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终身体育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来源 :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0110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体育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形成和造就终身体育者的重要过程,是学生步入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为使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本文试图分析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革方案,建立终身体育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终身体育;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1,前言
  
  所谓的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的一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活动使其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要让体育真正成为人一生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终身体育不仅是个体增强体质的需要,也是改善民族体质的需要,更是全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学生“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为宗旨的今天,这种思想越来越强烈的冲击高校体育教育,而且日渐成为高校体育教育主要指导思想的趋势。
  
  2,终身体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体育实践与终身体育脱节,导致学生厌学。
  以现在人才观和终身体育观的高度,审视高校以往体育教学,就会发现有很多方面与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相脱离,比如,教学内容单调而重复、偏重竞技项目的设置、缺少休闲娱乐具有长期健身效应的项目,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并接受从小学到大学重复性体育教育,没有创新并远离生活实践,忽略学生兴趣的培养和间接运动经验的积累;管理模式传统而呆板、程式化、兵操化;在教学方法上,延用以运动技术结构为主线的灌输知识,采用“一刀切”的应试教育,不仅扼杀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同时也束缚教师自身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
  2,2体育课考核评价标准“传统单一”。
  传统的体育课评价以体质、运动技能、运动素质评价为主,过于强调动作的“规范”和“标准”,用统一的“高度、远度、时间”指标去组织教学效果的评价,并重视达标与考试的分数,过多地强调学生在校期间的近期效益,忽视了学生走上社会后终身体育锻炼功能与价值。这种单一的体育课考核标准,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略了学生体育兴趣。
  2,3体育教师的素质有待于提高。
  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还没有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转变过来,终身体育教育指导思想没有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仍采用“我教你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有的教师没有在课前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对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教学互动等没有明确认识,不思教改研究,知识陈旧、缺少创新、教学中情感投入甚微、没有激情,随着年龄增长运动素质下降,精湛技艺已成过去;教师本身健康保健意识匮乏,信息传递没有新的理论支撑,致使学生得不到运动快感的体验,更谈不上锻炼习惯的形成了。
  
