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视角与国际经验的大学诚信教育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d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的诚信建设重在方法策略层次,对诚信文化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文章将大学诚信教育提升到文化层次上,通过对大学文化的概念界定,阐明了大学诚信文化的内涵及价值,对美国大学诚信文化建设的特征与经验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提出转变诚信教育理念、动员多方力量参与和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等推进我国大学诚信文化深入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诚信文化 诚信教育 学术诚信 荣誉誓言 大学组织
  [作者简介]钱福良(1975— ),男,江苏溧阳人,苏州大学科学技术与产业部科学技术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及高校人力资源开发。(江苏 苏州 21502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苏州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课题“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课题编号:2011szyj08)、2011年苏州大学高等教育教育改革课题立项研究项目“高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研究”(课程编号:31315290)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9—0051—02
  自古以来,诚信一直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德。“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是中国古代先贤孔子对诚信的经典论述。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诚信建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我国的诚信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作为一国诚信体系基石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从我国高校诚信教育的现状来看,不少大学的诚信教育变成了“惩戒教育”。但是,相对于应对不诚信行为的惩戒性措施而言,将诚信放到大学文化的层次上去考量,重视并加强大学的诚信文化建设应当是更为重要和紧迫的事情。
  一、大学诚信文化的内涵及地位
  (一)大学诚信文化的内涵
  任何组织的存在都必然产生属于该组织所特有的文化。一个组织的文化从本质上讲都“根植于组织成员特定的基本信念及其价值观,形成特定的行为准则,并指导组织成员的组织活动和行为方式”。大学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部门,在产生之初就与文化有着天然而紧密的联系。从广义上讲,大学即文化。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过程。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从狭义上讲,大学文化主要是指大学精神,表现为“大学人”所共同持有和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由此可见,大学文化是具有引导功能的环境教育资源,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以及道德情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于大学诚信文化,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十分全面及完整的界定。学者林兴岚认为,“诚信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具有引导、激励和凝聚作用的社会力量,是人们在社会活动和经济交往中所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准则之一,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李向明认为,大学诚信文化建设“就是要把诚信内化为每一个大学人的行为习惯和态度,并形成大学人固有的观念,使他成为真正的文明人,并把这种文明传播、转化到社会之中,使我们的社会真正形成一个尊重人性、崇尚真诚的社会”。根据前人的研究,结合组织文化的内涵,笔者认为,大学诚信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一部分,是大学这样一个以传递和创造知识为根本使命的文化机构在历史传统、组织个人及规章制度的发展和建设中逐渐形成的对诚信的价值追求。这种文化一旦形成就将起到一种熏陶、引导和约束作用,成为大学师生及管理人员所共同持有和遵循的基本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二)大学诚信文化的地位与作用
  从诸多卓越的企业文化中,我们不难发现诚信是这些企业共同的价值追求。企业只有依靠诚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只有依靠诚信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同企业一样,诚信文化也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大学作为“知识的生产者、供应者和零售商”,特别是在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这一特殊“产品”的时候,更应充分发挥诚信文化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大学这个价值系统之所以特殊,在于它不是简单地创造一种物的价值,而是要创造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价值,而且要使这些特殊的精神文化价值通过某些特殊的途径内化到大学生的心灵之中,并通过他们的价值追求去创造社会的价值、国家的价值和民族的价值。事实上,大学诚信文化透露的是整个大学所追求的价值观,而作为整个大学所秉持的价值观,将对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产生无形而巨大的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将从大学校园里通过个体传播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将产生正面的带动效应。
