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的信赖原则与注意义务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hongcha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赖原则(Der Vertrauensgrundsatz)是指当行为人实施某种行为时,如果可以信赖被害人或者第三人能够采取相应的适当行为的场合,由于被害人或者第三人不适当的行为而导致结果发生的,行为人对此不承担责任的原则。在合理分配过失责任的分担,限制过失犯的成立范围方面,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信赖原则;注意义务;法理基础
  自近代以来,刑法都是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行为为例外,刑法学的研究长期以来也以故意犯罪为重点。随着日益增多和复杂化的现代技术的出现以及由此产生的危险,过失犯罪的发生和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呈现出跳跃式拉长的态势。与相同时,刑法研究领域,“过失犯罪经历了从前妻的孩子到最受宠爱的孩子的变化” 然而,虽然处罚过失犯已成为各国刑法的共同实践,但“‘和过失理论相比,故意理论是相对容易的’(Bindin)……因为过失理论是刑罚理论上的灰色地带,而灰色地带就是令人从不罚渐进到可罚(Bindin)” 。如何适用刑法对过失犯予以处罚,核心是对过失犯注意义务的确定。
  一、刑法上的信赖原则与注意义务
  信赖原则(Der Vertrauensgrundsatz)是指当行为人实施某种行为时,如果可以信赖被害人或者第三人能够采取相应的适当行为的场合,由于被害人或者第三人不适当的行为而导致结果发生的,行为人对此不承担责任的原则 。
  过失犯只有在发生法律要求的结果(危险)后才成立,在结果发生之前,不太可能论及过失犯的行为,只有地结果发生之后,才可能回过头来寻找结果发生的原因,考虑让行为人对此结果承担责任合不合适,以便将行为认定为过失犯。在明确了具体行为与法律规定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后,行为刑事可罚性的根据就在于行为人没有在意识上保持谨慎、集中和紧张。判断行为人是否违反了注意义务就成为认定过失犯罪的关键。
  德国学者认为“由于违反注意义务实现刑法规定的构成要件,且违反义务没有认识到会发生构成要件结果,或者虽然想到会发生构成要件结果,但违反义务地相信,此等结果将不会发生,行为人的行为是过失行为” 。
  日本学者指出:过失是行为人违反注意义务而没有认识到犯罪事实的行为 。它是“由于没有履行注意义务而没有认识到犯罪事实,或在没有根据该认识形成一定动机的情况下,所实施的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 。
  意大利学者主张“从实质来说,过失是一种与故意截然不同的罪过形式:故意的内容由有关犯罪行为的‘真实的’心理因素组成,而过失基本上是一种法律评价,即对主体是否遵守与其行为相关的注意义务的判断。在过去,人们曾多次试图寻找过失存在的心理学依据,但最终都一无所获。人们发现,无论主体的何种过失心理,总是不可避免地同一定的注意、谨慎或自我估价联系在一起的” 。
  我国刑法虽然没有采取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但从我国刑法中仍然可以发现注意义务对于过失犯罪认定的核心作用。《刑法》第15条规定,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我国刑法理论在解读该条款时认为:“犯罪过失的形式虽然是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但实际上是行为人没有认真履行应该注意并避免危害结果的义务,简而言之,就是不负责任” 。
  随着文明,特别是机械文明的进步,社会生活中的方便程度正在显著提高,生活质量也随之改善,与此同时,这些充满现代技术的行业也充满了危险,由于此类危险行为为现代生活所不可或缺,难以轻易割舍,因此,为了规范和取舍这些行为,允许危险理论应运而生。驾驶高速交通工具的行为本身虽然有危险,但也有有用性,无法禁止,应当予以容许,但必须遵守相应的交通规则,以使危险控制在社会可容忍的范围内。“容许的危险的理论,已经转化为各个领域中的规则、规章等,去具体的发挥判断标准的作用……是对于社会不得不对某些有危险行为加以容许的做法的正当性所作出的一种理论上的解答” 。
  二、信赖原则的法理基础
  信赖原则的法理基础,即信赖原则能够得以合理建构、解释的上位性刑法法理。作为基础的法理并不一定是信赖原则生成的起点,也不一定是伴随着该原则在判例和立法中成长与发展并在理论上的凝聚,只是在信赖原则寻求正当化说明时被援引或者借重的法理。
  (一)社会相当性理论
  关于社会相当性理论,学者间的表述不尽相同,究其渊源,该理论最早是收韦尔策尔发展起来的,他的基本想法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共同生活的社会道德制度内部活动”的各种行为,就是“社会恰当性”,从来也不会隶属于一个行为构成。例如,以根据规定经营的铁路、矿山、工厂等活动中,由于社会恰当性发生的伤害和死人,从一开始就不符合德国刑法第212条、第223条以下的行为构成 。这是在韦尔策尔的目的行为论和人的不法观的立场下得出的必然结论。
  对于社会相当性理论而言,违法性的本质并不是法益侵害,不能把违法性构成要素的重点放在行为所惹起的结果这一物的层面,而应把行为看作是目的支配下的行为,行为目的、行为本身的样态本身才是构建违法性构成要素的根本所在,法益侵害或者危险只有在行为的框架下存在着考虑的空间。刑法并不是禁止所有的法益侵害,只禁止逾越社会伦理框架或者逸脱社会相当性而惹起的法益侵害。
  (二)容许性危险说
  容许性危险说的基本特征是认为信赖原则不过是划定容許性风险界限的一个原理,二者之间处于一种表里关系。
  从新过失论的立场出发,把故意、过失作为违法性问题进行把握,认为行为只要遵守相关领域中的规则和注意,即使造成了法益侵害,也不能认为具备不法。而行为人在遵守相关规则,履行一定的义务后,信赖他人会适切行动且信赖具备相当性的场合,对于发生的法益侵害结果,适用信赖原则的行为应当作为被容许的危险,被理解为适法。
  西原春夫认为:尽管认同信赖原则是划定许可危险性界限的一个原理,但是却不认同上述基于新过失论立场提出的理由。他认为,所谓容许性危险既然停留在“危险”上,即对于行为而言常常含有结果发生的危险,在实施该行为之际,就意味着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能否定,在不否定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导致结果发生的场合却否定过失,以此来限制过失的成立范围,这就是所谓的容许性危险的法理。
  (三)危险分配的法理
  所谓危险分配,是指为了回避危险,在加害人和被害人之间分担危险,分配注意义务,从而认定加害人的过失。正如如果认定被害人具有广泛的注意义务的话,就会减轻加害人的过失一样,根据合适分配危险的原则来明确客观注意义务的范围 。表现在交通中,在驾驶人已经尽到了交通法上相当的注意义务,可以信赖行为人或交通相对方也遵守交通规则并为回避危险作出适切举动,且该信赖具备相当性的场合下,驾驶人基于该信赖而为的举动,应该被视为已经承担起了法律所要求的属于本人业务范围内的风险,对于相对方背离信赖而为的不适切举动并带来的法益侵害,必须看作是分配给相对方防止危险义务的不履行,行为人应被看作已经尽了社会生活中的必要注意义务,因而不能被问以过失之责。
其他文献
