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日制自学考试是我国开放式高等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级文化缺失的问题,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对策,对于深化全日制自考教育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终身学习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现阶段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全日制;自学考试;助学班;班级文化建设
一、引言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全日制自考作为自学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称全日制自考助学班,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全日制大学正规教育有机结合的一种学历教育形式,亦是我国规模最大、开放程度最高的一种教育形式。全日制自考助学的出现,不仅保持了高等教育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了广大求学者学习深造的需要,既是自学考试的自身发展与完善的需要,也是高等学校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的需要。实践证明,自学考试制度是国家办好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有效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一项创举。但是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的兴起和发展,给学生管理带来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是对作为学生管理工作核心环节的班集体建设提出的挑战,如何结合自考学生的特征,建立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更好地促进全日制自考的发展,成为了目前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新的重要问题。
二、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级文化建设现存问题
1.学生基础薄弱信心不足,班级文化建设缺乏根基。首先,从学生的状况来看,学生生源复杂,既有高考落榜生又有中专及职高毕业生,由于没有入学门槛,自考助学的学生基础较差、底子薄,学习信心普遍不足,进而学习积极性不高。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与全日制普通大学生一样,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与尊重,但因身份、经历不同,他们一般有着比全日制普通生更重的心理负担。在班级生活上,也存在人际关系偏冷,学生通常会比较压抑,来自各方的压力,会使得全日制自考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较为复杂,情绪容易失调。其次,这些学生与全日制本科生在注册、教材使用、考试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学习自控力都相对较弱,之前在中学阶段就滋生的一些不良习惯或行为也很难得到改变,学习观念较为淡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效率低下,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有些甚至出现了对学习的厌倦情绪,从而对学习、生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第三,由于自考的特点是“考教分离”,自考通过率不高,而且性质上更偏向于“助学”,除课堂学习之外,很大一部分时间是留给学生自学的,这就对自考学生的自觉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自考考生普遍存在自觉性偏低,因此也会使得班级整体的学风建设举步维艰。对于一个班集体而言,学习风气是整个班级文化建设最重要的“软实力”,一个不好学、不思进取的班级,是不可能有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的。
2.无专职师资队伍,教育管理延续性不强,班级文化建设缺乏合力。首先,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队伍的素质、自考专业教师队伍是否相对稳定、教师专业化程度和敬业状态的好坏都是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直接因素。现在大部分高校任教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的教师教学目的就是应对自学考试,不夸张地说就是比较完全的应试教育,授课缺乏面向这一群体的针对性,加之自考生总体素质状况较低,因而完全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据调查统计,近四成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毅力,害怕吃苦,遇到困难或挫折容易退缩;有较多的自考生因学习吃力、自我控制能力低,容易产生沮丧而自我放弃、自暴自弃,导致建设争当优先勤奋向上的良好班级文化只能是泡影。其次,在班主任管理的过程中,也会因为缺乏对全日制自考班级的针对性而无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自考生存在学历不一,年龄不一,职业结构不一,这些都是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统筹管理过程所要面临的问题,班级文化建设的难度也会显得较大。第三,自考助学班专职班主任大多聘任离退休人员,与学生之间通常会有思想代沟,加之全日制自考教学采用开放、灵活的机制决定了班级人员的流动性会较大,学生的进出较为自由,中途转学、插班退学现象很常见,这就使得全日制自考班级常年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因此很难有一股合力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也会使得学生缺乏对班集体的认可感与安全感。
