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县级医院手足口病的管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儿科门诊和儿科住院部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206例资料,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并采取一些相关的管理措施,包括门诊管理、病房管理以及病区管理等,使所有患儿得到有效治疗,防止交叉感染。结果:通过严格的管理,没有发生交叉感染现象。轻症病例在1周左右治愈出院,重症病例一般2周左右治愈出院。治愈率100%。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实行分类管理,并对病区、病房等进行一系列的管理,能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手足口病的治愈率。
【关键词】手足口病;小儿;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61—02
引言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多见于婴幼儿。其临床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大多伴有发热。多数患儿均为轻症,但少数患儿病情发展迅速,严重时危及生命。本文就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儿科收治的206例手足口病患儿资料,根据其患儿病情轻重进行分类管理,并对门诊、病房、病区等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以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管理在其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儿科门诊和儿科住院部收治的206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患儿125例,女患儿81例;年龄从6个月至14岁不等,平均年龄(2.3±1.6)岁,其中3岁以下患儿148例,3~5岁患儿46例,5岁以上患儿12例;根据其病情轻重分为Ⅰ类(轻症病例)35例、Ⅱ类(普通病例)157例和Ⅲ类(重症病例)14例。
1.2判断标准
Ⅰ类(轻症病例):出现少数皮疹或疱疹,年龄一般为5岁以上患儿,血象及一般情况良好,低烧或无发热症状;
Ⅱ类(普通病例):常见于5岁以下患儿,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且伴有发热,血象异常;
Ⅲ类(重症病例):常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除以上一般症状外,还出现呼吸急促或困难,心率异常、面色苍白、肢体无力或抖动、嗜睡、频繁呕吐、血糖升高等。
1.3 管理方法
1.3.1 分类管理:Ⅰ类(轻症病例)一般回家观察,采取在家隔离的管理办法。给予抗病毒和抗菌治疗,发热患儿给予退热治疗。一般可通过门诊治疗痊愈;Ⅱ类(普通病例)采取住院留观,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对患儿做好床边、消化道、呼吸道隔离,以防止交叉感染。普通病例需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Ⅲ类(重症病例)在重症监护室治疗,除常规治疗外再给予加强治疗,针对患儿出现的不同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密切监测患儿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1.3.2 病房及病区管理:在进行分类管理的同时,还需对病区、病房进行消毒隔离。病区按传染病分区管理,病房每日通风2次以上,每次30min;每日用紫外线消毒,并尽量减少人员进出;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对患儿的生活垃圾及排泄物、呕吐物等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或更换使用一次性手套;诊疗、护理手足口病病例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体温计及其他物品等要及时消毒。〔1〕
1.3.3护理人员管理:护理人员应根据隔离病区需要,合理安排排班,加强巡视,做好护理记录单。选择有经验的护理人员进行专科护理,明确责任,加强专业护理技能,学习和掌握好手足口病并发症及危重病情的急救知识并针对患儿的症状进行细心的、专业的护理。除此之外还应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以取得患儿及家属的配合。〔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統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各组间比较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情况见下表1:
3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及时发现疫情,并进行隔离控制是防止本病扩散的关键。因此在进行分类管理的同时,还应对医院病房及病区进行消毒隔离。首先应对病区进行合理的布局,设立手足口病隔离区,各病区合理分区并设立明显的标志。禁止患儿及陪护家属随意进出,采取专人护理并禁止探视,以避免交叉感染;其次要保持病房内清洁、整齐,定时对病房内物品进行消毒,按照规定处理生活垃圾及患儿排泄物、呕吐物等,并加大感染控制的力度,定期检查。
手足口病在婴幼儿中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易引起爆发式流行或流行,病情变化迅速。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随时注意观察患儿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本组采取依据患儿年龄、病情轻重、外周血象等指标将患儿进行分类管理,不仅有利于医护人员观察患儿病情,及时控制患儿病情,提高治愈率,而且能使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治愈率。
本组患儿206例中,均治愈出院,治愈率100%。轻症病例1周内全部治愈,普通病例及重症病例1周内好转,2周内治愈,所有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8d,没有发生交叉感染新增病例。这就说明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治的,对小儿手足口病实行分类管理,并对病区、病房等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再加上对症的精心护理,能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手足口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陈云龙,潘家华,吕勇,等.小儿手足口病分类管理的探讨[J].安徽医学, 2008,29(4):365-366.
