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藏在大自然里的独特风景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meng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自然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并非偶然,而是历经岁月洗礼后人们选择的结果。从河流山川、花草树木到风云天际,这些物象经陶艺人的精选与艺术加工之后都可以入题。这款紫砂“云峦三友壶”以云峦、山川、河流为题材,表现了大自然景物的相互衬托之美。
  关键词 紫砂;云峦三友壶;自然艺术;审美
  自然艺术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特殊的一笔,在艺术审美上有着独特的风格特点。人们在欣赏自然艺术的时候具有特殊性,不仅在于技法上的艺术性,还囊括潜藏在风景背后的自然神韵与思想境界。首先,从艺术的角度而言,自然艺术是我们在和天地交融之间,与内在生命所产生的精神对话。所以,生命以艺术的方式进行表达时,它是含蓄的,我们也只是通过塑造一种贴近自然形态的形象来实现的,而这种正是艺人对生命本源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关注。其次,自然反映了一种生命的归属感,是穿透天地万物、穿透生命的自然表达方式。我们所讲的自然艺术,反映了我们对天地自然、对人生的一种诚恳的态度,对生命本源的热爱之情[1]。现以紫砂“云峦三友壶”为例(见图1),探讨自然艺术的表达方式。
  1 紫砂“云峦三友壶”的造型
  紫砂“云峦三友壶”以仿生形态为主,做工精细,局部刻画细腻,表达物象与自然之美。首先,壶体为长方体,其型方中寓圆、曲中有直、刚中带柔、匀称协调;壶把为长细竹节形状,底部有细竹叶伸展至壶腹,清新自然;壶流亦为长细枝状,其上有粗糙树皮;壶钮也是一小段弯曲的树枝形状,与壶流相互呼应。尤为奇特而自然的是壶腹天际云峦般的装饰线条,与若隐若现的山川河流相互映衬,清新如水。整体而言,这款紫砂“云峦三友壶”无习气和匠气,有一股山野的清新之气、书卷的儒雅之气和时代的新鲜之气,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对生命宽裕温平、和易怡悦、从容自得的“道学精神”。
  2 紫砂“云峦三友壶”的风景
  自然艺术,必然是对自然界的探秘,其目的和宗旨是通过不斷加深对自然本质的认知而实现的。首先,要顺其自然之规律;其次才是将自然之物为已所利用,同时造福人类。自然艺术从本质上看,其实也是研究自然的美学规律。探索自然美学的不仅是画家,还有从事紫砂艺术的人。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感悟着大自然的生命智慧。陶艺家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其实都是人们挖掘大自然养分的结果。紫砂“云峦三友壶”就像是一幅山水画,也像是一位知音伴随着茶客寻绎心灵深处的安宁。具有内外统一的特点,首先其创作是思想的流露,观者结合自身的经历对它进行二次创作。其次,紫砂“云峦三友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与创造性,山川、河流、竹叶、树枝等等自然界中的风物很容易被人接受,并且与人形成内在交流。再次,紫砂“云峦三友壶”来自于自然界,反过来又成就了自然界的艺术美。大自然的宽容与深刻会让观者心向往之,同时与创作者形成内心共鸣。故此,紫砂“云峦三友壶”实现了创作者与观者的统一,作品与精神的统一,让观者自然而然地想去探索自然艺术的创作高度与精神高度。
  3 结 论
  总而言之,紫砂“云峦三友壶”从造型到内蕴的深意都满足了观者内心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不仅限于作品本身的艺术性,更在于启发观者找到生命归属,得到精神慰藉之后发自内心的喜悦与满足。人生在世,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与困苦,很多人在欣赏自然艺术作品的时候,能对生命有所顿悟[2]。这也就不难理解紫砂“云峦三友壶”给予人的不仅是艺术上的熏陶,还有精神上的慰藉。
  参 考 文 献
  [1]宋为风.浅析紫砂“华颖壶”的美学观[J].江苏陶瓷,2014(01):66-67.
  [2]陈兆雄.从曼生壶到景舟石瓢论紫砂陶刻的艺术特征及形成原因[J].装饰,2010(9):137-138.