摘 要:政府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政策执行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策的效果。近几年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方案。这些政策的执行都要靠乡镇政府来落实。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乡镇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执行力亟待提高。在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分析乡镇政府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找出解决对策尤为重要。  关键词:乡镇政府 政策 执行力  我国是一个拥9亿多农民的农业大
期刊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博物馆建立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提出“国家文化治理”。博物馆事业继“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后,迎来了又一个发展黄金期和改革关键期,同时,也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国家文化治理 文化遗产保护 博物馆 机遇 挑战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不仅提出了全面
期刊
摘 要: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志愿服务是高校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为高校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价值支撑。因此高校应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积极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志愿服
期刊
【摘要】《夏蒂》是瑞士著名作家斯比丽夫人的著名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许多真实感人的生活场景和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描绘出夏蒂真挚感人的艺术形象。笔者基于对人物关系的思考,将对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人物性格;夏蒂;爷爷;克拉拉  夏蒂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小女孩,她天真活泼、善良淳朴、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助人为乐,小小的年龄却有着感人的人格魅力。在她纯真的感情
期刊
摘要:除了学生与教师方面,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人文素质课程教材内容陈旧,空洞无味、评价内容片面,重分数轻过程,重知识轻实践的现象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高职学生学习人文素质课程的学习障碍。  关键词:人文素质课程 学习障碍  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除了学生和教师的因素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设置的角度分析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设置的不合
期刊
摘 要:行政监督泛指执政党、国家权利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群众等多种社会力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我国目前行政监督制度主要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等。  关键词:行政监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  广义的行政监督泛指执政党、国家权利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群众等多种社会力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以及专设的行政监察、审计机关对
期刊
摘 要:在现实的医疗和医疗相关过程中,难以避免出现利用医疗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为加强对医疗行为的法律规制,必须医疗及其相关过程中的严重危害行为纳入刑法规制的领域。我国主要医疗犯罪包括医疗事故罪、非法行医罪、医疗商业贿赂罪。  关键词:医疗犯罪;犯罪构成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随之而来的医疗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犯罪严重影响了医疗机构和
期刊
摘 要:在现代法治社会,法律几乎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和各个主要层面,是效率、平等、人权、自由以及法治的保障。  关键词:效率;平等;人权;自由;法治  在社会规范与社会现象中,除了法律外,还有政策、道德、宗教、科技规范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法不能孤立在存在,相反,它具有开放性,与其他社会规范与现象有着紧密的联系。法律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意义与日俱增,是效率、平等、人权、自由以及
期刊
摘 要:代孕,指综合采用各种人工生殖技术,将委托夫妻(或者捐献者)的精子和卵子在试管中人工授精,经过人工培育形成胚胎后,植入代孕者子宫内,从而代替怀孕及生产的医疗过程。在解除不孕症夫妻的精神痛苦和婚姻危机的同时,对传统家庭、社会以及伦理和法律制度造成强大冲击。  关键词:代孕;人工生殖;伦理;法律  高新生命技术使人类知识创新总量迅速增加,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认识生命、维护生命和发展生命的能力。高新生
期刊
摘 要:21世纪是人权受到空前尊重的世纪,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载入宪法。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列为刑事诉讼的任务之一,我国刑事诉讼在打击犯罪的同时,日益加强对人权的保障。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继1979年颁布以来,于2012年迎来了第二次修改,该次修改是在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基础上做出的具有突破性、前瞻性的重大变革,将保障人权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