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探究式教学法进行了实践摸索,认识到在高师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遵循三个环节。首先要做到适度、适量、适时的准确定位,方能实施探究;然后要明确只有抓住时机,落实探究,才能卓有成效;最后,教师要善于点评,以升华探究能力的理性认识。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师;数学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形式,合理地运用教学工具,设计亲历式的教学途径,通过质疑,设计与实验、归纳、交流,得出规律或建立概念,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笔者就高师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谈点个人的做法与体会
一、准确定位,实施探究
1、适度。即目标适度、要求适度、难度适度。目标适度,即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落实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又要进行适度的引导和点拨;要求适度,即指要求不能太高、太多;难度适度,即提出的(或确定的)问题不能超出学生的承受能力和水平。
2、适量。即对所选择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内容要适量,进行的次数要适量,占用的时间要适量。如函数单调性判别法教学中,得出在区间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 ,当 时,都有 则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 ,当 时都有 ,则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的结论后。有部分学生自然产生的不同的闪念。这时,老师就可以乘机设疑:在区间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 ,当 时都有 时,f(x)是什么性态呢?”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从而得出:在区间上 时,f(x)是常数;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探究心切的欲望,同时也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3、适时。即要适时发现(或设置)问题引导探究,适时创设环境引导探究.适时抓住机会引导探究。如教学中,在讲授等差数列的定义时,学生肯定会对定义提出疑问。
二、抓住时机,落实探究
1、 提出问题,引进探究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总体认识和认真把握的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面临矛盾,从而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有一次在讲棱锥的时候,我出了这样一道选择题:“已知四棱锥的四个侧面都是正三角形,则底面是A.矩形;B.菱形;C.正方形;D.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同学们思考和讨论,教室里的气氛一下活跃了,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是正方形还是菱形,两种意见争持不下,这时坐在后面的一个男同学用纸叠了一个模型,送到了讲台上,这个模型说明了菱形的不可能性,因为如果是菱形,则底面不可能放在桌上,即底面四顶点不在同一平面,坚持正方形的同学兴奋极了。最后教师充分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创造精神并理论上证明了这一结论,使另一部分同学心服口服。
2、发现疑问,引导探究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放飞想象,激发学生的怀疑和批判意识,敢于并善于向老师发问,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表现自己,体验成功。倡导学生自主质疑,就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把凡是受课本知识触发而闪现的问题,或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所产生的问题,或是对教师的讲课、说法认为不对或不理解的问题都可以大胆地提出,同时引导他们积极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习题解答,培养探究
探究式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开放性。数学习题中有一部分是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水平,探究解题思路和方法。现在的新教材中有很多的研究性课题,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完成研究性课题。另外还可以自己布置一些课题,如:学了椭圆后,可布置学生完成一个实验:“分别改变画椭圆时用的线长、两图钉间的距离等,所做的椭圆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各种情况下的离心率如何,在这个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实验报告。
4、课后延伸,深化探究
如,学了统计以后,要求学生调查本校学生不同年级不同科目的课外活动人数,由他们各小组决定抽样方案、调查方案、表格设计、结论呈现形式等,一周后再利用课堂时间讨论总结,并将最合理的报告上交校方。这样做,不仅使学生亲历了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过程,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对学生今后独立进行拓展和探究是有补益的。此外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用实际问题引导探究。
三、教师点评,升华探究
这一阶段以教师讲授为主,但这种讲解应当是精讲,是有针对性的点拨式讲解,主要解决学生难以准确理解和掌握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出现的学生无法理解的问题,评讲时要简练、准确、生动,点拨要力求巧妙。
如在讲定比分点问题时,学生对外分点觉得不可理解:在外面的点如何能将线段颁两段呢?此时,教师举例,由A地搭公交车往B地去,但是B地停靠站,只能往前面C站下车,再走路退回B地。这样C地就将由A地往B地的路分成了两段,而C是外分点。然后学生就能自己继续探究出很多套大致的类比例子,从而加深理解。
教师的适当点评,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其实,数学本身就源于生活,只不过数学家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总结和升华罢了。现在,课堂上教师将深奥的问题进行返朴归真,又还原到生活中去,这样,学生就自然容易接受了。
