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衬式意象铺设法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a_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铺设意象是散文、小说,包括某些记叙类文体的基本写作技巧,而映衬式意象铺设法是众多铺设方法中的重要一种。映衬式意象铺设法是将两个性质相同或相反的意象成对铺设,让二者相互对应、交织和映衬,以最大限度地突显意象性质,深刻表达文章主旨的意象堆叠方法。捧读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部编本七年级上册)时,我们都会被母亲那种博大无私的爱所感染,都会被汩汩流淌于文中的母爱子、子念母的深情所感动。产生这种艺术效果的重要原因,就是文章采用了映衬式意象铺设法。
  一、冷与暖映衬
  秋天能够入笔的意象,以其对读者影响的质感和意义为标准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暖意象,影响偏于正面,即积极意义层面,如秋阳、秋华、秋实等;另一类为冷意象,影响偏于负面,即消极意义层面,如秋风、秋雨、秋霜等。文中所写的第一个秋天里有两组性质截然相反的意象:一组为冷意象,即秋凉,一种因作者人生路上的风雨——瘫痪——骤然形成的秋凉,可谓秋风秋雨秋煞人;一组为暖意象,即秋暖,一种因母亲阳光般的爱所滋生的秋暖,可谓爱慈爱柔爱暖心。
  冷意象系列:
  因双腿瘫痪,“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暴躁”的“我”这个意象折射出作者20岁瘫痪这场人生风雨的残酷,表明“我”在深深怀念昔日的健全与健美。
  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砸”玻璃的“我”这个意象折射出瘫痪这场人生风雨夺走了“我”的自由,表明“我”在深深怀念昔日的自由。
  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摔”东西的“我”这个意象折射出瘫痪夺走了“我”的甜美,“我”在深深怀念昔日的甜美。
  面对母亲看菊花的劝慰,“我”反感道:“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捶打”两条可恨的腿的“我”这个意象折射出瘫痪夺走了“我”的双腿,表明“我”在深深怀念昔日的双腿。
  作品堆叠上述系列冷意象的意义在于:表明“我”在美丽的人生道路上遭遇到了突如其来的风雨——瘫痪。这场风雨是那么突然、冷酷、无情,令人猝不及防,它让“我”失去了双腿,失去了健美,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甜美;它使“我”完全陷入精神崩溃的边缘,几乎失去了“好好儿活”下去的勇气。
  暖意象系列:
  当作者“砸”“摔”东西的时候,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悄悄地躲”“偷偷地听”的母亲意象,彰显了母爱理解与同情的特质。
  当作者“砸”“摔”东西结束的时候,母亲“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总是说“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母亲意象,彰显了母爱隐忍、疼爱的特质。
  当作者“捶”着腿,喊“我可活什么劲儿”的時候,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扑过来抓住我”“忍住哭声说”的母亲意象,彰显了母爱热情、坚韧的特质。
  当作者答应母亲“好吧,就明天”去看菊花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说“那就赶紧准备准备”。——“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要“赶紧准备准备”的母亲意象,彰显了母爱喜儿子所喜,急儿子所急,儿子的一切就是自己一切的特质。
  为了不因自己的痛苦给儿子带来新的痛苦,母亲的肝病到了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的地步。邻居们把母亲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母亲“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这个意象,彰显了母爱视子如命和宽广、博大、无私的特质。
  当母亲讲述“我”儿时去北海“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的时候,母亲“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字眼儿,母亲比作者还敏感。——对于“跑”和“踩”一类字眼极其敏感的母亲意象,彰显了母爱细腻、敏感、理解的特质。
  母亲在人生最后的时刻,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昏迷前仍然挂念有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的母亲意象,彰显了母爱视子贵于命的特质。
  作品堆叠上述暖意象的意义在于:表明“我”在遭遇人生风雨——瘫痪——的时候,除了挫折的打击力之外,还有一股反挫折的力量存在,即帮助“我”走出阴霾的母爱。具体包括母爱的理解、慈善、温暖、隐忍、无私和宽广等。
  上述两类不同性质的意象并非单独堆叠,而是成对堆叠。文中意象或冷或暖,或暖或冷,始终呈现出对应、交织、映衬的态势。二者在不断对应、交织与映衬中,形成一种极其美妙的艺术效果——两类意象性质,即秋天的冷(秋风秋雨秋煞人)和秋天的暖(爱慈爱柔爱暖心)发生对立、冲击和抵消,最后渐渐趋于平衡。于是,就出现了文本的结局,“我”慢慢从瘫痪的阴影中走出来,渐渐冷静地接受了悲苦命运,毅然决定“好好儿活”下去。