  大学诚信文化从结构层次上讲,它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功能层次上讲,它又与大学文化的本质属性相一致,对大学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营造大学诚信文化:美国的经验
  (一)学术诚信——美国高校诚信文化建设的核心
  学术诚信是大学诚信文化的核心,美国的大学历来重视学术诚信问题,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一套学术诚信的规范和准则。哈佛大学在《学习生活指南》手册中明确指出:“独立思想是美国学界的最高价值。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以最严肃的态度反对把他人的著作或者观点化为己有——即所谓剽窃。”美国其他研究型大学有的通过制定总的《学术研究政策》来规范所有学术研究相关人员的学术行为,有的分别针对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制定属于不同群体的学术研究规范。由此可见,美国大学对学术诚信教育的目标明确、具体且具有长远性,维护学术思想的独立性这一理念已经成为美国大学的共识性价值追求。以学术诚信为大学诚信文化建设的抓手,美国大学将学术道德深植于学生心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学术训练使这种道德规范得到进一步强化,逐渐内化为自身人格和道德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经过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严格学术训练,学生已经能够自然而然地在行动中坚持这一为学的操守,并能从学术诚信出发将大学赋予的诚信文化延伸到个人道德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荣誉誓言——美国高校诚信文化建设的优良传统
  在美国高校中有一个古老的传统一直沿用至今,即荣誉誓言制,又称荣誉规章制。荣誉誓言一般是指学生在一切学术活动中对不进行作弊抄袭等违规行为作出的一种承诺和对维护荣誉制度的一种表示。学生入校后学校组织进行荣誉宣誓活动,学生宣誓之后能够从心理上对荣誉誓言的内容产生认同。此外,荣誉誓言制度还对违反诚信行为的有关惩罚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对学生的行为起到很强的事前预防和约束作用。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荣誉誓言制从最初以口头或书面等形式规定的道德标准逐渐演变为详尽的规范体系,从模糊走向清晰,由感性趋于理性。从中不难看出,美国大学的诚信文化不仅由深厚的历史传统积淀而成,更是因一代代大学成员对诚信文化的主动传承以及对规章制度的严格遵守而铸就。
  (三)开拓创新——美国高校诚信文化建设的活力之源
  美国高校的诚信文化建设,在继承和发扬优秀诚信文化传统的同时,能够不断推进大学诚信文化建设的创新。特别是在制度创新方面,美国高校十分注重能够培养学生诚信自律能力的制度安排。例如,杜克大学从2003年春季开始实行旨在进一步弘扬学术诚信的新的“学校准则”。依据新准则,教师不再监考,但一旦发现作弊,学生将受到更为严厉的惩罚。同时,教师将有更大的权力来处罚作弊行为。另外,有越来越多的美国高校吸纳学生参与制定、实施学术诚信规范,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诚信文化的一种群体性认同。这些制度创新不仅能够预防并减少不诚信行为的发生,还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对诚信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实现人与文化的良性互动。此外,美国高校充分运用美国大学联盟等多校合作性组织共同制定大学的学术“行业规则”,许多学校还积极同学校所在地的政府、社区和家庭展开合作,进而从范围上扩大了大学诚信文化的影响力和作用力。
  三、中国大学诚信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通过对美国大学诚信文化建设的研究,结合我国现阶段诚信教育的特点,目前我国大学诚信文化的建设可以从大学内部环境、大学外部环境以及新兴技术手段这三个方面入手,加快推进我国大学诚信文化建设的步伐。
  (一)转变诚信教育理念,推动诚信文化发展
  近年来,各高校对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学校围绕诚信教育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大学生诚信周”以及诚信辩论赛等。有的高校还为学生设立了诚信档案,颁布了大学生诚信守则。这些都表明高校的诚信文化意识已经开始觉醒,诚信文化的创建和发展已经具备了坚实的现实基础。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诚信文化建设依然局限在措施层面,并且措施之间没有内在的关联性,形成的诚信文化也不免因为缺乏总体上的设计而变得薄弱。外在的活动和举措固然是诚信文化形成的必要条件,但是文化的形成更需要一种内在的张力,也就是一种自我约束力。因此,高校应当及时转变诚信文化建设的观念,逐步认识到诚信教育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事件,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才能逐渐形成一种具有现实自觉的诚信文化和传统。
  (二)整合社会多方力量,营造优质校园文化
  大学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大学诚信文化也必然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如果整个社会充满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那么作为社会子系统的大学也必然受到这种良好环境的影响,对其诚信文化的建设具有一个正向的推动作用。相反,如果整个社会的诚信大环境出现了问题,那么大学的诚信文化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大学必须依靠自身内部的力量去抵御外部环境的负作用。由此可见,大学诚信文化建设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作保证,只有政府、社区、学校、家庭及个人等所有力量整合起来,共同营造起一个诚信的大环境,大学的诚信文化建设才能得到保证。
  (三)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新诚信教育载体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成为大学诚信文化建设的又一载体和平台,运用网络文化的力量可以进一步加快大学诚信文化的建设。互联网技术为大学诚信文化建设提供了多种可能的方式,例如,开展全校性的在线诚信教育,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形成大学间的诚信联盟等。如果说传统的“两课”教育是学校诚信教育的第一大平台的话,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诚信教育载体,应该成为大学诚信教育的第二大平台,在更大空间和范围内发挥它的影响力。
