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城袁氏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zh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县有座大宅院
  
  河南省项城市东南17公里处的袁寨村,是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幼年成长的地方。19世纪中晚期袁氏家族的风光与富贵,从其居住院落的气势和规模上就可窥见。袁家大院外围是严密的防御体系。寨墙高达一丈,四周有二尺厚砖墙拱卫,敦厚结实;东西各有一寨门,门楼两层,上下各三间,东寨门上书“众志成城”,西寨门上书“同登仁寿”。寨的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角各建一炮楼,寨墙上每隔丈余还筑一垛口,以备侦察、瞭望以及发射枪弹之用。每座寨门和炮楼都有庄丁把守,30多人轮流换岗,日夜不断。晚上,寨墙外侧每隔两丈远还点燃一盏油灯,以防捻军偷袭。袁寨外围有几丈深的壕沟环绕,寨门前设有吊桥防护,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寨门紧闭,寨内的人可利用壕沟阻滞敌人并借助有利地形进行回击。袁家大院内部建筑是在原石姓财主的旧宅基址上扩建而成的,房屋共248间,按中、东、西三轴线布局,左右对称,三组院落纵深排列,幽曲相连,协调又各具特色。总之,袁寨将易守难攻的军事功能与中国传统民居的布局形式有机地融为一体,结构完整,建筑壮观。据说,兵荒马乱之时,这里一度成为周围十里八乡村民的避难所,远近闻名,常有百姓投奔。
  只是今天,慕名而来的我已经不能够完全领略这座庭院昔日的荣耀与风采了,经过岁月无情的剥琢和磨砺,袁宅能保留下来的房屋仅剩50余问,且多残破不整。茫然若失之余,只有从残存的青砖黛瓦、翘角飞檐以及房屋顶脊的狮、虎、豹、马、猴等精致砖雕中细细体味宅院主人曾经的显赫。
  
  袁氏家族的兴起
  
  根据现存《项城袁氏家集》所载,袁氏最早有文字可考的先祖是生活于清代乾隆年间的袁九芝,有子耀东,名列庠生,以童馆授学为业。袁氏父子家境清贫,但学问和人品在乡里有口皆碑,也因此耀东被淮宁富户郭如埏招为东床快婿。
  郭氏入门后不久,袁九芝就卧病在床,不多日便撒手人寰。有族人以为郭氏不祥,倔强的她便与丈夫搬出老宅,析户别居。此后,随着孩子接二连三的出世,生活日益拮据,袁耀东不到40岁就去世了,留下5个未成年的孩子。郭氏在这种窘迫的环境下并没有丧失生活的勇气,她让儿子们跪在父亲的灵位前发誓:“如果谁不发奋读书,就不是袁家的子孙。”
  在她的悉心教育下,次子甲三高中进士,历任礼部主事、兵科给事中等京官,1853年,奉命协助工部侍郎吕贤基在安徽督办团练。不久,吕贤基被捻军击毙,袁甲三接任其职。因为镇压捻军和太平军有力,袁甲三升任漕运总督,督办安徽、河南、江苏三省军务。袁甲三的官运亨通使得项城袁氏声誉日隆,袁氏大院也是在他的倡导下修建的。除甲三外,郭氏另外三子也都成才,长子树三,附贡生,曾“署陈留县训导兼摄教谕”;三子凤三,庠生,曾任禹城教谕;幼子重三,生员,善于理财,购田置地,放债收租,十几年便使袁家成为项城首富。
  袁甲三发迹于科举,成名于武职,在他的影响下,四代袁氏子孙也纷纷投入到镇压捻军的戎马生涯中,为袁氏家族争得荣耀,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袁树三的长子保中,即袁世凯的生父,清军在中原同太平军、捻军作战时,他在项城积极组织团练,抵抗太平军;次子保庆,举人出身,曾在叔父袁甲三军中领兵,后被河南团练大臣毛昶熙奏调河南协办地方团练,因功升任候补知府、道员。甲三次子保龄,举人出身,曾随父沙场征战,官至内阁中书;长子保恒25岁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职编修,不久太平军起事,离职随父从军,因功被封侍讲学士衔,后又被提拔为内阁学士,累官至户部左侍郎,是地位仅次于袁甲三(正二品衔)的从二品官员。
  随着政治和经济地位的提升,短短几十年,袁氏家族就由一个平民小户发展成为煊赫一时的望族豪绅。
  
