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湖南醴陵的一栋小楼里,六名从长沙远道而来的初一学生团团围坐,手握毛笔,描画着白色坯胎盘上的竹叶。喔,不!他们不是握,而是用手指捏着毛笔的笔肚子,小心翼翼地挤出一股混合着色料的水,顺着笔尖方向,沁入坯胎。“糟糕!”一名同学惊呼。原来他力度掌握不好,颜料越过勾线,染花了一片。
“没关系,等会我给你修一修。”一道柔和的女声在他耳边Ⅱ向起。申彬老师接过他手中的笔,边示范边讲解:“陈扬龙老师开创的‘薄施淡染’法,在原来的釉下色料中加大了水的成分,虽然我们勾线用的材料,是木炭燃尽后的灰加油调制而成,可以阻挡水分溢出,可是初学者还是很难掌握,大家慢慢来。”
这里是醴陵陈扬龙釉下五彩瓷艺术中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在这里,同学们看到了白膏泥如何经过捶打除杂、拉坯修坯,最后形成一个个形状各异、轻薄通透的坯胎:看到了老师们如何勾线、分水,绘制出精美绝伦的图案。最让大家震惊的是,申老师说,她们初学时要反复绘制同一张画稿上百次!
“这样才能熟悉工艺流程,培养匠人精神。”申老师指着罐子上的一片荷叶说,“‘薄施淡染’法和传统醴陵瓷色块厚重的风格不同,讲究色彩润泽、层次丰富,因此一片荷叶要反复着色十余次,注入大量水分,才能呈现出莹润通透的视觉效果。”
然而,1380°C的高温烧制,不可预料的变化时有发生。精心绘制十天半月的瓷器,一旦烧裂或变形,只能报废。“窑变就是这样,让人沮丧又让人惊喜。你们看这咖口非色,高温烧制后会褪去褐色,变成绿色,而金调制的颜色,高温后会呈现出粉红色,是不是很神奇?”申老师语调柔和,却满含深情。
不知不觉间,同学们盘子上的竹叶都已上好了颜色。男同学的竹枝别出心裁地用了红色,撞色的手法让老师惊喜不已:一名女同学在墨竹边用小篆写下一个字,仿佛一个红色印章,瞬间点亮了整个画面;还有两名同学在枝叶间随意点上几点颜色,营造出一种雨打竹叶的意境。
“年轻人的想法就是奇妙大胆,总能给我们启发。”申老师由衷感叹。她拿来一些杯子坯胎,鼓励大家自由创作。
大家再次观赏起展厅里陈扬龙老师、陈利老师和申彬老师的作品,寻找灵感。
“这是什么花?虽然是水墨色,但是很好看。”一名同学自言自语。“这是映山红,是陈利老师的作品。”申老师告诉大家,陈老师小时候特别喜欢映山红,于是把儿时的记忆融入这件作品中。
“我父亲陈扬龙花费了大量时间研究植物的生长结构和姿态,甚至观察总结植物在不同阶段、不同天气和不同时间的情态及神韵。他认为只有以格物精神去写生,作品才会有情感和生命力。”不知何时,陈利老师来到了同学们身后。
大家若有所思地点头,一个机灵鬼却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陈扬龙老师那么爱画花卉呢?”
“醴陵瓷是不是像玉一样?”申老师笑着问,“如果在这样柔和莹润的瓷上画张牙舞爪的钟馗,是不是没有那种张力?陈老师觉得,花卉更贴合醴陵瓷的特色。”
原来是这样,同学们纷纷找到合适的范本,临摹起来。窑变后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大家有点忐忑,更多的是期待。
非遗小课堂
Q:你知道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历史吗?