3.教学资源紧张,重视及支持力度不够,班级文化建设缺乏保障。首先,由于学校资源有限,可能无法完全做到一碗水端平地兼顾全日制自考学生与全日制本科生,因此在对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级管理的深度与广度上,也会产生诸多的矛盾与困难。自考学生没有固定的自习教室,上课教室也是多个班级或者学院交替使用,只能勉强保证正常的上课秩序,因借用全日制本科生教室资源上课,经常会发生冲突,时时调整。事实上,班级环境的布置受班级文化的影响,教室中各种教学设施无不体现了班级文化。其次,由于高校重视程度不够或者经费紧张等原因,自考助学班没有稳定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专职班主任大多聘任离退休人员,一个人管理数百人是常事,已经毕业离校但仍有课程不合格需要继续回来参加复习考试的学生也不在少数,班主任工作常力不从心,班级文化建设可想而知。第三,很多高校自考生的分散住宿方式冲击着班级文化的建设,多数高校的自考助学班都通过校外租赁场所办学,在这种情况之下,提供给自考学生的住宿硬件设施有限,而且由于管理方面的问题,很多全日制自考学生都选择自由租房,这种分散的住宿会使得同学们之间缺乏联系,班级活动也很难举办。对于一个班级而言,课后的时间能在一起生活对于学生之间感情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缺失了这一部分的情感交流,整个班级就会没有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与集体观念。按照班级成员的占有集中程度,班级文化可分为统合型班级文化(班级所有成员或大部分成员共同占有)与离散型文化(班级成员分别占有几种不同性质的文化,且其中任何一种均不占主导地位)两种类型,缺乏稳定性的班级,同学们之间会比较冷漠,整个班级会在综合型文化上有所欠缺,使得整个班级没有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
三、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级文化建设措施
1.加强教育引导及心理辅导,激发班级成员内在动力。从学生个人层面,内因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加强个人意识的提升,是构建班级文化的前提,只有班级里的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向上,才能形成生机盎然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首先,加强心理辅导,帮助自考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面对困难解决问题方面的指导。自考生要克服普遍存在的自卑的心理障碍,不要因为基础比不上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而失望进而破罐子破摔,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和“天道酬勤”的积极的人生观。其次,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欲望,学习动机是直接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作为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满了求知欲,才能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本质学习工作,才能树立学风良好的班级文化。第三,加强自律精神的塑造,由于全日制自考助学的教学模式,较多的偏向于“助学”,给学生提供了较多的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这就是考验学生自觉性的时候,如果不能自己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自律精神,那么个人将无法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班级建设也会是一团散沙。第四,要加强与人沟通的能力。班级作为一个整体,如果丧失了沟通了解,那么班级文化建设只能是空中楼阁,作为班级的一份子,应充满集体荣誉感地投入到班级活动中,在学习、活动和交往中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关心和体贴他人、刻苦钻研、勇于探索、敢于坚持真理、勇于纠正错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多为同学着想,才能建立一个强大的班集体,一个有着优秀班级文化的班集体。
2.加强师资选聘和管理工作,推动优良班风建设。从教师及班主任方面看,班集体微观上是由学生与老师组成的,班级文化的建设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既离不开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引导,也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工作与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践也证明,那些学风浓、班风好、自考合格率高的班级,他们的班主任和教师往往都是思想素质高、事业心和责任心强,并且富有学生管理经验的。首先,在选聘全日制自考助学任课教师时,要选聘师德高尚、自身素质高、治学严谨、有着较高教学艺术、热爱自考学生工作的教师,教师如果同时兼职全日制本科生与全日制自考生的教学工作,尤其要注意不能有偏见,应一视同仁,并对自考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与关爱。其次,全日制自考生既不同于高职生,也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其学生来源复杂,其思想状况和知识基础整体上差别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因情施教、灵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班级教学中来,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与班级氛围。第三,班主任要加强对班级的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强化育人观念,大力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发挥班团干部的核心作用。选择和培养一批学习认真、能力强、关心同学、对集体比较关心的热心的自考生担任班团干部,积极指导和支持他们开展工作,使他们成为班级的核心力量,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第四,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观察,多举办班级活动,使每个学生更好的融入到班集体之中,给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既可以缓解自考生的压力,消除自考生的自闭心理,增强自考生的信心,也可以更多的了解到学生的情况,为学生的交往提供更多的机会,共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谐共处教学相长的局面,为班级文化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3.