  袁世凯与袁家大院
  
  袁世凯出生的时候,曾祖母郭氏还健在,袁家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1859~1866年,袁世凯在袁家大院渡过了七年的童年时光。1866年,袁世凯被时任山东候补知府的叔父袁保庆过继为子,从此离开袁家大院,随嗣父赴济南生活。1873年,袁保庆病故于南京任上。同年冬,袁世凯伴随嗣母,扶柩回乡。
  1874年春,已官至户部左侍郎的堂叔袁保恒将袁世凯接到北京培植教育,也是在这一年,袁世凯的亲生父亲袁保中病死乡里。1875年,年近百岁的袁家老祖宗郭氏过世。1878年,袁保恒病死于开封。
  接二连三的灾难,让这个家族颓势尽显,袁世凯处理完堂叔的后事回到老家,不久袁家“将所有田土剖为十二股”,按袁世凯父辈人数分了家,袁世凯在袁保庆名下分得一份很丰厚的家产。此后,他搬出袁寨,在陈州过了几年诗酒文人的生活,1881年弃笔从戎,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深入分析袁氏家族的中落,族中权威人物的相继过世自然是其导火索,但长期以来积蓄的大量内部问题才是真正的根源所在。
  首先是家族的经济危机。自从理财高手袁重三谢世,袁保中就接掌家政,但是后者的才干远不及其叔,到了后来,家中百余口人的生计基本依靠旧日积蓄和袁保恒、袁保龄在外做官的收入维持,这种坐吃山空的状况,注定大家族的生活难以持续。
  其次是家族中败家子弟有增无减。多年的显赫已经宠坏了袁氏的一些儿孙,这些寄生虫整日无所事事,吃喝嫖赌,甚至还有人染上吸食鸦片的癖好,家风日渐败落,家境每况愈下,最后家族成员也只剩下自谋生计这条出路。
  此外袁氏成员的内部矛盾,也是促成家族分崩离析的重要原因。项城袁氏讲究伦理有序、嫡庶有别,家庭成员间泾渭分明的贵贱等级,是导致他们勾心斗角、人心离散的重要祸根。这一点,袁世凯是深有体会的。袁保中有六子,原配郭氏生一子,名世敦,排行第二;刘氏本是袁保中的庶夫人,郭氏去世后扶正,她生有五子,长子世昌、三子世廉、四子世凯、五子世辅和六子世彤。世昌早天,次子世敦自恃嫡传,与继母刘氏所生其他四子素来不和。
  1901年,袁母刘氏逝世于天津袁世凯寓所,中国历来讲究“妻以夫贵,母以子荣”,当时袁世凯已经做到山东巡抚,为了能够让母亲风光下葬,他还为母亲争取到一品诰命夫人的荣耀。可是,当其灵柩运抵项城时,主持家政的袁世敦以刘氏不是嫡妻为理由,坚决不同意从正门出殡,也不允许棺木埋入祖坟与袁保中合葬,这无疑让袁世凯极感羞辱和难堪。尽管袁世凯颇有权势,但囿于伦理纲常,他只能俯下身子恳切相请,甚至跪地哀求,最终仍然未能得到袁世敦的许可。盛怒之下,袁世凯宣布与之绝交,在另购坟地让母亲入土为安之后,袁世凯怀着悲痛和愤怒匆匆离开了项城,从此再也没有踏入过袁家大院。
  但是袁世凯与袁家大院的纠葛并没有因为袁世凯的转身离去而结束,随着袁世 凯政治地位的急速上升,袁家大院也因为曾是民国大总统、洪宪皇帝的故居而名声大噪。可以肯定:如果没有袁世凯,清末民初的项城恐怕只是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县,很少为人提及;袁家大院也是一样,不会直到今天还能够吸引众多人士的关注和好奇。从这个大院走出的袁世凯,这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到底给他曾经成长的地方留下了什么?而气势宏伟、壁垒森严的高墙大院又给予了他怎样的记忆呢?行走在袁家大院,我一直在思考。
  