探究式教学中,学习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互动、人人参与的过程,是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结构。教学实践表明,这样做,一方面可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学习,促使其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从而为创新思维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师;数学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形式,合理地运用教学工具,设计亲历式的教学途径,通过质疑,设计与实验、归纳、交流,得出规律或建立概念,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笔者就高师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谈点个人的做法与体会
一、准确定位,实施探究
1、适度。即目标适度、要求适度、难度适度。目标适度,即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落实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又要进行适度的引导和点拨;要求适度,即指要求不能太高、太多;难度适度,即提出的(或确定的)问题不能超出学生的承受能力和水平。
2、适量。即对所选择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内容要适量,进行的次数要适量,占用的时间要适量。如函数单调性判别法教学中,得出在区间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 ,当 时,都有 则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 ,当 时都有 ,则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的结论后。有部分学生自然产生的不同的闪念。这时,老师就可以乘机设疑:在区间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 ,当 时都有 时,f(x)是什么性态呢?”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从而得出:在区间上 时,f(x)是常数;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探究心切的欲望,同时也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3、适时。即要适时发现(或设置)问题引导探究,适时创设环境引导探究.适时抓住机会引导探究。如教学中,在讲授等差数列的定义时,学生肯定会对定义提出疑问。
二、抓住时机,落实探究
1、 提出问题,引进探究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总体认识和认真把握的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面临矛盾,从而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有一次在讲棱锥的时候,我出了这样一道选择题:“已知四棱锥的四个侧面都是正三角形,则底面是A.矩形;B.菱形;C.正方形;D.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同学们思考和讨论,教室里的气氛一下活跃了,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是正方形还是菱形,两种意见争持不下,这时坐在后面的一个男同学用纸叠了一个模型,送到了讲台上,这个模型说明了菱形的不可能性,因为如果是菱形,则底面不可能放在桌上,即底面四顶点不在同一平面,坚持正方形的同学兴奋极了。最后教师充分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创造精神并理论上证明了这一结论,使另一部分同学心服口服。
2、发现疑问,引导探究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放飞想象,激发学生的怀疑和批判意识,敢于并善于向老师发问,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表现自己,体验成功。倡导学生自主质疑,就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把凡是受课本知识触发而闪现的问题,或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所产生的问题,或是对教师的讲课、说法认为不对或不理解的问题都可以大胆地提出,同时引导他们积极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习题解答,培养探究
探究式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开放性。数学习题中有一部分是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水平,探究解题思路和方法。现在的新教材中有很多的研究性课题,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完成研究性课题。另外还可以自己布置一些课题,如:学了椭圆后,可布置学生完成一个实验:“分别改变画椭圆时用的线长、两图钉间的距离等,所做的椭圆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各种情况下的离心率如何,在这个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实验报告。
4、课后延伸,深化探究
如,学了统计以后,要求学生调查本校学生不同年级不同科目的课外活动人数,由他们各小组决定抽样方案、调查方案、表格设计、结论呈现形式等,一周后再利用课堂时间讨论总结,并将最合理的报告上交校方。这样做,不仅使学生亲历了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过程,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对学生今后独立进行拓展和探究是有补益的。此外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用实际问题引导探究。
三、教师点评,升华探究
这一阶段以教师讲授为主,但这种讲解应当是精讲,是有针对性的点拨式讲解,主要解决学生难以准确理解和掌握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出现的学生无法理解的问题,评讲时要简练、准确、生动,点拨要力求巧妙。
如在讲定比分点问题时,学生对外分点觉得不可理解:在外面的点如何能将线段颁两段呢?此时,教师举例,由A地搭公交车往B地去,但是B地停靠站,只能往前面C站下车,再走路退回B地。这样C地就将由A地往B地的路分成了两段,而C是外分点。然后学生就能自己继续探究出很多套大致的类比例子,从而加深理解。
教师的适当点评,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其实,数学本身就源于生活,只不过数学家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总结和升华罢了。现在,课堂上教师将深奥的问题进行返朴归真,又还原到生活中去,这样,学生就自然容易接受了。
探究式教学中,学习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互动、人人参与的过程,是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结构。教学实践表明,这样做,一方面可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学习,促使其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从而为创新思维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