  在这里,冷意象与暖意象成对铺展的意义在于揭示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人生道路上意想不到的风雨固然冷酷、猛烈和无情,但是当用母爱这个盾牌去抵御时,打击将会变得风平浪静,并最终消失。
  二、虚与实映衬
  意象现于笔端的状态是有虚实之别的。在意境中已经出场,承载着描写对象的重要性质,或传达着作者重要情愫的描写对象(事物)是实意象;在意境中暂时隐身,却承载着描写对象的重要性质,或传达着作者重要情愫的描写对象(事物)是虚意象。在设置意象时,可以凭借虚实成对铺排手段,让具有相同物性的两个事物对应起来,形成实意象映衬虚意象、虚意象映衬实意象,并最终达到使二者的物性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的艺术效果。
  《秋天的怀念》中带领“我”与冷酷的瘫痪命运抗争的母亲和秋风中与冷气抗争的菊花,就是两个富有相似性质的意象。相似点表现在身处逆境,奋起抗争,结果明显。请看作者对这两个物象在两个不同秋天里所采用的不同的虚实铺设处理。   1.实化铺设母亲,虚化铺设菊花
  文中所写的第一个秋天里,将带领“我”与冷酷瘫痪命运抗争的母亲设置为实意象,将在秋风中与冷气抗争的菊花设置为虚意象。
  关于母亲的实化铺设: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躲”“听”“进来”“看着”表现母亲对儿子遭遇瘫痪后各种反常举动的理解、同情;“眼边红红的”表现母亲的隐忍、痛苦和疼爱。这是以实意象母亲“坚韧、慈爱”的风骨,对应和映衬虚意象菊花“顽强、高洁”的风格。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扑”“抓”的动作及“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的语言,彰显出母亲热情、坚韧的性格。这是在以实意象母亲“热情、坚韧”的风骨,对应和映衬虚意象菊花“热烈、顽强”的风格。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一生艰难的生活”彰显母亲的朴实和艰辛;“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表现母亲视儿女贵于生命的特质。这是在以实意象母亲“朴实、高尚”的风骨,对应和映衬虚意象菊花“淡雅、高洁”的风格。
  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表现母亲的坚韧与顽强。这是在以实意象母亲“隐忍、坚强”的风骨,对应和映衬虚意象菊花“坚韧、顽强”的风格。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敏感,可见母亲体贴入微。这是在以实意象母亲“热情似火、体察入微”的风骨,对应和映衬虚意象菊花“热烈与深沉”的风格。
  关于菊花的虚化铺设: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儿子双腿瘫痪后,坚强的母亲痛在心里:她想使儿子从大自然中寻找一份打开心结、从懦弱走向顽强、从完全不能接受到完全能够接受的心灵体验,于是出现了央求儿子看菊花的细节;母亲商量的话语(“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连带着憔悴的脸和央求的神色;当儿子询问“什么时候”时,母亲就喜出望外,当即决定明天去看菊花;为吸引儿子看菊花,母亲还承诺儿子看完菊花去仿膳。
  此处,作者采用虚化铺设,没有让“菊花”出场。虽然文中只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两次提及菊花,但这个虚意象已铺设完成,其作用不可小觑。秋天的花种无数,为何看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种?因为菊花意蕴深刻独特,其淡雅、高洁、热烈与深沉,还有泼泼洒洒等实在不俗;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不俗是在寒冷的秋风中完成的。可见,菊花是挫折中强者的最好隐喻。作者遭遇瘫痪这场人生风雨后,能够从懦弱走向坚强,一方面源于菊花风格的濡染,另一方面源于母亲风骨的影响。
  前后联系起来看,行文由实到虚、以虚衬实,让菊花坚韧、顽强的风格有力地烘托了母亲忍耐、坚强的风骨。菊花这个虚意象是母亲这个实意象最贴切的隐喻。
  2.实化铺设菊花,虚化铺设母亲
  文中所写的第二个秋天,将在秋风中与冷气抗争的菊花设置为实意象,将带领“我”与冷酷的瘫痪命运抗争的母亲设置为虚意象。
  到了第二个秋天,母亲因操劳成疾,已不幸去世。然而,作者立于菊花前对慈母的怀念是那么自然,那么“烂漫”。这些情感是通过对菊花的实化铺设传达出来的。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读到此处,读者自然会浮想联翩——由菊花风格联想到母亲风骨。菊花这个实意象与母亲这个虚意象发生着强烈映衬,在这种映衬中的虚意象母亲,是“人如黄花肥”。如果用映衬外的意象“我”还有小妹与“菊花”相比,开始原本是“人比黄花瘦”,但是“我”和小妹在菊花风格和母亲风骨的影响下,慢慢发生了改变,心灵渐渐强大起来,最终能够直面逆境,也是“人如黄花肥”了。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题为《秋天的还念》,作者怀念的不仅是母亲深挚的爱,还有菊花般的母亲风骨。
  综观文中所写的两个秋天,其中的意象“母亲”与“菊花”或虚或实,或实或虚,虚实变换。两组意象呈现出对立、交织、映衬的态势,在不断地对立、交织与映衬中,形成一种极其美妙的艺术效果——两类意象性质,即母亲风骨(坚韧,顽强)和菊花风格(忍耐,坚强),二者既形成强烈对比,又产生烘托。最终,二者達到最大化的美化与幻化,充分表现出母亲坚韧顽强的性格和博大无私的爱。
