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合

来源 :长江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r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最初作为外来文化进入中国进行传播,必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通,从而在某些思想和认识领域出现重合现象。人的问题作为古今东西方哲学家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后,实现了中西观点和文化上的深度交流与吸收。文化上多方向、多领域的重合构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文化根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改造和创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和领域。同时,为现阶段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其他文献
目前文言文词类活用存在教学困境,老师越讲越辛苦,学生越学越茫然。为了解决此困境,本文对如何把文言文词类活用讲“活”的方法进行了探析,认为应从概念入手,把目标定“活”;从趣味入手,用故事讲“活”;从语法入手,用经验抓“活”;从练习入手,靠语境解“活”。
“互联网”用网络把计算机连接在一起,改变了人们学习、生活的方式。“互联网+”的出现更是进一步的打破了互联网行业与传统产业的隔阂,甚至把一些传统行业中的企业互联网化,进一步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互联网+”带来的一系列不可逆的社会变革,对于我们这些中职的学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中职的学生能在走出校门后,迅速融入快速发展的社会,是中职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网络技术与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娱乐化时代,在这种背景下,中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围绕把思政课建成中职生真心喜爱并且真正受用的优秀课程做了一系列的努力与尝试,在这个过程当中,难免受到了娱乐化思潮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娱乐化倾向。不可否认教学娱乐化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到课率、活跃课堂气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此而带来的消极影响却背离了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初衷,在这种语境下,中职思政课教学既要有所变革,更需要有所坚守,使得思政课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本文将研究格林童话在大学德语专业课堂中的应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重新解读的格林童话的教育意义,把格林童话所赋予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结合起来,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进行课堂思政建设,从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是本学科发展的前提性和基础性问题。“生命线”论断的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提升到重要位置,并通过不同时期的生命线论断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的地位,从而促成从理论价值到价值实现的研究和探索。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前提与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多种途径以及价值实现应体现同步递增率。
2019年国庆期间,我们回去看父母,见院子里长着一棵红豆杉,一尺多高,枝繁叶茂,充满生机,喜爱之情油然而生。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连忙找出锄头、铁锹,把它连同周围的泥土一起铲起来,用塑料袋装好。
期刊
《朱熹的历史世界》对朱熹思想的研究并非采用“内在理路”的方式,而是着重阐明宋代道学家们的政治思想是在怎样的一种外缘影响——主要是宋代政治中的权力结构及其实际运作——下展开的。无论是思想的内在发展还是影响政治文化的现实政治生态甚至现实社会文化状况,就思想史研究方法来说,止步于宋代整体的政治文化研究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细致分析一些重要思想家的思想内容及其与那个整体的政治文化的互动关系。
房子是老房子,青砖黛瓦,飞檐雕窗,古朴宁静。屋后是青山,门前是河流,清晨薄雾缭绕,竹影重重,流水淙淙,令人赏心悦目。当暮色来临,寺庙的钟鼓声,学堂的读书声,牧童的歌谣声,在小山村上空传递得很远很远……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政治站位要有新的认识和定位,那么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也同样应该重视。本文从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哲学意蕴入手,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围绕“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提高政治站位,从微观方面提出思政教育改革的构想。从小处着眼,深入到思想教学改革的最深处。最终实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思想教育是高校所有课程教学的基础,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手段。在强调思政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同时,开始实现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积极整合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科学利用专业课程所独有的文化特点,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使学生在加强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提高思想素质。因此,本文就以《基础日语》课程为例,分析如何有效融合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程,充分实现学生思政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