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使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大打折扣。丰富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方式改革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势在必行。文章就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改革的多种发展趋势进行探索。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闫向云(1962- ),女,河南漯河人,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南漯河462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8-0084-03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点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这是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改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共识。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实践告诉我们:走单纯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路子难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在总体上得到大幅度提高。改革必须从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入手,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下工夫。本文就以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作为范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进行探索。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多年来,广大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了很多成绩,涌现出一大批可喜的教学成果,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但就总体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目前尚未走出“课时不少、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①的困境。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大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否成为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不仅取决于他的知识,而且取决于他的意志和品质。也就是说,21世纪的中国高等学校不仅要成为知识的前沿和载体,更应成为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摇篮。对此,思想道德修养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要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课在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中的作用,就必须转变观念,根据时代的要求,对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始终将学生置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教师居高临下,把学生束缚在书本知识上,难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只有激发创造思维,让学生在探讨、质疑和研究中进行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知行脱节。强调书本知识的灌输必然导致学习方式的封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不够,视野不开阔,学习的途径、方式单调贫乏,没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足够的创造活动的时空。只凭小课堂的“说教”,难以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清晰的判断力,更难以形成创新能力。
  3.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缺乏培养创新意识的宽松条件。教学中往往用设定的标准框架统一要求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群体,严重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没有个性和独特性,就没有创造性,思想道德修养课应在培养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上下工夫。
  4.传统教学模式评教评学体系不科学,直接影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这种教学评价模式缺乏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改进授课方法的评价指标,主要以学生给教师打分高低来衡量教学水平,把教师的注意力引向以学生“满意”为标准,束缚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仍以考试答题定论。考试大都是教师讲什么就考什么。学生被“锁定”在以题为核心的书本知识上,学习评价单一化。考查重点是对知识的记忆而不是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个指挥棒的职能不转变,就难以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和创造性发展的创新方法。
  “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弊端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导致出现学生“三率”(即到课率、“抬头”率、参与率)不高的现象,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缺失和一定程度的心理逆反。陈旧、僵化的教学模式长期得不到彻底改造,将最终影响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并造成教育资源——教学课时、教师劳动、教学条件的极大浪费。
  以上问题在这些年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得到了高度重视,广大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大量可以借鉴的教学方法,纷纷在改革教学内容和转变教学方法上下工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整体有所提高的同时,还必须看到: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课组、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还存在较大差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与当代大学生的期望值也存在一定差距。
  党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门相当重视高校德育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尤其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先后颁布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行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精彩一课”教学示范片评选工作的通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全面指导高校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对教育部提交的《高校“两课”教育教学实效性调研报告》做出了“甚感忧虑”的批示,与邓小平同志多年前“十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主要是思想教育”的感叹一样,给了我们警示作用和改进工作的强烈紧迫感。
  
  二、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1.关注学生需要,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要转变观念,变革思维方式,勇于突破陈规,树立创新精神,开拓新的境界,大胆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用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指导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教学内容的选定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注重教学的实效性。找准学生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与社会所期望的思想道德的具体结合点,科学地确定教学内容。同时,还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要特点,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要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注意把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新动态、新信息引进课堂。教师要通过校际间交流等多种学习途径获悉新知。还要注意理论的动向研究,使教学内容具有“预测性”“前瞻性”。要注意各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应该运用和引进相关联的学科知识,如逻辑学、心理学、信息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这样,教学内容才会更加充实、严谨,更有利于开启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要注意学科知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性,把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放到社会大背景下,关注具有激发性的典型事例,及时捕捉它的社会意义,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实现开启思维,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目的。
  2.着力于改革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应采用渗透性、引导性、探究性、研讨性的教学方法。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和创新意识,而不是记住几个概念和原理。良好的思想品格的形成是心理自觉能动的内化过程,即把一种理论和观点通过自我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认同和信念,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思想教育的作用具有潜隐性,往往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结构和道德结构。因此,如果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没有情、意投入,没有与教师情感的共鸣,再好的理论“说教”也不会有良好的效应。所以,教学思路应该从把学生当做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和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中转变过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潜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发自内心的积极需求和向往。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就是看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否重视了学生能力的开发、个性和情感的培养,是否张扬了学生的主体性。多开展学术讲座,让学生置身于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感受学术和人文魅力,开阔视野,激发求知欲,使其产生创新激情。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深入调查研究。社会是打造人才的大熔炉,是提高综合素质的最好课堂。参加社会实践,使其在领略社会和感受人生中受教育,锤炼意志品质,唤起求知的渴望,激发他们创新的灵感。引导大学生参与科研,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氛围和环境,使大学生通过科研培养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
  3.加大考试方式方法改革的力度。考试是教学的导向,制约着怎样教、怎样学的问题。以往在长期的实际操作中,考试模式是单一的终结性价值导向,局限在课堂闭卷考试上,考学生能背诵多少道德条规,考查的重点是知识的记忆能力而不是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种传统的学习评价模式,桎梏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因而,要根据教学目标、课程性质和任务,重构有利于培养学生以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学习评价体系。着重考查学生是否能运用合理客观的道德评价标准,正确分析和处理道德问题,做出正确道德行为的选择并积极践行。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如开卷闭卷相结合、加大实例分析题比重、鼓励求异思维、写调查报告和论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不局限于一种标准答案等。
  
