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情感性,促进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

来源 :教育实践与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语文教学应关注教学的情感性,充分发挥情感的动力和调节等作用,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情感,情知共进,形成健康个性、完善健全人格。文章从语文情感性理论发扬,情感性内容手段,情感性的主客体对象和实施情感性的空间四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旨在提高语文教学的情感性的理论水平,在实践中充分体现情感性和人文性,使语文教学实现高效性。
  【关键词】情感性;教育理论;内容手段;教师学生;课堂课外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对整个行动起动力调节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块土地上。”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课堂上的教师和学生,都是“有情物”。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果积极主动投入情感,教学活动就变得生气盎然,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师生教与学的生命力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所以语文教育应该改变传统教学只重知识的传播和训练的做法,重视学生的情感和人文素养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 语文的情感性理论继承传统,在课改大潮中得到进一步发扬
  中国古代的教育理论,就包含内涵丰富的情感教学思想。孔、孟的著述以及《吕氏春秋》等文献中都充分肯定了情感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如《论语》开篇即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吕氏春秋》认为:“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其所不乐。”为之而乐矣,奚待贤者,虽不肖独若劝之”,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悟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到是明末清初,以王守仁为代表的教育家们对乐学乐教的阐释更加深入。同时,古人在教学实践中大力推行,在内容上以音乐、诗歌的教学促进积极的情感;在教学形式上以启发引导和平等交流为主,创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师榜样的作用上,提倡以身教感化的教学,教师能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高尚行为和伟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学生。
  外国的教育情感性理论以前苏联为代表,在世界的教育理论界影响广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指出培养情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对于教育情感性在实践中的作用,他说:“在学习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感到骄傲。没有情感和思考付出的课,怎能实现呢?”。“教育的艺术在于能激发出学生心灵的感情,而且这种工作做得愈细致,愈有感情,从孩子心灵深处涌出的力量便愈大”。教育家赞可夫曾说:“学习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这些著名论断至今仍深深影响后人。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我国的教育出现了 “重物质,轻精神”等误区,忽视了人的主观性和生物性等特点,造成教学中情感性缺失和情感阻隔。可喜的是,这种错误思想将很快得到纠正,在大力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的情感性理论和实践都取得显著成就。《语文课程标准》在阐释语文教育的特点时,明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的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并且提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涌现了以于漪、欧阳代娜老师为代表的情感派,他们认为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教育学生要“熏陶感染塑心灵”;教学上重视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双锤炼”,做到“声情并茂”,在教学中,他们大胆尝试,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促进了我国教育改革理论的发展。
  2 语文教学的情感性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中,也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中
  我国古代教育家认为:“文章不是无情物”。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深刻体验,灌注着作者强烈的情感,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如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情画意的散文,催人泪下的剧目,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中所蕴涵的情感,几乎包含了人类情感所有的各种表现,蕴涵人类对真、善、美的高尚情感。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现的兄弟情谊,《背影》表现的父子亲情,《最后一课》中的爱国感情,《斑羚飞度》英勇悲壮,渗透着全人类铭记终生的情感。不同的情感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正因为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元素,是一个承载多种情感信息的载体,教师就要深入研究教材,体味感情。根据学生的实际,利用各种手段,营造出既和谐又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气氛和情境,把情感渗透到教学中,渗透到学生心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带有情感的方法和手段,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一是要求教师的语言具有情感性、感染性,既爱憎分明又机智幽默,既气势流畅又有抑扬顿挫,使语言不仅能传递认知,也能传递情感,充分发挥语言传递情感信息方面所具有的作用。二是运用身体语言,注意表情、目光、身态等手段的辅助作用,增强情感表达的形象性,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文体语言,促进学生激情的爆发。三是加强情景体验,通过想象来引发情感,以增进情感感染的程度,凭借想象弥补教材内容中缺乏的表面情感因素而自行产生情感。四是采用朗读、研读体味教学内容的情感脉搏,如上《沁园春.雪》一文,采用朗读引发先声夺人,先让学生得到情感的洗礼,获得一次领略革命领袖宽广情怀、革命情操的情绪体验,然后学生对人物及背景材料才會主动了解。五是利用多媒体,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激发学生情感。多媒体把文章中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直观地再现出来,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快感中,荡起了想象的浪花,自觉愉悦地投入学习。如上《水调歌头》,可配上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让学生沉浸在思念亲人的情感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上《出师表》,先放上一段电视剧《三国演义》,让学生对东汉末年的形势有个认识,对诸葛亮为恢复汉室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怀有个充分理解,从而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满腔爱国热情的情感。这样可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3 在教学主观因素中,不仅教师带有强烈的情感性,而且学生也是感情丰富的主体
  人是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健康、积极、丰富、细腻的情感,这是实现情感教育的先决条件。托尔斯泰所说:“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 强调了教者情感的作用。其一,教师要富有与作者感同身受的情感,这样才能把文章中的孝情、亲情、友情等情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得到情感上的陶冶。教师的情绪不稳定,就不能将作者的情感传递出来,就难以与作者的情感同步,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情感。试想,一个感情麻木的人,无动于衷的教师,怎么会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作者同喜同悲,同歌共泣呢?其二,要有积极的人生观,热情的工作态度。只有对人生抱着正确、积极态度的教师,才会以乐观、振作的情绪活跃在课堂里,保持最佳的教学情绪状态。教师在课堂上精神焕发,情绪饱满,才能创造积极的情绪情景。其三,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的言谈举止都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的自身表率是一种生动、直观而又具有说服力和强大感染力的教育手段,正所谓“親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应通过课堂内外的平台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使学生保持对老师的热情。
