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共享平台的联系纽带设计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ng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在研究中区分了实体纽带和虚拟纽带,并在SECI模型的基础上,试图理清设计知识共享平台联系纽带的逻辑思路。研究表明,在知识共享中,虚拟纽带主要处理显性知识的共享,实体纽带主要解决隐性知识的共享,两者相辅相成,而纽带设计中的新信息技术为企业构造出虚拟三维交流空间和员工信任、包容的人际网络,营造活跃的知识共享氛围,有效促进知识共享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知识共享;实体纽带;虚拟纽带;新信息技术;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9-0026-04
  知识共享平台的联系纽带作为信息携带物、特定媒介,是知识共享的“发动机燃料”,是转换、触发和支持工具。它既是知识共享平台的媒介,又是一种通过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创造和应用可靠知识来促进知识创新的动态行为模式。在知识共享理论研究中,常把联系纽带战略上等同于最新的信息技术,抹杀了知识的社会性。实质上,信息技术是融合、传播现有信息和显性知识的有效工具,它对知识背景、内容的社会网络共享以及隐性知识的共享则是鞭长莫及,更不能提供处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集成的、全方位的方法。相当多的企业在引入信息系统后,其知识共享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美国每年因此浪费了数目相当惊人的信息技术投入。
  1 文献回顾
  学术界对知识共享平台联系纽带的研究主要是虚拟纽带的研究,即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显性知识共享的支持作用,重点是通过利用网络技术、知识库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知识共享体系中的应用来提高知识共享的水平。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交流提供了容量大、速度快、使用方便的多媒体平台,促进了组织内部的信息共享和知识交换。牛根义(2011)认为,个人和企业之间的知识交换是通过知识共享技术来实现的,在线知识库和及时通讯的应用为知识交流和获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虽然各企业纷纷投入巨资兴建信息技术设施,但是先进的信息系统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并未有效保障知识共享的顺利发展。在企业运作中,知识共享的力度往往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员工并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共享,贡献个人知识与信息。Almashari(2002)等人所做的研究表明,78%的员工不愿意把个人的知识拿出来共享,由此,企业中重金兴建的信息管理系统往往不能充分发挥作用。Roberts(2000)曾经指出,现代信息技术反而会降低知识共享的程度,因为遥远的时空距离使人们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在共享隐性知识的时候尤为如此。
  信息技术在知识共享方面所解决的主要是显性知识的共享。对隐性知识来说,传统的面对面交流仍然是企业中知识共享的常用有效渠道。路琳(2007)通过对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不同特点的分析,提出信息技术在知识共享中,尤其是隐性知识共享中的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Haldin Herrgard(2000)提出显性知识的共享可以由IT系统直接完成,而在共享隐性知识时,IT系统充其量只能帮助人们找到知识的拥有者。
  总的来说,这些研究从技术观点出发,在功能上大都是对以往企业文档管理的拓展,对企业隐性知识管理尤其不足。而事实上,知识共享的联系纽带应有更宽广的图景,而不是简单的IT项目。我们需要将知识共享联系纽带与企业的战略紧密联系,并从组织、文化、过程以及技术等多个侧面来认识和实施共享。相对于前人对知识共享平台联系纽带的研究,本文有两点不同:区分了实体纽带和虚拟纽带,在SECI模型的基础上,试图理清设计共享平台联系纽带的逻辑思路,并说明如何设计两类联系纽带;分析了部分代表性信息技术如微博等在纽带设计中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机理。
  2 知识共享的联系纽带
  野中郁次郎提出的SECI模型是目前业界最具影响力的知识转化模型。他认为知识创造是通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互相转化的过程来实现的,而知识的转化要通过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化(Externalization)、连接化(Combination)、内化(Internalization)四个过程(简称SECI)来完成。野中郁次郎还提出了“场”的理论,他认为知识转化的四个过程需要很多人共同合作,共同合作的人之间相互沟通和活动的空间就构成了“场”,即创出场、对话场、系统场和实践场。
  2.1 促成SECI过程的螺旋式运动
