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并非无所事事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里相熟的阿姨有个女儿,今年26岁,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但三年里至少换了五家公司。
  每次她辞职之前,都会约我出来倒一倒苦水,说起自己在公司如何不被重视、被老板压榨、被同事算计,甚至公司离家太远、考勤太严……最开始我还支持她换工作,但直到她要换第五家公司时,我才突然意识到:谁在公司没有经历过被剥削、被排挤、被轻视的阶段?每天早出晚归、准时出勤、完成工作,这难道不是每个人生活的常态吗?总之,这一切并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终于,在她说到同事俗气、心眼多、合不来,决定第五次辞职时,我打断了她,劝说:“任何人去任何公司上班,都是为了挣钱生活、积累经验,而不是为了去交朋友。同事只是为了完成公司目标而被商业契约绑在一起的陌生人,只要他做好他的、你做好你的,大家能共同完成工作就好。如果能成为朋友,那是良缘;不能成为朋友,下班了就一拍屁股各走各的,关起门来自己过自己的日子。至于他俗不俗、土不土,和你真的没什么关系。所以,我觉得你因为这个原因辞职挺不理智的,要不要再考虑一下?”
  结果,小姑娘对我说:“不考虑了,上班太没劲了。我其实想过慢生活。去腾冲开个小咖啡馆,简简单单,也挺美好的。”
  那次见面之后,小姑娘真的就打包离开北京,去了腾冲。看她的朋友圈,果然在当地开了个咖啡馆,每天拍猫、拍草、拍阳光,感叹这才是生活。不得不承认,有几次,我看了也的确很羡慕。
  直到前不久,小姑娘打电话给我,支支吾吾说要借钱,说进入了淡季,没什么客源,但日常开销还是要付的。她实在不愿意再打电话向家里要,她妈只会唠唠叨叨,让她赶紧回老家找个正经工作,根本不理解她。
  我沉吟了一下,给她转了一些钱,虽不是她想借的数目,但我让她不必惦记还了。挂电话前,我对她说:“别怪我帮你妈说句话--如果你的咖啡馆一直是靠花家里的钱运转着,那你过的就不是慢生活,而是啃老的生活。”
  我今年决定辞去一切全职兼职、专心在家写一阵书的时候,好些熟人对我说:“真羡慕你,自由职业,想睡就睡,想写就写,真正的慢生活。”
  我敢慢吗?我真的不敢。
  我早上七点起床,迅速吃完早饭,便坐到电脑前开始写作。无论是整理书稿,还是撰写专栏,我都要保证在中午12点前这几个小时是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的。
  午饭后,我集中与各类刊社就约稿需求进行沟通--确认合作,协商修改,约定一切相关事宜。这些其实和我以往每天的工作内容一样:邮件往返,电话会议,见面沟通,案头落实--唯一的区别,只是办公地点不一样而已。
  如果我能按时、保质完成当天的计划,那么,我的确可以自由安排剩下来的时间,买菜做饭、看闲书、喝大酒、玩玩儿狗什么的。如果我能在一段时间内都坚持认真完成计划,那也许我就有时间和闲钱出门旅行一阵。但,要是因为犯懒、松懈或者任何自找的理由,拖延了工作,我就得有那么几天不能好好睡觉,没日没夜赶工,并面临因此造成的脱发、爆痘、胃痛等一系列健康危机。
  你想慢,但签过的合同、定死的时间不会慢,维持生活的种种消费不会慢,唯一能和你一起慢下来甚至彻底停顿荒废的,是你好不容易掌握的某种重要技能。
  作家严歌苓说:写作是一种长期的自律训练。当你懂得自律时,那些困难都不算什么。我每天都会和自己结账,今天有没有做什么有价值的事,我不想荒废时间。当你看到我慢下来,那是因为我已经往前走了不少。
  是的,所有你看到的,那些惬意、闲适、无拘无束、不受金钱困扰的慢生活,其实都是人生给予自律者的奖赏,是生活中某一个甜美的瞬间,却并不是全部与日常。
  你敢慢下来,是因为深刻了解自己,然后,在其他人把时间用于工作、扯闲、无聊发呆,甚至猜忌谩骂的时候,你做完了便可以停下来,把剩余时间花费在一切美好的事物上。
  慢生活,是有底气的自给自足,而不是好吃懒做的得过且过。
其他文献
世界上没有一位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息。  但在这个世界上,谁也比不上中国的父母,对子女抱有更高的期望值了。这个萦绕在中国家长头脑和心灵中的“望子成龙”情结,根深蒂固,祖祖辈辈,子子孙孙,一代一代传下来,有增无减。因此,中国的学龄儿童,大概也是这个世界上压力最大,负担最重的小孩子了。  因为,当下只生一个孩子的家庭,为儿为女,不惜心血,凡有助于提高儿童智力的措施,无不下大决心,下大本钱,下大
期刊
