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实现中国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其丰富的内涵,能够更好的引导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中国梦;伟大复兴;大学生;启示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我国重要领导人在各国演讲中也多次提及“中国梦”,自此“中国梦”成为中国及中国人民的理想追求和共同期盼。
一、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近代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我们每个人的前途与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息息相关、相互交融。国家好,民族好,人民才会好。只有国家富强,人们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告诉世界东方雄狮真的醒过来了,中华人民站起来了!
(二)当代青年的中国梦
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故当代大学生更应履行肩负好祖国建设的重担,而且要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的同时,还能成就一番事业。
(三)中国梦的世界和平梦
历史告诉人们,只有和平才能发展,只有和平才能进步;中国梦是中国的梦,也是世界的梦。追求和平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梦想,也是全世界人们的终极梦想。中国致力于实现和平梦,不断努力着、奋斗着。中国的维和部队也向世界证明着中国和平梦的决心和毅力。
(四)中国梦与世界梦
神州系列成功登月、世界最快高快动车、C919成功试飞……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迅速崛起,向世界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世界已呈多元化发展,中国的发展富强只是世界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中国奇迹无不例外的展示了中国力量,这让中国美艳世界,也让中国人民更加自豪、自信。所以中国的发展必将融于世界发展的潮流当中,也将给各国发展带来更多活力与机遇。
二、中国梦对当代大学生的几点启示
(一)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学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知行统一,将开展社会实践作为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引导教育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敢于担当,奉献社会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的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症”。当代大学生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也就缺乏了正确方向的指引,而中国梦则是帮助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走出盲区的明灯。
(二)唤醒大学生传承中华文化
自古以来,中国形成了自己独特而灿烂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培育了中华民族高尚的品格,培育了我们炎黄子孙自强不息的思想品质。中华文化中包含了人类普遍性的智慧:“老子、孔子、墨子、孟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这些思想家上究天文,下容地理,研究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现在的中国经济、政治都发展了,但是却忽略精神文化的继承、吸收、借鉴西方文化,冲淡了中华文化,这是给我们中华人民的一个警钟。经济和社会发展了,但是人们的精神世界与世界社会已然脱节。当代大学生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任,弘扬中华文化,为国家、为中国梦、为现代主义事业努力奋斗。
(三)实现创业就业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中国梦是我们全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它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是由新中国成立以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产生的文化思想。同时,中国梦的提出凝聚了我们整个中华人民的梦想。它鼓舞着我们有目的,有激情地朝着梦的方向去发展。因此,实现创业就业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随着社会发展,中国由以前的中国制造变为现在的中国创造,中国在不断地进步。中国的进步就是我们全体中华人民的进步。但是我们在进步的同时,就会遇到许多问题与矛盾。比如中国贫富差距大,官僚腐败现象严重,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当代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的主要力量,既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社会问题,也要对自己和祖国充满信心并创造条件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当代大学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伟大复兴离不开当代大学生的努力
(一)我们眼中的伟大复兴
当代大学生应该先了解什么是伟大复兴,只有充分了解它的本质与内涵,才能为中国的伟大复兴路而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相对于中华民族古代的繁荣昌盛而言的,是相对于中华民族近代文明的衰落与民族危亡而言的,也是相对于中华民族文明發展的历史延续性而言的。实现民族复兴固然重要,需要学习与借鉴其他优秀民族文化,也要发展自身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二)培养正确的历史担当精神
在这个朝气蓬勃的时代,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担起这个责任,担起这个重要的历史的使命。我们现在的国家是一个正在成长着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向小康社会不断前进着,同时也正在处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就更应该以担起促进时代发展为己任,不断坚定远大理想励志前行,不断增强自己坚持不懈的精神去探索新知,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图强。
(三)付诸真真切切的实际行动
作为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要勤于学习,应该有读好书,好读书,书读好的理念,多读一些经典名作,现代科学知识等著作,读书不是读完就完事,要善于思考,把书中的理论与实际现结合,从而会对事物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以此来提高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与此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直接影响到整个同龄所有人,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伴随着改革开放与时代的进步,有许多优秀的外来文化进入国内,但同时也有许多糟粕随之而来,形成了外来诱惑,面对诱惑,当代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此抵制外来诱惑。
(四)伟大复兴需要我们不断创新
创新也是实现伟大复兴的一个基础。当代大学生是这个时代的支柱,都是充满创新理想的。有想法就应该要不断地去尝试,去思考去创新。当代大学生在创新中起到关键作用,应该结合(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自身的特点,运用最优势的方面来做,来进行时代精神的改革创新,开创全新世界。
(五)努力推动文化大发展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强调文化建设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也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而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就要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贡献。多读书,将中国的先进文化不断发扬光大,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同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艰苦朴素之路,不做铺张浪费之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文化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丹,王淮中.“中国梦”视角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J].卷宗,2015(8):158
[2]刘建军.习近平理想信念论述的历史梳理与理论阐释[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8
[3]王非.“中国梦”视域下的大学生个人梦[J].社科纵横,2015(1):23
作者简介:
张勇(1985.10—),男,汉族,安徽安庆人,保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蒋新红,女,汉族,云南保山人,保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云南省保山学院2016年度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6B005JGY)
关键词:中国梦;伟大复兴;大学生;启示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我国重要领导人在各国演讲中也多次提及“中国梦”,自此“中国梦”成为中国及中国人民的理想追求和共同期盼。
一、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近代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我们每个人的前途与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息息相关、相互交融。国家好,民族好,人民才会好。只有国家富强,人们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告诉世界东方雄狮真的醒过来了,中华人民站起来了!
