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面世的方士庶山水四屏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士庶(1692年至1751年),字循远,一作洵远,号环山,又号小狮道人,新安(今安徽歙县)籍,家维扬(今江苏扬州)。能诗善画,书法严密端秀,绘画笔墨敏洁灵秀,气势跌宕飞动,谓之为王原祁后山水第一。受学于黄鼎,山水用笔灵敏,气晕淡宕,早有出蓝之目,时称妙品。兼善花卉写生。复以书法名芜城。行楷结构严密,纯学董其昌。惜中寿而殁,有《环山诗钞》存世。
  而就其传世作品分析,他中年时期的作品,在笔墨的运用上明显有王原祁山水画的痕迹。但方士庶并不局限于“娄东派”山水的绳墨,而是广征博取,其山水远宗黄公望、王蒙,兼学明代沈周,近师王原祁,确立了笔墨醇厚、清润的风格,归属文人画“正脉”。从传世作品分析,其山水画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雍正至乾隆五年为前期,后期为乾隆六年至乾隆十六年去世。
  此次将在朵云轩2013年秋拍中亮相的《山水四屏》从创作技法看,应属其中年典型风貌。四图分写《春山访友》、《江村揽胜》、《秋村暮霭》、《烟峦萧寺》四景山水。观此四屏,即为其气势所撼,无论画幅的完整性与四屏的一统性,均表现出画家精湛的画学功力。
  《春山访友》中,远方奇峰嵯峨,危岩峭壁,飞瀑直下。中景作屋宇错落,峰头、幽谷、杂树参差掩映,板桥横亘,有人策杖而过。近景作山峦重叠,逶迤远去,渐高渐远。远山云气溟茫,意境空阔闲远,危峰峭立,草木清旷,突出了一派苍莽无垠的诗意。《江村揽胜》近处树石林立,间有小溪流淌。中景有一院落隐现于枝柯间,远景水天一色,别有洞天。《秋村暮霭》中乔木稀疏点缀于湖河池沼,村舍茅屋散布在山水间。远山如带,烟水渺茫,意境空阔闲远。《烟峦萧寺》中云岚翻卷,危岩峭壁,栈道逶迤。中景作奇峰嵯峨,雾霭弥漫,梵宇突兀,峰头、幽谷掩映。近景作古木茅亭,均具高远幽深之致。
  在笔墨技法上,体现出画家以王原祁山水画法为宗,上溯宋元大家的艺术根底。在作品中大量使用的干笔细皴、紧致而精谨的点苔、树木的攒聚、烟云的晕散、以水墨浅绛为主,各图从布局到对文人画诗意的不懈追求,都无不在标榜作者深湛的传统功力和纯正、清雅的艺术格调。就总体而言,画家在四屏中全面展示其临仿前贤又能匠心独运的艺术魅力,并能突出自己在诗词、书法创作方面的功底,是难能可贵的。
  方士庶曾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能实,是在笔墨有无间,衡是非、定工拙”,此件作品应看作是表现画家主观情思和笔墨意趣的载体,他所说的“境界”,是因心而造的笔墨精神与现实景物交融的产物。由此可见。方士庶作为一代名手,随着对其绘画艺术研究的深入,其艺术成就将会受到社会各界更为深入广泛地了解、珍视。
其他文献
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以1.8亿港元引领亚洲当代艺术勇破亿元大关;一尊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以2.36亿港元刷新中国雕塑世界拍卖记录;一件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碗拍得1.41亿元的高价……2013年秋拍对香港苏富比来讲颇为特殊,作为其40周年庆典拍卖,此次秋拍云集众多精品,经过5天的鏖战,总成交额高达41.96亿港元,超过拍前估价近两倍,创下国际拍卖行在亚洲拍卖的历来最高总成交额记录。  
期刊
终南之秀钟蓝田,茁其英者为辋川。辋川地处唐长安附近蓝田县,这里林木葱郁、溪流两岸、丹峰相拥、奇石遍布,是秦岭北麓一条风光秀丽的川道。唐开元十六年间,王维在原有辋川山庄的基础上,依据山川自然形势整治重建,并融入其诗、画及园林的审美情趣,刻意经营,在绵延近20里的辋川山谷营造了20个景区,构建了一个“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文人园林典范——辋川别业。  终南之秀 辋川情怀  由于唐朝政治日趋腐败和个
期刊