  诚信对个人而言是一种道德要求,对组织而言是一种文化积淀。大学的诚信文化由个人、传统、规范三方面构成,那么,大学诚信文化的建设也应当从提高个人的诚信水平、维护传统的优秀诚信文化以及推动诚信文化建设的制度创新这三方面入手。通过转变诚信教育理念、综合各方力量以及运用信息技术等方法推动我国大学诚信文化的孕育、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 http://www.gov.cn/ldhd/2011—04/24/content_1851436.htm. 2011—08—16.
  [2]金家新,易连云.论组织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章程建设[J].学习参考,2011(2).
  [3]袁贵仁.加强大学文化研究 推进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大学教育,2002(10).
  [4]林兴岚.诚信文化与高校诚信文化建设的路径[J].信阳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5]李向明.浅谈个人道德人格的培养与大学诚信文化建设[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
  [6](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郑继伟,张继平,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文章阐述了教育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历史沿革,并从我国师范教育改革发展、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终身教育三方面阐述了我国师范教育专业化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完善培养体系,实行多种
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使得全球信息快速传播,知识的学习日益丰富。全新的思维方式,新奇的摄入途径为高校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面对网络这个新兴的载体与时俱进,抓住新技术带来的新的机遇,结合现有高校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利用网络文化发展的特点,开展全新的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鼓励学生的自我研究性学习,加强学生的分析思辨与表达能力等综合人文素养的训练,是信息时代带来的新挑战。为此,本文以问卷调
如何有效地对行政人员的绩效进行测评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行政人员的绩效测评体系都不够完善,对所有的员工采用相同的考核内容,使得考核结
[摘要]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施教活动和学生接受活动的有机统一,其中,学生的接受活动是内因,是决定高职学生思想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的唯一性、教育目标的高远性、内容的统一性、方法的强制性、途径的单一性造成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动力的不足。为此,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动力源、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以激发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动力,促进其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关
[摘要]高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沿阵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正确信仰,探索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因此,要紧紧抓住思政课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营造全方位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氛围是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较好途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大学生信仰 构建  [作者简介]李
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学习资源支持中心建设必要性和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职院校学习资源支持中心建设的结构框架以及学习资源支持中心建设方案,以调动学习者积极性,促进
记者近期从山东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获悉,山东省地方高校分类工作基本完成,这意味着以往“等级办学、等级管理”的模式将转变为“分类办学、分类管理”的模式。
意识到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困难,成千上万原本放弃学业的西班牙年轻人开始重返课堂寻求未来。
德为职教師资素质之“魂”。这一命题并无新意,但却是久经历练、颠扑不破的真理。之所以旧话重提,旨在为当前萎靡不振的职教師资队伍现状“做一次CT,打一支强心针”。  近几年来,国家虽然出台了很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法规、文件、政策,使各地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普遍得到较大的改善,但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和吸引力却并未因此得到根本性的转变,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差、教師地位低、生源质量差、顶岗实习饱受诟病,
文章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入手,简述了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性,最后落实到具体环节,包括质量评估和保障体系建设、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学位论文和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