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珠是河流写给乡村的信

来源 :作文周刊(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露珠是在草叶上荡秋千的精灵。
  这精灵,喜欢借着夜色而来,天明后,和太阳打个照面而返。
  太阳出来后,一个盯着晨光里、草尖上一滴露珠发呆的农人,要么是惧怕农活的懒惰,要么是繁重的农活还没有泯灭他心底的诗情。
  河是地表上最丰腴的水肌。河流从不吝啬自己的财富,在夏天的时候,她总会把自己的水分托举到空中一部分,夜幕徐徐拉开,她再让天空做好人,以温柔的水汽的形式滋润在绿叶上,水汽顺着绿叶的脉络慢慢汇聚成晶莹的一滴水,那就是露了。
  露珠,是个多么可人的名字呀。宛若一名仙子,落到了凡间,小眼睛忽闪忽闪地惹人爱怜。也像是背着水草的乡下女孩,湿漉漉的刘海,眼睛单纯得如一面湖,藏满了天真。
  看露珠,就要去乡村。城市绿化带上的露珠太浑浊,沾染了城市的喧嚣,如同那个背着水草的乡间女孩,被送到了城市的暴发户家里做了几年保姆,土不土,洋不洋,失去原来那个单纯的味道了。
  俗事繁重,那些乡间草叶上的每一滴露珠都是一面球形的镜子,是专门用来逗你开心,让你心情愉悦的。
  你想呀,一个人得有多大的忧虑,让他能遇见了露珠还心事重重?一个人内心要有多矜持,让他看见了露珠还板着脸不绽放笑容?
  一直喜欢《一帘幽梦》这首曲子里的词:窗外更深露重,今夜落花成冢。这样的词,因为有了露珠的参与,凄美而不凄凉。何以这样说,因为,词尾处写有浓浓的希冀:若能相知又相逢,共此一帘幽梦。
  心情甩了个尾巴,最终,还是指向了阳光的方向,多亏了那滴露呀!
  露是古代隐士的知己。我们可以想见,陶渊明荷锄在肩走向南山的裤管上有它的吻痕,诸葛孔明醉卧的竹榻上有它共枕,还有那个远在美国的伟岸男子梭罗,他的小木屋上应有露珠凝结在屋檐上,在风里跟诗人撒娇。
  故乡的奶奶喜欢说的一句话和“露珠”有关。她说,夜凉时,不用人看瓜,有露珠帮着照看,一切的蟊贼呀,都怕露珠。“露”是败露的“露”呀,贼人若是偷了瓜,势必要仓皇而逃,匆忙的脚步势必要趟落庄稼上的露珠,庄稼失去了露珠,颜色更深一些,我们循着这样的痕迹,自然找到贼人的家门。
  这是奶奶关乎露珠的信任,也是对于露珠的感恩。田园里没有监督员,露珠成了维护公正的义工。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今智者,都是喜欢拿水做文章的,从唐诗宋词里,随便拎出几首来,很可能就有河的影子。露作为河的使者,那就更不用说了,尤其是女性词人,一滴露里凝结了她们多少伤春抒怀的心思。
  露珠来自清新的空气,那些湿润的水汽来自四面八方,它们的母体是河,河流太爱乡村了,露珠是河流写给乡村的信。信的內容是什么,恐怕只有静默的乡村自己知道。不!还有那些奔向乡村并流连于此的旅人,乡村的风从旅人的鼻翼掠过,这样的风里有着关乎露珠的全部秘密。
  (选自李丹崖《烟台日报》2016年3月25日)
其他文献
蓝田玉暖,孔玉生烟,窗外白云缱绻,淡蓝的真心,淡蓝的思绪,淡蓝的感动。  ——题记  天边出现了鱼肚白时,我睁开矇眬的睡眼,起床。  慢慢踱到屋外,厨房的门缝射来一缕亮光,我蹑手蹑脚地走到厨房门口,唯恐打扰了专心致志做饭的妈媽。空气中氤氲着绿豆的香气,挑逗着我的味蕾。  妈妈的额边不时有细汗浸出,她不停地用手拭去。转身拿配料时,瞥见我来了,连忙说:“快去洗漱,我为你熬了绿豆汤,洗完后多喝几碗。”说
期刊
听过《同桌的你》,也看过电影《同桌的你》,闲暇时回忆往事,总会想起同桌的你。算一算我的时间表,从早上七点到下午六点,这段黄金时光,我的世界里总是有你的身影,快乐的、无奈的、感动的……都是一串串美好的记忆。  同桌,你让我“恼”。  小学六年,和你坐了六年同桌。第一次见到你,纤纤小小,白白净净,笑起来眉眼弯弯,可爱到无敌。可和你相处久了后,我才发现外表都是骗人的。  你总是不经过我的同意用我的笔和橡
期刊
随一缕清风,我愿意静静地走,静静地等,等候那烂漫的心花,开在素雪皓月之时,开在夜色流转之刻。  水一样的夜色中,走进那条安静的老巷。  人一走进去,心便沉静下来。洁净的青石板沾染了人間烟火,将雪花无声地消融,便有了“满地花阴风弄影,一巷青衣月窥人”的美丽。我放轻脚步,心花悄然而绽。一家家关紧的门扉,关的是喧嚣,关不住的是情意。安静漫步之中,我看见万家隐藏的灯火,品味出些柴米油盐的平凡,感受到平淡生
期刊
