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循环障碍的新生儿筛查

来源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er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尿素循环障碍(urea cycle disorders,UCDs)是一类遗传代谢病,由于尿素循环代谢过程中酶或转运体缺陷引起氨解毒或精氨酸合成障碍,以血氨增高为最显著的临床表现,50%的患者表现为新生儿高氨血症,病死率高达25%~50%,临床发作之前及早诊断可减缓甚至避免高氨血症并发症的发生.新生儿筛查是实现早期诊治、改善预后的最佳方法.串联质谱技术引入新生儿筛查以来更多的病种得到早期诊断,UCDs一直没有完全被纳入新生儿筛查项目,且在疾病种类选择、筛查时机以及随访、监测方案方面一直存在争议.
其他文献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以大血管床内持续动脉粥样硬化(AS)为特点的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糖脂代谢紊乱诱发的大血管区域内皮损伤是糖尿病继发AS的始动因素,其与糖尿病和AS已知的共同病理基础——免疫炎症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进程中的关键环节.人类饮食模式的转变,导致与能量稳态相关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率急剧增加.最近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及相关衍生分子的改变伴随着糖尿病继发AS,而“肠道-宿主免疫”失衡可能是诱发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途径.中医药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已形成独特的理论和临床体
肾脏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遗传性肾脏疾病.临床上,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通常是一个慢性进展性过程,其导致的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全世界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Notch信号通路可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生长和凋亡等过程,决定细胞的命运,Notch的异常表达或基因突变会引起组织损伤导致各种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医药作为防治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具有多种成分作用于多个靶点和多条信号通路的特点,常被用作慢性肾脏病治疗的常规或潜在的补充疗法和丰
目的:研究黄芩在干旱条件下的差异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变化的生物学本质.方法:利用超高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UHPLC-ESI-Q-TOF-MS/MS)分析代谢变化.结果:在干旱条件下黄芩根部得到具显著差异的化合物11种(VIP值≥2).干旱条件下柠檬酸含量降低、莽草酸含量升高,表明在逆境条件下初生代谢减弱,次生代谢增强.在次生代谢产物中,干旱处理组通过生物合成和转化提高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调节各成分含量的比例,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素,白杨素,圣草酚,5,2\',6\
尿素循环又称鸟氨酸循环,主要是氨与二氧化碳通过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生成尿素的过程.在饥饿、疲劳、发热等应激状态下,部分蛋白质加速分解,各种氨基酸在转氨基、脱氨基、再氨基化等反应中产生氨.此外,肠道微生物的脱氨基酶和尿素酶将部分氨基酸和尿素分解后产氨,并经肠道吸收.肝脏是尿素循环的主要器官,正常情况下,体内的大部分氨通过肝脏尿素循环形成尿素,自尿中排出,不会产生蓄积.而尿素循环障碍、严重肝损害、有机酸代谢病、脂肪酸代谢异常、线粒体病患者可能出现血氨蓄积,导致高氨血症,引起急性或慢性脑病及肝病,致残、致死率
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OTC)缺乏症又称为高氨血症Ⅱ型,是先天性尿素循环障碍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高氨血症及神经系统损害,OTC活性缺失程度及发病时血氨水平决定其临床表现及预后严重程度.OTC缺乏症在新生儿至成人期均有发病,且携带致病变异的女性也可能发病,其中婴幼儿期发病者起病危重,病情进展迅速且预后差、病死率高.文章主要阐述了儿童期内发病的OTC缺乏症诊断与治疗,以期指导该病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改善患儿预后,降低死亡和致残率.
据2020年世界癌症数据报告显示,前列腺癌的患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死亡率的第5位.在我国由于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的影响,前列腺癌的患病率仍在不断上升,但由于晚期前列腺癌可通过多种机制对雄激素去势治疗相关药物产生适应和耐受,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往往难以取得有效的治疗效果.鱼腥草是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确定为药食两用的品种之一.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鱼腥草可通过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对前列腺癌产生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和细胞周期停滞、抑制迁移和侵袭等抗肿瘤生物活性作用,这些抗肿瘤活性可在
希特林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trin deficiency,NICCD)是一种由SLC25A13基因突变,位于肝细胞线粒体内膜的希特林蛋白功能不足而形成的遗传代谢病.NICCD发病病理生理关键是肝细胞能量缺乏;除了胆小管膜上一系列载体蛋白,肝细胞基侧膜上NTCP、mEH、OATPs、MRP3、MRP4和Ostα/β等载体蛋白转运功能也可能受此影响而加重胆汁淤积及生化代谢异常.
精氨酸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尿素循坏障碍性疾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病因为ARG1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致病变异导致精氨酸酶1功能缺陷.精氨酸血症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表现为智力运动倒退、癫痫发作、痉挛性瘫痪及肝损伤等.痉挛性瘫痪可能为主要或惟一的临床表现.对于临床怀疑精氨酸血症的患儿,可通过血液氨基酸、尿液有机酸及基因分析诊断,必要时进行酶学检测,以明确诊断.精氨酸血症的治疗对策主要包括低蛋白饮食、除氮药物及肝移植.肝移植是目前根治精氨酸血症的方法.
高鸟氨酸血症-高氨血症-同型瓜氨酸尿症(HHH)综合征是尿素循环障碍中一种少见类型,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个体差异显著,临床识别困难,须通过生化代谢及基因分析才能确诊.文章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代谢特点、诊断和治疗的进展对HHH综合征进行归纳,以提高对本病的理解,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肝胆外科门诊中,就诊病例中最为常见的也是肝癌.原发性肝癌可根据癌细胞类型和肿瘤形态进行分类,按照癌细胞类型可分为肝细胞型肝癌、胆管细胞型肝癌和混合型肝癌,按照肿瘤形态可分为结节型、巨块型及弥漫型.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是肝癌门静脉血癌栓的形成,在临床上患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发生率为90%左右,目前医学专家暂未确定肝癌门静脉栓的病因.肝癌直径的大小会直接影响门静脉栓的发生率,如果肝癌直径超过5 cm,门静脉癌栓的发生率为6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