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职课程体系有效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xiangt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职学院内涵建设的深入推进,高职课程改革与建设成为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着力点与突破口。彻底摆脱传统“三段式”学科体系对课程体系的约束与影响,在先进的课程理念指导下,重构立足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职业需求及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为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实际与职教学生认知学习规律的职教课程新体系,是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与重点,亟待研究与关注。
  [关键词]高职课程体系有效创新实践思考
  [作者简介]陈向平(1964- ),女,江苏江阴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高职教育研究;熊威(1980- ),男,湖北荆州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教所教研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江苏常州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国家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有效发展研究”子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AJA060010-2)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5-0013-03
  
  作为衡量一所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课程可谓是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也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随着先进职教理念的融入与高职学院教师执教能力的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彻底摆脱传统“三段式”学科体系对课程体系的约束与影响,在先进的课程理念指导下,重构立足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职业需求及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为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实际与职教学生认知学习规律的职教课程新体系。这成为目前高职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的热点,也是当今推进高职课程改革、在实践层面上实现课程模式有效创新的难点与重点。
  
  一、高职课程体系创新的原则
  
  近年来不少国外的高职课程体系被介绍到我国,如德国的双元制阶梯训练型课程模式、北美的“CBE”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新加坡的无界化教学工厂模式等,这些模式都体现了以职业为中心,以实践活动为主干的职教课程理念。借鉴这些课程模式的优点,对推进我国高职课程体系的创新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向纵深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应在学校宏观层面上明确实施课程体系创新的工作思路,归结起来,大致的方向性指导原则有以下几条:
  1.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高职课程首先应指向工作需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课程开发理念。课程设置必须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瞄准职业活动所涉及的工作领域,确定课程的性质、门类、结构和内容。课程目标需与就业目标挂钩,就业方向应能在课程体系与实施方案中清晰体现。
  2.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的原则。依据通过职业行动获取知识与能力的认知规律,必须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要求以培养学生现实的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按照职业实践活动的需要选择工作知识和工作能力,以工作项目为单位,以职业活动进程为线索组织课程和教学内容,突出在工作领域中通过工作过程得到职业情境的熏陶与工作知识的体验与内化,从而形成适应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3.以项目课程为导向的原则。课程体系重构,要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以任务引领型的项目课程为基本取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聚合的方式开发课程。项目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的主体,综合化的课程和模块化的课程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在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时,要注重将实际工作结构有效地转换为课程结构,以实现学生工作知识、职业能力以及整体综合素质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要考虑所设计的教学项目能够覆盖整个工作领域,能够负载整个工作领域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开发的课程结构能够体现职业的工作结构并体现出工作体系的职业属性。
  4.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原则。课程设置要与国家劳动部门颁布的行业职业标准接轨,要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为学习者提供与其未来可能从事职业活动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反映其职业能力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新体系,不仅要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设置相应的项目课程,还必须把职业标准中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融入相关课程教学标准中。以“双证书”制为框架,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证书标准有机结合,用证书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并将不同类别、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折算成相应学分,纳入总体教学计划。
  5.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开发课程不仅要关注让学生获得哪些知识与能力,更要关注让学生以什么结构来获得这些知识与能力。课程展开的顺序必须突出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过程,创设真实工作环境,突出从具体到一般、从应用到基础、从实践到理论的结构逻辑,融“教、学、做”为一体,让学生在工作任务的引领下,在工
  作过程中自主制订计划,并展开学习探究活动,独立构建自己的行动知识和行动能力。
  