  三、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1.在教育目的上,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现代的综合素质教育转变。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发扬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认识问题,增强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高尚的共产主义理想;具有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思想,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讲究职业道德、维护家庭美德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增强自我调节、承受挫折的能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在教学内容上,由单纯传授思想道德修养知识向引导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实践转变。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虽然也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但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学会如何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特别要把思想道德修养知识落实到自己的实践中。因此,在课堂讲授中,教师要及时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思想成果,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重视道德践履,做一个有良好道德品质和高尚道德行为的人。
  3.在教学空间上,由单一的学校小课堂教学向社会大课堂教学转变。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要求我们必须从封闭的学校课堂走向开放的社会课堂,注意拓展课程教学空间,拓宽教学渠道,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并扩大同社会的信息交流与合作,从校外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及时了解社会,感受人生真谛,树立起危机意识、紧迫意识、未来意识、竞争意识和成才意识,从而自觉地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的修养和综合素质的优化,最终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
  4.在教学方法上,由灌输式教学方法向以参与式和启发式等为主的多样性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教学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教学方法不得当,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特别是当代社会知识总量的剧增与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以及信息、网络与多媒体手段的广泛运用,迫切要求教师必须把改革教学方法摆上议事日程,大胆创新,学会正确地、科学地、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方法训练,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教学制度的灵活性,为学生积极思索与敢于创造提供宽松的环境和更多的机会,并注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5.在教学手段上,由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手段向现代化的丰富的综合性教学手段转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手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师要注意学习先进技术,提高自身素质,改革教学手段,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位教师”的呆板单一的教学形式,逐步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育等现代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综上所述,提高教育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而教学方法改革则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质是教学主体的转变,其基本原则是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个性,并把这个原则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贯彻“精、新、实”“加大信息量”的原则,因此,教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快改革单纯知识传授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推广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新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训练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以及表达思想、发表意见、交流观点的能力。
  
  [注释]
  ①康强.教学模式改革:“两课”改革的“主攻点”[J].高等理科教育,2002(6):123.
  
  [参考文献]
  [1]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黄蓉生.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史云波.“两课”教学应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主渠道[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1).
  [5]薄爱敬.“两课”教学模式设计与创新的探索[J].职教论坛,2003(16).
其他文献
建筑物整个环境是广义量度标尺和各种物理量和谐的统一,室内外环境涉及建筑物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此前,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公布了我国住宅建筑的设计标准,其中有关居住建筑净
本文介绍了铁通综合网管建设方案,论述了综合网管接入方式。对于现有资源管理系统、运维0A系统、工单管理系统与综合网管的交互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备件管理系统的扩展
11月12日,Crossrail有限公司宣布,由西门子公司和英维思铁路集团组成的企业联合体已经获得了C620合同,该合同包括Crossrail工程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的设计、供货以及
介绍地铁公用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并对信号覆盖控制的施工提出要点。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mposition of subway publi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points
[摘要]新世纪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社会生活、就业、性生理与心理等方面的困惑与压力,情绪处于不稳定期,具有明显的情绪特征,这种情绪的差异性会影响其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个性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的情绪表现和特征,提出了培养其健康心理、维持和谐人际关系的策略,以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大学生 情绪表现 特点 人际关系  [作者简介]国秀琴(1965- ),女,山东烟台人,湖南工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为了解决城镇职工居民的住房问题,每年都投入几百亿元的资金。至1988年底,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已由过去的3平方米提高到6.1平方米。尽管如此,还有占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