明宣德是个不错的年代:政治清明,经济发达,百姓安居乐业,出现了被后人称为“仁宣之治”的盛世场景。然而此时的明朝已经走过了60多个年头,步入了它的“中年期”。虽然表面上还是太平盛世,但“青年”时的激情与热血则慢慢消退,“中年危机”悄然来临。宣宗朱瞻基作为一个奋发有为的皇帝,当然希望能够追昔先祖,比肩尧舜,中兴大明。  励精图治的宣宗日理万机之余还酷爱书画,“随意所至,尤极精妙”。而且他大力发展宫廷绘
期刊
9月26日晚,上海静安香格里拉饭店,佳士得中国首“秀”终于在众多人士的助威下登场。历时两个多小时的鏖战,相继登台的40件拍品写下了98%的成交率、1.54亿元的总成交额,这一成绩也显现了国际拍卖巨头的市场号召力。  此番佳士得的中国首拍颇为引人注目,为期三天的活动——展览、论坛、讲座以及拍卖,都是“人满为患”,以至于拍卖会需要凭票入场,可见惹人眼目的程度。而从9月24日开始的佳士得艺术论坛、佳士得
期刊
明代发展至中后期,朝政腐败,世风浮躁,文人的传统观念受到极大冲击,生活方式也由此发生改变。文人们以精雅的生活聊解仕途的失意,却为晚明艺术品收藏与商业领域的繁荣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世风浮躁 艺术兴盛  此时文人不再恪守传统的功业观念,不再将参加科举考试看成人生的惟一出路,而是认为自身价值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中国传统文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得志时凡不关国计民生之事,皆可有可无。儒家正统理念认为
期刊
目前已知现存的尺幅最大、单字字体墨迹最大的王铎书法作品临王羲之草书《十七帖》,新加坡著名实业家萧娘水旧藏潘天寿《晴晨》,首度上拍的黄宾虹1950年作《新安小景》,具有典型蒙古造像风格的17世纪至18世纪喀尔喀蒙古释迦牟尼,永乐青花代表作明永乐青花缠枝莲花口大盘……北京翰海今秋拍台不乏美味可口的“大餐”,而全新推出的“斯文草堂——文房雅玩”专场则主打精致可人的“菜品”,想必将令不少藏家心仪。  据悉
期刊
民国,中国艺术处于前所未有的历史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具有新旧交替、中西混融、变化过渡的特色。大量美术留学生去日本和欧美等西方国家留学,学成归国后成为美术教学的主要师资力量和职业画家,这从整体上奠定了中国西画发展的根基。  北京荣宝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国西画及雕塑”专场即将推出“民国西风”作品专题。30余件作品均创作于民国时期,作品涵盖了油画、水彩、素描、漫画、月份牌等种类,具有浓郁的
期刊
所有的情节都充满意味,也许,这事儿发生在王维身上再合适不过,历史的巧合就在于,它恰恰就发生在了王维身上。  现在,我们只能假设盛唐的某个时刻,王维画了《袁安卧雪图》,这似乎是一件平凡得不值得人们将它记住的作品,至少在唐代是这样的。这件作品源自“袁安卧雪”——一个广为传颂、诗人热衷描述的故事。王维将它视觉化,画成了一张画。王维未必是将此故事“变相”的第一人,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经意间创作的这副
期刊
尺牍作为一种文体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文本形态之一,也是最具有社会性的文本创作形式。现今所存世的中国尺牍文献主要有考古实物、尺牍原件和帖与印本中的尺牍资料。  上海图书馆所藏明清至当代尺牍原件达13万余通,名列国内各大图书馆前茅。其来源一为捐赠,如张元济、李宜龚、陈植、叶景葵、叶恭绰、顾廷龙、潘景郑、瞿凤起和茅盾之子韦滔等人的收藏;二为采购,如历年购自上海、苏州、南京、北京等地的古旧书店;三为原上海市
期刊
珐琅之臻,辉煌胜金。与錾胎珐琅及画珐琅相同,掐丝珐琅作为其门类之一,在历代的能工巧匠手中,呈现出永恒的绚丽光彩。珐琅工艺虽是舶来品,但一经传入中国,即与我国传统的金属制造工艺、镶嵌工艺有机地融为一体,心灵手巧的中国工匠很快掌握了掐丝珐琅的制造技术,所制珐琅器在造型、图案等方面完全民族化,甚至不留有任何外来文化的影响与痕迹,是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工艺美术品之一。  继明朝景泰年间的珐琅工艺高峰之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