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职学校实验室建设举措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ex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高职学校实验室建设为目标,了解我国高职学校实验室建设情况,根据实验室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探索高职学校实验室建设的改进策略,提出下一步实验室管理、建设工作的方向及重点,为高职学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提供理论借鉴.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也在不断的革新,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人才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养成,所以高职教育更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我国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建立双赢互补的创新机制,搭建“校企合作、赛训一体、学岗直通”的教育平台,才更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对艺术人才的需求.
信息时代,大数据正全面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并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高校思政工作,也必须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变革.大数据给思政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思路,即如何开拓新举措、新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以精准化高品质服务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将成为当前和未来研究的重心.在充分认识和挖掘大数据潜在价值的基础上,对如何让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拓展思政教育的方式提出了一定的思考.
以女性主义视角为出发点的诺丁斯关怀理论为教师如何处理自身与他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诺丁斯关怀理论中关怀的含义及特点发现,教师可以从理解和实践关怀、保持开放的接受意识、理性关怀三方面构建教师与他者的关怀关系.
[摘 要] 服装专业实践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专业综合技能为宗旨,在世界快速变化尤其是信息化教学手段普及的背景下,一平三端教学模式能顺应时代发展。改变传统实践类课程主体对象,实现教师以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转变,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创新性。双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互补,能更好地幫助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探索需求的东西,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引导他们进行大胆创新。课程依托社会资源使学生的想法有
劳动教育是当代高校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也是思政教育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目标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其中也将“劳”置于重要位置,反映了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刻内涵.高校应认真梳理劳动教育的内在要义,使其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引领下,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从劳动教育的当代价值着手,分析其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探讨如何将两项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如何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MOOC+SPOC”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将其作为课程思政教学的信息化载体,对于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具有研究前景.分析了“MOOC+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思考,以期为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理念引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平台搭建,多举措丰富劳动教育形式;队伍建设,确保劳动教育师资;技术支持,用新技术给劳动教育赋能;制度保障,做好学校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中职学校可以有效提升劳动教育成效.
首先介绍了大数据与信息化英语教学模式,分析了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教学观念滞后、教学资源利用不到位、技术应用流于形式、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评价作用难发挥等问题,并尝试从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落实个性化教学、优化教学评价等方面,就大数据视角下的英语教学信息化创新发展策略展开探讨.
文化是艺术之源,艺术是文化的表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我国现代艺术设计保持民族性与创造性的重要源泉.在当前中职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更加重视西方艺术理论等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正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高学生艺术设计素养的重要价值,及时变更教学理念,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教学真正融合起来,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艺术人才的同时响应文化强国与树立民族自信的号召.
产教融合是当下众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有益尝试,改变了以往教学的重理论轻实践现象,让学生提前适应走向社会的岗位技能需求.然而在当前推进产教融合模式的进程中,存在数字绘画课程没有与企业需求相联系、针对市场的课程体系建设不全面以及缺乏适应市场的创新性教学内容的困境.针对这些方面,提出了建立高校校企合作和课堂与企业实践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搭建产教融合的互联网实践平台的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旨在为产教融合背景下数字绘画课程的深度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