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指南》理念穿行于活动之中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chong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各地自上而下都在研读与领会其内容与精神。本文将以大班音乐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为载体谈一谈如何深入理解《指南》艺术领域中“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部分的内容,以此来探寻将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的有效途径,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思考这一活动方案。
  一、培养幼儿乐于想象与创造的学习品质
  活动场景1:第一次完整播放音乐,初步感受音乐情境后,教师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呢?”有幼儿回答看到了大象在跳舞,有的幼儿回答他觉得是袋鼠在玩游戏。可惜这些回答都不是老师心中的“标准答案”,通通被草草地敷衍回应了:“哦,很棒,还有人想说吗?”终于有幼儿回答了狮子。教师立马回应:“小朋友们猜得真准,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做《狮王进行曲》。”
  案例中,教师根据音乐风格的特征预设了狮王过生日的故事背景,可有的幼儿欣赏了乐曲后,却感觉到了音乐表现的是别的大动物:大象、猎豹等。教师担心活动没有办法按预设的方案进行,因此不顾幼儿的感受,执意将幼儿的想法“引导”到自己的思路上。长期以往,幼儿的真实感受得不到鼓励和支持,其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就会被抑制。
  《指南》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提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对于幼儿的音乐表现,不能仅仅鼓励与反馈符合教师预期的行为,而应对幼儿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的行为都给予积极肯定。只有这样,幼儿才乐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创作。如案例中有幼儿回答大象,对此,教师可以回应:“你的小耳朵真灵,听到了大象这种大动物,那还有没有可能是别的哪种大动物呢?”
  二、给予幼儿充分感受与想象的时间
  活动场景2:“这首《狮王进行曲》里面还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现在我们一边听,一边把这个故事画出来!”在第二次完整播放音乐时,教师配乐讲述故事并绘画图谱,幼儿初步了解音乐内容。
  显而易见,教师仍然比较重视音乐活动的结果,急于呈现预先设计好的配乐故事而压缩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与探索过程。
  《指南》将艺术领域的子领域定位于“感受和欣赏”,强调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应当认识到,学习聆听是音乐教育的起点,没有对音乐的感受就难以进行真正的音乐表现。如案例中不给幼儿多几次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的机会,而急于利用教师预设的配乐故事来替代幼儿的审美发现和想象力,也会使幼儿失去主动感受音乐作品风格特征、意境氛围的审美感动与愉悦的机会。
  三、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艺术感性经验
  活动场景3:“狮王过生日,小动物的心情怎么样?谁来学一学?”教师:“狮王终于来了,谁来学学狮王走过来时那神气的样子?”教师:“狮王看到小动物就大吼了起来,谁来学学狮王吼叫的样子?”教师:“狮王过生日不吃小动物,大家都觉得很高兴,你是什么小动物,会怎么表现高兴的样子?”
  在这一整个环节中,尽管教师不断地提示幼儿除了动作还可以用表情表达表现,并不断地鼓励幼儿有创造性的动作表现。可惜从活动的过程来看,幼儿的动作表现存在严重的模式化现象。如在表现狮王走路、吼叫和小动物们害怕等律动时,大多数幼儿的动作都如出一辙、千篇一律。
  幼儿在音乐表现尤其是创造性表现时缺乏必要的经验基础与动作图式表象,是模式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所以,幼儿园音乐教育在”感受与欣赏“方面,应努力实现“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的目标,鼓励并引导幼儿在生活中细心发现花草树木的不同造型,观察各种常见动物的形态及各种动态,倾听来自生活中好听的声音,并乐于模仿,积累感性的音乐经验,最后听音乐大胆想象并随乐表现,教师在此基础上再予以启发、提升。这样,幼儿的音乐表现才是最有美感、最富有灵性的。
  四、给予幼儿必要的音乐知识技能
  活动场景4:“让我们分角色扮演狮王和各种小动物。”音乐游戏过程中,扮演狮王的幼儿无法根据音乐中全音符的节奏走路,而会走成节奏较快的二分音符。
  案例中的一个活动目标就是了解进行曲的特点,能根据音乐模仿狮子的步态。但整个活动下来,教师并没有告诉幼儿什么叫进行曲,它的特点是什么,和狮王走路之间有什么联系。导致一边教师反复地强调:走得慢一点,走得神气一点!而另一边游戏中的幼儿根本不得要领,或完全无视老师的提示。
  在《指南》背景下,案例活动过程的设计在克服重技能轻感受、重技能轻表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也出现了有些教师对于“弱化技能”的误读,对于幼儿在音乐感知和表现活动中必须掌握的一些粗浅的音乐知识技能没有予以重视,不作必要的引导与支持。如案例中教师应该告诉幼儿进行曲的特征是:雄壮、有力和狮王走路时威风凛凛的模样很像,并在音乐游戏中,通过“我就是那森林之王,没有人能比我强”的配合主旋律演唱,以及搭配全音符的鼓点提示,使幼儿更快地理解进行曲的特征,并能够用生动形象的动作进行表现。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斗富”攀比之风在成人中间愈演愈烈,而这种现象在孩子们中间也普遍存在,甚至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在赶时髦。  儿童“斗富”现象聚焦  镜头一:比谁的压岁钱最多  大年初三,某游乐场附近:孩子们聚在一块,攀比谁收到的“压岁钱”最多。明明说:“我奶奶、舅舅、还有我爸爸的下属,一共给我一万多,被我老妈没收了去,只剩三千!”涛涛说:“我没你多,我只有六百,还是我拼命