  可见,映衬式意象铺设法是打造文本意境的好方法,而实施映衬式意象铺设法的技巧要领在于设计好两个性质相同或相反的意象,并让二者在意境中对应起来,交织起来,映衬起来。
  (作者单位:荆州开发区滩桥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姜楚华
其他文献
繁华丽都夜苏城,   载歌欢舞迎来往。   游人眷恋忘故情,   灯幻流影醉天堂。
有一只鸟,从空中飞过。须臾,又返回来。但已不是前面的那只鸟了。  这,就是日子。  日子是那只一去不复返的鸟,日子也是那一只只相似的小鸟。惟其一去不返,才让人珍惜。惟其相似,才产生悠闲。  朱自清写一篇《匆勿》,把日子描绘成一个小顽童,我总想,日子哪里会那么匆匆呢?日子是结在园圃中的花苞,似开未开。日子是凝在果实上的露珠,将滑不滑。日子是在云层间穿梭的太阳,欲休未休。日子不急。它不会受到惊吓,也不
2009年,在学校突破瓶颈期时,我们就尝试将学校的具体管理事务归纳为项目,由有兴趣的教师自愿负责。如,学校各学科教室、咖啡吧、书屋、菜园等的设计和管理等日常项目,也有专项应急检查、整理资料、主题活动等临时项目,并逐步发展为个性课程的开设和校本教材的研发等专项任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由教师们自主承担的个性课程以全校学生“用脚选课”“自主走班”的创新而被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报道,让学校从一
文言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难点。笔者尝试用“三读法”解决文言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伯牙鼓琴》一课为例,做具体阐释。  一、自读跟读,初品文言语味  小学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的好奇多于畏难,在翻开文言文时,往往会产生浓厚的朗读兴趣。《伯牙鼓琴》所讲述的故事,学生在五年级时曾接触过,对文章内容有大致了解。笔者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将学生自读作为读的第一步。  1.不加
80后网络作家排行榜前十名:  第一名 韩寒    推荐理由:2006年韩寒大骂白烨似乎没有减少他作为网络作家第一名的人气,现在身价达到明星程度的他,随便一口唾沫就能吸引许多媒体记者的眼球。在和白烨大战的时候,韩寒之锐气再也无法遮掩,也许他真是敢说实话的作家,至少他不虚伪。代表作品《三重门》,《零下一度》,《长安乱》,典型的萌芽派别推出的主力。现在仍然过着赛车的生活。可以命名为“愤青掌门人”。  
本节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让学生在充分探讨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求近似数的方法,感受生活中的數学。  一、课堂写真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某某小学学生大约多少人?(生:约1000人.....)  师:某某小学学生准确人数是1433人,有时根据需要我们会用到1000、1400这些数,它们都是近似数。整数的近似数是怎样得出的呢
光阴荏苒,不觉过了月余,将近端阳的时候。这一日,清晨起来,宝钗便觉有些腹痛的光景,悄悄的告知他母亲。薛姨妈也算着该是分娩之时了,便到上房向王夫人商议,要接个老成妥当收生的姥姥。王夫人低头想了一想,道:“我记得当日养宝玉的时候,那一位收生的姥姥就很妥当,又老成又谙练,可惜他如今死了。后来赵姨娘养环儿,收生的就是马道婆,别说如今他已经死了,就是现在活着,断乎也要不得那个老娼妇。  凤丫头养巧姐儿,我可
俗话说的“人贵直,文贵曲”强调了文章写作重在曲折有致;清代袁枚也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说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那样,喜欢奇势迭出,最忌平坦。如果说,山之妙在峰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涌,那么行文之妙则在于起伏曲折、跌宕多姿。本期,我们编选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来阐述如何引导学生写出曲折动人的作文。  《难忘的“第一次”》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内容,要求写清楚“第一次”的经过和从中得到的启示。六年
《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不进位的笔算乘法,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培养运算能力。  一、强化口算,夯实笔算乘法计算基础  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基础,也是强化学生对数的理解和数的运算技巧及能力的掌握,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对不同阶段计算的要求组织训练,让学
这时,我突然想起放在楼下的水仙花。记得刚才脱鞋的时候就顺手搁在一旁了。我于是又下楼将躺在一片微之中的水仙花拿上来。阿绿从碗柜中拿出一个瘦长的玻璃瓶,把水仙花放进去。  “我最喜欢水仙花了。”阿绿说道。“上高中时有一回参加文化祭,我还唱了『七朵水仙』呢!你听过吗?『七朵水仙』?”  “当然听过呀!”  “从前在民歌俱乐部时唱过的。还弹吉他伴奏呢!”  说着,她便一面哼着“七朵水仙”,一面把菜倒进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