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六结合”原则的大学生责任教育教学设计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i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责任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修养、道德品质、职业行为、人际交往、创造财富及全面发展等成长成才的诸多行为选择都起着根本的指引作用。针对当下的高校责任教育教学存在对传统教育理念和途径的依赖,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行不统一、缺乏合力、手段单一、针对性不强、评价机制不合理等现象,提出“立德与责任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传统与网络结合、普遍与差异结合、利益与道德结合”等“六结合”原则,并根据这六项原则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各个环节对大学生责任教育教学进行了系统设计与改革。
  责任责任教育教学“六结合”原则教育教学设计责任是人的根本,是一切道德的源泉,是伦理学中一个古老而又非常重要的范畴,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规范,更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责任教育是使主体践行某种契约的或道德的责任,并对其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施加影响的过程。我国的责任教育由来已久,从《礼记·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观念到习近平新当选总书记面对中外记者彰显“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强大决心时提出的“三大责任”,无不昭示了我们的民族观念与教育理念中对责任教育的重视。
  高校要想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更应该教会学生做人,而这一切的基础首先要教会学生负责。高校教育应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责任感的人才摆在德育教育的重要位置。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责任教育研究,正确地评价大学生的责任现状,创建更具科学性、创新性、针对性的大学生责任教育内容新体系,全面提高大学生责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大学生责任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
  一、目前大学生责任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大学生责任教育过于理论化、程式化,缺乏实效性,甚至出现缺位现象是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责任教育学科建设滞后、针对性不强
  大学生责任教育缺乏应有的地位,责任教育有意无意地被忽视,目前许多高校对学生的责任教育主要还是来源于“两课”,对学生责任行为的考量还只是依赖于各项法律和《大学生行为规范》等诸如此类的一些制度,创新性教育不足。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责任教育既缺乏系统的内容,更谈不上相对独立的科学体系。更多的注重总体的宣传动员,对学生提出号召性要求,忽视了深入细致的,特别是缺乏一对一的针对性教育。
  (二)责任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行未统一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责任教育主要来源于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来源于书本,实践教学是零星分散的,只是通过一些活动来进行,并没有与理论教学进行统筹安排,甚至也不是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配套情境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明显;而且通常情况是,大学生责任教育知易行难,并且举办的一些活动都是自愿参与的,不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就把一些被动受教育者“拒之门外”了,也鲜有学校把这些实践活动纳入到责任教育的实践体系。
  (三)责任教育缺乏合力,良性互动机制未形成
  责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的通力配合,需要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责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学生家长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支持和舆论导向也没能及时跟上,同时也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作用的发挥,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形成。
  (四)责任教育手段单一、程序僵化
  在责任教育教学过程中单纯依靠以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而且几乎是千人一面的认知教育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一味的以硬性或纲性教育为主,而不是要采取柔性教育手段,程序僵化,没有将现代教育手段与大学生责任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缺乏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规范操作性经验的积累获得与规范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模式。
  (五)責任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激励不足
  由于当前学校德育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和评价,如大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水平等,都因缺乏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考核和分析,而使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状况很难在真正意义上与学生就业、各种奖励的评比相挂钩,责任行为得不到应有的鼓励和奖赏,不负责任也不会受到应有的惩罚,降低了德育的权威性和现实感,大学生接受德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受到影响。
  二、大学生责任教育“六结合”原则
  针对责任教育存在的以上不足,笔者以为在大学生责任教育教学中应当把握以下六个原则:
  (一)立德与责任结合原则
  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责任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本质要求。一方面,责任可以激发人们对社会负责和不断创新的激情,责任感既是道德主体发展的道德基础,也是道德主体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一致的具体表现,当道德责任升华为道德主体的责任感时,社会的道德就会成为道德主体发展的一种内在需要,所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是德育教育的核心目标所在,它同时也是人们强调道德责任教育的依据所在。另一方面,责任可以校正权利和自由,责任和义务是现代社会重要的道德基础,重视道德责任,实际上是重视塑造人的心灵秩序。由此,对大学生责任教育的首要原则应当是将立德与责任相结合。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
  责任教育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他们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对大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责任培养时,必须将所采用的责任教育内容、责任教育手段、教育结果等与实践结合起来,并将其放在实践中去接受检验,促进学生对责任教育的自觉和内化。
  (三)校内与校外结合原则
