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职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shan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红色教育在职业院校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出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红色教育与课堂讲授相结合、充分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等,旨在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工匠”。
  【关键词】红色教育 职业院校 人才培养 大国工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8-0004-03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职业院校学生是祖国未来的重要建设者,他们正处在人格和思想塑造的关键时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关乎个人未来的发展,也与民族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职业院校的学生除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不断成长,更需要具备一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力量的责任意识。因此,教师要将红色文化植入职校学生的培养过程,使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之钙,从而培养出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工匠”。
  一、红色文化教育在职业院校中的作用
  红色文化教育是指利用影像资料、书籍、纪念碑、标志物等红色教育资料,对受教育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在职业院校中,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般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而且内容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红色文化教育相比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更具体,它可以依据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纪念碑、标志物等载体,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游览纪念馆、观看电影等形式让学生直观、深刻地感受英雄人物的精神和品质。相比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红色文化教育富有更多创新的空间,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爱国意识。因此,做好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且极具意义的。红色文化教育在职业院校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职业院校学生的三观尚未完全健全,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存在个人主义的世界观、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实用主义的价值观。一些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过于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功利心强,并常常以是否对自己有用作为价值评判标准。这些不正确的三观不仅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还可能产生负面的社会效应。学校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技能、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还要重视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让学生学习革命先辈的“以天下为己任”、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摆脱了物质匮乏的烦恼,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条件优越、物质资源丰富。然而这些优越的条件有可能使学生忘却先辈们的艰苦奋斗历程,他们往往会贪图物质上的享受,同时在某些场合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这种现象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悖。学生通过红色教育,可以了解革命先辈的艰苦创业历程,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体会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三)树立家国意识
  职业院校的学生给社会的第一印象是学业困难、学习能力不足,对家人缺少感恩精神,对家庭、社会缺乏责任感。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通过开展铭记红色历史、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等活动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铭记红色历史,使之明白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追寻红色足迹提升其对祖国、家乡的热爱;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的活动培养其感恩精神。要让新时代的青年把富有信仰、忠诚、追求、忘我内涵的红色基因传承好,学会做人、关心家人、热爱家乡,成长为报效国家的“大国工匠”,把个人梦、家庭梦融入中国梦之中。
  二、职业院校中红色文化教育的现状
  從教学角度来看,目前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因循守旧、照本宣科的状况,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中可以改变这一现象。将红色资源中的英雄人物事迹、纪念馆、纪念碑、标志物的展示与理论讲解相结合,可以弥补理论教学的抽象性和单一性,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消化。从学生角度来看,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可以加强对党的认识,加深对党的崇高理想信念的理解,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从学校角度来看,引导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继承红色精神、争做优秀青年,可以帮助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技能与品质双优的人才。
  职业院校在把红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在课堂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讲解中没有融入红色文化,没有将红色资源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结合起来。在红色教育的教学形式方面,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大多采用播放红色影片、口头讲解历史事件的形式,教学形式单一且陈旧,重复性的内容讲解不仅使教师感到懈怠,也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即使部分学校采用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的形式,然而由于教育基地单一,且未能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内在的思想及精神等原因,导致他们对于红色文化的理解仅仅浮于表面,并不能深刻体会红色文化的内涵。
  三、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
  (一)红色资源与课堂讲授相结合
  1.红色资源内容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
  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可以适当穿插革命历史人物事迹,分享红色电影、诗歌等红色资源内容。通过具体的例子,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现实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解红色资源内容过程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对红色资源内容进行剖析,引导学生体会红色资源的深刻内涵。   2.红色资源的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红色资源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在传承与发展中应不断赋予其时代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学生对先辈们的英雄事迹感受不深,不能真切體会到先辈们的伟大精神。针对此现象,教师可以将红色资源与现实中的感人事迹结合起来,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和感受。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涌现了很多最美的“逆行者”,有专家学者、医务人员、各级党政干部、志愿者、外卖小哥、出租车司机等。他们在危机来临之时,将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为“大家”舍弃“小家”,是时代最可爱的人。将红色资源与现实事件结合讲解,能够让红色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教育价值,让学生对红色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培养学生心系天下的社会责任感。
