不断联系、不断变化中把握题目思路,才能顺利解题,才能根据题目条件迅速从复数情境中转入相关的知识情境。  例1.已知复数z=cosα isinα(0≤α≤2π),问:α为何值时,|z-1-i|取最大与最小值。  【解法一】∵|z|=|
初中生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易学。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习惯对于一个人是至关重要的,它在人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次诺贝尔奖得主的聚会上,有一个记者对学者们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你们一生中,你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一个阶段,为什么?”学者们大多回答说在幼儿园,因为幼儿园里他们养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几个习惯,那就是团结友爱、互助合作、迎难而上等等。所以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让学生具有人生几种必不可少的习惯。  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
构造性解题的科学方法(简称构造法)古老而又崭新,是通过构造题目本身所没有的解题中介工具——存在实例、对应关系或数学模型等去实现解题的方法。近几年来,构造法及其应用又逐渐为数学教育界所重视。因而,在数学教学尤其是数学竞赛中,系统掌握构造法解题的题型及解题技巧,对提高解决问题实际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构造法的实质,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所具有的特征,以条件中的元素为“元件”,以数学关系为“支架”
语文教育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朗诵、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初中思品课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新课程与有效教学成为我们思品课教师的重要课题。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   有效教学需要树立以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关注教学效益,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需要教师具备一些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