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消费者影视文化需求视角探索其对中华家风文化的传播价值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hj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记住乡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共产”重点项目,开播五季,三百多集,却依旧经久不衰。这是因为其兢兢业业的创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创作本领以及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引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而它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又可以具体表现于中华家风文化。本文旨在通过《记住乡愁》纪录片,从消费者影视文化需求角度出发,深入了解影视文化产业对于中华家风文化的传播价值。
  关键词:影视文化产业 中华家风文化 《记住乡愁》
  由中央电视台组织拍摄的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以“关注古老村落状态,讲述中国乡土故事,重温世代相传祖训,寻找传统文化基因”为宗旨,在传统而寂静的村落里、在朴实而纯粹的民风民俗里、在自然发展的人文景观和渊源久远的历史文化里,在镜头面前展示出了“仁义礼智”等的中华优秀家风文化。其作为影视文化产业的代表,将主流价值观与社会文化融合,满足了消费者的影视文化需求,因此权威更重、影响更深,同时也让古老村落和其中深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留,这是我们未来研究中华家风文化的重要脚本,也是我们探索影视文化产业如何抓住消费者需求的重要范例。
  一、《记住乡愁》传播的中华优秀家风文化
  《记住乡愁》每一集包含的文化主题均不相同,但是都或多或少的呈现了中华优秀的家风文化。例如孝文化便是中华家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记住乡愁》纪录片中的村落为切入点,了解被该纪录片记载于传播的部分中华优秀家风文化。
  (一)孝敬父母:以真诚为基础
  《记住乡愁》第一季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获浦村的申屠忠君原本在北京工作,他的父亲因为修缮村子里的孝子故居而病倒,他回乡探望,了解到父亲内心的真实想法:不愿意让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根脉就此沉寂下去,他毅然放弃了北京大好的机会,选择留在嘉兴,翻修兰桂堂。在申屠忠君的努力下,原本浩大的工程,提前竣工,而他父亲久治不愈的病居然好了起来。
  这是申屠忠君以对父母的孝换来的。不是敷衍、不是例行公事,而是在了解父亲的内心的情况下做出的最真诚的决定。《盐铁论孝养》说道:“故上孝养志,其次养色,其次养体,”申屠忠君不正是做到了让父亲实现心中信念的上孝吗?这不也正是中华优秀家风文化的体现吗?
  (二)立身行道:以奉献国家为信念
  要奉献国家与社会需要立身行道的信念和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气。在《记住乡愁》的第一季的第33集中,讲述了身处大陈村的汪氏家族,有108位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刻,舍小我成全大我,为国献身的英杰。第十六世孙汪乃恕生活于抗战初期,是衢州的首富。他造桥修路、建飞机场,无论是出钱、出田地、出力,他总是首个站出来的人。
  没有国哪有家,唯有无数的中国人有着与祖国共命运的觉悟,立身行道,国家才能繁荣昌盛,这也是中华优秀家风文化的代表,这一观点站在家庭与国家的层面,其实又深深地扎根于实际。
  (三)推己及人:以爱抵御寒冬
  “爱心敲门小组”出现在第三季,这是一个真实反映了中国的社会现状——留守老人的故事,这些老人的儿女大多外出工作,而他们只好选择独居。但是随着年龄的日益增长,许多时候照顾自己已经显得力不从心。焦秀梅正是看到了这一现象,换位思考,组织热心妇女为独居老人提供“敲门服务”,以这样的形式去了解老人的安全,及时为需要的老人提供帮助。
  这一点善意,对于“焦秀梅们”来说是举手之劳,对于老人们却可能是寒冬里最大的温暖。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推己及人,便更有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的觉悟。
  二、纪录片《记住乡愁》的当代价值
  (一)影视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典型
  当代的影视文化的整个市场是良莠不齐的,《记住乡愁》作为一部好作品,如果没有做到满足消费者的影视文化需求,那么其可能就会成为一部被蒙上尘埃的好作品,而无法做到为众人所熟知,更加无法实现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记住乡愁》牢牢抓住了消费需求,在发展速度快、生活压力高的当代,更多的人成为了远离故土的游子,而去远方追寻梦想。《记住乡愁》让人们通过影视作品重返安宁的小村庄、简单的村落生活、朴素而真诚的人际交往之中。这符合了现代人们通过影视文化作品获得一定的精神慰藉的需求。因而《记住乡愁》是一部成功的作品,能够在激烈的影视市场中存活下来。
