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是孩子的天性

来源 :幼儿教育·家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bestsolutio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玩,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和正经的事情,并且自由自在的玩耍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益处。但是,我们发现仍然有很多家长误解或低估了玩耍、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的重要性。
  为什么有些家长会低估玩耍和游戏的价值?真的很难说,也许是传统的观念在作祟。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是“头悬梁,锥刺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荒于嬉”这样的苦学精神,认为学习只有经过吃苦才能有所收获,而玩耍却是一项有趣、让人放松、使人心情愉悦舒畅的活动,容易给人产生一种不认真、不稳重的感觉,显然是“不务正业”、“不学无术”的行为,或者是会影响“正业”的行为;再加上面对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很多父母很早就为孩子设计好了未来,安排好了一切,他们不顾孩子的天性、兴趣和愿望,安排孩子学习各种知识技能,那些每天本应有的玩耍时间被侵占,游戏的权利在无形中被剥夺。
  持上述观点的父母不在少数,他们常常会说:“瞧,一天到晚只知道玩,把心都玩野了。”“不许再玩了,把时间都浪费掉了,快去弹钢琴。”有的家长每天最关心的是“老师今天上课都教了些什么新知识”,当得知游戏占据了幼儿园课程的大部分时,他们甚至会向老师建议:“让孩子少玩些,多学点有用的知识。”他们并不知玩耍和游戏不仅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需要,也是孩子的权利,更能促进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
  
  玩是儿童的需要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七个层次的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幼儿来说,在吃喝拉撒睡等基本的生理或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就会提出更高一个层次的需要。一方面,更高层次的需要驱使儿童对玩和游戏产生渴望;另一方面,玩和游戏能够满足儿童多层次的心理需要,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玩是儿童身体活动的需要
  
  幼儿处在身体发育的初期阶段,神经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兴奋特别容易扩散,总会表现出好动,喜欢做各种不同的动作。在玩的过程中,孩子可以不断地重复自己喜欢的动作而不知疲倦,还会尝试着自由地变化各种动作,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这些动作不仅有利于促进儿童动作灵敏、协调和平衡,还能带给孩子因身体活动而产生的愉悦的情绪体验。
  动作和身体活动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构建儿童智力大厦的基石。在玩耍中,儿童能够学习并掌握一定数量的动作技能,帮助自身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学会独立自主地活动,开阔眼界,扩大活动的范围。
  
  玩是儿童认知活动的需要
  
  儿童有求知、理解、探索的愿望。玩和游戏能够满足他们对新奇事物探索的需要。儿童在没有外界评价的压力下,自由自主地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索、观察和实验,是推动自身认知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活动方式。
  在玩的过程中,儿童要运用先前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遇到困难时要自己想办法解决,或从别人那里获得新的资讯和方法;要将现实生活与自己的想象相结合,有时还会实践一下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模仿和体验不同角色的语言和情感,再现周围的人和事物,从而学会了解别人,认识所生活的世界;当有的游戏和事物变得简单和熟悉时,他们还会创造性地增加各种复杂的、新鲜的元素和情境。
  总之,儿童在游戏中不断形成新的看法,接触新的形象,体验新的感觉,自由地发挥着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产生新的兴趣和愿望,参与新的冲突,从中不断获取新的理解和认识。
  
  玩是儿童社会交往的需要
  
  很多孩子一个人玩,但如果有选择,他们喜欢和别人结伴玩。对于独生子女来说,与他人玩和游戏无疑会增加他们与同龄人交朋友的机会,扩大社会交往范围,获得与一个人独自玩完全不同的快乐体验。
  游戏是儿童与人交往的媒介,很多游戏包含着很强的社会因素。社会性的游戏要求儿童进行语言上的交谈,进行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的互动,因而游戏的过程也就是儿童与同伴或成人进行社会交往的过程。在与人的互动中,儿童学习如何理解和尊重别人,也学习如何让自己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学习如何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增强同情心,确定自己和他人的社会角色;学习获得各种社会交往的技能技巧:如何加入群体或参与别人的活动,被别人接受,获得友谊,学会分享;如何和其他幼儿谈判、商定游戏规则,让每一个人在游戏中都能满意;如何解决冲突和矛盾,学习自我控制,正确地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评价等。
  
  玩是儿童情绪情感的需要
  
  儿童在玩和游戏中可以忘却烦恼,放松心情,既可以体验到积极的情绪,也可以舒缓自己不良的情绪,平衡因满足成人的要求而带来的压力。研究者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游戏能够反映儿童的情绪状态,例如,有的孩子会通过敲打玩具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有的孩子做一些冒险性的游戏,试图从中获得某种能力和力量;有些情绪失调的儿童,他们游戏的方式往往比较刻板、混乱,不受同伴的欢迎等。现在一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尝试利用游戏来治疗儿童的一些心理疾病或创伤。
  在玩的过程中,儿童丰富并深化各种情感,获得爱和安全感的满足、赞扬和认可的需要、责任感和归属感的满足。快乐的亲子游戏能够让孩子体验到与父母家人的亲密关系,体会到自己与亲人之间爱的联系,满足心理上对安全感的需要;与同伴一起玩,在比较和竞争中孩子逐渐发现自己的能力,获得自我认同感。
  