醴陵享有“瓷城”美誉,陶瓷生产已有两千年历史,是世界闻名的釉下五彩瓷原产地。上世纪初,醴陵制瓷业从粗瓷向细瓷发展,开始出現釉下装饰工艺,烧制出来的作品晶莹淡雅,气韵生动,别具风格。
在1909至1915年期间,以吴寿祺为代表的一批老艺术家创烧的醴陵釉下五彩瓷作品,曾先后荣获南洋劝业会一等金奖、意大利博览会最优奖和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牌奖,在世界陶瓷界博得了极高荣誉。
建国后,醴陵开始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生产生活用器,以及国家宴会瓷、国家陈设瓷、国家礼品瓷。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7年,“薄施淡染——陈扬龙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传承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没关系,等会我给你修一修。”一道柔和的女声在他耳边Ⅱ向起。申彬老师接过他手中的笔,边示范边讲解:“陈扬龙老师开创的‘薄施淡染’法,在原来的釉下色料中加大了水的成分,虽然我们勾线用的材料,是木炭燃尽后的灰加油调制而成,可以阻挡水分溢出,可是初学者还是很难掌握,大家慢慢来。”
这里是醴陵陈扬龙釉下五彩瓷艺术中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在这里,同学们看到了白膏泥如何经过捶打除杂、拉坯修坯,最后形成一个个形状各异、轻薄通透的坯胎:看到了老师们如何勾线、分水,绘制出精美绝伦的图案。最让大家震惊的是,申老师说,她们初学时要反复绘制同一张画稿上百次!
“这样才能熟悉工艺流程,培养匠人精神。”申老师指着罐子上的一片荷叶说,“‘薄施淡染’法和传统醴陵瓷色块厚重的风格不同,讲究色彩润泽、层次丰富,因此一片荷叶要反复着色十余次,注入大量水分,才能呈现出莹润通透的视觉效果。”
然而,1380°C的高温烧制,不可预料的变化时有发生。精心绘制十天半月的瓷器,一旦烧裂或变形,只能报废。“窑变就是这样,让人沮丧又让人惊喜。你们看这咖口非色,高温烧制后会褪去褐色,变成绿色,而金调制的颜色,高温后会呈现出粉红色,是不是很神奇?”申老师语调柔和,却满含深情。
不知不觉间,同学们盘子上的竹叶都已上好了颜色。男同学的竹枝别出心裁地用了红色,撞色的手法让老师惊喜不已:一名女同学在墨竹边用小篆写下一个字,仿佛一个红色印章,瞬间点亮了整个画面;还有两名同学在枝叶间随意点上几点颜色,营造出一种雨打竹叶的意境。
“年轻人的想法就是奇妙大胆,总能给我们启发。”申老师由衷感叹。她拿来一些杯子坯胎,鼓励大家自由创作。
大家再次观赏起展厅里陈扬龙老师、陈利老师和申彬老师的作品,寻找灵感。
“这是什么花?虽然是水墨色,但是很好看。”一名同学自言自语。“这是映山红,是陈利老师的作品。”申老师告诉大家,陈老师小时候特别喜欢映山红,于是把儿时的记忆融入这件作品中。
“我父亲陈扬龙花费了大量时间研究植物的生长结构和姿态,甚至观察总结植物在不同阶段、不同天气和不同时间的情态及神韵。他认为只有以格物精神去写生,作品才会有情感和生命力。”不知何时,陈利老师来到了同学们身后。
大家若有所思地点头,一个机灵鬼却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陈扬龙老师那么爱画花卉呢?”
“醴陵瓷是不是像玉一样?”申老师笑着问,“如果在这样柔和莹润的瓷上画张牙舞爪的钟馗,是不是没有那种张力?陈老师觉得,花卉更贴合醴陵瓷的特色。”
原来是这样,同学们纷纷找到合适的范本,临摹起来。窑变后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大家有点忐忑,更多的是期待。
非遗小课堂
Q:你知道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历史吗?
醴陵享有“瓷城”美誉,陶瓷生产已有两千年历史,是世界闻名的釉下五彩瓷原产地。上世纪初,醴陵制瓷业从粗瓷向细瓷发展,开始出現釉下装饰工艺,烧制出来的作品晶莹淡雅,气韵生动,别具风格。
在1909至1915年期间,以吴寿祺为代表的一批老艺术家创烧的醴陵釉下五彩瓷作品,曾先后荣获南洋劝业会一等金奖、意大利博览会最优奖和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牌奖,在世界陶瓷界博得了极高荣誉。
建国后,醴陵开始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生产生活用器,以及国家宴会瓷、国家陈设瓷、国家礼品瓷。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7年,“薄施淡染——陈扬龙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传承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