  (二)传承与弘扬中华家风文化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习场所,而一个家庭的家风对于长久生长其中的孩子而言是潜移默化的。因而对于祖国与社会而言,好的家风文化便是一种“聚合”力量,它推动了这个社会的青年向上,也带来了整个社会风气的醇佳。好的家风融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思想意识建设的作用,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中华家风文化博大精深,家训、家风、家礼、家学……好的家风对人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这样的家庭培育出来的人,会对自己更自律、更愿意遵守和维护社会规则。因而传播优秀的中华家风文化,便可以使得家风文化更为社会化,波及更广,一方面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传承与弘扬,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以《记住乡愁》为代表影视文化产业在家风文化的传播中的地位便不断凸显,这一传播方式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也契合了大众的喜好。
  三、《记住乡愁》对影视文化产业传播中华家风文化的启示
  (一)抓人目光:符合了消费者的影视文化产业需求
  成为一部可以一直流传下去的好作品,首先要考虑其精神内涵,像《记住乡愁》这样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其间,并通过用心的制作将其表现出来,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其次要考虑如何能够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影视市场中脱颖而出,这就需要更多的考虑消费者,需要符合消费者对于该类纪录片的期望、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传播与弘扬优秀傳统文化的纪录片并不在少数,但是许多纪录片只考虑文化角度,而没有考虑经济角度。因而,《记住乡愁》的成功是影视文化产业学习的典例。   (二)百炼成钢:大量调研是创作基础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点项目,《记住乡愁》对于中华家风文化的传播不仅仅是立足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其成功的背后是无数人夜以继日的努力,百炼成钢正是对于纪录片产业传播中华家风文化最好的启示。唯有大量调研,才能最终呈现最为真实的中华家风文化。
  以2019年2月播出的“百色老街百炼成钢”为例,其从第一次的踩点到拍摄,再到剪辑与播出,历时近六个月,仅仅是一个分集,其中所付出的努力已然让人动容。百炼成钢,炼的是“脚力”,是扎实而充足的调研;炼的也是“眼里”,是从几个乃至几十个散乱的信息点中敏锐抓住有用信息的能力。片中看似不起眼的一个小角色,或许便是工作人员在同一条街道来回走了几十遍的结果。影视文化产业真正要做到传播中华家风文化,需要的是从了解到深入。抛弃老旧的思想与传统的思路,寻找真正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因此大量的调研才是锻造钢铁的基础。
  (三)精益求精:挖掘故事背后的故事
  影视文化产业,尤其是纪录片,要想真正的反映一种社会现实,或是起到某种文化的传播作用,那么创作者必须能够看到故事背后的故事,也就是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记录乡愁》每一集都有一个主题,这些主题并非是创作者脑袋一熱而取出来的,而是不断的读取信息点,进行提炼总结,最终才呈现了有思想引领作用的故事。
  《记录乡愁》中有一个故事的主角叫做麦琼方,人称“扁担妈妈”。她从1979年开始,挑着扁担给困难山区的老人孩子赠送物资,近年来因为革命老区脱贫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她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线之中。因此,她习惯了镜头,表现落落大方,语言表达也很好。但正是这种“好”,让需要自然的纪录片拍摄陷入困难。如何找到全新的信息点,如何让她在镜头面前做回自己,不喊口号,而是真实表达,成为难点。由此,在真实拍摄前,我们花了一段时间和她相处,我们发现看似大嗓门、爱说爱笑的背后,是麦琼方中年丧夫,为了养活16口人,她曾经打三份工。但是这些都没能拖垮她,反而逆境成全了她的坚韧。她帮扶的孩子中有二十几个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这是她最为骄傲的事情。而这一点点骄傲之中也是往事的辛酸,在她最想放弃生活的时候,正是孩子们围在她身边,说“妈妈你不要怕,爸爸走了,你还有我们”,让她最终有了走下去的力量。冗杂的背景和资料背后,是真实而动人的故事。但是要如何挖掘到这些故事,并非是易事。影视文化产业想要真正起到更有影响力,要的便是这份精益求精。
  (四)专业提升:传承与弘扬为己任
  对于影视文化产业而言,专业提升毋庸置疑是最重要的。唯有专业,才能有拨开重重迷雾,揭开本质的力量。尤其对于纪录片而言,它需要真实,又需要有趣。这就要求强大的专业能力。首先是文字创作能力:有感染力、共情力的文字,可以引起读者更多的共鸣;其次是对于故事背景深入了解,一边是党的思想、方针政策,另一边是社会现实情况,必须都吃透才能充分而自由的创作,才能引起大众关注;最后是选材能力,好的作品往往蕴藏极深的底蕴,例如对于中华优秀家风文化的传播,便是一种值得深入的选择。
  《记住乡愁》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拍摄质量与品质上,也在其广度与深度上,这源于创作团队一丝不苟的工作状态、丝毫不愿松懈的艺术追求。它的成功,给影视文化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带来了启示;给大浪淘沙的影视文化产业制作播出环境提供了优秀的示范样本;给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带来更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周玮..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描绘文脉传续新图景[N]..光明日报,2018-03-02(015).