期刊
一、主题由来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承中国文化、礼仪之精髓的国粹——京剧正逐渐为我们的下一代遗忘、淡去。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教师,如何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民族、中国的文化,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并把我们的国粹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我们截取中国元素——京剧,本着亲历探究、快乐体验的原则,结合幼儿的特点,从“了解感受——尝试体验——探索发现”等方面入手,设计了“我爱京剧”的主题活动!  二、
期刊
2011年教育部下发《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要求幼儿园及时纠正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2012年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一步提出推进学前教育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广大幼儿园保教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我市在
期刊
炊事活动是幼儿进行的与制作食物有关的操作活动,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生活性、真实性。我们把炊事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出来即为炊事游戏,它区别于具有想象性的角色游戏,是在真实的生活活动场所中进行,提供真实的食物或材料,使用真实的工具材料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参与各类食品的制作,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园本主题活动目标的需要,我班进行了以“快乐早餐”为主题的炊事活
期刊
材料介绍:  高粱杆质地较硬,色泽金黄,内有髓。外皮和内髓易剥离,外皮能像竹子一样被削成席篾状,有韧性,能随意弯折。内髓成白色的圆柱形,质地像塑料泡沫,易插接。高粱杆在我们农村随处可见,是农作物的废弃物,一般用于烧火或搭建草房,自然无害。因此,农村幼儿园利用高粱杆进行玩教具制作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既经济又方便,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本土教育资源。  设计意图:  利用幼儿身边熟悉的材料进行玩教具制作
期刊
随着美术教育的改革,教师果断地采取了“避免范画、过分干预”等不当手段,注重了孩子内心的体验,鼓励孩子自由想象、自主创作,美术教育迎来了创作个性化表现的新面貌。但是不少教师走进了教学“两步走”的误区:先让孩子对材料进行艺术畅想,接着就是让幼儿自主创作。教师漠视了对孩子绘画表现技能的引导这一步,认为孩子“画什么是什么”,这就是教育无痕,就是对孩子少些干扰。  这算是孩子充分自主的创意美术吗?不,很多时
期刊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下,我区从抓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入手,充分利用教研活动,加强对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的指导,经过几年的实验、研究、总结,取得了研究成果《蜀山区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要点》(以下简称《要点》),现做简要说明。  一、研制过程与方法  第一步,结对教研。  采取划片
期刊
一、幼儿园里的“小班长”现象  幼儿园里,尤其是中大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小班长”现象。“小班长”是指由教师授权,幼儿认可的教师角色的临时替代者,其职责主要是维护规则和监督管理,替代教师管理班级的纪律及日常活动,拥有仅次于教师的特殊权威和权利,是教师的第二双眼睛。“小班长”经常用以下几种方式来管理和约束其他幼儿:①命令式言语劝服。如:“你应该站那儿”等。②点名。这时点的名已经不再代表幼儿的
期刊
游戏是幼儿的语言,也是幼儿主要的活动形式和探索世界的桥梁,教育部颁发的《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特别强调“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而游戏材料则是支撑幼儿游戏的基础,有了这个根本,幼儿才能有了游戏体验和态度,也只有在游戏材料交互作用中,幼儿才有自己的情感发展,一旦与材料脱离,幼儿就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活动。  那么材料与游戏之间应该如何联系,投放什么样的材料才能促使幼儿在交互作用中得到
期刊
歌唱是培养学前儿童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在学前儿童的音乐生活和日常生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歌唱活动能使幼儿受到曲调美、歌词美的感染和熏陶,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得到锻炼,心理活动过程处于良好的开放调节状态……因此,歌唱教学也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然而,目前的幼儿园歌唱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在反复跟唱过程中幼儿对歌唱活动失去兴趣;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