  知识共享平台联系纽带调节和便利四种知识转换模式,并同时触发四种模式的相互转化,产生螺旋式运动,实现激进式创新,降低不确定性、减少或相反地刺激歧义以持续、动态地创造知识。知识共享平台既不能陷入对既有知识的依赖,也不能依赖于自然的发展,这要求它能使知识利用和开发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并不断发展创造性程序,促成SECI过程的螺旋式运动。
  2.2 有助于降低知识共享的不确定性和歧异问题
  知识共享平台中供共享的知识水平和类型不一,存在不确定性和歧异问题,由此两者构成共享联系纽带的函数。设计联系纽带的战略意义正是利用在解决不确定性和歧异性方面能力不同的媒体和知识共享类型相吻合来“控制”过程。实体纽带有助于降低歧异性,而虚拟纽带有助于降低不确定性。在企业中,流畅和永久的知识流动将使员工具有获得和共享知识的动力。当前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群件技术、电子邮件、网络为知识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撑,使知识的扩散和激活更加方便高效,使组织成员共享和传播信息的效率迅速提高、大范围接触信息成为可能,从而降低不确定性和不对称性。
  3 实体纽带与虚拟纽带的运行机理
  孤立的信息技术并不能推动和触发知识创新,而知识创新正是知识共享的目的所在,再加之企业知识结构体系中隐性知识占有较大比重,因而知识共享平台纽带设计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虚拟纽带和
  作为行为触发系统的实体纽带两者的珠联璧合。
  3.1 实体纽带的运行机理
  实体纽带的设计综合了“情境”要素,能通过创造性程序包括专门管理部门、各种论坛、沟通会议、俱乐部等来发现目标。它关注的焦点是那些在不断变化的组织情境中捕捉新机会的方法,是促进知识外化和内化的创造性程序。   3.2 虚拟纽带的运行机理
  与实体纽带不同,虚拟纽带强调对既有惯例执行和对传统的保护,信息技术为虚拟纽带提供可以占有或挪用信息和知识的工具,如网络信息中心、浏览器、搜索引擎和索引等。信息技术也提供数据库、超链接和其他一些软件,使得企业可以识别来源不同的文件之间的关系或使分散的信息根据组织的需要自动建立联系。电子邮件、企业网络信息中心或信息订制方案等工具可以帮助企业为合作范本编写合适的逻辑文件和群件实现互动合作。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虚拟纽带能够促进和支持组织间的深度会谈和即兴创作,但隐性知识和对“场”中情境的利用更需要个人的能力、行为和方法。
  4 实体纽带的设计
  4.1 专门管理部门
  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设立动机是管理和推动知识转换和模式转换,并在知识的寻求者和提供者之间架设桥梁。其主要工作为标杆管理、外部信息收集和发布、企业内部问题公布和意见收集、知识共享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并且配合人力资源部进行相应的考核。
  4.2 常设的沟通会议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交流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替代人际关系;本质上,隐性知识的传递涉及演示、协商和共同解决问题——这些活动常常要求直接的个人联系,通过这些交流才能全方位地感受员工的感知和情绪反应。常设的沟通会议促使员工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对这些思想进入知识审计并存入数据库,沟通会议对产生的思想和假设的质和量加以限制,会促使知识向外在化转换。平台管理部门继而把显性的知识组合成一定的模式,这些模式可因行动的需要而任意链接组合,因而能启动内在化。
  4.3 共享俱乐部
  建立共享俱乐部可以把企业不同群体、部门和功能的人聚集起来,其本质目的是交流、共享和教授,使员工从企业僵硬的结构中走出来,参加非正式的开放论坛。显而易见共享俱乐部的成功集会,只需要投入最小的精力和时间(在集会上做报告),每个成员便可以从聚会中获益。员工聚集在一起,碎片式的知识和经验财富有可能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除了获得技术知识,个人可以从非正式背景下的陈述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俱乐部的目的不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向人们施加压力参加另一种活动,而是提供支持工具促进有共同兴趣的个人相互交流,事实上是帮助他们获得时间。
  5 虚拟纽带的设计
  5.1 企业网络信息中心
  企业网络信息中心通常被认为是促进知识共享的注重实效的通路之一,是知识管理战略的基本要素。好的企业网络信息中心能引导改善和提高知识共享的能力。它如同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扩散的知识协同系统,把学习活动的结果、经验以数据库或知识平台的方式发布在网络上,这将有效地促进知识传递、交流和分享。知识库、专利数据库有利于员工对知识的获取,从而避免为了掌握某种特定知识而搞“重复研究”。而且,这种网络平台上的直接知识互动,有助于员工的未编码知识编码化,形成个体知识整合的机会,创造出新知识和集体知识。网络信息中心的优点在于它消除了组织内部员工在面对面接触时由于等级观念、价值观念差异而导致的沟通阻碍。
  不过实践中企业网络信息中心的实施经常达不到预期的利益,有的甚至转变为复杂的迷宫(包括多类型的信息、连接网站站点,每个站点都有自身的搜索规则)。因此,简洁、便利应是企业网络信息中心设计的第一要素。
  5.2 在线企业内部网
