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最古老的花朵化石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_r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娇弱的花朵也能够历经数亿年以化石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不得不说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发现。
  日前,英国综合性学术期刊eLife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鑫、副研究员傅强领导的中国、西班牙、澳大利亚三国学者组成团队的新发现——距今1.74亿年前绽放于侏罗纪早期的“南京花”。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将被子植物可信的化石记录向前推进了约5000万年。
  花,让世界变得多彩。开花植物,又被称为被子植物,是目前植物界里最为多样化的植物类群。世界范围内的现生被子植物约30万种,占植物界种类总数的绝大多数。以被子植物为主要代表的绿色植物,每年向地球提供几百亿吨宝贵的氧气。谷类、豆类、瓜果等人类及动物的大部分食物,多来源于被子植物。
  虽然被子植物的存在与人类的生活如此密切,但是长期以来人类对被子植物的起源以及早期演化史的认知,却知之甚少。古生物学界也长期认为,被子植物直到白垩纪(1.45亿至0.66亿年前)才真正出现。
  此次发现的花朵化石,被起名为“南京花”,因為其发现地位于中国南京。
  经过长期的野外考察,2016年初,傅强在南京东郊的一处早侏罗世地层(地质学上称南象山组)中,发现了第一批“南京花”,之后,科研人员在此处陆续发现了“南京花”的标本近300个。
  这些化石现在保存于南京古生物所。标本非常丰富,其中一块化石标本上,分布着七八十朵“南京花”。
  用肉眼来看,这些凹凸的黑点形态上很像“梅花”。单朵“南京花”的平均直径10毫米左右,多有4片或5片花瓣。显微镜下看来,“南京花”具有花萼、花瓣、雌蕊,有明显的杯托、下位子房上位花、树状的花柱。
  大量保存的“南京花”化石状态各异、数量繁多。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确认“南京花”中的种子/胚珠确实是被完全包裹着的,这满足了被子植物的判断标准。
  “南京花”的发现,将主流观点认为的被子植物的最早化石记录向前推进了约5000万年,使得目前流行的被子植物演化理论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其他文献
1930年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出生于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年開始,袁隆平就随父母东迁西徙。1949年8月,袁隆平考入重庆北碚夏贝相辉农学院农学系学习,1950年11月,因院系调整,并入重庆新建的西南农学院系就读。  1953年,23岁的袁隆平大学毕业。在毕业分配志愿书上他只写了两句话:“
期刊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至今都记得与于敏一起合作的点点滴滴。“研究氢弹机制的时候存在一个链式反应,如果把它编成计算机程序计算,工作量极大,而且当时的计算机条件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敏想了个办法,他建议完全略去介质的运动,而首先构造一个静态无限大的中子增殖模型,专门计算中子的增殖速度,同时也就给出了升温速度。”  通过于敏的办法,氢弹机理研究略去了求解辐射流体力学方程带来的巨大麻烦,大大节省了计算工作量。谈
期刊
1889年生于湖北省黄冈县,1904年留学日本。  他是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  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  熙熙攘攘的上海街头,人群中有一位步伐独特的老人,他走路不紧不慢,步子却距离大小相等,每迈一步都精确到0.85米。  他,就是李四光。这位一生热爱地质工作的老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一丝不苟。他经常对学生说,搞地质要到野外考
期刊
1929年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铁道机械工程专业;  毕业时,他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开始自己的留学生涯;  1949年钱学森跟随冯·卡门回到加州理工学院,受聘为该校的终身教授;1955年回国。  大学毕业后,钱学森怀着強烈的报国信念,报考留美公费生,出国留学。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期间,他的心中始终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要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学到手,学成归来,报效祖国。他硕士毕业后认识到“一名技术科学家
期刊
改革开放至今,  走过了41个年头,  在几代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之下,  我国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  上有“天宫”家族、“墨子卫星”,  下有“中国天眼”、“蛟龙号”……  中華已经再次崛起。
期刊
1978年,马伟明被海军工程学院录取,毕业3年后又重返母校攻读研究生。从此,痴迷于电机领域前沿研究且初露锋芒的他,在科技兴军的征程上奋起直追、弯道超越,完成了从跟跑者、并行者到领跑者的转变,为我国锻造出一件件制胜深蓝的国之重器。  20世纪90年代初,在恩师张盖凡教授的指导下,马伟明带领课题组,用仅有的3.5万元,造了两台小型十二相发电机,在洗漱间改造的简陋实验室里开展研究。整整6个春秋反复试验,
期刊
5G将颠覆人类的生活,  带来令人难以想象的改变。  人、物相连,物、物相连,人类将进入万物互联。  因为5G显而易见的红利,才有了5G标准的纷争,  5G布局的抢滩。  各國都在积极布局5G,群雄逐鹿之下,优劣互显,  也就难免有了个别国家的急功近利,  开始设置壁垒……  无论如何,5G商用的步伐越来越近。
期刊
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精神,不啻给还在摸索前进中的科技期刊,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给科技期刊工作者们吹响了集结号。但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非一朝一夕之事,如何让我国的科技期刊攀登上世界学术之巅的殿堂,需要的是各方通力配合。  优秀论文“出国” 95%的高被引论文在海外  一流和二流稿件投国外,三流和四流稿件投国内,这是中国学术界的一种现象,也反映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尴尬境地。 
期刊
三星、华为两大智能手机厂商先后推出折叠屏产品。  合上是手机,打开就是PAD,折叠屏手机给用户带来了颠覆式体验。  伴随着多款5G版折叠屏手机亮相,手机正迎来跨时代变革。  在全球智能手機出货量持续下滑的大背景下,折叠屏幕等新技术有望成为智能手机行业的下一个风口。
期刊
【人物简介】  1935年11月20日,孙伟院士出生于山东胶州,1954年考入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1958年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建筑材料科技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水泥制品工业协会理事等职务,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5部,编写国家和省部级规程6部。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等10余项,其中牵头获得国家科技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