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l8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用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这是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方法提出的新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要切实将学习的主体——学生放在第一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好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我认为,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尔基说:“惊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呈现给学生的材料、现象与学生原来的知识经验发生矛盾,就会打破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智能体系,引起“意外惊奇”的效果和无穷的猜想.当学生进入这种惊奇的场景时,好奇心就会驱使他们去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巧妙地创设各种针对性的“问题”不失为一种产生“惊奇”的有效方法.
  上好一堂课,“开头”部分很重要,中学物理的教学同样如此.
  一、以新奇实验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成功的物理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觉地启动思维的闸门.作为引入实验,最好是结果与学生平时的想法不同的实验.
  例如,在讲“惯性”时,教师可这样引入:把一块大约十千克左右的大石头压在左手上,手和石块间用毛巾垫着,用右手举起一个铁锤,然后问学生:“同学们,如果用这个铁锤直接打到我左手上,我这只手不断也得残废.现在我这只手压了一块大石头,已经不堪重负了,如果我再用这个重锤往下砸,我这可怜的左手会怎么样呢?”教师演示后,再提及社会上的“硬气功表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造成悬念,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教师讲完惯性知识后,再来解释所做的实验:铁锤敲击石块时,石块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大大减小了石块对人体的冲击,所以人没事.这样做,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以新奇的故事,设置问题,引入新课
  物理中有许多历史故事、名人轶事、趣闻笑话,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新奇的.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小故事巧妙质疑,用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能开拓学生的眼界,又能让学生一窥物理学家发现物理科学规律的奇闻妙趣,使一些抽象的物理问题变得具体,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讲“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之前,可重复当年奥斯特是如何发现小磁针在通电导体周围会偏转这一现象以及他提出的问题,然后再进行这一实验,抽象的问题就变得具体了.
  又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理论产生的前提“物体的运动究竟需不需要力来维持”时,可以追溯到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各执己见,并让同学们就此问题进行讨论,进而演示伽利略的实验,问题的答案就会在设疑——讨论——实验的过程中自然而出了.
  三、利用现代媒体,设置问题,引入新课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各种新颖的引课艺术,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创造.而多媒体将形、声、光、色、动、静融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可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多媒体还可使学生获得用语言难以代替的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这种引课方法有时比实验更清楚、方便,比语言描述更具体、形象.
  四、用生活事例,设置新奇的疑惑,引入新课
  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际的学科.物理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是丰富多彩的,都能成为学习中感性知识的来源.
  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周边的物理现象和趣味物理事例导入新课,既可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并不神秘,又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迅速进入思维状态.
  其实,很多物理知识的讲授都可以从生活事例入手.
  例如,在讲“安全用电”时,可通过展示一幅人体触电事故的图片引入;在讲“压强”时,可提出:为什么书包带宽比窄的舒服?为什么坦克、拖拉机用履带而不用轮子?在讲“光的折射”时,可提出:游泳时,看上去游泳池底很浅,跳进去后发现很深,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这些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规律,对培养学生从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物理知识是十分有利的,从而也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不能没有物理.
  总之,做好新课引入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手段,所以,教师平时就应注重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讲演、板书、板画及实验技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设置恰当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引导学生思维顺势进入新的正确轨道,从而达到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的本质在于思维。尤其是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当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智力水平也就随之会提高,因此这也是我们作为教师最基本的任务。那么,教师应该如何通过启发、诱导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本文就主要谈谈笔者的想法。  关键词:思维;兴趣;策略;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当前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已在全国高中学校全面启动,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对课程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对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大变革,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全面整合,对课程的实施和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乡接合部的人口数量急剧增长,这些地区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这里的学生没有市中心学生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没有农村孩子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另外,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生不论成绩如何都进入了中学,以至于这些地方的七年级新生的差异特别大.这为中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笔者所在的学校正是处于这样的环境下.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我和同事对
摘要:就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而言,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演绎而忽视了归纳,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其本身就需要学生在不断推理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归纳和巩固,而要想实现这一点,学生本身就需要具备较为良好的归纳意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归纳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040  正所谓“温故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区域活动塑造的是一个相对自由、轻松的环境,幼儿在这个环境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游戏的意愿并会得到同伴的积极回应,在这种无意识的状态中,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那么,怎样利用区域活动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呢?  创设语言环境激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索的一种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解决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  类比法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数学发现的重要方法.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推断出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  数学中的许多定理、公式、法则都是通过类比得到的.借助于类比,可在解题中寻找问题的线索,从而达到启发思路的目的.  在数学教学中,广泛、合理地应用类比
摘要:2018年3月3日,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姜刚、党委书记刘桔在《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一文中如此说:高考的核心功能是什么?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高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立德树人“一堂课”、服务选才“一把尺”、引导教学“一面旗”。高考的命题要求是什么?科学设计考试内容,优化高考选拔功能,强化能力立意与素养导向,助力推动中学素质教育。其中聚焦“立德树人”,上好“一课堂”,着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实验能够使学生在操作中动眼、动手和动脑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识,而且可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的锻炼.  生物实验设计类试题特点是思维量大,信息和情境新颖,设问角度多样,综合性比较强,能力要求高,能反映学生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善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特点  1.科学
春节期间,我精心研读了《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治校之道——20位名校长的智慧档案》等一些书籍,在朴实无华、意境深远的交流与对话中,我不时被魏书生、刘京海、杨瑞卿
摘要:农村的教育相对来说比较落后,这主要是因为教学资源、教学策略等导致的,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对农村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必须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经验的积累和方法分析,在实践中探索找到新时期进行农村初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最有效模式,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