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想象舞动情思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lymx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短诗三首》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现代诗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学这篇课文,要根据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课堂上,教师应通过联系所学、学习字词、想象画面、体会情感、迁移仿写、课外链接等途径,使学生走进诗歌的内核,和作者进行思想、情感的碰撞。这样的课堂,具有语文味、诗歌味和课程味。
  [关键词]现代诗歌;教学设计;想象;仿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4-0007-03
  [设计理念]
  本文所选的三首短诗,充满了画面感,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四年级的学生对现代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理解本文的字面意思并不困难,因此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激活他们的想象,体会作者融进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获得诗的灵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诗歌,积累运用。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歌表达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联系所学。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学习提示:“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引出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
  [点评单元学习提示是学习整个单元课文的总领和总纲。总领、总纲掌握了,课文学什么甚至怎么学就容易把握了。]
  2.诗歌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以前已经学过。还能记起来上个学期学过的诗歌吗?谁能背一背?
  3.指名背诵,教师点评。
  (1)学生背诵《秋晚的江上》。
  (点评预设:“谢谢你,你的背诵,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瑰丽的秋江晚景图。”)
  (2)学生背诵《花牛图》。
  (点评预设:“一头可爱俏皮、悠闲自在的花牛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4.你们不仅有好的记性,更有一双美丽的眼睛。这两首诗歌把一幅幅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和美的享受。今天,我们要再学习三首诗歌。同样,我们也要带着一双美丽的眼睛来看看这个美好的世界。
  [点评开课环节用已学过的诗歌导入,温故而知新。教师简洁的点评,对诗歌的画面以及情感进行概括,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学习字词。读通读顺
  1.请大家自由朗读三首短诗,对难读的词句做上标记。
  2.請大家说说难读的诗句,并请同学帮助解决。
  预设难读句子:“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3.指名读诗歌,每个学生一首。教师从正确、通顺两个方面进行评价。重点落实“永不漫灭”“藤萝”“膝上”“波涛”等词语的读音和字形。
  4.教师示范书写“繁”“膝”两个字,提醒学生注意间架结构和笔画顺序。学生练习两次。
  [点评
  字词学习是语文学习的根,不能忽视;字词学习既有认读的任务,也有认写的任务,不可偏废。]
  5.刚才我们读了这三首诗歌,同学们都能够把诗歌读得正确、通顺了,值得表扬。
  6.说说这三首诗的题目与我们平时学的诗的题目有什么不一样。
  7.介绍冰心及《繁星》。
  冰心是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繁星》收录了她用三言两语描绘所见所感的短诗,总共有164首。这些小诗晶莹清丽、轻柔俊逸,赞美了母爱、童真、自然。课文所选的三首诗都来自《繁星》,分别是第七十一、一百三十一和一百五十九首。
  8.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三首诗歌。
  [点评现代诗歌虽然以率直的情境陈述,表达明晰,易于理解,但要真正领会诗歌的情感,就要对作者及写作背景进行了解。]
  三、想象画面。读出韵味
  1.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表现很不错。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想试一试,请你们来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2.教师范读三首小诗,让学生简单评一评,激发学生读好诗歌的欲望。
  [点评教师范读太有必要,不仅能够给学生以直观的朗读指导,更能让教师自己体会到朗读的“甘苦”,是亲力亲为之举。]
  3.俗话说,没有节律就不成为诗歌。你们觉得要怎样才能读出诗歌的节律和韵味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
  4.指名朗读,并根据每首诗的特点进行朗读指导。
  (1)朗读《繁星(七一)》。
  ①破折号的朗读要稍做延长。
  ②引导学生发现字数相同的“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三个短语。它们的句式相同,朗读的节奏也应相同。
  ③一边读,一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在月光照耀下的园子,油亮茂密的藤萝下,传来阵阵昆虫的呜叫。母亲坐在椅子上,我坐在母亲的膝盖上。一幅幽静、美好的画面)
  [点评边读边想象,既是朗读训练,又是形象思维的训练。]
  ④指导学生读出节奏,“中”“下”“上”处应停顿并稍加延长,以体会画面的幽静与舒适。学生在想象画面中,不断展开朗读训练。
  (2)朗读《繁星(一三一)》。
  ①引导学生发现“光”“香”“响”的韵脚都是“ang"。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②你发现这三句话表达上有什么特点?(都是问句)
