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但是它永远存在缺憾。客观地看待学生的错误成因,教师要认识数学课堂是真实的,这除了体现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应是自然产生之外,还体现在当课堂上学生出现错误,产生认识上的偏差时,教师应把这样的情况视为正常现象。“嗔怪”只能让学生丧失学习的自信,是对课堂教学真实性的漠视。同样,这也使得师生的平等关系遭受挑战。
正面看待计算问题的产生,科学追因,教师应认识到造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学生对计算的理解,包含对估算、口算、精算3个方面的算理理解和相互配合。此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干扰也是造成学生错误的因素之一,如学生看错数字、类比化思想的混乱等。因此,根据计算的错误类别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错误矫正,是教师应当给予关注和加强的。
1 关注施教的环节,多方式矫正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作为行为主体不能机械地灌输,而应结合学生的需要使课堂教学的纠错环节做到有效,富于创造,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彰显智慧碰撞。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教师应强化个人魅力的感染作用,建立自己与学生间思维的联结,架构起师生间心灵的桥梁,这样才能使学生善思、会用,形成科学的错误观,并基于此产生师生间相互促进的学习共同体。
1.1 矫错要提倡一个“巧”字矫错要讲求技巧,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纠正灌输,学生“吸收”的效果并不能达到最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适当运用矫错的策略,使学生对错误的理解得到深化。因此,教师应在纠错环节上下巧劲,盲目的题海、辛苦的灌输,也许只能换回点滴的进步。
1.2 矫错要用2个“心”字教学不仅是教和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情感和思想的交流。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与学生“以心换心”,用“耐心”让学生学会,用“细心”让学生会学,持之以恒地发挥“两心”的作用将使学生收获更多的“心灵鸡汤”。
1)对待学生的错误要有耐心。学生是成长中尚不成熟的个体,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要用一颗平常心对待他们的错误,矫错时要有耐心,要用坚韧的毅力触动学生的心弦。
2)教会学生怎样用细心。数学是严谨的科学,一个字、一个词都会让问题变得深奥起来。而一些学生在对题目没有完全弄明白意思的情况下,就轻易“动笔”,造成不必要的错误,教师和家长看到后都会给学生冠以“粗心”“马虎”的帽子。怎样才能让学生细心起来?关键是让学生多读题,搞清楚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和所求的问题。只有学生用心去和书本对话,真正领会题目的意图,学生才会变得细心起来。
1.3 矫错要发挥3个“力”字这里的“三个力”指的是敏锐的观察力、对比甄别的思考力和创造力。当错误呈现时,学生应具备最核心的观察力,能辨识错误,认清错误的原因。作为比较深层次的纠错,就是要让学生从对比鉴别中有所收获,有所启发,从而进行对比判断;最后,矫错不应成为终点,应当使学生在矫错的过程中学会更新,创造新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1)让学生具备发现错误的敏锐观察力。竖式计算教学过程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对错例进行分析,首先应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让他们能够洞察到错误的所在,并进行有效的批判。
2)让学生具备对比甄别的思考力。对于教学中的错例,不仅要组织学生“算”,还要让他们“想”,让学生会进行合适的判断和比较,能进行合理的推想。计算教学中,经常会安排一些对比练习,让学生在对错误的对比中,以比引思,以比促思,提高学生对算理的认识。
2 强化研学环节,多途径纠错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主动地建构。学生的纠错过程经历了“辨别——改错——验证”这样的3个环节,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自主建构,认识效果可以达到最佳。同时,学生在主动改错、纠错的过程中,更加明确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发展自己的思维,而且改错、纠错的过程也让学生学会交往。
3 注重评价环节,使学生养成习惯
对此,教师以“周期性评价”为主的多样化评价手段,形成班级内的良性循环。周期性评价是指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反复性所采取的轮转式评价,以求逐级提升,有所发展。在一个评价周期里,采用“一次思维检测;一次激励性评价;一次挫折评价;一次纠错能手评奖”为主的活动式评价。例如在一段时间里,教师总要安排一次针对学生在思维活动上存在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不足,虽然有些学生有了挫折感,但感受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这样的周期评价是在一段时期内存在,并且在下一段时间内继续进行,保证评价的持续性。评价手段的多样化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获得发展,降低班级整体的错误率。