  校内教育是指利用学校正规的课程教学向学生普及责任教育、利用校内各项活动的开展积极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校内的教育内容和团体活动是影响学生责任行为和责任意识的主要因素,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学生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个体,他与周围的家人、朋友、同事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有必要在进行校内责任教育的同时注重校外责任教育的开展,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大德育体制。   (四)传统与网络结合原则
  在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时代,教学方法手段日新月异,传统与网络教育各具优势。传统教育注重现场教育和直接教育,能够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便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语言交流,也便于彼此之间的有效监督,是大学生责任教育中必须坚持的教育手段;而网络教育却能够实现跨时空、跨地域的交流,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能够随时随地的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展开更广范围的交流互动,并且能够通过技术设计实现个性化服务,能够优化教学资源,弥补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
  (五)普遍与差异结合原则
  一般情况下,对于大学生的责任教育应是一视同仁的,每一位学生都应该遵守基本的社会道德,每一种教育方式学生都应该平等的获得。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受着不同社会文化和不同家庭教育的影响,同时他们的智商、情商也存在差异,因而,他们对责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在实施大学生责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并且利用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自己能接受的途径和方式中,逐步树立正确的责任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得到发展。
  (六)利益与道德结合原则
  在责任教育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寻求利益与道德的平衡点。当前大学生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面对残酷的社会生存现实,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不可能达到无限,甚至会出现在利益面前道德变得不堪一击的现象,因此在责任教育中,我们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和道德观,教育学生在追求利益的同时,要在恪守道德的底线的基础上,能够力所能及的负担更多的责任,正确处理好利益与道德之间的博弈关系。
  三、基于“六结合”原则的大学生责任教育教学设计
  基于以上六项原则,结合当前责任教育现状,我们从七个方面对大学生责任教育教学进行科学的设计与改革。
  (一)制定责任教育教学目标
  总体来讲,学校责任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责任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和民族、对社会和环境、对家庭和邻里、对自己的责任情感,并外化为忠于祖国、献身社会、关心他人、保护环境、完善自我的责任行为,并以此形成一种“负责任”的习惯。在此基础上,笔者根据自身工作,提出要坚持走“有责任、有爱心、有优质、有深度、有特色”为主导内容的“五有”教育内涵跨越式发展道路,精心培养“具备德美品质、具备健全人格、具备专业素养、具备实践能力”的“四具备”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以“办‘有责任’的教育”、培养“德美品质、具备健全人格”的合格人才为学校教育教学首要目标,使学生由一个自然人逐步向社会人过渡,具备社会人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够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祖国、社会和对生态环境负责,能逐步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主体。
  (二)确定责任教育教学内容
  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这个大方向不动摇的前提下,围绕以上教育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确定的责任教育教学主要包括自我责任观内容、家庭责任观内容、他人责任观内容、职业责任观内容、集体责任观内容和国家责任观内容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自我责任观教育是是根本性的,主要包括对自身生命、对自身言行、对自身成长成才的责任教育;家庭责任教育主要可从传统孝义教育和婚恋观教育两方面着手;他人的责任教育则主要是对同学、对老师、对在校园内主要交往的其他人群及在社会中交往的人群的责任教育;职业责任观教育主要是教育大学生认识到既然选择好了工作就要在遵守法律和恪守职业道德的前提下热情、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集体责任教育主要是教育大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学会团队合作,要能够融入集体中去,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对国家的责任教育包括对国家的感恩责任教育和对国家的奉献责任教育这两种,教育大学生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切實担负起保家卫国、建设国家的责任。
  (三)设置责任教育教学课程
  在责任教育教学课程设置上,除依托于目前理论内容、课程安排方面都已经非常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来建立责任教育的课程体系外,更重要的是注重“隐蔽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有组织、有计划的在教学范围内以各种形式通过学生无意识的和非特定的心理反映来获得道德情感方面的经验;设置 “责任教育”专题课程以突出责任教育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同时把心理学、教育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责任教育的课程体系,按照各个年级的学生特点来开设课程,逐层深化,整合校内心理咨询部门、团委、就业处、学工处、后勤处等多个职能部门的力量,形成责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举办责任教育实践活动
  把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植根于学生的客观生活之中,关注并引导他们与其周围世界发生积极的联系,使责任意识的培养成为学生生活实际中的教育,反对脱离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生活实践中去积极的自我分析、判断、选择,逐渐养成责任行为习惯,真正担负起自己的责任;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创办“爱心社”、举办“爱心文化节”、暑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对口支援活动等,在校园文化活动、学校管理与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多个层面建立适合各种个性类别学生的责任教育实践平台,并设置责任实践学分制度,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对应的责任实践学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动力、有压力参与这些实践活动并在其中担当相应责任的工作,体验担当责任的过程,提高大学生应对责任问题的处理能力。
  (五)选择责任教育教学主体
  依据校内校外结合的原则,将学校、家庭、社会、学生本人均纳入责任教育主体范畴,学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是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的主渠道,通过学校教育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力度,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实施教育和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最先对人实施教育和影响的地方,绝不应该丧失其教育主体的地位;社会广大媒体也应该帮助大学生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宣传,注重引导,与此同时,更应该强调学生本人在责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信息来源广泛而且便捷的今天,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自我教育,以及学生主体之间进行相互教育。只有学生个人、家庭、社会和学校环境树立方向一致的理念,形成责任教育的合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六)构建责任教育教学模式
