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皮肤血管炎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60720372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肤血管炎以触痛的皮肤结节、甲周的血管梗塞和指趾溃疡为特征.它作为成人多发性肌炎、皮肤炎(PM、DM)的特点未获公认.作者报告7例PM、DM具有皮肤血管炎,其中6例为DM,2例伴有恶性肿瘤.

其他文献
作者应用OKT3 PAN、OKT4 IND和OKT8 SUP单克隆抗体(MA)分别测定了麻风病人和正常人对照者外周血中的T细胞总数(OKT3 PAN阳性细胞)、诱导(辅助性)T细胞(OKT4 IND阳性细胞)和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OKT8 SUP阳性细胞)的百分数,并用氚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测定了麻风患者和正常人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人麻风分枝杆菌(ML)、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和植物血
众所周知,补体系统对于各种外来或内部的因子发生反应而引起的炎症,起着保护机体的重要作用.这种现象在身体最大的器官――皮肤中也不断发生,与体温调节、分泌作用等一道起着保护内部脏器的作用.细菌、简单的化学物质等异物多数是通过皮肤进入体内的,如果详细观察皮肤中发生的各种反应的话,对推测眼睛看不见的内部脏器的病变有很大作用.
本文报告2例嗜酸性筋膜炎,其临床与病理检查提供了对本病与硬皮病之间关系的一些认识.病例报告:例1,29岁男性.因膝部疼痛作响伴晨起时僵硬6个月而入院.
显性遗传性局限型掌跖角化症(KPP),不伴有其他表现者,包括斑状和(或)线状型和点状型。斑状―线状型的家族内和家族间变异性很大,但所有的变型都认为是一种病,作者称之为变异性掌跖角化症(Keratosis palmoplantaris varians)。
患者84岁,男,8年前由左胸上部皮肤切除一2.8cm大的基底细胞癌.3年后在手术瘢痕上复发,再次切除.3年前(81岁时)在第2次切除的瘢痕上发生一个增大的硬结,第3次扩大切除局部皮肤及皮下脂肪和肌肉.病理报告为:“皮下组织和?膜均有基底细胞癌浸润,切除的皮肤边缘未发现肿瘤,骨胳肌未受累.”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PG),是一种皮肤复发性破坏性溃疡,局部疼痛,常与炎性肠病、关节病和血液病等内在疾病并发。
本文报告8例伴单克隆丙球蛋白病的坏疽性脓皮病.男7例,女1例.其中坏疽性脓皮病出现在发现单克隆丙球蛋白病之前者7例,同时发现者1例.IgA型7例,IgM型1例,4例有λ轻链,4例为κ轻链.5例骨髓穿刺,均有不同程度浆细胞数增加.
从两例自然发病的猫分枝杆菌皮肤病病例获得不能培养的抗酸细菌,对大鼠和猫进行了几个实验性接种试验,结果感染获得了成功,并将结果与用鼠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murium)实验感染的大鼠和猫进行了比较。
个体间之差异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所致.在疾病中,个体的遗传素质与其外界环境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在数以百计的情况下,遗传因素起着主要影响皮肤病之作用.本文叙述一些遗传的原则及概念,并举出针对性强的临床实例加以说明.
由"黑色"或暗色的真菌(dematiaceous fungi)引起的真菌病的病名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如着色霉菌病、着色芽生菌病和暗色丝孢霉病(phaeohyphomycosis)等词未经标准化就被用于各种不同的真菌感染,它们各具有显然不同的临床、病理和菌学的特征.主要的困难是对被称为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和暗色丝孢霉病的两个病的概念存在误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