  而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其情感带有强烈的青春期特点,一方面表现为感情充沛、朝气蓬勃、敢爱敢恨,毫不掩饰表达情感;另一方面情绪、情感体验不平衡,易受意识的制约,不太善于很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自我监督能力还不高;再者,初中生情感的内容更加深刻。总之,这一时期是身心发展半幼稚半成熟的过渡时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情感尤为重要。我们采用“寓教于教”的方法,以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他们获得真正的认知,并且能够把自己的认识,充分运用到自我实践中去。所以,语文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为“人师”,在教学及生活中,用真情去教育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生时刻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和高涨的情绪、稳定的心境,面对生活和学习,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4 语文教学渗透情感性,在空间上既体现在课堂上,又表现在课堂外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战场,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平台,有的放矢的渗透情感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和散文教学最适宜情感性教学,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设置教学情景,抓住诗词中的意象,启发学生,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挖掘诗词的灵魂——情感,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产生共鸣,陶冶情操,从而培养学生纯洁、旷达、乐观和积极的情感。如上《背影》一文时,启发学生对父亲的背影和父子感情进行热切而富有情感性的争论,让学生从中理解了亲情的可敬,懂得了亲情在人世间的重要性,回味自己的亲情经历感受。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陶冶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心智,净化学生的灵魂。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堂中的一切情感内涵,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激情和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课外活动是教学过程的组成和延伸部分,可以把知识加以巩固、加深,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情感的重要途径。首先,语文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所以,不但要让学生走进教材,还要让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阅读范围,加强学生的感悟和情感体验。其次,扩大生活面,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能激活学生思路、培养敏锐的观察感悟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教师利用机会创造语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办手抄报、朗读比赛、读书征文等,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其三,利用课外进行师生感情交流。师生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自然流露,对学生的影响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所以课余时间尽可能地多和学生交流,融洽相处,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他们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在课堂内外,运用语言、多媒体等手段来感染学生,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产生为之喜为之怒,为之爱为之恨的情感体验,有效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构建和谐课堂,使语文教学真正变成事半功倍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吕世虎、肖鸿民著.《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国人事出版社.
  [2]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3]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课堂的反思》.文心出版社,第205页
  [4]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9
  [5] 宋乃庆.《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理念与创新》.中国人事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要】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讲课的内容和讲课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这门课的认识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生物;教学效果;实践教学  重视能力和素质考查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一个特点。2001年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间知识综合应体现知识的内在有机联系而不是各科知识不相关的穿插拼凑。要
期刊
【摘要】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彼此分享相互间的经验,并获得共同发展得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学生总是从自身的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出发选择学习内容,对外界的信息进行优化组合,因而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心理年龄特点等制约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学中是通过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讨论多练习多提问等方式来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性;意义;教学平台  
期刊
【摘要】在英語教学中,单词的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学习英语的基础环节。正如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学好英语就必须掌握好单词。但大部分学生因为记不住单词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本人以为可以从创设语境,注重单词音、形、义的教学;并寓“愉快教育”于单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去记单词,让他们能在英语的世界中展翅翱翔。  【关键词】初中英语单词;多样性;趣味性;激发兴趣;培养
期刊
【摘要】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将问题情境导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诱发学生自我探究、主动学习。(1)利用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来创设问题情境;(2)从原有的知识出发,创设问题情境;(3)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操作情境。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导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问题;情
期刊
【摘要】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关键词】多媒体;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
期刊
【摘要】学习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动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主要是作为认知主体而存在的。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它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  【关键词】学习;主体性;自主性  教育是一种培育人的活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动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主要是作为认知主体而存在的。在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面对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我们必须为作文教学寻找一条新途径。本文按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论述了在阅读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一、让学生从课文阅读中习得写作技巧,及时迁移,使读有深度,写有提高;二、让学生从课文中挖掘写作素材,丰富训练,使读有积累,写有材料;三、让学生利用阅读信息,抓住某一方面的某一灵感,由感而发,可以续写,也可仿写,以写促读,以读带写,使读有所得,写能
期刊
【摘要】全面提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生物学课程的根本任务。为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与时俱进,从制定明确可行的课程教学目标,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加强和完善生物学的实验教学等方面关注每一个学生,促进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科学素养;生物教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期望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学科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
期刊
【摘要】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师生关系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
期刊
【摘要】英语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师生的互动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以及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师生关系;互动;情感交流  1 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  1.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