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公平的中小学STEM全纳教育实践路径探索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ian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应打破当前仅有部分中小学生有机会学习STEM教育的现状,推广面向全体学生的全纳型STEM教育.结合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具体实践,研究者认为应从教育主体多元化、教育内容多元化、教—学方式多元化以及教育场景多元化四个方面扩大STEM受教育群体.基于对国内外STEM教育实践案例的分析,论文创建了三个层面的STEM教育实践场景:一是嵌入多学科的校本化STEM教育;二是扎根本地域多样化教育资源的在地化STEM教育;三是基于在线教育资源的网络化STEM教育.三个层次的教育场景相互包容、相互补充,共同推进STEM教育的均衡发展.
其他文献
学习领导理论的价值向度与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内涵与旨趣高度耦合.学习领导所持的建立共同愿景、分享领导权责任的思想,与教师发展共同体所倡导的建立开放、互信、坦诚的氛围,开展群体间的合作对话与分享性活动,都可以视为由共同体行动连接起来的一种以道德目的 为价值追求的活动.二者都是对教与学变革和学校改进的整体思考.学习领导理论可以为教师发展共同体建构提供新的思路.在学习领导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可以进一步明确发展愿景、赋予教师领导权责、增强角色认同,同时,借助专业合作,从精英引领走向共享共生.
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引领,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目标不明确、实施碎片化等现实问题.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须要理顺核心素养与劳动素养的目标关联,分层次明确各阶段劳动教育课程目标;以学校课程结构为基础,设计劳动教育必修课、劳动教育融合课、劳动教育实践课“三课一体”的劳动教育课程结构;不断挖掘潜在的劳动课程资源,丰富现有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坚持知识融通实践原则,以问题式、项目式等学习方式为导向,对劳动教育课程进行优化与革新;逐步健全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以提升育人效果.
职业能力发展是中小学教师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支持个体职业发展,解决区域教师职业能力发展不均衡问题,互联网技术赋能教师职业发展,形成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这一创新研修模式.要构建成功的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需要建立共同愿景,创设非平衡共同体环境,促进共同体内的智慧分享,明确教师共同体角色,规划个体发展路径.
“当代文化参与”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种课程形态,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目前,高中语文“当代文化参与”在实践中面临一些困境,主要表现为对于高中生“当代文化参与”的复杂性考虑不足、高中生的元认知水平和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当代文化参与”过程中的生成性成果不易保存和评价三个方面.为了解决这些困境,就要在实践路径上进行建构:厘定“当代文化参与”的复杂性,各方统筹安排;重视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当代文化参与”过程中的体验感,落实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编14篇经典文言文,是学生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语文教师要认真领会教材编排意图,从教材解读、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方面改善文言文教学,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得益彰.
认知是人类各种行为活动的基础.开发青少年学生的认知防御能力是干预青少年学生问题行为的有效策略.青少年学生问题行为的认知防御能力开发策略包括开发元认知防御能力、记忆防御能力、思维防御能力、学习防御能力、语言表达防御能力、理解防御能力以及解决问题防御能力等方面.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的德育内容分为4大类: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从中又细分12小类;体育教材的德育价值主要有协调价值、导向价值、秩序价值、理想价值、发展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体育教材德育价值的提升应从加强体育教材建设,践行德育内容与价值观念;优化课程标准结构,建设德育价值体系;明确学校体育德育价值需要,规范体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等观念,加强德育价值渗透这四方面展开.
中学化学教学实践发现,电子守恒用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教学环节,对于学生牢固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基于守恒观念的历史演化过程,逐步演绎出电子守恒的概念,并针对电子守恒法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操作的客观事实,借鉴中文表达的音形意统一性原则,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进行格律化的推荐,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艺术变形”的规则根植于神话的传统中,也深深地影响到东西方后世的很多作家.《变形记》《促织》同时被安排在统编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同一单元中,二者都写到人变形为虫的故事,但在情节构思、叙述视角、变形结局及创作根源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试就以上四个方面作比较阅读,旨在引导学生在跨文化视域下对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变形及其批判力量进行比较,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发展批判性思维,并提升其文化鉴别力和理解力.
分布式领导是组织中的多个成员根据能力和环境的变化动态地分享领导角色,从而实现领导权共享、领导能量辐射的一种集体领导模式[1].通过研究具有“草根”特质的个案名师工作室的生成与扩大、领导者的赋权与分化、成员领导力的激发与辐射,较完整地呈现出“草根”名师工作室从\'单线型\'模式初构到“网状式”分布联结的建构过程;工作室成员能量从“单核传递”向“多核联结”转变的辐射过程,以期实现西方分布式领导理论与本土化草根名师工作室实践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