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ke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特别是对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学生,衔接不好更是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物理的兴趣。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高台阶”,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别显著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必修本),与初中物理相比,初步分析有其以下显著特点:1.从直观到抽象:如物体——质点;2.从单一到复杂:二力平衡——多力平衡;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3.从标量到矢量:算术运算(加减法)——几何运算(平行四边形法则);4.从浅显至严谨,从定性到定量。
  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所叙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且比较表面。绝大部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感受或体验是吻合的、一致的;其规律不太复杂;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且其公式参量也较少,实验原理简单,易于操作。因此,学生对初中物理并不感到太难。所以,就整个初中物理而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还没有高中这么明显。
  高中物理每节的内容较多,篇幅较长,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描述方式较多:有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对同一物理现象或规律从多侧面观察它、研究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和加宽了。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
  二、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
  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生动、具体、形象,容易理解,篇幅少,概念、公式少,容易记住。题型简单,转弯少,数字小,易计算。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于背,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习惯于简单的计算,不习惯于复杂计算(如万有引力、人造卫星等题目);习惯于仿,不习惯于创;习惯于课堂合唱,不习惯于独立思考;按学生的话说:“只要记住了公式,把题中已知条件代进去就可得答案。”
  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规律、现象、公式多,叙述多,进度快,方法灵活,题型花样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了。由于理解能力差,即使背得到定义、公式,因不解其意,不注意适用条件,便往往乱代公式,乱用数据,而对万花筒式的题型变化,更是让学生束手无策,望而生畏,失去了信心。面对一些形同质异、形异质同的问题,由于遇到一些似乎两个看起来一样的问题,但要用两个不同的物理规律来解;而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同的问题,却可以用同一规律来解的情况,同学们会觉得物理好像真是无章可循。 而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必须在高一时,就应尽最大努力去培养他们。当然,整个的完善和提高,应贯穿于全高中阶段。
  三、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欠佳
  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的判别;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简单的极值运算等。然而,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似是而非,这里虽然有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差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差,这一缺点在普通中学普通班的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四、学生初中旧学识及日常生活经验严重匱乏
  学生通过十几年的成长与生活,接触、感受到许多物理学的现象,特别是力学现象。而在初中阶段,所研究的力学现象,如杠杆原理、浮力问题等,与他们的生活感受及生活经验绝大部分是吻合的、一致的。因此,他们有许多时候凭直观感受或主观想象,都能猜中正确的结论,而高中所涉及的物理感受更本质、更抽象一些,并且许多时候其生活经验或者潜意识中存在的一些比较根深蒂固的观点与实际的物理规律相矛盾:如在力的分解中,他们认为拉电灯的绳与电线的拉力大小与绳或电线的长度有关,难于理解成角度的二力合成;在直线运动中,匀速的根深蒂固,难以接受变速运动所带来的变化;他们认为平抛物体的飞行时间,随平抛的初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力学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学生这些想当然的错误,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与澄清,就会由于屡次发生而致使学生们出现抵触情绪,并进一步打击他们本来就十分脆弱的学习物理的信心。
  五、部分学生知识面窄,不注意观察
  高一学生,特别是普通中学普通班以及来自农村的高一学生,由于生活圈子的局限,课外阅读的稀少、单一,导致他们知识面狭窄。不喜欢、更不善于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思考。即便是那些爱好体育运动、爱好打台球的男生,他们也不能将诸如篮球、足球、乒乓球、铅球、台球等运动与抛体运动、碰撞等物理现象联系起来。他们中绝大部分(特别是女生)对科普知识不感兴趣。遇到理论性较强的地方,就会感到枯燥乏味,逐渐产生厌烦心理和应付心理,加之到了高中,因生理、心理因素变化,易引起精力分散,产生一些莫名的焦虑和烦恼。日常活动少,好静厌动。这些对他们也会造成一种消极的影响,他们慢慢地对物理失去兴趣,也逐渐失去信心。他们认为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在物理上长途跋涉,还不如省点心,多抓一下别的科目。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高中新生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尊重学生的这个基本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跨好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学习台阶。
其他文献
油画艺术是世界性的语言。艺术不受国界的限制而为世界各民族的人民所欣赏。从艺术角度,很难成立诸如“欧洲油画”和“中国油画”这类说法,因为油画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艺术,有共同的标准,只是因不同民族的创作者在表现内容与表现手法上彼此有差异而已。因此,我们考察油画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从理论上说也必须以油画世界性的共同标准去加以衡量。油画形式技巧之中另一重要的环节是色彩。现代中国油画历经了多年的探索与变化,在中西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我主要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数学建模活动中,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經历从生活原型到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这个过程能让学生充分地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
期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新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很多同学对数学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
期刊
一、引言  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和精神体系的构建。可以说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职业院校不但要培养技术全面,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更应强调人才的德才兼备,通过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可以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更能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音乐鉴赏是学生在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
期刊
科学素质的培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要素的培养,它们从不同侧面构成了人的科学素质。对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来说,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笔者就科学素质的这四个要素,具体分析阐述如下,以引起广大同行对该问题的理解和重视。  一、科学知识的培养  科学知识的培养既强调基础,更强调发展。传统
期刊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笔者长期在高校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就高校艺术类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是培养模式创新的核心要素  目前全国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学校都开设了艺术类专业,因为对于自身定位的不明晰,培养出的学生水平层
期刊
最近我的学生经常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我上课听得很认真,您讲的问题我都能听得懂,可是为什么到我自己做题时却总是找不到头绪呢?”这是一个大部分高中生在学数学时都会提的问题。为此经过反思,我也向学生提了个问题:“你上课时听的是什么?”而大多数同学的回答是:“听您的解题步骤啊!”,这不得不让人思考,高中学生在上课时到底应该听什么?  在课堂上,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是由教师引导完学生的,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确实
期刊
嘧啶是一种含氮杂环化合物,是组成核酸和脱氧核酸单体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成分,因此嘧啶是生命的必须成分,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中,微生物利用降解嘧啶来获得碳和氮以及能量。现已被证实的微生物中尿嘧啶代谢途径有三种,分别是尿嘧啶降解的还原途径,Rut途径和氧化途径。其中,研究最广泛的是尿嘧啶的还原代谢途径,在该途径中Pyd A(二氢嘧啶脱氢酶)负责催化细菌和真核生物中还原性嘧啶降解(Pyd)途径的第一步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所以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种方式,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批改作业,评定成绩几乎由教师包办,呈现的评价方式,是填写单一的“优、良、中、差”等级,这样单一的等级评定,已成为广大学生的“家常便饭”,而学生对教师大量时间批改后的作业,只看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