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活,微写作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5656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反思高职语文写作的教学实践,主要有三个问题:首先是教学目标不具体,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学生的创作能力难以提高;然后是没有从学生的具体需求出发,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水平受到限制;其次是写作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写作教学的思维中,写作教学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学生在写作中缺少真实的生活感悟。在“核心素养”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微写作的读写方式打破形式主义的格局,把握写作教学的本质,关注学生的真实需要,促进高职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关    键   词]  高职;语文;核心素养;微写作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2-0088-02
   写作是高职语文学习的难题,教师不断探索着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教学方法,而学生常常以“不会写”“写不好”“害怕写”的冰冷现实予以回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查找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虽然每学期写作的篇数上有要求,但无论是文体的讲练、文题的布置、作文的评讲甚至是考卷的命题随意性较大,目标不具体,计划难落实,形式主义严重,写作教学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学生的创作能力难以提高。其次,虽然每次写作都根据教材或相关参考资料布置文题,却没有从学生的具体需求出发。虽然能考虑到本学段写作教学的需要,却常常忽视学生现有的写作能力。写作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水平受到限制。最后,写作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写作教学的思维中,没有与时俱进,学生的写作与现实的需要脱节,“写而无趣,写而无用,写完即忘,写完即扔”的现象较多,写作教学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学生在写作中缺少真实的生活感悟。
   上述种种问题都是未能从“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在“核心素养”的理念指导下,为突破高职语文写作困境,尝试将微写作引入课堂,通过微写作的读写方式打破形式主义的格局,把握写作教学的本质,关注学生的真实需要,促进高职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一、在微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
   微写作发端于微博,最初是指利用微博创作“微小说”“微诗歌”“微故事”“微笑话”等微型文学作品的一种写作方式,它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对生活反应敏锐。
   (一)微写作之“微”
   微写作重点在于“微”,这既是形式上的微,也是内容上的微。
   传统写作教学,由于篇幅较长,教师需要一定的批阅周期,难以做到及时反馈。学生在多年的应试思维下写作思路受到限制,文章套路多、真情少,甚至为满足字数要求东拼西凑也是学生在写作中常常令人头疼的问题。
   微写作首先在字数上极大地减轻了学生对写作的“畏惧”感,能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又因其篇幅短小、主题集中、要求明确,便于教师快速批閱、及时反馈,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效性更强。
   (二)微写作之“写”
   张志公先生言:“在普通教学工作中,语文算是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是老大难中的极致。”微写作可作为大作文教学的一个切入点,可以通过微写作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过渡到大作文写作中。
   每一次大作文的写作素材都不能靠凭空想象,它们应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和灵感。微写作就是将每天生活中的点滴感受通过简短的文字记录下来,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我们可以尝试每月围绕一个大主题,每周确立一个训练点,每天学生在“主题”和“训练点”的前提下进行微写作。学生在微写作的驱动下,每天观察一点、感悟一点、描写一点、评论一点……分别从文体、修辞、视角等多方面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写作、积累素材。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微写作中积累素材,使大作文有话可说、有情可感,从而写出更好、更有内涵的大作文。如时事素材的“微写作”,能够为学生打开宽广的视野,加深他们对真实生活的认识,端正生活态度,学会思考。
   每天写一点,“写”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写作时的心理状态相对比较轻松,把学生从为任务而写的被动状态中解脱出来,养成写作意识和积累的习惯,让写作回归生活和社会,回归心灵和自由,达到提高学生“写”的能力的目标。
   (三)微写作之“作”
   微写作虽然篇幅短小,但意义非凡,它题材不拘,形式多样,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写作的限制。由于其写作的自由度较高,学生进行微写作练习时就不会因为字数多而产生心理负担,反而会为写作增添不少趣味性。因此,将微写作作为日常写作教学的一种形式,能够起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作用。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优势,有计划地对学生每天发布在网络平台上的微写作进行指导,引导、督促学生养成微写作的习惯。微写作练习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处理好其与大作文写作的关系,日常的微写作练习应适当与专题写作训练相结合,通过一次次专项训练目的的微写作训练,达到对文体、表达、构思、行文等方面写作能力的提升,让微写作带动起大作文的创作,进一步使高职阶段的学生在作文中掌握语言的构建与运用。