  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哪一颗星没有光?”星星有光吗?(有光,有亮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花儿有香吗?(有香,有清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有响,有清响)
  这些问句比较特别,明知故问,是反问句。反问句,要读出上扬的语气。   [点评不仅有读,还有读法的指导,有助于朗读效果的保证。]
  ④此时此刻,作者的眼睛里、鼻子里、耳朵里都是大海。作者在海边看着、闻着、听着、想着,久久不忍离去,思绪万千,回味无穷。一边想象一边朗读,你仿佛就到了广阔无垠的大海边,看到了星光,闻到了花香,听到了清响。
  ⑤学生读诗。
  (3)朗读《繁星(一五九)》。
  ①引导学生发现“了”“里”的反复句子,了解同字成韵,读出韵味。
  ②引导体会“风雨来了”和“躲到巢里”“躲到怀里”的不同,读出句子感情的强弱。
  ③反复读句子,读出一呼一应。
  [点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整个朗读环节通过“看着诗句想”“提问引发想”“对比画面想”等方式,让学生想象画面,领略情景交融、妙不可言的意境美。以此指引朗读,学生自然就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和情感。]
  5.比较感知现代诗歌的特点。
  (1)出示古诗《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小组比较讨论这三首诗与古诗的异同,说说现代诗歌的特点。
  教师相机概括:“现代诗意思好懂;诗句长短比较自由,没有规定的字数;读起来有节奏,朗朗上口;蕴含丰富的想象和情感。”
  7.齐读三首诗歌。
  [点评这一环节借势发力,通过与古诗的比较学习,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表达特点。]
  四、体会情感,诵读诗歌
  刚才,我们在脑海里想象了一幅幅画面,有光、有香、有声,有静的、有动的。下面,让我们带着美丽的眼睛再次走进这些画面中,去发现诗歌更多的秘密。
  1.出示《繁星(七一)》。
  “永不漫灭”是什么意思?作者回忆了什么?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1)在这些景物中,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用下面句式说一说(出示):“我坐在母亲的膝上,看着__,听着__,想着__。”
  [点评“说”是理解,“说”是表达,“说”是想象,“说”更是情感的升华。]
  (3)这些场景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在“月明的园中”,在“藤萝的叶下”,在“母亲的膝上”,“我”看到了母亲的音容笑貌。这是个和蔼慈祥、关爱孩子的母亲,母亲对“我”的爱在每个场合,印象深刻,难以磨灭。这样的母爱也感动着千万个读者)
  2.出示《繁星(一三一)》。
  (1)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首诗。
  [点评此处的范读,不只是指路,让学生知道课文该怎么读,更有情愫的表达、情感的引领和思维的培育。]
  (2)你都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会同时出现?
  (是大海给了作者无限的遐想和写作的灵感)
  (3)“波涛的清响”怎么会到作者的思潮里?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示课外资料:
  冰心三四岁时,父亲奉命到山东烟台创办海军军官学校,幼小的冰心也随全家来到了滨海城市——烟台,直到她十一才离开。烟台的大海开阔了诗人深沉博大的胸怀,启发了诗人丰富奇妙的想象。烟台的大海使诗人明白了祖国备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历史,熔铸了诗人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也使诗人了解渔民的苦难,培养了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深情。诗人与大海的这段情缘,成为她日后创作的重要题材。诗人曾说:“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这首诗就是诗人唱给大海的一支颂歌。
  (4)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与赞美,情真意切。
  3.出示《繁星(一五九)》。
  (1)“天上的风雨”指的是什么?
  (大自然的刮风下雨,凄风冷雨,暴风骤雨)
  (2)联系上句诗,说说作者心中的“风雨”指什么。
  (是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碰到挫折、苦难、烦心事等,它们引发作者内心的波澜)
  (3)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出示:
  当我__的时候,母亲啊!我只躲到你的怀抱。
  [点评此处练说与《繁星(七一)》的“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4)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之情)
  [点评诗歌是一种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体裁。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来引导学生领悟诗歌的情感。这里,教师采用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作者生活背景、领悟词语内涵等方式,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在心中明晰作者的情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五、回味生活。迁移仿写
  1.让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
  简单的场景、细小的故事,让我们天天都在享受这母爱,我们也来写一首小小的诗。
  出示:
  这些事——
  久久不能忘怀:
  ——的——,
  ——的——,
  ——的——。
  2.教师巡视,相机评价。
  3.朗读仿写,让学生分享自己写作的诗歌。
  [点评
  学以致用。虽然诗歌写作是表达的难点,但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况且教师给予了表达的格式,自然化难为易了。]
  六、课外链接,丰富积累
  1.读读下面的诗歌,说说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
  妈妈的笑声
  妈妈的笑声,
  就像天边的彩虹,
  它使我想起,
  洁白的云朵。
  媽妈的笑声,
  总是悠悠忽忽的,
  使我担心彩虹会消失。
  咦?