重视制度完善和资源共享,促进优良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增强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级成员的稳定性,尽量按入学时间的批次进行班级的划分,加强对学生的分流管理,尽量减少班级成员的流动,为班级文化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要尽可能多争取和申请给自考生相对固定的上课教室特别是自习教室。如同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讲话”的墙壁的经典论述那样,作为设施环境重要方面的教室环境,对班级文化中的学生有着明显的影响。事实证明,简洁和谐有美感的教室环境对学生吸引力和影响力较大,通过班级内的布置,优化教室的环境,可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容易让置身其中的学生油然而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第三,重视寝室阵地的建设,寝室文化也是班级文化的一部分,尽量为自考生提供集中的住宿场所,便于自考生经常联系,围绕着寝室而开展一系列活动,不仅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同窗情谊,也可以为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良好的班级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办具有全日制自考特色的班级,避免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班级模式。独具特色的自考才是生命线,通过班级文化中一系列成文或硬性的规则与规范,以及不成文或软性的、由班级文化发展出来的习俗和价值观来约束学生。在良好班级文化氛围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和睦宽容,注重相互的引导与启发,学生并非被动地盲目服从,而是积极地互动,促进学生自觉进行自律。重点把握和调整好班级的自学与助学关系,一般来说,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个人自学的时间比例以1∶1∶2为宜,这也有助于班级“自学文化”、“律己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48,192-195.
[2] 潘懋元,覃红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改革的成就与展望[J].教育与考试,2008,(6):5-9.
[3] 徐金荣.全日制自考学生旷课现象分析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15):40-41.
[4] 罗美萍.试论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班集体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6,(5):55-56.
[5] 郭浙斌.普通高校全日制自考生的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7,(1):64-66.
[6] 岳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教育特性研究[J].继续教育,2007,(11):51-53.
[7] 吴伟英.全日制高校自考助学管理模式探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99-102.
关键词:全日制;自学考试;助学班;班级文化建设
一、引言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全日制自考作为自学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称全日制自考助学班,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全日制大学正规教育有机结合的一种学历教育形式,亦是我国规模最大、开放程度最高的一种教育形式。全日制自考助学的出现,不仅保持了高等教育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了广大求学者学习深造的需要,既是自学考试的自身发展与完善的需要,也是高等学校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的需要。实践证明,自学考试制度是国家办好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有效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一项创举。但是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的兴起和发展,给学生管理带来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是对作为学生管理工作核心环节的班集体建设提出的挑战,如何结合自考学生的特征,建立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更好地促进全日制自考的发展,成为了目前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新的重要问题。
二、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级文化建设现存问题
1.学生基础薄弱信心不足,班级文化建设缺乏根基。首先,从学生的状况来看,学生生源复杂,既有高考落榜生又有中专及职高毕业生,由于没有入学门槛,自考助学的学生基础较差、底子薄,学习信心普遍不足,进而学习积极性不高。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与全日制普通大学生一样,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与尊重,但因身份、经历不同,他们一般有着比全日制普通生更重的心理负担。在班级生活上,也存在人际关系偏冷,学生通常会比较压抑,来自各方的压力,会使得全日制自考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较为复杂,情绪容易失调。其次,这些学生与全日制本科生在注册、教材使用、考试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学习自控力都相对较弱,之前在中学阶段就滋生的一些不良习惯或行为也很难得到改变,学习观念较为淡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效率低下,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有些甚至出现了对学习的厌倦情绪,从而对学习、生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第三,由于自考的特点是“考教分离”,自考通过率不高,而且性质上更偏向于“助学”,除课堂学习之外,很大一部分时间是留给学生自学的,这就对自考学生的自觉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自考考生普遍存在自觉性偏低,因此也会使得班级整体的学风建设举步维艰。对于一个班集体而言,学习风气是整个班级文化建设最重要的“软实力”,一个不好学、不思进取的班级,是不可能有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的。