  走出袁寨的袁氏后人
  
  19世纪80年代,袁世凯出外做官。袁世凯与他的祖、父辈不同,他们虽然也曾长年在外为官,但叶落归根,最后的终老之地还是项城。而袁世凯则自离开项城后就极少回来,去世后也把窀穸选在了彰德(今安阳市)洹上村,其子孙无一安家袁寨。
  20世纪初,袁世凯走向权力的顶峰,袁氏一度成为中国第一家族。远在项城的袁寨虽然也曾经历躁动与不安,但时间不长,随着袁世凯帝梦的破灭,这座大院很快又恢复了昔日平静,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1947年。解放战争的炮火以及众所周知的政治原因,使得生活在袁寨中的袁氏族人不得不背起行囊,各自散去。
  据统计:袁世凯这一辈,有叔伯兄弟26人;袁世凯1妻9妾,生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长子克定,克字辈有叔伯兄弟49人;克定有独子家融,家字辈有叔伯兄弟110人;家融有子缉燕(又名袁始),他这辈有叔伯兄弟300多人(涂天喜、涂天贵:《袁世凯家族寻踪》,《中州统战》,1996年2月)。经过几十年生息繁衍,估计目前项城袁氏的后人已有千人之众。
  走出袁寨的袁氏族人现在身在何处,生活状况又如何呢?
  从袁氏宗亲掌握的家族成员资料中,我们可以知道:袁氏后人的分布非常分散,留在国内的主要居住在天津、郑州、开封等城市,还有一部分袁氏后人生活在港、澳、台地区;走出国门的主要定居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他们的职业涉及广泛,有科学家、建筑师、教育家、艺术家、商人等,其中不少人还成了行业精英和社会名流。其杰出代表有享誉海内外的高能物理学家袁家骝,主持设计天津南市食品街、旅馆街等工程的建筑师袁家菽,天津苏易士西餐厅的创办人袁家倜,台湾著名企业家袁家琦,天津市对外经济联络局、中国天津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驻美国办事处主任、纽约船务公司总经理袁弘哲,曾在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地举办作品展的画家袁始;周口地区侨联副主席袁晓林……
  多年的分散,使得袁氏子孙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和人生经历等大相径庭,但同宗同源的基因和血脉,让他们虽然身在异地,但都心系故乡。1986年9月,74岁的袁家骝博士衣锦还乡,受到家乡父老的热烈欢迎;2007年3月,袁弘哲等袁氏宗亲一行7人回乡祭祖,他们纷纷表示愿意为袁氏旧居维修和故乡经济发展做出贡献;2008年1月,海内外200多名袁氏后裔在项城举办寻根问祖联谊会;2008年10月,袁氏家族历史研究者袁家诚(袁世凯十子袁克坚之子)、袁家淦(袁世凯八子袁克轸之女)等回到袁寨,考察参观袁氏祖辈生活过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袁寨已经是多姓聚居的村落,据说,许多村民都是昔日袁府仆人的后代。村子里唯一一位袁姓居民是已进入古稀之年的袁启姝女士,她是袁世凯六弟袁世彤的重孙女。她年幼的时候也曾随父母迁居漯河,后来父亲去世,生计艰难,又因为怀念故土,她和母亲又重新回到了项城老家。老人就居住在大院旁边,她目睹过袁府的热闹与繁盛,也亲历了老宅的败落和沧桑,闲暇的时候她常常一个人对着大宅院凝望,或许是在怀恋远去的岁月,或许是在祈盼亲人的归来。
其他文献
通过对北欧五国幼儿教育和保育的最新政策话语进行文献调查和文本分析,发现北欧国家幼儿教育和保育政策话语的最新变化包括:幼儿教育和保育的定位从作为民主实践场转变为社会
2019年4月13日,著名神经科学家保罗·格林加德(PaulGreengard)逝世.20世纪50年代,格林加德开始他的职业生涯.当时,科学家们认为神经传递纯粹是靠电进行的,神经细胞只通过神经
期刊
当丰台五小把幸福作为学校价值追求以后,就不断在追问自己、追问学生:学生、教师在学校是否真的幸福?是什么让他们最有幸福感?循着这个思路,我们不断地构建、调整“幸福教育”的行动体系。通过学生、教师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让师生产生幸福感最多的地方是课堂。特别是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有80%是在课堂中度过的,从效能的角度上来说,课堂才是学校有效落实“幸福教育”的主渠道,是“幸福文化”的缩影,更是检验“幸福教育
期刊
#
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通称为甲骨文字或甲骨文。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和直接源头,一般认为甲骨文是殷商王朝用于记载占卜记事而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所以甲骨文又被称为契文、龟甲文、龟甲兽骨文。绝大部分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而这一带是历史上著名的殷商王朝的遗址,因此,甲骨文又被称为殷墟甲骨文。研究汉字的起源就不能不直接追溯到殷墟甲骨文,同样,
尹福是晚清宫廷中最著名的武术家,董海川得意弟子,在宫廷中传功于侍卫,光绪也曾跟随其学习八卦掌.尹福根据其自身特点,创立了具有自身风格的尹式八卦掌,丰富和扩大了八卦掌的
7月24日至8月18日,“诚丰美术馆开馆一周年馆藏美术作品展”在珠海诚丰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共展出陈逸飞、郭润文、林永康等名家作品60多幅,包括油画、水彩画、国画等各种体裁
传统中国画中的重彩绘画,大多采用勾染的技法,强调精工细作、三矾九染,体现出非凡的工匠精神.今天,依然有一定数量的当代工笔画家致力于传统重彩绘画的创作,而且不乏当代精品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殷人田猎是常见的社会活动商代的卜辞中所有关于田猎的记载多为逸乐而行的游乐,在《尚书·无逸》中,还有人将“文王不敢盘于游田”认为田猎是导致商灭亡的原因之一.以下本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