(二)当代青年的中国梦
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故当代大学生更应履行肩负好祖国建设的重担,而且要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的同时,还能成就一番事业。
(三)中国梦的世界和平梦
历史告诉人们,只有和平才能发展,只有和平才能进步;中国梦是中国的梦,也是世界的梦。追求和平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梦想,也是全世界人们的终极梦想。中国致力于实现和平梦,不断努力着、奋斗着。中国的维和部队也向世界证明着中国和平梦的决心和毅力。
(四)中国梦与世界梦
神州系列成功登月、世界最快高快动车、C919成功试飞……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迅速崛起,向世界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世界已呈多元化发展,中国的发展富强只是世界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中国奇迹无不例外的展示了中国力量,这让中国美艳世界,也让中国人民更加自豪、自信。所以中国的发展必将融于世界发展的潮流当中,也将给各国发展带来更多活力与机遇。
二、中国梦对当代大学生的几点启示
(一)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学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知行统一,将开展社会实践作为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引导教育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敢于担当,奉献社会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的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症”。当代大学生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也就缺乏了正确方向的指引,而中国梦则是帮助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走出盲区的明灯。
(二)唤醒大学生传承中华文化
自古以来,中国形成了自己独特而灿烂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培育了中华民族高尚的品格,培育了我们炎黄子孙自强不息的思想品质。中华文化中包含了人类普遍性的智慧:“老子、孔子、墨子、孟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这些思想家上究天文,下容地理,研究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现在的中国经济、政治都发展了,但是却忽略精神文化的继承、吸收、借鉴西方文化,冲淡了中华文化,这是给我们中华人民的一个警钟。经济和社会发展了,但是人们的精神世界与世界社会已然脱节。当代大学生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任,弘扬中华文化,为国家、为中国梦、为现代主义事业努力奋斗。
(三)实现创业就业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中国梦是我们全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它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是由新中国成立以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产生的文化思想。同时,中国梦的提出凝聚了我们整个中华人民的梦想。它鼓舞着我们有目的,有激情地朝着梦的方向去发展。因此,实现创业就业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随着社会发展,中国由以前的中国制造变为现在的中国创造,中国在不断地进步。中国的进步就是我们全体中华人民的进步。但是我们在进步的同时,就会遇到许多问题与矛盾。比如中国贫富差距大,官僚腐败现象严重,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当代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的主要力量,既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社会问题,也要对自己和祖国充满信心并创造条件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当代大学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伟大复兴离不开当代大学生的努力
(一)我们眼中的伟大复兴
当代大学生应该先了解什么是伟大复兴,只有充分了解它的本质与内涵,才能为中国的伟大复兴路而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相对于中华民族古代的繁荣昌盛而言的,是相对于中华民族近代文明的衰落与民族危亡而言的,也是相对于中华民族文明發展的历史延续性而言的。实现民族复兴固然重要,需要学习与借鉴其他优秀民族文化,也要发展自身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二)培养正确的历史担当精神
在这个朝气蓬勃的时代,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担起这个责任,担起这个重要的历史的使命。我们现在的国家是一个正在成长着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向小康社会不断前进着,同时也正在处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就更应该以担起促进时代发展为己任,不断坚定远大理想励志前行,不断增强自己坚持不懈的精神去探索新知,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图强。
(三)付诸真真切切的实际行动
作为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要勤于学习,应该有读好书,好读书,书读好的理念,多读一些经典名作,现代科学知识等著作,读书不是读完就完事,要善于思考,把书中的理论与实际现结合,从而会对事物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以此来提高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与此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直接影响到整个同龄所有人,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伴随着改革开放与时代的进步,有许多优秀的外来文化进入国内,但同时也有许多糟粕随之而来,形成了外来诱惑,面对诱惑,当代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此抵制外来诱惑。
(四)伟大复兴需要我们不断创新
创新也是实现伟大复兴的一个基础。当代大学生是这个时代的支柱,都是充满创新理想的。有想法就应该要不断地去尝试,去思考去创新。当代大学生在创新中起到关键作用,应该结合(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自身的特点,运用最优势的方面来做,来进行时代精神的改革创新,开创全新世界。
(五)努力推动文化大发展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强调文化建设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也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而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就要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贡献。多读书,将中国的先进文化不断发扬光大,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同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艰苦朴素之路,不做铺张浪费之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文化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丹,王淮中.“中国梦”视角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J].卷宗,2015(8):158
[2]刘建军.习近平理想信念论述的历史梳理与理论阐释[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8
[3]王非.“中国梦”视域下的大学生个人梦[J].社科纵横,2015(1):23
作者简介:
张勇(1985.10—),男,汉族,安徽安庆人,保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蒋新红,女,汉族,云南保山人,保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云南省保山学院2016年度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6B005J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