  互联网的发展为资源共享提供了一个平台,但是网络本身并不能满足知识共享的要求。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讲,使用网络的人并没有很好地组织起来,使得拥有知识的人与需要这些知识的人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改进这种状况的方法是构建与使用一个列出了各种资源,能够查找相关文档的网络,该网络不仅使需要知识的人可以获得满足,也使得原来文档的拥有者可以扩展他们的影响或声誉。
  使用在线内部网,所有员工都可以亲自动手参与进来,员工可以上传人力资源部的规章制度、税收电子表格、支持项目规划文档、客户展示等,然后使它们全部或部分进入选择群组。它通常有丰富的功能、简单易用的编辑器,让那些缺乏技术知识的人也可以使用。这种交互式网站的出现是信息技术弥补缺乏面对面交流的结果,它可以尝试传递部分背景信息,参与者共享虚拟的三维空间,以增加共享隐性知识的机会。
  5.3 微博
  微博能从以下三个方面有效促进企业的知识共享:
  5.3.1 形成规模庞大的社交网络。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在企业要建立和维护一个个人的人际网络对知识共享非常重要。这些人由不同部门的人构成,他们有参与人际网络的兴趣且值得信任,这样当他遇到自己领域以外的知识,就可以通过这个网络锁定相应的知识和相关的人。微博是一个开放、平等的信息交流平台,所有参与者可以任意发布信息、发表观点,提供了一个乐于发言并踊跃发言和交流分享的平台,成为一个与不同背景的人交互的平台。他们都能够对他关心的主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可以形成
  类似蝴蝶效应的规模庞大的社交网络。
  5.3.2 构建开放性学习平台。微博支持成员发布信息、信息转发、评论和搜索等基本功能。部门主管可在微博上以文字、图片等方式呈现该部门的信息。下属可通过搜索与所在部门的关键字搜到自己所属部门,也可以通过搜索主管的账户名而设置关注。利用微博的“@”点名功能,如果下属对信息有疑问等想对主管或同事发问,对方就能收到点名信息,及时对点名者的信息进行回复。如遇私密信息,可采用“私信”或“聊天”功能,这对下属和主管之间及时有效的沟通起到了桥梁作用,使得企业不同部门的员工建立联系,就某一主题产生了知识的交换,共同提高。
  5.3.3 营造员工之间知识共享的氛围。微博结合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的特点,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以文字和图片为基本形式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企业抓住微博使用者覆盖面积广泛、使用频率高效的特点,与企业员工不仅可以进行工作上的知识分享,也可以在非工作时间关心员工的生活状况、了解员工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等。同时员工对企业也加深一层了解,形成相互了解、相互关心的良性循环,为企业员工主动分享信息、积极参与话题探讨奠定基础,并鼓励和支持员工形成自组织式的知识共享,逐步形成“信任、开放、分享”的企业文化,有效促进知识共享。   5.4 维基
  维基(Wiki)指的是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它属于一种人类知识网格系统,员工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必要帮助;最后,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他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员工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维基通过对不同版本内容的有效控制管理,来支持网络的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共同创作活动;打破了网络上少数专家学者和专业信息技术人员垄断信息管理的更新维护发布工作的局面,使得普通人可以参与进来,导致基于维基创作的自组织社群更容易形成和发展。
  6 结语
  总的来说,在企业知识共享平台中,虚拟纽带和实体纽带各自发挥着作用:虚拟纽带着力于促进知识共享平台形成传递知识或系统化知识的惯例,而实体纽带着力于促进新知识惯例的形成。尽管两者面对的知识类型不同(虚拟纽带主要处理显性知识的共享,实体纽带主要解决隐性知识的共享),但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两类纽带常常相辅相成。
  由于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企业需要覆盖域更广的纽带来降低不确定性、规避风险,此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就为企业建立更广阔的知识共享平台提供了契机。特别是如微博等最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构造出虚拟的三维交流空间,营造一种更为活跃的知识共享氛围,并帮助企业构建起员工个人信任、包容的人际网络,有效促进了企业知识共享的广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 Marshall L..Facilita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sharing:new opportunities for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J].Online,1997,21(5):92-98.
