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但“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整体语文素养。那么,怎样引导学生由“怕写”到“乐写”呢?下面就谈谈我的浅见。
一、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作文自信心。
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因此,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我总是变样地以谜语、故事、图画、情境出现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我在三年级习作《吹泡泡》的教学中,让学生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吹泡泡的工具带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玩,学生边吹边欣赏着飘舞的泡泡,泡泡的颜色,泡泡的形状尽收眼底。当学生沉浸在快乐的情境中,就会在内心深处萌发由说到写的欲望,选取最美好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吹泡泡的情景,从而写出自己独特的个性体验。这时,教师趁机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广的传播,对激发写作兴趣有很大的作用。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写了那么多作文,总有几篇相对而言是写得较好的,这时对他们的习作或加以赞赏,或在班上朗读,或贴在作文栏内展览……这样,他们就会兴致盎然,信心倍增。
二、注重作文教学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
新课标指出,阅读要为作文打好基础,既要把写的训练贯穿于学生生活之中,也要贯穿在阅读教学之中。从模仿到创作,是学生作文的必由之路。因此,我注重了作文教学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本学期我教四年级语文,在教学习作7《生活中的小窍门》时,我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写作方法:第一自然段开篇扣题,引出下文对传说的具体叙述,最后一个自然段点题,“人们管这两颗星叫牵牛星和织女星。”与开头相呼应。学生习作时自主运用这种开篇扣题,中间具体叙述,最后点题的写作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再如:在指导习作《深夜,有人敲门》时,我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网上呼救》一文,作者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得非常具体。在描写苏珊的神态时,作者用“头晕眼花,但仍能看到桑恩的问题”来表现。心理描写有“她最怕的就是别人误会她的求助呼唤”。行动描写有“她坐在椅子上向右倾斜,以减轻左半身的刺痛和麻木”。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似乎清楚地看到了苏珊当时的情形。而我们要写的这篇习作是想象作文,同学们应该发挥丰富的想象,将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细致描写,使文章血肉丰满。有个同学开头写到:深夜,当我睡得正香的时候,“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会是谁呢?我穿衣起床打开门,一位身穿破旧而单薄衣裙的金发小女孩站在门口。她哆嗦着双脚,全身发抖,嘴唇发紫,一双蓝色的大眼睛乞求地看着我,原来是卖火柴的小女孩。通过学生的细致描写,那个可怜的小女孩仿佛就在讀者眼前。因此,只要教师注重作文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一定会提高。
三、借助课外阅读,提高作文水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阅读与写作的内在联系。科学有效的课外阅读实践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小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而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发现好多学生都是无话可写。出现这种现象,归根到底是学生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这个学期,我校开展了“我阅读,我快乐”的读课外书的活动。学生阅读兴趣非常浓,人手几本,爱不释手。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渐加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理解,所以读完一本课外读物或是一个故事,往往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时,教师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想用笔头表达出来。在学了课文《丑小鸭》后,学生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读了一遍又一遍。借助学生的阅读热情,我引导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在课外又阅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野天鹅》等。孩子们的心被童话占据了,他们的心情随着主人公的曲折命运时喜时悲。课余,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对自己喜欢的情节,讨厌或喜欢的人物高谈阔论,谈论得津津乐道。课堂上,我便因势利导,适时地给学生一张纸,让他们用笔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很乐意地进入了老师创设的写作情境,一篇篇充满生气的读书体会跃然纸上。课外阅读让学生发现了美,感受了美,表达了美。在老师恰当地引导与点拨下,为学生架起了一座阅读与写作和谐发展的桥梁。
四、注重作文评改,提高写作能力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往往采用“学生写——老师改——学生看”的作文训练模式。而每次作文发到学生手中,他们只是关注自己的作文得了多少分,对老师的批语视而不见。这种训练模式,学生缺少主动,疏于互动,取得的成绩非常有限。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重视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善于修改作文。并能在修改习作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提高自主修改能力。
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写大作文和小作文。大作文即每单元一次的课堂作文,小作文即每周一次的作文小练笔。批改大作文我要求学生首先自主修改,看看句子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有没有错别字等。自改之后再要求学生“一对一”互改,看看层次是否清楚,内容是否具体,情感是否真实,并为对方的作文写上简要的评语,使之再次得到完善。最后当作文交到老师手中时,教师再对习作进行全面诊治,并给出中肯的评价。小作文我采用面批面评,在学生完成作文后,当面批示,在遇到表达不够完美的地方,即时启发学生自我修改。若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作文教学是一条艰辛的道路,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与创新,寻找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作文自信心。
