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我们英语教学一直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教学中多半考虑的是如何满足英语难度渐进的要求以及如何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而很少顾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现行中专英语教材所学的文章多半是诙谐幽默的故事,或者是思维难度不高的科普文章,而且篇幅不长,即使是口语课,用外语表述或讨论的问题也比较简单,同初中内容没有太大的差别。很明显,这样的教学内容虽然对训练语言技能有所帮助,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多大的挑战性,更谈不上创造性。
  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从客观条件上看,就读中专的学生,都是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因为稍好的学生都读高中了。这些中专学生的英语水平通常远远低于他们的思维水平,因此,要讨论对思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的语言水平往往很难跟得上,但这一困难不足以成为忽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理由。从主观的角度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思维能力的内涵了解不清,对如何结合英语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法不熟悉。我们认为这些主观原因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为此,本文就与主观原因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
  
  一、培养中专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我们学心理学都知道,个体思维的发展必须经历形象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既互相独立,又互相重叠,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小学阶段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同时,前一个阶段的后期与后一个阶段的前期有明显的重叠现象。但是,创新思维不是一个独立的阶段,它融合在三个阶段之中,而且每一阶段创新思维的内容与特点都有所不同。
  需要指出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一定与学历的提高成正比,因为思维能力的发展不是自发的,它需要有效的训练和培养。目前,中专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普遍比较弱,他们的思维通常呈现的模式是“非对即错;非此即彼”;一个问题,一个解决方法;一个结果,一个原因。因此,他们的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如果我们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再不落实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中专毕业生的思维水平很可能在低水平徘徊,不能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事实上,促使中专学生的思维水平从低级向高级转化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作,它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贯穿于中专教学的全过程。
  
  二、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前面已经提到,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中专教学的全过程。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与英语教学的交际性特征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进行语言技能训练。因为,英语是一种语言,而语言只是个载体,它总是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内容本身的组织必须以思维能力为前提,表达的内容可以处在形式逻辑思维的初级阶段,也可以处在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根据中专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阶段,因此,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特点,有意识地选择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从低级向高级阶段转化。下面,笔者根据自身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提一点做法和体会。
  (一)引导思维发散,创造语言情境
  英语学习中,几乎所有语言知识的学习、句型操练都可以在全乎情景和十分自然的语言氛围中进行,因此,我经常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性灵活运用语言。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了英语,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巧妙设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结合学生的实际,给学生以思维的动机和空间,处处设题、激疑,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机能,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从而培养学生去发现问题,大胆提问,使学生由过去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1、于无疑处设疑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本无疑之处巧妙设疑、激题,揭示问题背景,发现问题的实质,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环境和机会。
  2、深层提问,挖掘内涵
  学生在学习中要永不知足,勤于探索,故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层提问,挖掘内涵,培养学生对已知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
  (三)利用各种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多方面思维
  英语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来选择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多方面思维。例如:在阅读课文教学中,可采用复述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口语思维表达能力。因为,课文的复述过程是一个理解和记忆的过程, 是一个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同时,复述是一个用英语进行思维及自我完善的过程。
  另外,教师在课文教学中,也可以尝试用其它的一些交际性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讨论、辩论等,
  (四)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所谓“想象”,就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有创造就有创新,创新必须求异。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的思维过程。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专门用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比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实物、图片、多媒体以及各种游戏活动创设一个开放的空间,激励学生直觉推新,鼓励他们“异想天开”,发展学生求异思维。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开放性的课内外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并培养其创新能力;也可以通过模拟角色、发展想象,启发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元思维拓展;还可以通过小专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仅靠有限的观点是不够的,它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敢想、善思、有识、敢于标新立异的精神。
  (作者联通:527300广东省云浮市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教育需要研究,“教师即研究者”(布克汉母语)。教师面对的永远是不同年龄、不同水平和不同性格的学生。对于同一教育内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背景下对其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因此教育充满着未知和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教师永远具有研究的态度,永远具有学习的态度。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和培训学习制度,建立多元的开放的教研与培训学习机制,成为当前学校发展
期刊
中学实验教学是中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和提高人才素质培养质量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长期以来,实验教学的发展缓慢,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中学实验教学的基础设施陈旧,器材、设备老化,人力资源缺乏,配套软件不足,根本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中学生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此提出一粗浅的设想,以求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期刊
体育大课间活动改革曾经在许多地方如火如荼地进行,许多学校一度以此为突破口和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掀起了一轮热火朝天的改革,对学校体育改革和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大课间活动从形式上、内容上、管理上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模式,激发了学生运动的兴趣,成了校园文化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学校停止不前,甚至一些学校又回到了改革前的散乱局面,为什么很好的一个改革新生事物会出现这种局面
期刊
“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江泽民同志舆论观中活的灵魂。 一个班级如果有了正确的舆论,就能明辨是非,提倡和支持正确的东西,批评和抵制错误的东西,使班集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步入良性运转的轨道。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想带出一个优秀的班级,就必须首先在班内树立正确的舆论。那么,如何引导和培养一个班级的正确舆论呢?    一、抓养成,夯实正确舆论形成的基础    在新班级组建之时,就应该向学生宣讲学校规章制度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建设一个和谐上进的班集体不仅是学校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更是班主任工作的追求目标。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一个和谐上进的班集体,是班主任管理艺术的体现,需要班主任精心的设计和策划。    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
期刊
探究式学习是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开展探究式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阶段,开展探究式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依据教材,参照学生生活经验而进行的,它需要多方支持,受到很多制约,因此,只有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才能保
期刊
“生存状态”是个很文化的词儿,说白了就是一个人活得怎么样;再说白了,就是指一个人的富贵档次,即货币占有量或身份地位之类。不过,在这里要声明一点,本文所探讨的并非物质方面的“生存状态”,而是“精神生存状态”。主要指向于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的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的理念、意识或心态。    一、顺从型    顺从型教师的心理特征是:跟着领导走、跟着考评走、跟着感觉走。自课改以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教师评价改革引起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基层教研员是教师评价者,在新课改中,教研员如何由教师教学水平的鉴定者变成教师专业自主化发展的催生者和促进者,在常规教研中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对教师的评价,将对端正教师的教育思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改革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回顾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主要有以下认识和体验:    一、明确教师评价的目的    众所周
期刊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学习中的同感与学习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作文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标尺。在语文教学中小学作文教学是与阅读教学并行的两个分支体系,而且例来是语文教学尤其是农村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概括起来讲主要是“四注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