总之,让学生在矫错的过程收获进步,增长见识,将作为课堂教学中学生智能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区复兴小学)
正面看待计算问题的产生,科学追因,教师应认识到造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学生对计算的理解,包含对估算、口算、精算3个方面的算理理解和相互配合。此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干扰也是造成学生错误的因素之一,如学生看错数字、类比化思想的混乱等。因此,根据计算的错误类别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错误矫正,是教师应当给予关注和加强的。
1 关注施教的环节,多方式矫正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作为行为主体不能机械地灌输,而应结合学生的需要使课堂教学的纠错环节做到有效,富于创造,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彰显智慧碰撞。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教师应强化个人魅力的感染作用,建立自己与学生间思维的联结,架构起师生间心灵的桥梁,这样才能使学生善思、会用,形成科学的错误观,并基于此产生师生间相互促进的学习共同体。
1.1 矫错要提倡一个“巧”字矫错要讲求技巧,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纠正灌输,学生“吸收”的效果并不能达到最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适当运用矫错的策略,使学生对错误的理解得到深化。因此,教师应在纠错环节上下巧劲,盲目的题海、辛苦的灌输,也许只能换回点滴的进步。
1.2 矫错要用2个“心”字教学不仅是教和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情感和思想的交流。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与学生“以心换心”,用“耐心”让学生学会,用“细心”让学生会学,持之以恒地发挥“两心”的作用将使学生收获更多的“心灵鸡汤”。
1)对待学生的错误要有耐心。学生是成长中尚不成熟的个体,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要用一颗平常心对待他们的错误,矫错时要有耐心,要用坚韧的毅力触动学生的心弦。
2)教会学生怎样用细心。数学是严谨的科学,一个字、一个词都会让问题变得深奥起来。而一些学生在对题目没有完全弄明白意思的情况下,就轻易“动笔”,造成不必要的错误,教师和家长看到后都会给学生冠以“粗心”“马虎”的帽子。怎样才能让学生细心起来?关键是让学生多读题,搞清楚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和所求的问题。只有学生用心去和书本对话,真正领会题目的意图,学生才会变得细心起来。
1.3 矫错要发挥3个“力”字这里的“三个力”指的是敏锐的观察力、对比甄别的思考力和创造力。当错误呈现时,学生应具备最核心的观察力,能辨识错误,认清错误的原因。作为比较深层次的纠错,就是要让学生从对比鉴别中有所收获,有所启发,从而进行对比判断;最后,矫错不应成为终点,应当使学生在矫错的过程中学会更新,创造新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1)让学生具备发现错误的敏锐观察力。竖式计算教学过程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对错例进行分析,首先应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让他们能够洞察到错误的所在,并进行有效的批判。
2)让学生具备对比甄别的思考力。对于教学中的错例,不仅要组织学生“算”,还要让他们“想”,让学生会进行合适的判断和比较,能进行合理的推想。计算教学中,经常会安排一些对比练习,让学生在对错误的对比中,以比引思,以比促思,提高学生对算理的认识。
2 强化研学环节,多途径纠错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主动地建构。学生的纠错过程经历了“辨别——改错——验证”这样的3个环节,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自主建构,认识效果可以达到最佳。同时,学生在主动改错、纠错的过程中,更加明确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发展自己的思维,而且改错、纠错的过程也让学生学会交往。
3 注重评价环节,使学生养成习惯
对此,教师以“周期性评价”为主的多样化评价手段,形成班级内的良性循环。周期性评价是指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反复性所采取的轮转式评价,以求逐级提升,有所发展。在一个评价周期里,采用“一次思维检测;一次激励性评价;一次挫折评价;一次纠错能手评奖”为主的活动式评价。例如在一段时间里,教师总要安排一次针对学生在思维活动上存在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不足,虽然有些学生有了挫折感,但感受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这样的周期评价是在一段时期内存在,并且在下一段时间内继续进行,保证评价的持续性。评价手段的多样化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获得发展,降低班级整体的错误率。
总之,让学生在矫错的过程收获进步,增长见识,将作为课堂教学中学生智能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区复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