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会创新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m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义务教育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1)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3)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前提,兴趣的激发是指把学习需要由潜优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使其成为学习活动的直接动力,并对学习方向和进程进行制约,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热情,就谈不上对知识的深入研究,更谈不上创新。教育者应从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着力培养学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刨根问底,凡接角同类事物,主动地选择新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问题,教师课堂引导过程中创造的生动活泼,乐观愉快的气氛,对培养学生对知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重要意义。
  二、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思维因素,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引导学生感受、探索、发现未知,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和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知识达到领悟、理解和掌握,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養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主要有三个方面:1.数学教师自身要具有创新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2.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3.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三、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
  创新思维是与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联系在一起的。是与学生的思维活动密切相关的。课堂上老师除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知道了是什么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能是什么?还可能是什么?不把学生思维限制在一个层面上,促进他们去做一些稍深层次的探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且用变化的观点、发展的观念去认识事物。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是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1.注意培养观察力;2.注意培养想象力;3.注意培养发散思维;4.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5.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6.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开发学生创造力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一个人的创造力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如果一个人不想去创造,即使他的智力水平再高,创造力再高,一切也都等于零;而如果他具有愿意为科学和人类进步献身的高尚品德,那就会给他的创造力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他就可能会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要学的新概念、新知识感兴趣,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大胆进行联想和猜测。7、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为创造提供要求,为创造提供成功的可能,为检验创造成功与否提供检验的标准,因此可以说实践是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只有积极参与实践,才能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新思想、新方法,才能把握创造的机会进行成功的创造,提高创造能力。同样,创造力的提高,会促使一个人把新的思想、新的见解落实到实际中去,在创造活动中养成实践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创造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抓住一切机会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造力的目的。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去探究新的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新问题;可以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理论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
其他文献
生态,是指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自然生存发展状态,“生态德育”,简而言之,生活就是德育,是以人本为核心,以学生的人生发展为目标,整合学习、生活、社会等相关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资源,通过一系列的影响,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自身心境和谐共生,获得最优化发展的一种德育方式,是以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亲身体验,呵护学生的心灵成长为前提,让学生体验到关爱他人的愉悦,规划未来的快乐,张扬自我
期刊
一、指导思想  本单元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认知规律、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和心理负荷为理论依据为依据,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运动能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在本单元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激趣法调动学生对后滚翻学习产生兴趣,并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避免課上练习时出现嬉笑,以免受到不必要的损伤,消除学生惧怕
期刊
提起“感恩”这两个字,让我想起一首名叫《感恩的心》的歌曲,其中的歌词令人印象深刻: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感恩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一个连感恩都不懂的人,那他的内心是冷酷无情的。每个人都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祖国。在当前的社会,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
期刊
教學目标与要求
期刊
一、知识工具导向的教学目标转变  21世纪的两次课程改革,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通过对上一个阶段理论的补充与实践的总结,不断更新与改进,使其更符合中国教育的发展要求。三个理论中都有知识这一因素的参与,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中,知识分别作为教育的内容、目标、工具而产生变化,最终以知识建构的形式,成为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工具。  (一)双基:以知识为教育内容  1952年3月,教育
期刊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可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老师常常犯难,常常苦恼。犯难的是信息时代不良信息对孩子影响太大,苦恼的是传统道德品质在孩子身上的缺失。现在的孩子被不良信息包围着,他们的人生观与道德观在悄然改变。“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困惑。传统道德品质的缺失应该如何弥补成了许多小学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学校、老师、家长都应该为孩子提供这一类的教育环境及其资料
期刊
一、学生心理健康课开展  为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充分发挥潜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能够克服心理困扰;培养乐观进取、自信自律、负责守信、友善合群、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及社会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至六年级心理健康主要:围绕自我认识和接纳 、人际交往与信任合作价值观与生涯规划、思维训练与潜能开发、情绪管理来进行了分类。
期刊
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基本原则。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发挥学生个性和特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开创性地学习数学,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只有改变传
期刊
在以往的批改作业中,由于教师教学负担过重,所谓全批全改,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简单地划上“对、错号”,有的老师甚至批一个“阅”,表示老师已经看过了。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此外,单纯的用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影响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新
期刊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贯彻落实,小学阅读教学改革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我们仍经常看到,课上要么教师从头串讲到尾,要么被个别能力强的学生占领,对于绝少数学生来说,由于他们长期处于被动、陪衬的局面,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信心。究其原因,阅读教学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轻视学生学的活动过程,由此导致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状态,参与意识不强。其实,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无论语文教学被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