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皮肌炎:114例皮肌炎患者的统计学研究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zt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经治的114例皮肌炎(DMS)病人,比较青少年和成人患者的特点.发现发病年龄分布构成双峰曲线,在15岁及更小年龄和40岁时呈现高峰.青少年组29例,成人组85例.两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9.1岁和47.4岁;青少年患者男女比率为1.4:1,成人组为1:2.4;青少年组两性发病年龄均在9岁上下,成人组发病年龄男性平均为50.5岁,女性为46.1岁.青少年组皮肤症状先于其它症状者占65.5%.

其他文献
乳房Paget病伴色素异常罕见.报告1例色素性乳房Paget病,需和浅表播散性原位黑素瘤(原位SSM)鉴别.
期刊
迟发性压力性荨麻疹(DPU)病因不明。皮疹一般好发于掌跖部位,其特征为皮肤受压后4~12小时,发生局限性疼痛性瘙痒性肿胀。可伴有肌痛、关节痛、发热、不适等全身症状。大多数病人有慢性荨麻疹史,治疗相当困难。鉴于本病常存在血沉增快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局部介质水平尤其是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常升高,加上已知的DPU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已提出中性粒细胞在本病的发病中起主要的作用。氨苯砜(DDS)有抗中性粒细胞、抑
用免疫印迹法研究表明,有几种不同的类天疱疮(BP)抗原成分,主要是230kD和170kD蛋白。然而,各研究者所测结果有一些差异。为了弄清这些差异,作者用免疫荧光(IF)、免疫印迹(IB)和免疫沉淀(IP)法检测了75例BP血清,其中日本35例、英国29例和美国11例。
本文报告1例以广泛播散性环状肉芽肿(GA)为皮肤表现的艾滋病(AIDS)病例.患者为同性恋男性,43岁,出现泛发性瘙痒性皮疹2年.最初发生于面部,渐累及躯干、四肢及手足.
期刊
为了解丘疹坏死性结核疹(PNT)皮损中是否含有结核杆菌DNA,作者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12例患者进行了研究.12例患者中,男3例,女9例;年龄2.5~35岁(平均21.9岁).所选患者均符合PNT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表现.皮损为多发性丘疹坏死性损害,愈合为痘疮样瘢痕,分布于躯干及四肢.
期刊
儿童银屑病并不少见,占儿童皮肤病的1%~8%,占住院患儿的8%~22%.本文分析了1970~1989年莫斯科第14临床医院儿科925例儿童银屑病(男童333例,女童592例),年龄7月至14岁,病期50.9%1月至1年,22.3%2~3年,26.8%4年以上.发病常见于4~9岁小儿,高峰4~6岁,49例发病于婴儿期.发病诱因大多不明,仅18.7%有可能诱因,其中36%是急性感染(咽峡炎、猩红热、呼
许多调节皮肤结缔组织合成和分解的药物已被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本文综述了糖皮质激素及其他一些胶原合成的特异性抑制因子对皮肤结缔组织的调节作用,为一些结缔组织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根据.
为了评价麻风联合化疗(MDT)的疗效, 作者对用WHO MDT方案(经典方案)治疗少菌型(PB)的疗效与完成上述方案治疗后继续给予至少6个月DDS单疗方案(改良方案)病例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在1022例PB病例中, 经经典MDT方案治疗者688例, 改良MDT方案治疗者354例。疗后监测期为6个月~7年, 平均20.4个月。
期刊
局部或系统用药治疗瘢痕性类天疱疮(CP)是以控制可能形成瘢痕的炎症反应为目的。由于病情迁延反复,不时加剧或自然缓解,很难评价治疗效果。文中总结了该作者近7年来治疗34例CP患者的经验。皮质类固醇局部皮质类固醇治疗常用于轻度和局限性患者。
采用ABC免疫组化法研究了某些良性、癌前期及恶性鳞状上皮疾病中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的分布特征。病例包括结节性痒疹(PN)11例,角化棘皮瘤(KA)9例,日光性角化病(AK)15例,鳞状细胞癌(SSC)11例及Bowen病(BD)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