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皆言志,万水千山总关情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mkgsz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知识梳理
  
  诗歌作品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即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塑造的特定人物形象;“景”,即写景诗中的自然景象;“物”,即咏物诗中的物象。
  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本身的形象和塑造的特定人物形象。如: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首诗刻画的是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壮心不已但报国无门的感慨。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这首诗塑造的是一个不畏强暴,大义凛然的忠义之士荆轲的形象。
  景物意象的鉴赏,首先要注意积累古诗中传统意象的特定含义,中国诗词至少有2500年的历史,长期的积累使古典诗词中的许多物象都有了特定内蕴,成为特定的意象。如松、竹、梅、菊都有傲霜斗雪,不畏风寒的特点,古典诗词中常用这些意象表示坚贞和高洁的品质。因为“柳”是“留”的谐音,古人常用杨柳特别是折柳来表示离别之情。古典诗词中的杜鹃、猿猴、孤雁等常常作为凄凉哀伤的象征。掌握了古诗中特别的意象,才能准确分析意象传达的情感。另外写景诗还要注意分析诗中所写景物的特点及传达的感情。要根据诗歌意象和画面色彩来欣赏诗的画面美,分析诗歌的意境,并由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当然也有特殊写法,即以乐景写哀情。
  物像的鉴赏多在托物言志诗中,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
  2 方法解析
  2.1 人物形象的鉴赏
  2.1.1 提问方式 本诗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2.1.2 解答方法
  (1)联系身世、背景。所谓“知人论世”,特定是历史背景和人生经历会在诗人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因此,通过了解社会背景和经历也有助于了解诗人的情感和形象。
  (2)结合人物活动环境分析。有时人物生存的环境也衬托出人物的生活态度,反映人物的形象。
  (3)结合人物描写的手法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都会直接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情感态度。解答时先从“社会地位”、“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然后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2.1.3 答题格式 这首诗通过____________(方法)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
  2.2 景物意象的鉴赏
  2.2.1 提问方式 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
  (2)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2.2 解答方法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2.2.3 答题格式 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____(意象),渲染了一种____________(意境),表达了诗人的____________(思想感情)。
  2.3 咏物诗的鉴赏
  2.3.1 提问方式 这首诗借物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3.2 解答方法
  (1)鉴赏咏物诗,首先要分析所咏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挖掘出物象内在的神韵和品格。
  (2)要注意分析作者在所描摹的事物中寄托的感情和心志。
  2.3.3 答题格式 本诗借物的____________(特点),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思想感情)。
  3 高考演练
  (一)定风波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
  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释:此词为作者在黔州被贬时所作。
  (1)这首诗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2)诗作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二)登楼寄王卿 
  韦应物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1)简要分析本诗的三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1)三四两句从哪两个角度写落花乱飞的情状?
  (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1)答案:刻画了老当益壮,乐观旷达的诗人形象。
  (2)答案:①环境衬托,前两句写阴雨连绵,天晴时作者却到“鬼门关”去欢度重阳,以环境的恶劣来反衬诗人忘怀得失的胸襟;②动作描写,通过写老翁头上插花表达诗人乐观旷达的精神;通过写骑马射箭,吟诗填词表达诗人老当益壮的豪迈情感。
  (二)(1)答案:三四句写在萧条的秋山上,秋风里传来数家零零落落的砧杵声,寒雨茫茫中只看见一望无涯莽莽苍苍的树木。描绘了一幅烟雨茫茫的萧条画面。
  (2)答案:作者借烟雨茫茫的萧条画面,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登上高楼怀念友人的孤独之情。
  (三)(1)答案:第三句写那掉落的花瓣,纷纷落在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上,从空间角度,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第四句写花瓣远远回旋着,目送那与自己命运相同,即将逝去的斜阳,从时间角度,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
  (2)答案:最后两句借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却落得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经历,表达了诗人虽然素怀壮志,却报效无门,遭受挫折,悲苦失望的思想感情。
其他文献
作业作为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被“代代相传”。但传统作业的形式与内容日趋呆一机械、封闭僵化,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已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如何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数学作业的形式与内容的设计要在趣味化、生活化、自主化、开放化上下功夫,通过这些作业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提升
期刊
【摘要】 新课标对新世纪的教育提出了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笔者认为要实现师生互动、合作,情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起着很大作用,多年来笔者一直重视情感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所起的作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 动力杠杆;调节作用;迁移作用;反馈作用    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他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
期刊
首先从听者着想去撰稿,要注意区分口气和语言。哪些需要写,需要说,哪些不需写,不需说,应以听者的标准去揣度。教师面对学生讲课说习惯了,往往居高临下,而说课面对的是同行、领导,要注意变换口气,不给听者以好为人师之嫌。说课所用语言应是介绍、陈述性的语言,而不是直接的教学操作性语言。注意语言过渡,要有领起语。如:“我对这节课教材作如下分析”,“基于这样的教学思路,本课学习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
期刊
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是要以一定的心理素质为基础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质就是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发挥学生心理素质评价的积极作用,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呢?    1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教育效果    1.1 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意识  自信心是人的一种心理表现,或者说是一种思想信念,也就是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将自己要做的事情、工作做成功,达到预期的目的。教
期刊
试卷讲评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要经常做的工作,试题的讲评决不只是对答案。讲评课不能就题论题,对学生容易失误的试题要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注意知识的拓展深化,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熟练技能、弥补缺漏、纠正错解、总结经验、拓宽思路、揭示规律、提高能力。上好试卷讲评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考试后要及时批改试卷,全面评价试卷,切忌拖拉    有些教师做事拖拉现象严重,测试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情感生发点,让学生兴之所至,情之所发,言真意切,在敢说、能说、会说三步走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习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口语表达;创设语境;课内外结合;语言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规定:“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
期刊
1 课堂提问的求证性    教师的备课、讲授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能否接受,接受到什么程度,最为简便的检验方式就是课堂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及时调整教学重点,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 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提问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或讲授时,设置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引发学生自觉思考。可惜的是,很多教师只是口头禅式地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毫
期刊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为我们勾画的美好蓝图,是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两大执政理念: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要坚持依法治国,两者缺一不可。  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它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  以人
期刊
“问题情境教学法”就是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认知能力和学生的生活感知为前提,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种问题情境,以具体问题组织学生共同分析、研究探讨、得出正确结论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改形势下更是一种比较实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就这一模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 “问题情境教学法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所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相应的提高。因此,解决好住区环境的景观问题,就摆到了我们的面前。进入新世纪以后,住宅建设发展的一个耀眼亮点,就是“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健康住宅”理念的兴起。市场如何供给一个宜人的住宅环境成为开发商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但由于发展时间短,我国小城镇建设尚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需要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和规模成长转变。如扎兰屯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