[2] 李春兰.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 J ]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3, 25( 9) : 838.
【关键词】手足口病;小儿;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61—02
引言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多见于婴幼儿。其临床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大多伴有发热。多数患儿均为轻症,但少数患儿病情发展迅速,严重时危及生命。本文就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儿科收治的206例手足口病患儿资料,根据其患儿病情轻重进行分类管理,并对门诊、病房、病区等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以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管理在其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儿科门诊和儿科住院部收治的206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患儿125例,女患儿81例;年龄从6个月至14岁不等,平均年龄(2.3±1.6)岁,其中3岁以下患儿148例,3~5岁患儿46例,5岁以上患儿12例;根据其病情轻重分为Ⅰ类(轻症病例)35例、Ⅱ类(普通病例)157例和Ⅲ类(重症病例)14例。
1.2判断标准
Ⅰ类(轻症病例):出现少数皮疹或疱疹,年龄一般为5岁以上患儿,血象及一般情况良好,低烧或无发热症状;
Ⅱ类(普通病例):常见于5岁以下患儿,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且伴有发热,血象异常;
Ⅲ类(重症病例):常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除以上一般症状外,还出现呼吸急促或困难,心率异常、面色苍白、肢体无力或抖动、嗜睡、频繁呕吐、血糖升高等。
1.3 管理方法
1.3.1 分类管理:Ⅰ类(轻症病例)一般回家观察,采取在家隔离的管理办法。给予抗病毒和抗菌治疗,发热患儿给予退热治疗。一般可通过门诊治疗痊愈;Ⅱ类(普通病例)采取住院留观,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对患儿做好床边、消化道、呼吸道隔离,以防止交叉感染。普通病例需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Ⅲ类(重症病例)在重症监护室治疗,除常规治疗外再给予加强治疗,针对患儿出现的不同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密切监测患儿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1.3.2 病房及病区管理:在进行分类管理的同时,还需对病区、病房进行消毒隔离。病区按传染病分区管理,病房每日通风2次以上,每次30min;每日用紫外线消毒,并尽量减少人员进出;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对患儿的生活垃圾及排泄物、呕吐物等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或更换使用一次性手套;诊疗、护理手足口病病例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体温计及其他物品等要及时消毒。〔1〕
1.3.3护理人员管理:护理人员应根据隔离病区需要,合理安排排班,加强巡视,做好护理记录单。选择有经验的护理人员进行专科护理,明确责任,加强专业护理技能,学习和掌握好手足口病并发症及危重病情的急救知识并针对患儿的症状进行细心的、专业的护理。除此之外还应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以取得患儿及家属的配合。〔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統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各组间比较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情况见下表1:
3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及时发现疫情,并进行隔离控制是防止本病扩散的关键。因此在进行分类管理的同时,还应对医院病房及病区进行消毒隔离。首先应对病区进行合理的布局,设立手足口病隔离区,各病区合理分区并设立明显的标志。禁止患儿及陪护家属随意进出,采取专人护理并禁止探视,以避免交叉感染;其次要保持病房内清洁、整齐,定时对病房内物品进行消毒,按照规定处理生活垃圾及患儿排泄物、呕吐物等,并加大感染控制的力度,定期检查。
手足口病在婴幼儿中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易引起爆发式流行或流行,病情变化迅速。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随时注意观察患儿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本组采取依据患儿年龄、病情轻重、外周血象等指标将患儿进行分类管理,不仅有利于医护人员观察患儿病情,及时控制患儿病情,提高治愈率,而且能使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治愈率。
本组患儿206例中,均治愈出院,治愈率100%。轻症病例1周内全部治愈,普通病例及重症病例1周内好转,2周内治愈,所有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8d,没有发生交叉感染新增病例。这就说明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治的,对小儿手足口病实行分类管理,并对病区、病房等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再加上对症的精心护理,能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手足口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陈云龙,潘家华,吕勇,等.小儿手足口病分类管理的探讨[J].安徽医学, 2008,29(4):365-366.
[2] 李春兰.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 J ]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3, 25( 9) : 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