  玩是儿童自我实现的需要
  
  儿童玩耍时,同时运用着自己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凭借着想象力进行设计、规划和指挥,确立着自己独特的经验,这实际上也是获得了一个支配和改变他所处环境的机会。在游戏中,儿童通过自己的行为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完成了一个拼图,学会了游泳或轮滑,哪怕是收集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小盒子,都能让儿童获得一种充实感,建立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使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
  总之,玩是幼儿学习的最好方式。游戏是儿童主体性的活动,游戏过程就是儿童主动学习、自我建构的过程。儿童用自己的方式感受一切,在玩中了解周围的世界。在玩的过程中,儿童的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成长和进步。
  
  家长在孩子玩中所起的作用顺应儿童爱玩的天性
  
  早在中国明代,教育家王守仁就发现了玩耍嬉戏是儿童的本性。他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扰之则衰微。”意思是说,儿童生性就活泼好动,喜欢嬉戏玩耍,而害怕拘束和禁锢,就像草木刚刚萌芽时,顺其自然就会枝繁叶茂,摧扰它,那么它很快会衰败枯萎。因此,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注意顺应儿童爱玩的天性,不宜过多地加以束缚和限制。
  家长在顺应孩子这一天性的过程中,一方面感受着孩子的成长,另一方面对孩子也会更加宽容,和孩子相处更加愉快,这必然会增进彼此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正视儿童游戏的权利
  
  《儿童权利公约》指出,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儿童游戏的权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儿童有自主游戏的权利。游戏是儿童的游戏,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游戏是非强迫性的,被迫的游戏就不再是游戏了;孩子只有出于自发、自愿的需要去游戏时,游戏才真正具有游戏精神,孩子才能从中获得快乐和自主性的发展。因此,作为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游戏自主权,不能包办代替,让孩子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以及在什么地方玩,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发展自己的个性。二是儿童有充分游戏的权利。作为家长,要保证孩子有充分的游戏时间、空间、玩具或材料,为孩子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提供和创设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尊重和赞扬他们在玩中体现的创造精神。
  当然,在游戏中给予孩子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我们反对的是控制、禁止和严格的纪律,但并非排斥规则,因为游戏本身就是建立在一定的规则基础上的。家长在必要时要提醒孩子遵守规则,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玩的习惯。另外,幼儿由于自身的弱小和不成熟,在行使游戏权利时,需要成人在安全和权益方面加以保障,防止和排除来自外界或他人的伤害,例如提醒孩子注意安全,在孩子玩时进行安全看护和保护,给孩子挑选符合其兴趣爱好、适合年龄特征以及合乎国家安全标准的玩具等。
  
  和孩子一起玩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玩耍、游戏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有时甚至是打发孩子的一种方式,“去去去,自己玩去吧,别来烦我”,试图趁孩子玩的时候,获得片刻的安静和休息,或情愿给孩子买一大堆玩具,也不愿意陪孩子玩一小会儿;或有时被孩子缠得没有办法了,迫于无奈地和孩子玩一玩,但心不在焉,兴趣索然,敷衍了事。还有的家长总是想指导孩子玩,不给他们自己探索的机会;或缺乏耐心,急于求成,甚至对孩子的表现动辄埋怨、责骂。
  和孩子一起玩,是促进和发展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的最好方式。家长对孩子的玩耍不应制止和厌烦,应热情地支持,尽量抽出时间积极参与。在和孩子玩时,应真正地投入,和孩子一起养成专注的好习惯;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地位上,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仔细观察孩子,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或指导;和孩子建立平等默契的玩伴和朋友关系,而不要急功近利,过于追求玩的结果而丧失游戏的快乐本质。
  朋友们,让我们习惯于说:“孩子,一起玩吧!”
  