  (二)充分挖掘红色教育资源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红色教育,要充分挖掘并利用好红色文化教育资源。
  1.充分挖掘红色物质资源
  红色物质资源主要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遗留下来的各种实物,如革命旧址、遗迹、各种器具文物等。这些实物凝聚了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和心血。学生通过实地参观具体的红色物质资源,或者通过图片、地图等直观展示方式,以及由声、光、电等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实物展览,可以直观地体会到历史上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利用红色物质资源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红色教育,能帮助他们找准人生坐标,坚定理想信念。
  2.充分挖掘红色精神资源
  红色精神资源主要指具有爱国、进步等意义的理念,如“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这些精神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渊源。课堂上,教师结合杰出代表人物的事迹来介绍这些红色精神;校园内,学校设置宣传栏、红色文化墙等,展示这些英雄人物故事,让学生领会英雄人物精神。在这些精神的熏陶下,学生将汲取榜样力量,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为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3.充分挖掘红色信息资源
  传统的红色信息资源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中有关革命传统教育的材料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在信息化时代,校园红色文化建设拥有了新内涵,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资源建设校园红色文化教育平台,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建设校园红色网站,唱响红色文化主旋律,是增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结合微博、微信公众号,发布、推送与五四青年节、建党节、国庆节等节日有关的知识,宣传与这些节日有关的英雄人物事迹和精神,是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的高效措施。此外,结合学校微信公众号的推广使用,将红色网站的内容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从而提升网站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能够使其逐步成为红色教育的主阵地。
  4.充分挖掘红色基地资源
  各市都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学校应积极挖掘、充分利用,进一步开展好红色教育活动。比如梧州市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自治区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李济深故居、梧州中山纪念堂、中共广西特委旧址、梧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和“还我河山”碑等。这些教育基地都在梧州市区及附近,为学校经常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学校可以创新与拓展教学内容和形式,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与红色基地合作教学。合作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局限于组织学生参观游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可以与团建活动、学生活动、志愿活动结合起来,丰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形式。
  (三)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
  1.开展红色课堂活动
  为了使红色课堂成为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红色历史、滋养家国情怀的主课堂,教师可以利用班会课、历史课等学习观摩红色系列纪录片、书籍等。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汇报展示英雄人物事迹,或者通过角色扮演来重现某一经典历史片段。让学生不仅以观众的身份学习红色文化知识,还可以亲身体验英雄人物的传奇人生,体会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创业历程。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更有助于学生体会红色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红色文化的感悟。
  2.开展红色故事活动
  以红色题材开展讲故事活动或演讲比赛,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领袖人物、民族英雄、革命先烈、仁人志士等革命前辈事迹的了解。“红色故事”演讲活动的开展要进行层层选拔,使每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首先由每名学生在班级进行初赛,由教师和班级学生共同打分,选拔出优胜者参加学校组织的复赛,最后参加全校的决赛。在决赛环节面对全校师生进行声情并茂的演讲,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将英雄人物的红色精神融入校园活动,有利于激发师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开展红色歌曲活动
  以“唱红色歌曲,做时代新人”为主题,开展红色经典歌曲合唱评比活动,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中国共产党,引导职业院校学生深情回顾党的奋斗历程,热情讴歌祖国的辉煌成就。校园广播站可以在课间播放红色歌曲,如《歌唱祖国》《黄河大合唱》等,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体会红色歌曲优美的旋律,感受红色歌曲带来的力量,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培养学生立志报国的爱国情怀。
  4.开展红色画卷活动
  以“红色画卷”为主题,开展红色征文、书法、绘画、摄影征集活动。针对职业院校学生智能手机普及的情况,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红色素材,使用手机摄影功能进行拍摄,并开展作品评比活动。在校园道路两旁或者教学楼大厅创建校园红色文化墙,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课间观摩学习,接受艺术的熏陶和红色文化的感染,从而引导他们传承革命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开展红色足迹活动
  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如李济深故居、梧州中山纪念堂、中共广西特委旧址、梧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和“还我河山”碑等,取得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单位的支持,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祭扫烈士陵墓、缅怀革命烈士、开展研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去这些爱国教育基地做志愿者,向游客讲解革命英雄事迹和革命故事,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红色文化。
  6.开展红色诵读活动
  选取红色诗篇、红色语录、经典篇目作为主题阅读活动的主要内容,结合线上线下开展诵读活动,并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发动师生开展评比活动,扩大参与度及影响力。通过红色诵读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总之,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红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助于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结合职业院校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提出将红色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之中,使职业院校的学生认清自己的“根”和“魂”,自觉传承红色基因,传承英雄精神,勇担社会重任,成长为报效国家的“大国工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卢站桥.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夯实中职德育:以衡水科技工程学校为例[J].职业,2017(11).
  [2]王爱敏.中职语文教学浸润家国情怀的路径探析[J].职业,2019(28).
  [3]杨丽,丁彦波,刘立超.高职院校学生“三观”问题与教育应对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8(31).
  [4]杨清虎.“家国情怀”的内涵与现代价值[J].兵团党校学报,2016(3).
  [5]裴婷传.承红色基因  厚植家国情怀[J].教育现代化,2017(12).