其他文献
紫砂壶的兴起、发展和繁盛与中国古老的茶文化密切相关。唐宋时期,人们饮茶以煮茶、烹茶为主要方式,茶具多为金属器皿;而到了明代,团茶被散茶完全取代,冲泡法成为主流,茶具也渐以陶瓷器皿居多。紫砂壶也因此兴盛开来,时至今日颇受世人钟爱。  紫砂壶是用质地细腻柔韧、可塑性强的紫砂泥以传统技法全手工制作而成,不可避免会融入制壶艺人的见解和情感。因而,紫砂壶事实上是具有人文特征的工艺品,它能够带给人美的感受、接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的创作理念是紫砂文化纯真善良内涵的阐述,唤醒了人的悟性,净化了人的心灵,端正了人的品行,坚定了人的信仰,激发出人们返璞归真的本性,在短暂匆忙的人生路上平添几分清醇和智慧。  关键词 紫砂;汉方壶;创作理念  紫砂壶追求形式美,其创作理念具有感性形象与人的内心过程高度统一的特点。鉴赏紫砂壶也是品读人生,生活中总有一些美好不能长久拥有,生命中也总有一些心愿无法实现。与其为之扼腕并深深叹息
期刊
紫砂壶艺发展至今,以特有的线条与造型艺术深受人们喜爱。从构思到成型,紫砂艺术在一抔泥土间蕴藏的言语是截然不同的。不同的紫砂壶各自有着不同的构思及内涵。从外在造型到内在气韵,紫砂艺人以自我的风范创新不同的艺术作品,对于陶冶情操、丰富生活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紫砂壶因其不媚不俗的高雅气质与文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文人雅士视把玩紫砂壶为风雅之举,为此紫砂壶艺被赋予了日益文雅的气息,其气质及品位也不断
期刊
紫砂文化艺术发展至今,其传播方式可谓遍及各个角度。网络传播的方式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选择,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这也使得成熟接近六个世纪的紫砂壶手工制作技艺得以盛宏海内外。这也代表了紫砂文化艺术与网络文化的完美融合。网络文化不仅受到互联网传播范围广的推动,更应归功于网民的不懈努力。紫砂文化艺术网络传播体系的形成,代表了该传统行业的进步。通过网络的传播和推广,原本就广受欢迎的紫砂文化更是备受各界瞩目
期刊
龙泉的“正聪青瓷研究所”,坐落于龙泉青瓷大师园区内,是三层楼建筑,里面有毛大师作品的展示厅、工作室,也有拉坯、修坯、上釉、烧制车间。在距一楼门口不远处,有一台高大的液化气窑炉,毛大师的很多艺术精品就是在这个炉子里烧制出来的。  在二楼的一处角落,有个修毛坯的地方,毛正聪正坐在小凳子上,一丝不苟地修坯。轮盘飞转,一条条泥屑在刮刀下打着卷地落在台面上。不时地,他根据造型需要,更换手上的刀具,一件件艺术
期刊
初期涉足紫砂的人一般多是从传统壶入手,至少两三年的基本功训练,再三五年传统壶的临摹,直到有一天,能够把各种造型的规则、制作的技巧都烂熟于心,把紫砂的泥性、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并能让紫砂泥在自己的手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变成心中的那把紫砂壶,那么算是完成了制壶历程的第一个阶段。紫砂艺人未来的创作成就很大程度上与其对基本功掌握的扎实程度有着莫大的关系。  人常说壶如其人,看一个人的作品,就仿佛能看到做壶的人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的艺术性是建立在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其比起一般的艺术形式更具魅力。紫砂壶全靠素面素心呈现出来,壶体的每个细节具有鲜明的特色,制作的线条流畅,于虚实对比中凸现立体感。近代紫砂名家汪宝根制作的紫砂“上桃合菱壶”巧得造化之工,值得鉴赏。  关键词 上桃合菱壶;紫砂壶;汪宝根;近代  汪宝根是近代著名的紫砂艺人,宜兴蜀山人,生于1890年,卒于1954年,他是民国时期紫砂高手“三宝三根”中的一
期刊
摘 要 紫玉金砂泥料作为一种特殊的泥料需要匠人的“心静”,而紫玉金砂壶往往壶身采用留白的艺术手段,用“空”代表“满”,留白的壶面同样也能感到“静”。充满静谧之意的紫玉金砂壶是带有一份“禅气”的,这种禅气源自匠人对于生活的体悟,还来源于匠人千锤百炼的技术修炼,有禅气的壶往往拥有一份独一无二的“气韵”,本文所介绍的“婵瑜壶”就是采用紫玉金砂泥料制成的一把独具气韵的紫砂壶。  关键词 紫玉金砂、婵瑜壶、
期刊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每一种文化在向外延伸、传播的同时,都有着这样一种内在的驱动力,那就是创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中国文化指明了道路,布局规划了战略性的发展,同时也赋予了文化以创新的内涵,要求把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创作的全过程。文化的强盛关乎民族的兴衰,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唯有我们中国能够一代一代传承不息,关键便在于中国有伟大的文化。而文化想要不断的强大,就必须进行良好的传承,而想要避免衰落就必须进行
期刊
宜兴紫砂壶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极具代表中华民族特性的陶瓷艺术瑰宝,其所蕴含的艺术特性博大而宽广,同时吸收了各种文化元素的潇洒自如、精妙与不拘一格的特点,正是因为这种海纳百川的气度,让流传千年的紫砂壶极具猎猎招展的气势和动人心魄的魅力。  紫砂“阴阳太极八卦壶”(见图1)兼具紫砂壶之厚重与道教文化“八卦”的灵性,将道教极具特色的“阴阳太极八卦”标志融入传统的紫砂壶设计之中,太极图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