  二、高职课程体系创新的任务
  
  打破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重构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为基本依据的项目课程,早已达到共识,但具体落实到课改实施方案时,却抓不住重点与要领。总结梳理目前理论界与实践领域的核心成果,以下三方面的任务为实施关键:
  1.重构课程门类。课程门类的划分依据不同的标准有多种分类形式。按类型大致分为通识课程、专识课程和隐识课程三大类;按形式大致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大类。通识课程主要按照普通教育课程的框架进行门类设计,包括思想政治类课程、人文社科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方法工具类课程、社会活动类课程、身心健康类课程等。专识课程主要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根据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的联系——即知识的工作逻辑结构来进行设置。隐识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这三类课程之间是并列关系,都可以以必修、选修的形式出现。重构课程门类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来进行。课程设置选择的类型、组织形式、各类型课程门类的数量及课程计划中的排序与所占的比例,各级各类学校的各个专业须结合学校专业实际及职业岗位的需要来综合设计。
  2.构建项目课程的结构。目前课程结构的开发主要解决两大突出问题,一是普通文化课(通识课程)和专业课(专识课程)两类课程的组合排序问题;二是各课程学时的分配问题。构建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应突出项目课程为主要元素。要求设置的课程必须反映工作体系结构,以工作结构为逻辑,按工作过程中的知识关系构架课程结构。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名称、门类及其课程的序化,都必须基于对工作任务的分析进行总体设计。开发项目课程结构,一定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企业专家的主导作用,由熟悉职业岗位的专家、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双师”素质经历、掌握新课程开发技术的专业教师来完成,并要经过相应岗位的职业专家认定。
  3.构建项目课程的内容。项目课程的内容要根据工作任务的分析来確定,依据职业能力标准,按照工作过程选取工作知识与组织方式,要以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项目课程的内容应包括: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工作任务,工作过程、操作方法与步骤及相关技术实践知识,问题探究及相关技术理论知识,拓展知识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教学要求、学生工作项目及练习,教学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三、高职课程体系创新的步骤
  