  [6]史新丰.对当代中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学综合,2016(3).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黨建研究专项课题“基于红色文化进校园的中职生家国情怀培养研究”(编号:2020ZJY05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枝荣(1972— ),女,广西昭平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和党建工作。
  (责编 秋 鸿)
其他文献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为例,论述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从个人价值准则、社会价值取向和国家价值目标三个层面的课堂渗透教育进行阐述,为教学提供参考.
自19世纪初奇幻文学诞生以来,恐惧始终是奇幻文学研究的核心议题.20世纪相关理论研究不断丰富,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对奇幻文学中恐惧的生成机制进行了阐释.目前,国内外学界对此尚乏系统性的整理,本文尝试从庞大纷杂的各类奇幻文学理论中爬梳出四家经典论述——弗洛伊德、洛夫克拉夫特、罗杰·卡伊瓦、罗杰·博泽托,以线索明确的专题呈现,梳理其论证逻辑,指出各理论的侧重点.在系统呈现各视角的基础上,勾勒恐惧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时代迁移,并对比主题学的方法,探求四种经典视角在揭示何为奇幻文学方面的意义.
东方民间文学是东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各国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间文学遗产.经过几代东方文学研究专家学者们的不懈努力,东方民间文学研究从一棵小草长成了一片广袤的森林,终于有了今天日新月异的面貌和深厚扎实的学术话语基础.同时,东方民间文学也渐渐与东方作家作品、东方文艺理论等共同构成了东方文学研究的核心支柱.
期刊
虚拟朝圣是中世纪朝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世纪晚期乃至文艺复兴欧洲的文化记忆建构具有特殊意义.《曼德维尔游记》是中世纪欧洲流传广泛的东方游记,对包括远东在内的多条朝圣路线与细节进行了极富创造性的空间演绎.本文将其放入中世纪虚拟朝圣传统中进行解读,试图论证游记作为圣地指南与道德象征的传播魅力,进而揭示朝圣叙事传统对近代早期世界观念与东方想象的深远影响.
本文将纳博科夫小说《普宁》的文本生成置入20世纪中期美国文学出版业不断发展的历史语境,探讨纳博科夫与美国文学市场之间的关系,揭示作家对文学市场态度的转变过程;同时聚焦《普宁》文本生产动机,写作、发表过程与市场因素的互动,讨论作者采取的市场化文本生成策略,勾勒出纳博科夫作为畅销作家的形象;指出面对市场化潮流,作家并非一味迎合出版商,而是有退有进,创作出独具艺术特色的作品,赢得了大众及批评家读者的双重认可,达到了雅俗共赏的目的.
英国黑人小说家埃瓦雷斯托在《幽灵旅伴》中再现了欧洲早期非洲旅居者的幽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英国黑人形象则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黑女士.黑女士的形象自出现以来便多次在文学作品中复现,并且由此获得主观真实性.她的可能存在以及莎士比亚对其美貌的赞美,能够颠覆欧洲社会中"以白为美"的种族化审美,从而避免黑人女性异化和物化的命运.同时以黑女士为代表的非裔幽灵在欧洲大陆的存在史能够帮助当代英国黑人移民的获得他们所急需的归属感.
《力士斯威尼》是艾略特首次将"神话方法"运用于诗剧创作的结果."神话方法"促成了该剧的整体构思,但同时也是该剧未能写完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艺术创作原则,"神话方法"虽然与艾略特当时构建的诗剧观有契合之处,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矛盾.《力士斯威尼》的文本生成过程见证了艾略特与叶芝和奥登的诗剧创作理念与方法的对话与商榷.对《力士斯威尼》的重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20世纪上半叶"诗剧复兴"运动中的三位重要代表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和所采取的不同路径.
作为莎士比亚的第一部悲剧,也是唯一一部描绘帝国晚期罗马人与哥特人互动的作品,《提图斯·安德洛尼克斯》因种种原因并未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这部悲剧有许多极富意味的场景和台词,反映了剧作家对晚期罗马文明的诸多思考.剧作家一方面从内部解析了衰落中的罗马文明,并以女性角色的残躯来象征这种衰落,另一方面又描绘了与罗马人接触的两类哥特人,他们展现了一种两面性:作为野蛮力量,他们对罗马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伤害,作为同盟,他们最后协助罗马人恢复秩序并尝试融入罗马文明.将这些置入到时代语境中考察,这部悲剧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摘 要】本文分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提出挖掘教材德育资源进行德育教学、改善师生关系进行道德引领、联系生活实际延伸德育范围、开展学习活动深化学生德育认识、进行社会实践构建德育文化氛围等做法,以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渗透德育 高中语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8-0031-02  学校是德育
【摘 要】本文分析艺术类中职学校建设研学旅行基地的现状和意义,针对研学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完善研学基地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优质研学导师团队、精心设计研学课程、严格做好基地安全管理工作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艺术类 中职学校 研学旅行 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8-0017-03  “研学旅行”在我国具有深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