   二、在微写作中培养审美与创造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和写作方式,通俗化、浅层化、碎片化的阅读写作充斥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对阅读写作的审美与鉴赏也必然受其影响,加上高职学生的文学审美修养相对更为缺乏,语文教师有责任因势利导,顺应时代的同时,应帮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培养文学的审美与鉴赏能力。
   微写作看似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追根溯源我们古代文化中其实早已经存在。无论是篇幅形式还是内容主题,唐宋诗词、楹联格言有微写作的影子,《世说新语》《菜根谭》等都可看作是微写作的典范之作。这些微写作虽然体裁各异,但都是短小精练、内涵深刻;无论叙事、描写、议论还是抒情都表现出高超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及高妙的生活情趣和处事智慧。这些都是高职学生所应具备的写作能力和素养,我们不妨从古人的“微写作”中汲取营养,引导学生关注古汉语中的“微作品”,提升对汉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
   教师在进行微写作指导时,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在古文经典的“微作品”上下功夫。一方面要适度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和酸甜苦辣的情感,在古文中找出共鸣性较强的文言短篇,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体会作品的美;另一方面指导学生结合所见、所闻、所感,模仿“微古文”的意境、情感与态度来进行微写作,从而在读与写的实践中提高文学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三、在微写作中加深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微写作正在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独特文化现象。网络平台给了“草根”们自由创作、自由发表的广阔天地,崛起为一支新兴的写作队伍,更有文学名家也加入进来。一条动态、一段说说、一则微博或一个短视频等,都是在表达个人感情。如果学生把微写作当成自己平时的一条朋友圈动态而不是一项必须完成的写作任务,那么学生的写作兴趣会大大提高,真正将“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因此开展尝试“微写作”,是时代生活的需要,也是语文写作教学的新尝试。
   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只有善于观察生活,加深对生活的感悟,才会拥有高质量的写作素材。如住校是部分进入高职院校读书学生人生中第一次离家独立生活,在新环境、新集体中要独自面对许多意想不到的状况,内心一定有许多想法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表达,那么,语文写作中引入微写作,利用网络平台,一方面,引导学生个体将自己这一时期的感受通过简短的文字表达出来,学生和老师都可以通过平台互动;另一方面,建立班级微写作交流群,学生轮流值日,将班级每天的学习生活情况用简短的文字进行说明并配以图片,写写自己对班级的感悟、对集体生活的体验等。更可以申请班级公众号,将班级学生分组,一组一周,每天推出一篇生活微写作,组内学生分工,或收集,或写文,或修图,或配乐……进行班级生活微写作的展示与比拼,这种形式的微写作不仅发挥了学生个体的喜好和特长,更体现出了团队与竞争的意识。
   当学生在进行班级生活的微写作阅读时,学生各自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就得到较为充分的交流,阅读者也能从作品中得到启发,对生活的感知更细致、更敏锐。学生间“微写作”的不同风格也会引发更多的灵感,拓宽写作视野,学到更多的表达方法。
   走出校园,在社会生活中感悟生活,在引导学生微写作中,学生对文本上某个语句有了触动,就可以用微写作的方式记录下来;生活中经历打击,心中郁闷不堪,可以用微写作的方式抒发;放假回家的归途中,偶见一处美景,可以用微写作的方式描绘;一场球赛、一次郊游、一段旅行都可以用微写作的方式呈现出来。
   此外,教师通过微写作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时事,社会热点、头条新闻、重大变革等都可以作为学生微写作的主题,学生在信息爆炸的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对有效信息的判断和筛选能力,避免受到垃圾信息的干扰,避免多余的浅层阅读。
   微写作带给学生写作的自由,从时间、地点到内容、方式都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微写作打破了传统写作教学的时空限制,有利于构建开放的写作环境,开阔视野,培养学生观察、感受、思考的人文素养和习惯;它还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分享和互动中提升读和写的实际能力。高職学生并不排斥微写作,甚至对其抱有一定的兴趣,教师一定要结合微写作的特点,立足实际,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
   微写作从“为写作而写作”到“为所见、为所思、为所动而写作”,且这所见、所思、所动,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共鸣,这写作的回响必然让微写作走得更远。《韩非子·喻老》有言:“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要做好高职学生的写作教学,必然从点滴入手,利用好无限的网络空间和生活资源,达到自由舒适、自主写作的目的,教会学生享受微写作和写作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甘世慧.浅谈如何利用微写作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J].课外语文,2018(34).