  [2]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3-12-15(001).
  [3]王海涛.讲好中国故事.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视听,2018(05):5-9.
其他文献
4月19至20号,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原常务副会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文化管理学会首席品牌专家、亚洲策划协会副会长李兴国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广播电视学与新媒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广播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特邀理事周小普一行,莅临驻马店市公共关系协会调研指导工作。在家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忠富和副会长李军等陪同接待。  看到办公室
期刊
15级公共关系学专业毕业生 李彦  2019年4月收到了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的录取通知,这所学校是英国传媒专业排名前三的学校,她2019年九月就会去英国读广播专业的研究生。2020年11月已经完成论文拿到学位了,Distinction优等毕业。这是她撰写的在留学期间的小故事:“跨越山海的真挚友谊——桔子花协会”。  李彦:最近和伦敦的好友通话时,我提到了国内热议的“新疆棉花”事件,我的好友Zo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加强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背景下,以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例,围绕专业思政,结合实践做出的一些探索。文章从落实专业启蒙教育,开展特色专业导入,以专业教师为主力军关注学生成长动态,以产学结合实习、顶岗实习为抓手培养职业自信等方面入手,培养大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同感,专业情感和职业自信。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相关经验,对于专业思政的开展提出了思路和实践路径,对于高职院校开展三全育人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摘要:在文献分析、访谈的基础上,本研究运用调查问卷和数据统计等方法对四川师范大学留学生来华前后对中国的认识差异进行调查,本论文为研究的第二部分,主要分析留学生对于中国人性格、婚姻及中国南方(四川)的气候,在来华前后的认识差异。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 认识 差异  1.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简介  本论文为研究的第二部分。研究的第一篇论文为《留学生来华前后对中国认识差异研究——以四川师范大学为例(一)》
期刊
摘要:习近平用典充满智慧、富有哲理、意蕴深邃。思政课教材多处引用习近平用典内容,讲好这些“用典”内容,对于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思政课 讲好 习近平用典 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讲话和撰文中,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引经据典、以古开今,其引用的古典名句,生动传神,饱含哲理,极具启迪意义。大学生《思想道德修
期刊
摘要:教育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人才培养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中国教育体制在不断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地改革和完善。但是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仍然不公平。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学校撤并,很多农村家庭被迫陪读现象日益加剧,随之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本文以内蒙古东部的B村为例,利用调查访谈法来了解农村陪读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出现的问题,最后给出一点思考。  关键词:城镇化 陪读现象 家庭教育  近年来
期刊
摘要:2020年寒假期间,教育部下发了有关“停课不停学”的通知。宝安中学(集团)塘头学校于2月17日正式开展“线上教学”。语文学科一直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而深圳的中考语文又即将面临改革。如何在线上高效地开展语文教学成了我们亟需思考的问题。现从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作业布置等方面对宝安中学(集团)塘头学校8周的“语文线上教学”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形成更优质、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逐步提升教学质
期刊
摘要:高校反恐教育工作是高校管理者的一项艰巨任务,同时也是校园日常安全管理的组成部分。本文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为例,探讨了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开展反恐教育一些举措。积极探索如何构建高校反恐教育体系,夯实高校反恐教育基石,加强大学生反恐技能演练,切实提高大学生防恐反恐意识和素质,为构建平安和谐的大学校园而共同努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 反恐教育  1.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和反恐
期刊
摘要:1931年9月18日,长时期预谋侵略战争的日本帝国主义终于爆发,东北三省被残忍掠夺,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3000万同胞身陷水深火热之中。“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民众的反应是即时的、是愤怒的,各大报纸纷纷响应民众的呼声对此进行报道,报道内容包含日军在东北地区的残忍做法,东北地区民众的生活惨状,以及人们针对这一事件发表不甘的言论。本文选取当时《申报》社论的相关报道,来考察当时民众对这一历史事
期刊
摘要:习近平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在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上发表了许多关于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其中他倡导的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渗透着浓厚的以人为本思想。这一思想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职院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重视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做好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习近平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 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的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