2.无专职师资队伍,教育管理延续性不强,班级文化建设缺乏合力。首先,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队伍的素质、自考专业教师队伍是否相对稳定、教师专业化程度和敬业状态的好坏都是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直接因素。现在大部分高校任教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的教师教学目的就是应对自学考试,不夸张地说就是比较完全的应试教育,授课缺乏面向这一群体的针对性,加之自考生总体素质状况较低,因而完全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据调查统计,近四成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毅力,害怕吃苦,遇到困难或挫折容易退缩;有较多的自考生因学习吃力、自我控制能力低,容易产生沮丧而自我放弃、自暴自弃,导致建设争当优先勤奋向上的良好班级文化只能是泡影。其次,在班主任管理的过程中,也会因为缺乏对全日制自考班级的针对性而无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自考生存在学历不一,年龄不一,职业结构不一,这些都是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统筹管理过程所要面临的问题,班级文化建设的难度也会显得较大。第三,自考助学班专职班主任大多聘任离退休人员,与学生之间通常会有思想代沟,加之全日制自考教学采用开放、灵活的机制决定了班级人员的流动性会较大,学生的进出较为自由,中途转学、插班退学现象很常见,这就使得全日制自考班级常年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因此很难有一股合力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也会使得学生缺乏对班集体的认可感与安全感。
3.教学资源紧张,重视及支持力度不够,班级文化建设缺乏保障。首先,由于学校资源有限,可能无法完全做到一碗水端平地兼顾全日制自考学生与全日制本科生,因此在对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级管理的深度与广度上,也会产生诸多的矛盾与困难。自考学生没有固定的自习教室,上课教室也是多个班级或者学院交替使用,只能勉强保证正常的上课秩序,因借用全日制本科生教室资源上课,经常会发生冲突,时时调整。事实上,班级环境的布置受班级文化的影响,教室中各种教学设施无不体现了班级文化。其次,由于高校重视程度不够或者经费紧张等原因,自考助学班没有稳定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专职班主任大多聘任离退休人员,一个人管理数百人是常事,已经毕业离校但仍有课程不合格需要继续回来参加复习考试的学生也不在少数,班主任工作常力不从心,班级文化建设可想而知。第三,很多高校自考生的分散住宿方式冲击着班级文化的建设,多数高校的自考助学班都通过校外租赁场所办学,在这种情况之下,提供给自考学生的住宿硬件设施有限,而且由于管理方面的问题,很多全日制自考学生都选择自由租房,这种分散的住宿会使得同学们之间缺乏联系,班级活动也很难举办。对于一个班级而言,课后的时间能在一起生活对于学生之间感情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缺失了这一部分的情感交流,整个班级就会没有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与集体观念。按照班级成员的占有集中程度,班级文化可分为统合型班级文化(班级所有成员或大部分成员共同占有)与离散型文化(班级成员分别占有几种不同性质的文化,且其中任何一种均不占主导地位)两种类型,缺乏稳定性的班级,同学们之间会比较冷漠,整个班级会在综合型文化上有所欠缺,使得整个班级没有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
三、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级文化建设措施
1.加强教育引导及心理辅导,激发班级成员内在动力。从学生个人层面,内因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加强个人意识的提升,是构建班级文化的前提,只有班级里的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向上,才能形成生机盎然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首先,加强心理辅导,帮助自考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面对困难解决问题方面的指导。自考生要克服普遍存在的自卑的心理障碍,不要因为基础比不上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而失望进而破罐子破摔,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和“天道酬勤”的积极的人生观。其次,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欲望,学习动机是直接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作为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满了求知欲,才能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本质学习工作,才能树立学风良好的班级文化。第三,加强自律精神的塑造,由于全日制自考助学的教学模式,较多的偏向于“助学”,给学生提供了较多的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这就是考验学生自觉性的时候,如果不能自己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自律精神,那么个人将无法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班级建设也会是一团散沙。第四,要加强与人沟通的能力。班级作为一个整体,如果丧失了沟通了解,那么班级文化建设只能是空中楼阁,作为班级的一份子,应充满集体荣誉感地投入到班级活动中,在学习、活动和交往中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关心和体贴他人、刻苦钻研、勇于探索、敢于坚持真理、勇于纠正错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多为同学着想,才能建立一个强大的班集体,一个有着优秀班级文化的班集体。
