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上半期西方兴起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教学不仅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而且可以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测量和评价。所谓“有效”不是看教师的教学任务有没有完成或是有没有认真完成,而是要看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学到了什么或教师教的内容学生容不容易接受。
虽说有效教学这一概念最早兴起于西方,但是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这方面的研究。春秋时期的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其基本方法就是启发诱导,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战国时期的墨家提出的获取知识的三种途径“亲知、闻知、说知”,道家提出的“道法自然”等等。可见我国在几千年以前就十分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对教学效果方面的研究。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社会正处在一个剧烈的转型时期,一方面我们利用西方科技使社会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面对来自西方的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因此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我们延续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正在面临严峻挑战。本次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历史教学要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自2011年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了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研讨活动,但是我们发现,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基层的广大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或者没有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因此,出现了大量的无效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人认为要实现历史有效教学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不断学习先进的历史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
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历来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对历史学科的教育也十分重视,2011年国家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历史教育的课程目标: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历史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独特的作用。学生学习历史,不仅能学到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需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成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
二、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转变教学行为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每位学生都处在发展之中,具有发展潜能,相信他们在教师的正确指导、引导下可以积极成长。其次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此外还要认识到每位学生是具有独立性的个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供条件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将历史课堂变成学生与教师平等交流和学生展现自己个性的舞台。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历史,进一步了解自己国家的发展历程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学生未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打下坚实基础。
三、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感受到历史学科的独特魅力
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历史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独立个性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要想实现历史这些作用必须挖掘历史学科的魅力,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约翰·杜威说:“学生在思维之前,必须有一情境,有一个大的范围广泛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思维能够充分地从一点到另一点做连续的活动。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我们不能完全还原历史,但是我们可以创设一个情境,来让学生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经过课堂上的分析、推理、质疑、辩论最终自己得出一个结论。首先,教师创设情境就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文字变得生动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学生在探究结论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且使自己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我想这就是历史教学的魅力所在。
记得有位学者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即“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恐怕也要从根本上来看:历史教学应扎根于人性的沃土,紧密关切学生的人生,把教学升华为服务人生的教育”。这句话告诉我们历史教学就是要为每位学生的人生服务,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位有社会责任感的历史教师身上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责任编辑 庞丹丹)
虽说有效教学这一概念最早兴起于西方,但是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这方面的研究。春秋时期的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其基本方法就是启发诱导,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战国时期的墨家提出的获取知识的三种途径“亲知、闻知、说知”,道家提出的“道法自然”等等。可见我国在几千年以前就十分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对教学效果方面的研究。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社会正处在一个剧烈的转型时期,一方面我们利用西方科技使社会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面对来自西方的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因此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我们延续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正在面临严峻挑战。本次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历史教学要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自2011年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了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研讨活动,但是我们发现,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基层的广大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或者没有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因此,出现了大量的无效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人认为要实现历史有效教学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不断学习先进的历史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
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历来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对历史学科的教育也十分重视,2011年国家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历史教育的课程目标: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历史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独特的作用。学生学习历史,不仅能学到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需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成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
二、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转变教学行为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每位学生都处在发展之中,具有发展潜能,相信他们在教师的正确指导、引导下可以积极成长。其次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此外还要认识到每位学生是具有独立性的个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供条件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将历史课堂变成学生与教师平等交流和学生展现自己个性的舞台。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历史,进一步了解自己国家的发展历程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学生未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打下坚实基础。
三、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感受到历史学科的独特魅力
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历史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独立个性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要想实现历史这些作用必须挖掘历史学科的魅力,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约翰·杜威说:“学生在思维之前,必须有一情境,有一个大的范围广泛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思维能够充分地从一点到另一点做连续的活动。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我们不能完全还原历史,但是我们可以创设一个情境,来让学生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经过课堂上的分析、推理、质疑、辩论最终自己得出一个结论。首先,教师创设情境就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文字变得生动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学生在探究结论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且使自己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我想这就是历史教学的魅力所在。
记得有位学者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即“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恐怕也要从根本上来看:历史教学应扎根于人性的沃土,紧密关切学生的人生,把教学升华为服务人生的教育”。这句话告诉我们历史教学就是要为每位学生的人生服务,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位有社会责任感的历史教师身上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