地瓜、红薯,一到我们南方山村便被叫做苕。  一样的食,名称不一样,水土不一样,还真有不一样的地方。春天,走在西北高原的街道,看到筷子般细长、飘着白胡须般根系的苕苗被扎成一捆捆的卖,心中甚是骇然:苕苗细长白绵的根系是从何而来、该如何栽种呢?  家乡的苕苗是没有根系,也没必要有根系的。  春天一到,村人提着几个留着做种的苕,埋在土质较肥沃的菜园里。不久,枝枝叶叶的藤条便会爬满菜地。到了种苕的季节,人们
期刊
父亲从遥远的北方到我这里看孙子,一出机场就把孙子朋朋紧紧抱在怀里。  也难怪父亲如此动情,爷孙俩有半年多没见面了,尽管每周要通好几次电话,但电话能表达的毕竟很有限。所以,虽然父亲每次来我这里都住不了太久,只有个把月的时间,但每一次见面,对他来说都是莫大的安慰。  父亲是一名退伍干部,性格很严肃,当初对我们可是非常严厉的。家里孩子多,工作又忙,顾不上一个一个悉心教育,平时大都是军事化管理,要我们无条
期刊
我很喜欢带我爹出去吃饭,无论什么口味什么饭馆,他总是夸赞,说我选择得好;我爹很喜欢带我妈出去吃饭,因为无论我们吃什么餐馆什么口味,她最后就一句评价:“还不如你爸做得好。就这也好意思出来骗钱!”一个女人要是在一点上仰慕一个男人一生,他俩就能在一起生活一辈子。  我妈年轻时嫌我爹笨,连孩子都带不好。如今他们年纪越来越大,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依然是强大后盾。爸爸经常接送完外孙又陪孙子去医院看病,照顾我们吃喝
期刊
“好的”“一定会有办法的”“没问题”,每天都能说出这种积极话语的人,他们的每一天都会过得非常顺利,即使遇到了困难,他们也能够渡过难关。相反,每天嚷着“太糟了”“太让人气愤了”“没办法了”的人遇到的挫折也特别多,运气也显得特别糟糕。  如果看不清自己,那么就试着看一下周边的人与事,你一定会发现人们都过着他们嘴上所说的人生。令人吃惊的是,每天叫着“没钱”的人,真的都是跟金钱无缘之人。关键不是“因为穷而
期刊
苦菜,生命力极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生长,田间地头、马路边,都能见到她的身影。每逢农历三月三,天气乍暖还寒时候,野地里就已经是“苦菜乱钻天”了。  那年月,没有反季蔬菜,赶上这大苦春头子,它便成了我家餐桌上一道常备的蘸酱菜。更让人难于忍受的是粮食不足,百姓常常闹饥荒,于是它便有了用武之地,母亲就把它剁成馅,用玉米面做成苦菜团子;还可以把叶摘下来,掺上玉米面,做成苦菜粥……吃饭时,母亲为了鼓励我们每天都
期刊
漫画家柴文门曾在《东京爱情故事》的后记中写道,漫画没有连载完的时候,她经常焦虑:要是画到一半死了怎么办?要是突然遇到交通事故,或者被医生宣判得了癌症,要不就是脑血管爆裂,那该怎么办?这真是个令人困扰的问题,于是她祈祷:神啊,请让我活到连载结束,只要连载结束,息劳归主也无妨了。当然,每次连载一结束,她又厚着脸皮继续祈祷:我还要活下去。如此循环往复。柴文门真是一个知足又聪明的祈祷者,不求圆满的结局和美
期刊
我始终认为失恋是一件无法被安慰的事情,即使是失过恋的人,也无法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一个刚刚失恋的人,毕竟失恋是一件时效性太强的事情,它就像流感,每个人差不多都得过,觉得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一旦在病中,那种痛苦却真的只有自己才能明白。  我大三时失了一场恋,那是我第一场认真的感情,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离开这个姑娘,因此在她离开后,我陷入了一种绝望的真空中。  我翘掉了几乎所有的课,白天躺在宿舍里
期刊
林语堂先生来信问我可否写―篇《知堂先生》刊在《今人志》,我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者这个题目于我是亲切的,惧则正是陶渊明所云:“惧或乖谬,有亏大雅君子之德,所以战战兢兢,若履深薄云尔。”我想我写了可以当面向知堂先生请教,斯又一乐也。这是数日以前的事,一直未能下笔。前天往古槐书屋看平伯,我们谈了好些话,所谈差不多都是对于知堂光生的向往,事后我一想,油然一喜,我同平伯的意见完全是一致的,话似乎都说得有
期刊
法国女孩爱美丽?布兰从来就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她的童年是在孤单与寂寞中度过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他几乎不拥抱爱美丽,除了给她做医疗检查之外,这样难得的接触让爱美丽心跳加速,于是父亲认定她有心脏病,不适合去学校,只能在家中学习。孤独的她只能任由想象力无拘无束地驰骋来打发日子,自己去发掘生活的趣味,比如到河边扔漂石块,把草莓套在十个指头上慢慢地嘬等等。唯一的朋友是一条金鱼,而连它都郁闷到想要自杀——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