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沉没成本陷阱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gool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领导者明明意识到希望不大,仍然不断地将资本注入一个注定失败的项目,原因是过去投入的成本太多了。这就是沉没成本陷阱。怎样避免陷啪研究者提出了以下方法:
  第一,先发制人地开展谈话。领导需要事先作好准备,假如失败而必须放弃项目,应该如何说服员工。作为企业领导人,必须谨记自己必须为整个团队的安全负责,决不能让自负和情绪遮蔽了个人判断。
  第二,让组织架构具有“建设性张力”(constructive tension)。在一些组织中,管理者会刻意制造一些“组织张力”来避免沉没成本效应。例如,当其他的企业大多指派某一个人来对新游戏的开发全权负责时,Electronic Arts却分别指派一人专注于产品品质,而另一人则负责让整个开发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和预算下完成。
  第三,产生替代性方案。在谈论项目进展的时候,人们往往强调“坚持到底”而不是说“削减、放弃”。研究者认为,领导者必须引导团队考虑多个替代方案,以备不时之需。
  第四,界定机会成本。只有正确评估沉没成本的大小,才能把握机会成本,这个机会成本不仅是财政方面,还包括时间、人才和关注力。
其他文献
渗入者既对在位企业带来了生存压力和发展挑战,但另一方面,产业渗入创新了产业盈利模式,拓展了原有的产业价值链,又为在位企业突破既有的技术范式和商业模式提供了绝好的时机。应对产业渗入,不仅要有开阔的战略思维,更要有灵活多变的策略组合。    尽管产业融合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关联产业之间的渗入与反渗入现象却在2010年的产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已上升到政策层面的高度。例如,中移动高调入主浦发银行,阿
期刊
从单边平台拓展至多边平台后,原本毫不相干的企业可能进入竞争状态。在Xbox’s 2001发布之前,谁能想到微软和索尼会成为对手?几年前,谁又能预料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会与信用卡公司和火车运营商竞争?    也许你的企业现在仍是单边经营模式,即只有一个客户群。但思考一下,它是否具备成为“隔壁怪兽”的潜质,是否有潜力发展成多边平台,服务于相互关联的不同客户群?    从“单边”到“多边”  
期刊
过去十多年,阿里巴巴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在杨国安教授与卫哲的巅峰对话中,我们有机会了解阿里巴巴成功的密码。    贸易环境在变化    杨国安:首先我想问一下,作为全球中小企业最大的商务交易平台,阿里巴巴未来经营环境面对什么重要变化或挑战?  卫哲:首先是国际贸易的变化。原本国际贸易的安排主要是亚洲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生产产品,然后卖到欧美去,发展中国家之间更多的是竞争关系。所以才会有韩国货取代日本货
期刊
怎样解决团队中一些员工过于自我、团队合作能力不强的问题?有研究者发现,“协作贡献者”效应(The consistent contributor effect)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协作贡献者”是这样一类型员工:他们往往把集体利益置于首位,让个人利益屈居第二。“协作贡献者”能够影响他人的行为,促使越来越多的人提高团队合作意愿。在集体中,他们会积极地发起合作,引导其他人朝团队协作的方向发展。因
期刊
是否对行业惯见的冲货问题睁只眼闭只眼?刚上任的彰诚不愿这样。他认为,如果不能有效制止冲货,经销商就永远不能拿出100%的力气来经营自己的市场。可是,有什么办法能帮助他这个啤酒行业的新兵对抗冲货这种行业顽症?    2004年9月的一天,满怀理想的彰诚通过内部竞聘从绿洲华南区来到华东,就任江阴办事处主任一职。  彰诚上任之时,正是绿洲啤酒公司决心重拳调整华东区,以实现华尔区市场整合之际。长期以来,华
期刊
美国企业每年花费约8000亿美元培养销售队伍,这个花销是广告投入的3倍。然而,销售人员的培养依然存在着重重困难。其中许多约定俗成的做法,其实颇值得推敲。  例如,多数公司会对超额完成销售额度的员工进行奖赏。然而,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教授研究认为,取消销售额度反而能够促进公司利润增长。  研究者对一家前500强的隐形眼镜制造商的销售代理进行了行为模式分析,检测不同的补偿合同对销售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
期刊
编者按:关于吉利收购沃尔沃,我们宁愿用冷峻的冰锥戳破那即将成文的一纸合约:这不过是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缩影,有无奈,也有巧合。总之,“忧患”不仅是这个群体的两极状态,更是它们的常态。    曾向沃尔沃示好的不仅有吉利,吉利也是最不被看好的收购者。然而,“最不可能的事情”为何正在发生?    吉利之意,不尽在酒    福特是这场收购的主导者。为什么要把沃尔沃卖给吉利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福特不想培养
期刊
中国文化对利益,不是逃避就是伪善,既拿不起也放不下。企业家们彷徨之下,只能拣到一些碎片对付。  最近江湖上道长李一的名头很响。据说投在他门下的企业家已经成千上万,耐人寻味。道家的理想是清静无为,商业却是动态的平衡,两者颇不相容。这又反映了怎样的商业趋势?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汉朝初年推崇黄老之术。当时久经战乱,平定天下以后,与民生息。但中国企业的路还长,商业与竞争相伴,大概永远也没有平定的时候。
期刊
让患者通过互联网沟通交流,这是PatientsLikeMe的商业模式。网站以“病人帮助病人活在更好的每一天”为口号,没过几年,就被媒体评为15个可能改变世界的公司之一。    世间有许多事情原本都是无心之举。  1998年,詹姆斯·海伍德和本·海伍德发现他们的兄弟斯蒂芬-海伍德得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那时斯蒂芬才29岁,兄弟情
期刊
你为何做企业?除了赚钱,越来越多的人会回答,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往深里想,一些企业面临的问题,也多少源于此。  所谓成就感,或是价值实现,实际上是自我价值观得以客体化并获得认同,本质上是一种自我的外化,因而每个人的成就,都会打上鲜明的个性特征。做企业亦是如此。企业人格化的首要对象,就是它的领军人物。无论中外,那些强大的企业,几乎都与一个卓越的领导者紧密关联,有些甚至两者之间可以直接划等号了。例如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