  3,终身体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3,1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正在深入,很多学者对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研究十分活跃,其观点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概括为“健康第一”、“素质教育”、“体质教育”、“技能教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使得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呈多元化特征,在上述6种提法中,笔者认为,把“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确定为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比较符合我国学校体育的教育目标。因为,国家教育部在(2001)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同时又强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然而,终身体育思想也是把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根本目的,让体育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要素,走进人们的生活。为此,高校体育要把握好健康与体育的本质联系,并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健康与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行为,不仅要考虑学生在校期间体质增强、技术提高、保持健康身体的近期效应的短期目标,更重要的在指导思想上应立足于由学校教育过渡到社会教育,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意识、习惯以及独立进行自觉锻炼的能力方面的培养,形成终身体育观并保持终身健康。
  3,2重構课程结构。
  要大胆改革创新,从真正意义上为学生赢造终身体育的实践环境。以学校一学生一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取向重新构建多层次的课程结构,包括必修课、选修课、辅导课、俱乐部活动课等多种类型,以利于实现多元的教学目标。
  (1)必修课:(选项课)在一二年级开设,按学生的体育基础、爱好自主选项,培养兴趣,学会锻炼,初步体验运动快感。
  (2)选修课:(任选课)在1—4年级开设。为有一定特长的学生提供继续提高的机会,巩固专项运动技能,培养各专项体育骨干,创造和谐校园与体育文化氛围,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辅导课:(课外活动)。为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必修课和选修课上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以学生自练为主,教师辅导为辅,课内外一体化,形成自觉的锻炼意识。
  (4)俱乐部活动课:(协会活动)。为满足大学生不同的体育需求,发挥专长,彰显个性,锻炼能力,组织各项体育比赛,参与裁判,践行自我体育行为,为社会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 3改革体育教学内容。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必须以促进学生健康为主线,以终身体育为方向,以适应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来设计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可以采用分类优化组合。竞技项目类: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娱乐健身类:健美操、形体、街舞、体育舞蹈、瑜伽、搏击操等。民族与休闲类:武术、珍珠球、三门球、高尔夫球、台球、攀岩、滑雪、定向运动等。课程设置以选项或选修课形式出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对竞技性项目要降低难度,向趣味性和游戏性转化;对娱乐健身类项目在突出主项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穿插,如形体课可增加健美操内容、体育舞蹈可增加形体和瑜伽内容等,用辅助内容来促进主要内容的提高并调节运动负荷。对民族传统项目要附加一些乐趣的因素。
  3,4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第一由过去封闭式的身心健康目标和技能掌握目标转向开放式的多元性发展目标,理论与实践并重,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传授“三基”和运用网络教学增加体育保健和科学营养知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行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和体育文化素养,第二由学会技术、增强体质转化为“会学知识、会学技术、自觉锻炼、善于交往、谦虚做人”,努力实现身体锻炼与人格培养并重、课程多样与素质领先结合、体育氛围与校园文化共建,使高校体育成为辐射社区生活的实践。第三从以“教师为中心”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彻底改变让所有学生被动接受相同的“一刀切”教育,这种教育,会导致多数学生对体育产生有苦无乐或苦多乐少的畏惧心理,采用分层教学、分级教学、互动教学,给予学生选择体育项目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其感兴趣的项目上向纵深发展,要留给学生自我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提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环境,打破紧张的师生关系,在相对自由的活动中体验运动之快乐,从而为终身体育做好铺垫。
  3,5构建综合的评价体系。
  以终身体育为视角,改革传统单一的生物学评价或运动技术评价,向多元化综合性评价转变,从学校的“阶段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淡化考评的选拔功能,强化教育、检验、反馈、激励的综合功能,考核评价体系,要更多地考虑学生个人原有水平及个体差异,既考“结果”,又考“过程”。从技能和运动素质、体育保健知识、体育兴趣与态度、进步幅度、创造性等各方面,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权重,定量与定性有机结合,充分运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使评价结果更趋于科学性、合理性。
  3,6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整体素质。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来完成,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学生感染、启迪的作用是巨大的。为此,高校体育教师要加强继续教育,亟待提升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专业基础理论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水平,保持知识、技术结构的先进性,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此外,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要从根本上转变,注重体育文化和前沿信息的传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素质,从而实现在终身体育理念下对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由传授“技术型”向“学习研究”转变,提升对高校体育教学价值观的认识,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的策划之中,为终身体育教学实践的开展提供一个与价值取向符合的蓝图。
其他文献
摘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年轻人,在体育教学中,有学生积极配合我们开展体育教学的有利因素;同时,学生的活泼好动和课上的积极配合也为我们如何在体育课上如何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提出了需要我们探讨的课题。本文通过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体育课上的表现,对体育教学的安全与运动健康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体育课;运动安全;健康    活泼好动是年轻人的天性,在体育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及多媒体CM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通过对《工程图学》课程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的尝试实践,要想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与质量,必须恰当运用现代教育和多媒体技术。文章在重视备课、正确理解与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功能与作用的基础上,阐述了在《工程图学》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工程图学;教学质量    《工程图学》是高校工程类专业
期刊
我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装饰专业,漆画是大学四年主修的课程,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专业课。当我第一眼看到漆画时,就被它独特魅力所打动,其效果的不可预见性、其材质的美,或朴素或华丽,都吸引着我。以下是我近些年创作时的一些随感,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是关于鱼这种水里的精灵,我对它的感觉总是很特别,我总觉得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动物,倒不是因为有美人鱼的存在,它身体的流线型,美丽闪闪发光的鳞片,在水里
期刊
摘要:现代建筑的室内设计就是从建筑内部把握空间,根据空间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环境,运用物质技术及艺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生理、心理要求,使使用者心情愉快,便于生活、工作、学习的理想场所的内部空间环境设计。也正是有限的空间,无限创意;有限的空间,无限的发展的印证。  关键词:室内设计;设计艺术;价值;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现代建筑室内设计是人类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期刊
摘要:艺术责在创新,中国画的推陈出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可以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继承;发展;创新    一个民族深厚的艺术传统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这个民族艺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之一。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体系的一枝,所表现的博大精深的精神,对于我们从事中国画研究的人来说应该很好地去研究、探索。然而,在中国式的文化思维的涵盖之下,要讨论中国画的创新,不知其过去的传统
期刊
摘要:本文从建筑力学的教学出发,结合建筑学专业学生自身特点,寻求教学改革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突破口,分析和探讨如何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建筑力学;教学;综合型人才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战略的全面实施,原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已不完全适用,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伺贯彻教育部制定的“注重综合能力培养、注重素质教育”的教改总方针,是改革中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建
期刊
尹珮教授是一位有天赋且勤奋求索的画家,一直默默耕耘在教学的第一线,把在创作中总结的经验和技法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她虽身处当今国内外文化交流及艺术界变革的复杂时代,要面对种种矛盾的选择和外界事物的干扰,她却能平和、坦然地面对这一切,以“平常心”理顺自己的情绪,凭借对艺术的酷爱,对教学的责任心为自己营造了一个“清静淡雅”的艺苑桃园。    一、严格教学,默默奉献    高校教学虽然以学生自学为主体,
期刊
摘要:当代油画在表现方式上也越来越注重气韵的表达,随着时代的发展气韵在油画中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气韵体现的形式日新月异手法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气韵中美感及生动性的表达越来越强烈和鲜明,已成为画家创作中重要的表现手段和情感宣泄的重要形式。  关键词:多样性体现;造型意味;表现主义;气韵生动    一、气韵生动的内涵    气韵生动,指作品中的阳刚之美,所谓“韵”则是指脱俗、纯洁的阴柔之美。画家的性格有
期刊
摘要:装饰绘画色彩具有很强的主观表现性,它主要研究色彩的形式美感,它的语言特征有别于写实性色彩的色彩语言,是采用装饰性的色彩语言进行绘画的色彩表现,是一种创造性的表现,有其独特的形式美感。  关键词:装饰绘画;元素;形式美;色彩语言    人类与生俱来就具有“装饰”的天性,从历史久远的原始岩画和古代器物装饰图形上早已鲜明呈现,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审美情趣作为一种审美样式延续至今。  装饰绘画是世界上
期刊
摘要:在今天,世界文化艺术发展瞬息万变。流派纷呈。这就要求我们在保持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从现代世界艺术背景状态和当代审美价值多元共存的实际出发,从兄弟民族的优秀艺术成果中取长补短,从而解决艺术创作和研究的实际问题。并为艺术家们去继承、发展和创新今天的水彩风景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主旨就是浅议英国水彩风景画初期发展与“如画”美学的印证关系,通过对美学中的“如画”理论进行研究,对照英国水彩风景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