   [2]黄文俊.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研究[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8(4).
   [3]郁琼雅.高中微写作教学的实践策略[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8(7).
   [4]张岑岑.基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微写作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编辑 原琳娜
其他文献
[摘 要] 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发展壮大新动能”和“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列为供给侧改革任务前两位,加快制造业升级,培育经济新动能。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培养制造业匠人型人才,平衡供给侧与需求侧的供需发展,助推优质校建设,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职业院校应针对专业改革进行升级与调整。通过阐述经济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概念与现状,对职业院校的专业升級与调
期刊
[摘 要] 结合当下职校教学现状可知,在学生中间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技术和方法有很现实的意义。在职校思政课中实施团体心理辅导策略是拓宽职校思政教育途径的一种有效方式。职校思政老师在利用团体辅导技术开展思政教学时,选择的主体具有共同性,开展的活动具有针对性,活动过程具有平等性。首先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职校学生的特点、弱项,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的优势展开论述,并針对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和职校哲学
期刊
[摘 要]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刻理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作为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重要引路人的班主任,要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目标来做,班主任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以“爱”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润物细无声,做到以情感人,以德育人。  [关 键 词]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的深入推进,中国与海外的各种经济、文化等交流日趋增多,在各个领域建立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联系,世界已深度融合。以中华料理传播为例,通过在韩国汉拿大学期间进行中华料理课程教学的经历,针对海外中华料理教学现状与问题,试图总结一份提高海外中华料理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的方法,供赴海外传播中国烹饪技术与文化的教师参考,也可使国内的烹饪职业教育更好地融
期刊
[摘 要]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其中,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入门教育及奠基教育,它为社会输送技术人员和专业技能人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精神的一种,可以直接反映从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既是对人才的塑造,又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职业院校中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将成为优质人才输出的重要保障。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工匠精神;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学生学习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自主参与学习情况,这对其自身今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图书馆是学生课外学习的主要场所,从图书馆的视角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详细调查,有助于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关 键 词] 图书馆;本科生;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45
期刊
[摘 要] 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中,一再强调将课堂还给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能够遵循该原则。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互联网+”这个庞大的技术支持下,在传统课堂中使用云学习平台等翻转课堂,已经弱化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教学主体地位,从“主演”变为“导演”。在高等职业教育的综合实践课中,因为课程内容的社会性和真实性,教师进一步将学生推向台前,实现教师角色的再一次重构。  [关 键 词] 综
期刊
[摘 要] 建筑CAD,是CAD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建筑CAD是中职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探讨建筑CAD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对比等,希望学生能爱上这门课,并能在中职建筑CAD技能大赛中获得理想的成绩。  [关 键 词] 建筑CAD;任务来驱动法;“双师型”;理论实践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散文是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学体裁,对学生的语言技巧掌握、阅读能力提升、审美意识增强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在散文课堂中,普遍存在教学设计模板化和教学内容笼统化的问题,导致学生对散文的学习产生错读、误读等情况。应用作者视角引导学生共享作者的心境,斟酌文字和感受情感,从而获得对该篇散文的全面解读。根据在散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以《荷塘月色》为例,展
期刊
[关 键 词] 职业学校;立德树人;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2-0114-02   宋《埤雅·释鱼》:“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办学之初选址龙门浩,五十余年风雨兼程,积极进取,迎难而上,锲而不舍,代代相传,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龙门”文化体系:以“敢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