  首先,在责任教育教学策略上,主张实施“渗透性”教育。责任教育是项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突击能达到目的的,整个大学校园倡导提供一个“人人负责”的环境,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时不能只停留在德育课的课堂教学上,应该将其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即课堂教学、学校管理、校园环境以及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等。要求每一位教师将“责任”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将“责任”落实到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培养责任意识,养成负责任的好习惯。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大学生责任教育可以根据不同情境和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劝导教育、心理辅导、情感陶冶、修养指导、责任讨论、实践锻炼、榜样示范、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一对一”教育等。再次,在教育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和媒体,善于利用校园网、QQ、微信、微博等主流媒介作为教育和交流的平台,把感人的事迹、适用性强的名言警句通过这些平台分享给大家。
  (七)健全责任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首先,成立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工作的领导机构,并指导各院系开展工作,从领导和组织制度上加强重视,制定相关工作人员职责制度,以制度化的形式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是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
  其次,建立健全责任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把对学生的成绩评价转移到对注重综合素质全面评价上来,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通过对涉及大学生的道德责任信息进行收集,然后选择一套能够形成量化表格的指标体系,对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责任行为的现状进行量化打分和综合评价,并将这种评价与大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优秀学生干部、毕业、就业等奖惩机制挂钩,凡是有违反道德的行为出现,则在利益获得方面予以一票否决,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的处罚;表现优良者则在评优评先、毕业就业方面给予好评,通过这些利益导向激励负责的大学生继续坚持负责任的态度,并对不负责任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处罚,从而对不负责任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消解实现有效的预警监测,形成评价与奖惩相结合的机制,有效地激励学生的情感,使其明确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欧声霞.社会责任教育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2]呂霁,刘双红.高校教育视角的大学生责任教育“四位一体”体系的构建[J].科教导刊,2014,(5).
  [3]曾艳.加强高职学生责任教育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8).
  [4]程惠群,陈冬林.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模式的构建[J].中国农业教育,2012,(02).
  [5]傅济锋.构建大学生责任教育三个体系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6):69-70.
  [6]人民网.习近平谈“三大责任”彰显决心、传递信心[Z].2012-11-15.
其他文献
原发性延髓出血(PMH)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男,40岁.因头痛、头昏加重3天伴言语不清、吞咽困难2天于1997年11月9日入院.患者3天前晚上生气后突然感到头痛、头昏较前
[目的]为番木瓜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种植区番木瓜白粉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对其危害症状、发生和流行因素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番木瓜白粉病病原菌无
【摘要】音乐素质是人口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音乐素质的提高,是社会文明提高的表现。现阶段的中国人口由于历史等原因,音乐素质教育薄弱,亟待采取各种措施提高社会的音乐素质。提高人口的人文修养、加大学校音乐的培养力度、在生活和实际中关注各种艺术形式、以创新的思维面对社会音乐素质的提高,等等,都是提高社会整体音乐素质的途径。  【关键词】音乐素质 人文修养 学校音乐 创新思维 艺术活动  教育是为人服务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与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抗癫痫作用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戊四氮(PTZ)急性致病大鼠海马TRH的含量。结果急性致痫后,海马内TRH表达水平在2小时未见明显变化
对分离自云南德宏瑞丽、潞西等地的86株含羞草植物根瘤菌株,和归属于Agrobacterium、Escherichia、Sinorhizobium、Burkholderia、Cupriavidus等属的6株已知参比菌株,进行了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特殊性及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的状况。方法 以狂犬病弱毒疫苗、嗜水气单胞菌灭活苗分别通过鞘内、皮下等途径免疫实验犬。免疫后分期收集实验犬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和机理。方法 对16例经CT,脑血管造影,手术和11例尸解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合并SDH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意
目的 研究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中钙平衡紊乱、氧自由基代谢异常以及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 运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VO),观察假手术组、脑缺血30分钟
摘要 简单介绍了神经语言学的一个侧面,即对二语句子加工的技术应用和研究现状,并由此展开关于建立新的语言学理论假设的必要性和思路的一些讨论。  关键词 神经语言学 二语句子加工 ERP 语言理论假设  当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发展到要解释人类语言能力的时候,语言学就不可逆转地走上了认知科学的道路,跨学科交叉研究是其唯一的路径。神经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集语言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为
进行性遗传性舞蹈病又称Huntington舞蹈病,是一种少见的基底节及大脑皮层变性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现报告一家系4代中7例患者如下.1 临床资料根据先证者线索,调查此家系4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