  妈妈又笑了,
  是不是彩虹照到我心中?
  2.课后阅读现代诗集《繁星·春水》,摘抄喜欢的诗歌,准备参加班级赛诗会。
  [点评拓展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向,是统编教材重要的课程理念与思想。语文,没有阅读量的打底,绝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总评
  这个设计有浓浓的“三味”。
  1语文味。这是贯穿课堂始终的特点。如,课文的学习,不忘字词、语句、标点、朗读、表达;任务的承载,有读,有说,有写,有思;流程的安排,从吸收积累到倾吐表达,从课堂生成到课外延伸……
  2.诗歌味。课文体裁就是诗歌,学诗歌的课哪能没有诗歌味?但有的学诗歌的课,就真的少了诗歌味。诗歌味在哪里?在画面里,在情感里,在韵味里,在节奏里。也就是说,有的课没有关注诗歌的画面、情感、韵味和节奏。这个设计不但关注了,而且有比较好的表达途径。
  3.课程味。这主要体现在“联系所学,导入新课”和“课外链接,丰富积累”这两个环节上。“联系所学”是旧知,“课外链接”是新知,新、旧贯通,融于一课,便是课程的味道。特别是“课外链接”的设计,使得课的外延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扩大了,当然课程体系也就建立起来了。
  (责编:韦雄)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时,发动学生展开情感诵读、发挥想象联想、说说心中感受,为学生创设多种体验机会。教学实践证明,用一个“情”字展开教学设计,切准了学生学习思维,教学设计发动卓有成效。  [关键词]《在大海中永生》;情感;感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4-0082-01  《在大海中永生》是介紹
【教材简析】  《生命 生命》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八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却富含深刻的哲理。课文通过“飞蛾求生”“砖缝冒苗”“静听心跳”这三个具体的事例,传递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感悟。文章的内涵与本组“感受生命的美好”的主题非常吻合。课文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很好地体现“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训练重点。  【设计理念】  要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
[摘 要]梳理文本脉络,概括语段大意一直都是重要的语文核心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分别在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提出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和“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了解事件梗概”的概括性要求。虽然没有提及“概括段意”的字样,但都与概括段意的要求有着紧密的联系。提出要明确概念要求,明确基本方法;选用典型语句,尝试调整修缮;顺应认知思路,契合作者构思;总结提炼
[摘 要]《安塞腰鼓》一文描绘了陕北黄土高原上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文中采用特殊的句式和多种修辞手法,表达出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以及陕北人民粗犷的生活情状。教学这篇散文,主要通过感情朗读、整体感悟以及学会构思等方式,让学生沉入文本,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和文章独特的语言魅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教学设计 朗读 感悟 主线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
[摘 要]长久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囿于“教课文”的小圈子里,过多地关注了课文内容,忽视了课程建构。要实现从课文到课程的价值转型与有效推进,还需要在两者之间搭建课堂这座“桥梁”,让教师借助这座“桥梁”树立课程意识,跳出“教课文”的圈子,进入到课程育人的广阔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从科学确定课程目标、正确选择课程内容、有效进行课程组织等方面进行课程建构,使课程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关键词]课程
[摘 要]小古文的補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十分有必要,有意义。教师可通过复习旧课导入小古文的学习,引领学生梳理人物关系、进行对比阅读、整理学习方法,使学生领略到古文学习的意趣,从而爱上小古文。  [关键词]高年级;小古文;补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4-0062-03  【背景】  文言文编入统编教材,凸显了古文的课
[摘 要]习作单元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体例创新,体现了该套教材更加重视表达训练的特点。习作单元以单元语文要素为统领,写作资源更为密集、更为聚焦,这对写作知识的开发、写作训练链条的构建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有着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用好习作单元的写作资源,对其他单元课程资源开发和实践,有着积极的样本意义。  [关键词]统编教材;习作单元;写作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中的读和写,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读多写,强化读写结合。以教学苏教版第八册《沙漠中的绿洲》为全例,从品读重点词语进行仿写,精读内容略写进行想象练笔,美读课文中心进行诗歌创作三个方面寻找读写结合的方法,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升
课堂教学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是因为教学的不可预知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行为都应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为目标,加强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从而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言语交往的交际场,使之充满浓浓的语文味。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阅读教学还是我们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但由于种种原因,阅读教学的误区也随处可见,现略作举例并进行剖析。  一、请“告诉”走开,让学生自主建构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
[摘 要]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编者的对话、与学生的对话、与新课标的对话,发掘教育部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根据新课标各学段要求由浅而深、螺旋上升式设计的各年级语文要素,设计准确而清晰的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巩固、延续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语文要素;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