2.加强师资选聘和管理工作,推动优良班风建设。从教师及班主任方面看,班集体微观上是由学生与老师组成的,班级文化的建设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既离不开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引导,也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工作与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践也证明,那些学风浓、班风好、自考合格率高的班级,他们的班主任和教师往往都是思想素质高、事业心和责任心强,并且富有学生管理经验的。首先,在选聘全日制自考助学任课教师时,要选聘师德高尚、自身素质高、治学严谨、有着较高教学艺术、热爱自考学生工作的教师,教师如果同时兼职全日制本科生与全日制自考生的教学工作,尤其要注意不能有偏见,应一视同仁,并对自考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与关爱。其次,全日制自考生既不同于高职生,也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其学生来源复杂,其思想状况和知识基础整体上差别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因情施教、灵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班级教学中来,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与班级氛围。第三,班主任要加强对班级的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强化育人观念,大力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发挥班团干部的核心作用。选择和培养一批学习认真、能力强、关心同学、对集体比较关心的热心的自考生担任班团干部,积极指导和支持他们开展工作,使他们成为班级的核心力量,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第四,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观察,多举办班级活动,使每个学生更好的融入到班集体之中,给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既可以缓解自考生的压力,消除自考生的自闭心理,增强自考生的信心,也可以更多的了解到学生的情况,为学生的交往提供更多的机会,共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谐共处教学相长的局面,为班级文化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3.重视制度完善和资源共享,促进优良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增强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级成员的稳定性,尽量按入学时间的批次进行班级的划分,加强对学生的分流管理,尽量减少班级成员的流动,为班级文化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要尽可能多争取和申请给自考生相对固定的上课教室特别是自习教室。如同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讲话”的墙壁的经典论述那样,作为设施环境重要方面的教室环境,对班级文化中的学生有着明显的影响。事实证明,简洁和谐有美感的教室环境对学生吸引力和影响力较大,通过班级内的布置,优化教室的环境,可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容易让置身其中的学生油然而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第三,重视寝室阵地的建设,寝室文化也是班级文化的一部分,尽量为自考生提供集中的住宿场所,便于自考生经常联系,围绕着寝室而开展一系列活动,不仅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同窗情谊,也可以为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良好的班级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办具有全日制自考特色的班级,避免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班级模式。独具特色的自考才是生命线,通过班级文化中一系列成文或硬性的规则与规范,以及不成文或软性的、由班级文化发展出来的习俗和价值观来约束学生。在良好班级文化氛围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和睦宽容,注重相互的引导与启发,学生并非被动地盲目服从,而是积极地互动,促进学生自觉进行自律。重点把握和调整好班级的自学与助学关系,一般来说,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个人自学的时间比例以1∶1∶2为宜,这也有助于班级“自学文化”、“律己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48,192-195.
[2] 潘懋元,覃红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改革的成就与展望[J].教育与考试,2008,(6):5-9.
[3] 徐金荣.全日制自考学生旷课现象分析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15):40-41.
[4] 罗美萍.试论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班集体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6,(5):55-56.
[5] 郭浙斌.普通高校全日制自考生的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7,(1):64-66.
[6] 岳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教育特性研究[J].继续教育,2007,(11):51-53.
[7] 吴伟英.全日制高校自考助学管理模式探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