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进一步优化了高中历史教材和教育大纲,也对教学目标、教育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概述了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改革内容,并从实际教学角度提出了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应用的具体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 新课程 改革
新课程改革整合了历史课本内容,以课程新标准代替了传统的教育大纲,倡导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使得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更加鲜活,更加富有时代气息,多元化教育手段也符合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育模式的发展,能够促进高中生新历史观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提升。
一、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内容
(1)新教材
新课程改革拆分了原有高中历史教材的章节体系,按照模块整合成为新的专题形式,改变了传统教材中对历史内容的单一罗列,以专题来安排中外历史事件。同时在新教材中,更加注重对历史内容的客观描述,增加了最新的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成果,体现出了新教材的专业性。另外,在新教材的编写上也新增加了课外拓展内容,这样的编排有助于学生注重探究历史问题,调动积极性,有助于思维的扩展和训练。
(2)新大纲
新课程改革确定了以三维目标为课程教育目标,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到了具体的教学内容中。这使得高中历史教學不但要为应试考试而服务,同时也将作用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方法的合理运用,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对历史发展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
二、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应用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合作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挖掘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也是当下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且由于历史内容本身就在客观史实上的主观性判断,或因年代久远,历史事件记录不足,使得史实本身是否准确也难以确认。因此,在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大胆质疑,提出想法,并可让学生进行讨论,畅所欲言,通过合作来得出最终的历史结论。如在学习《辛亥革命》一节时,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是该课的重点内容,辛亥革命是否算是成功的一次革命?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提出质疑,收集当下对辛亥革命历史事件的诸多评价,最终通过学生讨论来得出结论。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去寻找历史依据,从不同角度来探寻历史真相,从而获得历史感悟。
(2)加强专题讲解,构建高效课堂
由于新课程改革构建了新的专题模式,打破了传统教材的教学思路,因此,对于高中历史教师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要重新梳理知识点,围绕专题内容,删繁就简,从而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如在《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的特点》专题学习中,该专题是必修课里的重点内容,涉及内容较多,知识点密集,学生学习难度较高。高中历史教师需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认识基本结构,然后对当时的经济发展环境进行分析,涵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最后就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情况及缓慢的原因作出总结,完成专题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化的认识,综合多方因素得出历史结论。
(3)树立新历史观,培养人文精神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体现,不提倡过去教师对于应试考试的过分重视,转而将史学观念、全球史观以及文明史观等思想应用其中,同时注重培养人文精神,高中生正处于个人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强调价值观念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极大的帮助。如在讲解中西文明变迁中,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有诸多的成就,但自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国家开始超越中国,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和纠正学生客观来看待问题,秉持积极心态,正确看待历史发展问题。又如在学习近代史《甲午战争》中,需要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性,战争对于个人乃至国家带来的沉重伤害,并需要就刘步蟾、邓世昌等英雄人物舍生取义的爱国精神进行深入讲解。
(4)注重贴近实际,应用多媒体技术
高中历史教学应当注重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历史与现代的联系,从而全面构建历史思维,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强高中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如在学习古代社会发展情况时,可以在课堂上观看《清明上河图》FLASH动画,画中记录者北宋末期首都汴京的建筑和民生情况,让学生仔细观看画中的人物形象,并与当前社会进行比较,从而来更加直观的了解古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三、结语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于高中历史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于新课程内容的理解,转变教学思路和方法,注重以学生为本,构建全面的历史知识体系,并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可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出高中历史教学在当下的新魅力。
参考文献
[1]肖勇.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讨论法教学[J].学周刊,2016(08):106.
[2]李琳琳.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31):83.
[3]乌兰其其格.探究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89.
关键词:高中历史 新课程 改革
新课程改革整合了历史课本内容,以课程新标准代替了传统的教育大纲,倡导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使得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更加鲜活,更加富有时代气息,多元化教育手段也符合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育模式的发展,能够促进高中生新历史观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提升。
一、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内容
(1)新教材
新课程改革拆分了原有高中历史教材的章节体系,按照模块整合成为新的专题形式,改变了传统教材中对历史内容的单一罗列,以专题来安排中外历史事件。同时在新教材中,更加注重对历史内容的客观描述,增加了最新的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成果,体现出了新教材的专业性。另外,在新教材的编写上也新增加了课外拓展内容,这样的编排有助于学生注重探究历史问题,调动积极性,有助于思维的扩展和训练。
(2)新大纲
新课程改革确定了以三维目标为课程教育目标,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到了具体的教学内容中。这使得高中历史教學不但要为应试考试而服务,同时也将作用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方法的合理运用,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对历史发展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
二、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应用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合作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挖掘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也是当下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且由于历史内容本身就在客观史实上的主观性判断,或因年代久远,历史事件记录不足,使得史实本身是否准确也难以确认。因此,在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大胆质疑,提出想法,并可让学生进行讨论,畅所欲言,通过合作来得出最终的历史结论。如在学习《辛亥革命》一节时,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是该课的重点内容,辛亥革命是否算是成功的一次革命?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提出质疑,收集当下对辛亥革命历史事件的诸多评价,最终通过学生讨论来得出结论。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去寻找历史依据,从不同角度来探寻历史真相,从而获得历史感悟。
(2)加强专题讲解,构建高效课堂
由于新课程改革构建了新的专题模式,打破了传统教材的教学思路,因此,对于高中历史教师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要重新梳理知识点,围绕专题内容,删繁就简,从而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如在《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的特点》专题学习中,该专题是必修课里的重点内容,涉及内容较多,知识点密集,学生学习难度较高。高中历史教师需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认识基本结构,然后对当时的经济发展环境进行分析,涵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最后就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情况及缓慢的原因作出总结,完成专题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化的认识,综合多方因素得出历史结论。
(3)树立新历史观,培养人文精神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体现,不提倡过去教师对于应试考试的过分重视,转而将史学观念、全球史观以及文明史观等思想应用其中,同时注重培养人文精神,高中生正处于个人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强调价值观念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极大的帮助。如在讲解中西文明变迁中,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有诸多的成就,但自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国家开始超越中国,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和纠正学生客观来看待问题,秉持积极心态,正确看待历史发展问题。又如在学习近代史《甲午战争》中,需要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性,战争对于个人乃至国家带来的沉重伤害,并需要就刘步蟾、邓世昌等英雄人物舍生取义的爱国精神进行深入讲解。
(4)注重贴近实际,应用多媒体技术
高中历史教学应当注重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历史与现代的联系,从而全面构建历史思维,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强高中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如在学习古代社会发展情况时,可以在课堂上观看《清明上河图》FLASH动画,画中记录者北宋末期首都汴京的建筑和民生情况,让学生仔细观看画中的人物形象,并与当前社会进行比较,从而来更加直观的了解古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三、结语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于高中历史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于新课程内容的理解,转变教学思路和方法,注重以学生为本,构建全面的历史知识体系,并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可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出高中历史教学在当下的新魅力。
参考文献
[1]肖勇.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讨论法教学[J].学周刊,2016(08):106.
[2]李琳琳.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31):83.
[3]乌兰其其格.探究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