“和、静、怡、真”四个字,不仅是中国茶道精神的四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应该是当今社会和谐的愿景,人们言语行为的规范。请你以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人生感悟为素材,从这四个字中任选一个字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①文题中必须含有你所选定的字。如:“家和万事兴”“一个宁静的午后”“心旷神怡的小木屋”“人间自有真情在”等。(以上四题不得选用)②行文符合自选文体的一般特征。③
期刊
(来源:南国早报)一群孩童,在老师带领下,穿着汉服,跪坐孔子像前,诵读《弟子规》……这是在少儿国学班常见的一幕。近年来,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国学热”,越来越多的父母将孩子送进国学班,希望他们在传统经典熏陶下修身养性。但鱼龙混杂的市场里,游离于监管之外的作坊式国学班遍地开花。少儿国学班究竟是教授传统文化的研习之地,还是无资质、有安全隐患的黑培训班?  乱象1:作坊式学堂,没有办学资质  记者在采访中
期刊
翻开《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忽然觉得它多少有些类似于今天教育杂志上流行的那种“课堂实录”。  从这节“课”的授课内容来看,老师定一课题(“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不加任何“答题要求”“注意事项”之类的限制,要求学生自由发挥、“各言其志”,正是为了让弟子们无所顾忌地去畅谈理想,勾画人生。看来,孔子绝不是一架只管埋头教书、不问学生前途的教学机器。  再看授课方式,这节“课”颇有些今天中外教育界时兴
期刊
(来源:中国新闻网)铺开宣纸,手握毛笔,饱蘸浓墨,一撇一捺写下庄严的“人”字。2016年9月9日,在广西南宁市碧翠园学校内,350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学校的操场上举行人生的第一场礼仪课——开笔礼。  校长蒙谊强介绍,该校是一所建校仅4年的公办学校,以国学传统立校,提出了“人格教育、志向教育、智慧教育”的办学理念,通过“孝悌礼乐诚信”的具体行动,营造“礼敬静净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南宁市碧翠园学校副
期刊
【病文展示】  混淆的黑与白  黑色与白色是人们最常见的两种自然色彩之一,但这两种色彩也最容易混淆。它们本来没有交汇点,而在社会生活中,有时却难以分清黑白。难怪歌中有道:“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用黑与白来指代社会的两面,很新颖,但是语言比较平淡。)  黑与白的混淆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弊病,说到底,终究是一个“病”字。(入题较快。)  说到黑与白的混淆,人们不会忘记那指鹿为马的故事。一天
期刊
绿茸茸的青苔爬上了巷道的墙角,清晨的水气,笼罩着这条窄窄的小巷。  巷道中间是一个卖锅盔的师傅,他身旁放着一个黝黑的锅炉。师傅的手艺那可是一绝,做出的锅盔引得人们接踵而至。  一揪一搓一揉一擀,再撒上青绿的葱花,那葱的绿和面的白可真是相宜!再把面团一叠,用擀面杖从中间向两旁擀去,刷上一层甜腻的糖浆,撒上多多的芝麻。两边厚而中间略薄的饼可真像一条小船。  师傅把面饼轻轻贴在锅炉内壁,锅炉的烟升腾,锅
期刊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3日下午1时,诺贝尔奖官网公布最新消息,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荣获该奖项。是的,你没看错,就是那个唱了《答案在风中飘扬》的美国摇滚乐手鲍勃·迪伦。虽然人们一直将这位伟大的搖滚乐手称为诗人、文学家,这一次,诺贝尔文学奖终于给了他一个“官方肯定”。  巨大争议  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的巨大争议有: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一位民谣歌手是否合适?歌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