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因此,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我总是变样地以谜语、故事、图画、情境出现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我在三年级习作《吹泡泡》的教学中,让学生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吹泡泡的工具带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玩,学生边吹边欣赏着飘舞的泡泡,泡泡的颜色,泡泡的形状尽收眼底。当学生沉浸在快乐的情境中,就会在内心深处萌发由说到写的欲望,选取最美好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吹泡泡的情景,从而写出自己独特的个性体验。这时,教师趁机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广的传播,对激发写作兴趣有很大的作用。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写了那么多作文,总有几篇相对而言是写得较好的,这时对他们的习作或加以赞赏,或在班上朗读,或贴在作文栏内展览……这样,他们就会兴致盎然,信心倍增。
二、注重作文教学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
新课标指出,阅读要为作文打好基础,既要把写的训练贯穿于学生生活之中,也要贯穿在阅读教学之中。从模仿到创作,是学生作文的必由之路。因此,我注重了作文教学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本学期我教四年级语文,在教学习作7《生活中的小窍门》时,我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写作方法:第一自然段开篇扣题,引出下文对传说的具体叙述,最后一个自然段点题,“人们管这两颗星叫牵牛星和织女星。”与开头相呼应。学生习作时自主运用这种开篇扣题,中间具体叙述,最后点题的写作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再如:在指导习作《深夜,有人敲门》时,我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网上呼救》一文,作者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得非常具体。在描写苏珊的神态时,作者用“头晕眼花,但仍能看到桑恩的问题”来表现。心理描写有“她最怕的就是别人误会她的求助呼唤”。行动描写有“她坐在椅子上向右倾斜,以减轻左半身的刺痛和麻木”。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似乎清楚地看到了苏珊当时的情形。而我们要写的这篇习作是想象作文,同学们应该发挥丰富的想象,将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细致描写,使文章血肉丰满。有个同学开头写到:深夜,当我睡得正香的时候,“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会是谁呢?我穿衣起床打开门,一位身穿破旧而单薄衣裙的金发小女孩站在门口。她哆嗦着双脚,全身发抖,嘴唇发紫,一双蓝色的大眼睛乞求地看着我,原来是卖火柴的小女孩。通过学生的细致描写,那个可怜的小女孩仿佛就在讀者眼前。因此,只要教师注重作文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一定会提高。
三、借助课外阅读,提高作文水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阅读与写作的内在联系。科学有效的课外阅读实践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小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而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发现好多学生都是无话可写。出现这种现象,归根到底是学生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这个学期,我校开展了“我阅读,我快乐”的读课外书的活动。学生阅读兴趣非常浓,人手几本,爱不释手。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渐加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理解,所以读完一本课外读物或是一个故事,往往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时,教师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想用笔头表达出来。在学了课文《丑小鸭》后,学生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读了一遍又一遍。借助学生的阅读热情,我引导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在课外又阅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野天鹅》等。孩子们的心被童话占据了,他们的心情随着主人公的曲折命运时喜时悲。课余,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对自己喜欢的情节,讨厌或喜欢的人物高谈阔论,谈论得津津乐道。课堂上,我便因势利导,适时地给学生一张纸,让他们用笔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很乐意地进入了老师创设的写作情境,一篇篇充满生气的读书体会跃然纸上。课外阅读让学生发现了美,感受了美,表达了美。在老师恰当地引导与点拨下,为学生架起了一座阅读与写作和谐发展的桥梁。
四、注重作文评改,提高写作能力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往往采用“学生写——老师改——学生看”的作文训练模式。而每次作文发到学生手中,他们只是关注自己的作文得了多少分,对老师的批语视而不见。这种训练模式,学生缺少主动,疏于互动,取得的成绩非常有限。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重视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善于修改作文。并能在修改习作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提高自主修改能力。
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写大作文和小作文。大作文即每单元一次的课堂作文,小作文即每周一次的作文小练笔。批改大作文我要求学生首先自主修改,看看句子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有没有错别字等。自改之后再要求学生“一对一”互改,看看层次是否清楚,内容是否具体,情感是否真实,并为对方的作文写上简要的评语,使之再次得到完善。最后当作文交到老师手中时,教师再对习作进行全面诊治,并给出中肯的评价。小作文我采用面批面评,在学生完成作文后,当面批示,在遇到表达不够完美的地方,即时启发学生自我修改。若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作文教学是一条艰辛的道路,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与创新,寻找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