  [2] 牛根义.基于Elsevier数据库的国外知识共享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情报杂志,2011,(5):23-29.
  [3] Almashari M.,Zairi M.,Alathari A..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mpac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ourna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2002,(Special Issue):74-82.
  [4] Roberts J.From Know-how to Show-how?Questioning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Knowledge Transfer.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2000,12(4):429-443.
  [5] 路琳.现代信息技术对组织中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5):22-25.
  [6] Tua Haldin-herrgard.Difficulties in Diffusion of Tacit Knowledge in Organizations.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2000,(4):357-365.
  [7] Ikujiro Nonaka,Ryoko Toyama,Noboru Konno.SECI,Ba and Leadership:A Unified Model of Dynamic Knowledge Creation.Long Range Planning,2000,(33):5-34.
  [8] 张方华,陈劲.知识创造-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10):36-38.
  [9] 王要武,蔡德章.成员合作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分析
  [J].预测,2008,(2):32-38.
  [10] 石成钰.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微博学习系统初探[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29-30.
  [11] 焦玉英,袁静.基于Wiki的群体知识共享与创新服务研究[J].情报科学,2008,(5):32-37.
  作者简介:宋燕飞(1988-),女,山东烟台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管理理论与工业工程;郭兵(1985-),男,安徽界首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科技管理、知识管理。
  (责任编辑:周加转)
其他文献
边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都市化背景下。出现了横向边区聚落和纵向代际生成的文化现象,有必要对其进行横向与纵向一体化的研究,而地方性高等院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连接政
研究了钒钛铁矿中全铁的快速分析方法。用硫酸-磷酸混合酸溶解试样,使用氟化铵消除钒钛的干扰,加入饱和硼酸消除多余的氟离子。用重铬酸钾溶液滴定法测定全铁含量。方法快速准
7月16日,由科技部、教育部共同支持,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与高
7月11日,“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Esri中国数字城市应用创新联合实验室”揭幕仪式启动,由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历时一年建设完成的重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众版)已进入试运
槽形是一把刀具的灵魂,槽形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刀具的寿命、排屑性能、加工精度和切萄速度等等。所以在设计槽形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被加工的对象,合理的选择槽形,不能一概而论。在
介绍了准分子激光微细加工技术的特点、加工机理以及加工系统.探讨了准分子激光用于表面微观形貌的修饰技术,采用准分子激光微细加工技术对Al2O3陶瓷材料试件表面构建表面微
制造业企业的主辅分离对发展现代服务业意义重大,目前,沛县制造企业的主辅分离虽然取得了突出成就,但还存在着"企业对‘主辅分离’积极性不高"和"有关部门对‘主辅分离’推进力
古语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现在这句话被很多出口企业奉作自己的营销战略。
文章从信息结构模式的角度探讨了易经八卦在翻译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八卦和翻译都属于一般意义上的人类认知范畴,八卦的产生体现出古人处理信息的一般顺序和方法,其中折射出人类
硬质合金是目前最重要的刀具材料之一,本文着重介绍和分析了超细品粒WC-Co硬质合金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领域:超细WC粉末制备,晶粒长大控制,烧结技术以及超细品硬质合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