  1.建立项目课程体系创新团队。重构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企业岗位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企双方合作,实施系统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开发,有效地对课程的结构、内容、比例和总体课时做系统的安排、调整、更新和改造。因此,建立校企合作的项目课程体系创新团队很重要。团队成员既要有熟悉现代企业生产新技术、新工艺的专家,掌握现代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的专家,还必须有熟悉现代职教理念的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方面的专家。重组课程结构必须打破传统的以学科逻辑形成的教研室单位的组织形式,代之以项目组或任务组形式。通过团队成员的分工合作,有计划多形式地进行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2.构建项目课程体系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构建项目课程体系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是课程开发的主要任务。项目课程开发的一般程序为:工作任务(项目)调研→工作任务(项目)分析→项目课程的内容分析→项目课程的结构分析→项目教材的开发。具体工作流程为:
  第一,工作任务调研。工作任务(项目)调研是项目课程开发的前提。课程体系重构,首先要保证课程设置的源头来自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要从专业服务的岗位(群)工作任务调研入手,梳理归纳出各项工作任务并形成周密的调研分析报告。
  第二,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分析是项目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必须有行业专家和工作分析专家合作执行。通过工作任务分析,分析出基于一般任务之中的典型任务,并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分析、归纳、总结形成不同的行动领域,形成职业或职业群能覆盖整个行动领域的工作项目,以及完成这些项目所需要的工作步骤和负载这些项目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最终明确专业所面对的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所要达到的职业能力标准和人才素质标准。
  第三,项目课程的结构分析。通过工作任务分析形成能力标准和素质标准之后,必须依据目标进行项目课程的结构分析,以实现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化,构建基于工作结构的项目课程体系。项目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的门类、数量、各门课程之间的组合顺序以及每门课程内部实现能力、素质培养目标的知识组织方式。其中课程门类的划分,要在考虑人才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和教育对象特点的基础上,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科学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和人本性原则,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在开发能力主题学习项目的基础上,以各项工作任务之间的区别为边界进行。项目课程门类确立后,还得依据各能力主题项目之间的逻辑、递进关系,对各主题学习单元进行序化,以工作过程的展开顺序为依据设置课程顺序,以工作任务的频度和难度为依据分配课程学时。
  第四,项目课程的内容分析。项目课程的内容分析要严格按照工作逻辑来展开,根据工作模块架构开发课程内容结构。其中准确定位项目课程教学能力目标,是实现有效选取课程内容的关键步骤。它不仅要将专业课程体系涵盖的总的教学能力目标分解,细化到各个项目课程之中,而且还要依据各行动领域能力目标的要求,开发出各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目标;并结合相关领域技术发展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开发出相应的学习领域与相关的工作任务,建立起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的项目课程。课程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和具有“双师”素质经历的专业教师是课程内容分析的主体,最终形成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
  第五,项目教材的开发。项目教材的开发要打破传统的以知识逻辑演绎的学科体系,形成全新课程理念下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材新体系。项目教材的编写需要课程专家与资深专业教师协同完成。项目课程教材编写模式通常是“单元目标+理论阐述+练习”,具体步骤如下:单元目标→工作任务→相关技术实践知识→相关技术理论知识→拓展型理论知识(选学部分)→练习→学习结果评价。
  3.建立项目课程体系构建的相关管理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涉及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有政策的大力支持,具体包括课程评价标准、教师评价标准、督导标准、教师工作量计算標准、奖励政策等。这些政策是项目课程体系创新工作的重要支撑。在重构课程体系之前,必须及时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使课程改革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确保项目课程体系创新有制度保障。
  4.优化项目课程的实践教学条件。实验、实训、实习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构建项目课程体系须使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最大化、最优化。课改可以有效促进实践教学的有效利用,迫使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等多种途径,建设、充实、完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以此确保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能够充分满足所有课程教学要求。
  5.项目课程的实施。项目课程的实施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采取分组教学与集中教学相结合、教师主导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规定项目训练和自选项目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从“知识中心”向“任务中心”的转变。项目教学的一般步骤为:确定项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通过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教学模式,有目标地将知识和能力标准分解或穿插于各行动过程序列中。在教学实施中指导学生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引导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与评估,有效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6.建立项目课程体系的评价模式。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建立不同类型课程的评价体系,以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检查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以及在教学活动中的导向功能。课程评价要兼顾内在评价和效果评价。内在评价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编排方式和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与有关的教学文件、教学材料以及师资、实训条件等进行全面考察。效果评价要对照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测量课程实施前后学生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上发生的变化,对课程的有效性、适用性做出判断。课程评价要把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形成立体的评价网络体系。
  7.以试点专业为突破口,以点带面。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稳步推进。先试点,后评估,再推广是一种比较好的做法。学校可设立专项课改基金,以项目立项的形式对试点专业的项目课程体系构建进行管理。在各专业申报的基础上,组织课程专家、行业专家和一线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组成立项评审专家组,对各个申报的项目进行答辩评审,从中选出试点专业,试点成功后可逐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葛锁网.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4(3).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3]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教高[2008]15号)[Z].2008-04-30.
其他文献
GECALSTIHOM公司为,庆麦承制两台412MW超临界供热汽轮机,五缸四排汽,末级动叶片高度1050mm,蒸汽参数28.5MPa/580C.580C,两次中间再热,在纯冷冷工况下的汽同的热效率为48%。最大供热量达1620000MJ/s.
变是翻译的必然属性,不为人们的意志所左右;但变是有基础和根据的,是部分的变而不是彻底的变.虽然翻译是变,但原文在本体论意义上是能为译文读者所理解的,读者的真正理解是一
介绍1993年7月1日到1994年6月30日一年期间全世界在运行中的核电机组台数、总电功率、可用率和负荷率的统计数据。
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强口语表
英语词汇教学一直是困扰中国教师的棘手问题。教师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的进行词汇教学,因此寻找更多能够提高学习词汇效率的方法势在必行。在此文中,作者详细介绍了语料
在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尝试实行大流通模式,得到了读者的欢迎。硬件设施的改善,管理模式的创新,在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阅读条件同时,也对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提出更
通过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与其它耐磨材料进行了煤粉喷射损对比试验。结果证实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是一种耐冲蚀磨损性能极其优越、极有开发应用前途的新型工程材料。该材料在常温
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在上海逝世。这几年,一个个大师相继驾鹤西去,以致我辈在迷茫中仰望天空又充满惶惑:巨星陨落,走一颗少一颗;新星在哪,寻一处不遇一处。
强化电站锅炉外质量信息管理上海锅炉厂江志光,张梦根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的形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最终归宿,就是效益、质量的竞争。企业抓质量,就有声誉,就会有生命
党的执政方式的创新,将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执政方式创新的基本思路:一是要强北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功能,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议会功能;二是要对党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