  链接:国外孩子怎么玩
  
  英国:园内园外同样玩
  近年来,英国儿童的体质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能让他们有更多的锻炼机会,英国在全国范围内建造了近百所迷你儿童健身房,专供儿童健身。孩子们每周可去健身房5次,每次进行1个小时左右的运动。在健身房里,孩子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身材的固定自行车、腿部屈伸运动器。他们还可以像成年人一样,面对墙上的镜子,随音乐跳有自己风格的健身操。到健身房锻炼的孩子很多只有5岁,不过一样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在英国幼儿园的课堂上,老师很少用讲课的方法传授知识,而是让小朋友在玩中学习知识。孩子可以自由选择做点心、玩电脑、学画画或者玩各种游戏,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识、培养技能。比如,在读故事书时,让孩子装扮角色来演绎故事、理解情节、体验人物感情;在解释“浮”和“沉”的意义时,让孩子在水盆里摆放塑料片、铁片、纸片进行观察。在这些活动中,老师从不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对孩子提出的各种解释,只要有合理因素,或者有想象力,都给予肯定。
  日本:重视幼儿户外运动
  在日本幼儿园,大量的室外体育运动和远足成了重要科目。拉单杠、爬网绳、堆沙丘、钻山洞等运动大大培养了孩子不怕困难的精神,增强了孩子的体魄和灵巧的技能。远足中除了锻炼孩子的体力,还有采集标本、回来展出的任务,孩子们往往兴致很高,主动、创造性地参与活动。
  美国:在玩中培养能力
  为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和探索精神,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美国幼教工作者将幼儿园布置成不同的活动区域,比如:电脑区、图书区、泥塑区、植物区、动物区、积木区、玩沙区、玩水区、烹调区等,让孩子自己选择活动区域,自己取、放玩具和物品,活动结束后自己收拾场所,以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和自立精神。
  韩国:园内设置突出玩
  韩国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富有特色:除了有完善的设施、设备外,幼儿活动室注重家庭化、生活化的环境布置,既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又体现了民族特色和文化特点,对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每个教室设有10多个活动区,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可以到美术区去画画,也可以到数学区学习;可以在娃娃家、建构区里玩,也可以到各自然角、科学发现角去探索。各个活动区域的布置完全从幼儿的需要出发,有利于幼儿的学习、探究和操作。如音乐区,陈列了各类乐器,这些乐器中的沙球、腰鼓、音色瓶等多数是由幼儿自己利用废旧物和其他材料制成的,可以随意摆弄;用五线谱装饰的桌子、音乐节奏图片等,让幼儿操作练习,接触乐理常识。娃娃家的布置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小床可睡,小沙发可坐。家具有民族的,有西洋的,各种生活设施既温馨有趣,又突出“玩”的特点。
  比利时:孩子在玩中学
  在比利时,孩子们在幼儿园里不是玩耍,就是画画。老师认为,在幼儿阶段,应给孩子们更多的动手机会,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培养孩子自己的个性、独立性和快速行动力,是真正的教育目标。
  德国:林间幼儿园
  在德国慕尼黑,一个自然公园被开辟成“林间幼儿园”。园内有白桦林和灌木丛,还有草坪和清澈的溪流。入托的孩子每天上午9点到这里集合,然后,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自由活动,有的堆沙子,有的爬树、赛跑,有的观察蚂蚁、蜗牛。孩子们在林子里跑来跑去,非常开心。在这里,用树枝、沙子、石头搭模型,既能提高运动能力,又能激发创造力。没有过多的管束也就不存在心理压抑,所以孩子们很少吵架、打斗,也很少生病。幼儿园定了三条必须遵守的纪律:不准吃野生果实,不准拿着棍棒跑跳,听到哨声必须马上集合。
  (晓 夏/整理)
其他文献
<正>本刊为半月刊,大16开本,每期正文64页,公开发行,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向本刊发行部订购。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1-991X,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21-1169/S,
四月的天气是那么姣好、那么生机勃勃、那么光彩逼人的妩媚,让人很想热爱窗外这个世界中的和风、阳光、鸟鸣,
由于世界金融风暴所带来的经济危机,先是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发达的欧美国家产生影响,各经济实体的生产与经营遭到了严重的打击。这个风波又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顷刻间株连到发展中
对现有的竹麻将席加工一体机中的局部结构进行适当改进,使其可直接对竹片的上下表面钻孔。主要介绍改造后竹片表面多孔钻孔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钻孔调整技术。
非淀粉多糖(NSP)和植酸盐是影响小麦饲用价值的主要抗营养因子,添加饲用酶制剂可有效缓解这些抗营养因子带来的负面效果,促进动物生长,提升饲料的饲用价值。文章主要介绍适用
积极开设第二课堂教学,实施英语角 活动,把学生带出校园,让其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开展对话,通 过校园广播播放英语节目等各种渠道,让学生随时感受英语音 乐的美好,增加英语的
研究旨在从苜蓿青贮材料中筛选出有高效抑菌活性的乳酸菌,并分析其抑菌机理。实验从苜蓿青贮材料中分离出104株乳酸菌通过牛津杯双层平板法筛选得到两株具有高效抑菌活性的菌
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大力加强铁路职业教育铁道部教育卫生司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职教立法将对我国“九五”计划的实施,乃至下个世纪经济的腾飞,起到强有力
城市化进程背景下,配套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加强给排水能力对于提高城市道路运营水平具有显著现实意义。以某市政道路给排水管网工程为背景,对其安装技术要点展
针对端齿连接结构接触刚度分析方法无法考虑接触界面微观形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接触界面刚度解析模型。通过对端齿连接结构进行受力分析与刚度转换,得到端齿接触界面刚度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