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与柿的故事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si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午初冬,学生盛情邀请老朽与学者罗兄去承德旅游。路过蓟县,车在蜿蜒的山路中爬行,看着车窗外的山景,感受到了“断崖横路水潺潺,路到山根又返山。眼看幽峰云雾起,转眼身在白云间”的诗情画意。不过并没有古人的“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沮丧心情,因为余看见了山中树上挂着的一个个小红灯笼。学生告诉我,那是山民们没有收获尽的柿子。蓟县盛产柿子,而且喜欢冬日或夏日(冷藏)吃带冰碴的柿子。
  
  在青松岭用餐时,师生间聊起了家常。有学生请教道,他在读《晋书》时,记有王濬伐吴之役时,修造战舰攻打成都,所造战舰“木 (音fèi)蔽江而下”。这船舰下水“往江中投柿子”的所为,是不是相当于我们现代的新船下水喷啤酒的仪式呀?余笑答曰:“此 非彼柿也。”
  “柿”与“ ”字是极易弄混的两个字。此二字部首相同,音符也差不多,但仔细分辨却有不同。前者右部为市场的市,横上为一点;后者右部与“肺”字右边相同,字形是上下相连的一竖,读“fèi”。“ ”的原意是指从木头上砍削下来的木片或树皮。《晋书》上的“木 蔽江而下”说的是王濬造船时砍下的木片很多,顺江而下,好像遮盖了江水,而不是往江中扔柿子。这个“ ”字,我们在近年出版的词书中已然查不到它了,但是在1915年出版的《辞源》中,还可以查到它。其词条曰:“ 与 同。削木片也。右从 ,与果名俗从市井之市者不同。”
  有意思的是,甘肃考古队曾经在居延汉代烽燧遗址发现了从竹简上削下留有三四个字迹的薄片,那被称为“残 ”,那种 是无法“蔽江”的。此“ ”与“削”有关系。原来,在纸发明之前,我国古人的书写材料,主要使用丝制成的帛和用竹木制成的简牍。帛价昂贵,简牍低廉,人们往往先在简牍上起草文字,修改定稿后,再抄写在帛上。这是因为在帛上书写出现错误后无法擦改,只能涂抹。一副帛书,涂涂抹抹,非常难看。如果内容十分重要,则只好另换帛书。而简牍上写错字句,只需削去字迹,在原处改写,十分简便。
  图:残
  将简牍上的谬误削去,要用一种特制的书刀,长约尺许,宽约半寸,多为铜制,有的还金错其拊,挂于腰间,尤见珍贵。古籍中记有不少用书刀“削草”的故事。如《三国志·魏书·陈群传》记“群前后数密陈得失,每上封事,辄削其草,时人及其子弟莫能知也。”陈群在太祖(曹操)和文帝时,曾数次上疏,力陈利弊。到了唐代,纸已普遍使用,奏疏不再用简牍书写,但人们在写作中仍喜欢沿用古词,称废弃草稿为“削稿”。而表示从简牍上削下的薄片,则俗称简衣,书谓之“ ”,却被人淡忘了,以至于误将其当作水果去嚼,那可是要咯掉大牙的。
  图:削 书刀
  书归正传,说完了 ,再谈谈柿。
  我们日常作为水果吃的柿,自古被视为吉物。老朽书斋内就有一对灵芝帽红木花椅,上面雕着柿子与柏枝的图案,称为“百(柏)事(柿)如意椅”。柿子作为傩食有两种意义:其一,柿谐音“事”,与其他吉物放在一起表示祝吉,如与橘子放在一起曰:“百事大吉”;与如意(灵芝形饰物)放在一起曰:“事事如意”。其二,示孝。《东观汉记》曰“韦顺为东平相,赏罚必信,有柿树生屋上徙庭中,遂茂顺至孝。人以为感于天地而生。”
  图:事(柿)事如意
  柿又名米果、朱果,是柿科乔木,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诗经》《尔雅》等文献中均有记载。在广东的高要市茅岗战国墓中曾经出土过柿子皮,可见其时已有柿子。《说文》曰“柿,赤实果也”。《格物论》曰:“柿以核少者为佳,皆八九月后方熟。南剑尤溪柿,处州松阳柿最为奇品,馀皆不及也。” 柿原为观赏植物,自南北朝之后,柿的经济价值进一步受到重视。《酉阳杂俎》中就有关于柿的优点的记载。宋代诗人杨万里尤爱柿,他有《谢送柿诗》曰:“红叶曾题字,乌椑昔擅场。冻干千颗蜜,尚带一林霜。核有都无底,吾尧喜细尝。惭无琼玖句,报惠不相当。”
  
  柿原产于我国南方长江一带,后来渐渐向北方扩展,如今在华北地区的栽培面积反而超过了南方。其中,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五省的栽培面积最大,合计产量约占全国的74%。据统计,全国的柿产量,仅次于苹果、柑橘、梨、香蕉,在水果中居第五位。但是,柿子上市时间短,加上运输和储藏条件的局限,所以自古以来,柿子大多是经加工成柿饼后销往各地的,鲜食数量有限。柿饼是柿之精华,上面有一层白粉状的柿霜。在古代,柿霜是珍贵的贡品,因此亦称为贡霜。
  柿的著名品种有河北、天津蓟县的磨盘柿,陕西临潼的火昌柿,陕西关中的鸡心黄,浙江余杭的扁花柿,山东枣庄的牛心柿、苍柿,江西西平的高脚方柿,安徽的铃灯柿,湖北襄樊的馍馍柿等。
  柿子发红或黄熟后,放于避风处,软透后即可去皮食用。也可将青柿用温开水浸泡24小时后去涩啃食,但味道不如软熟红柿那样鲜美。据测,每百克鲜柿中,含能量284.7千焦,蛋白质0.4克,糖类14克。还含有维生素和镁等矿物质。中医认为,柿子性寒,味甘涩,有养肺胃之阴,宜于火燥津枯之体。此外,柿霜、柿蒂、柿漆皆可入药。
  将生柿子剥皮干燥,经多次揉捏整形,可成圆形或桃形柿饼。加工后,其糖类和蛋白质含量有所增高。将它与干枣、杂粮混合碾碎,可以做成炒面充饥,因而柿子亦有“铁杆庄稼”之美称。柿与枣、栗在荒年时被称为救命食物。但柿子不应多食,亦不应在空腹时食用。
  天津蓟县的盘山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就已闻名于天下,许多文人墨客曾经写过盘山游记。而盘山所产的柿子也与名山一样,历史悠久,盛名远扬。据《盘山志》记载,清代的乾隆皇帝当年晚秋时节游览盘山时,各名寺的僧人多以柿子招待皇帝,可见盘山柿子古已闻名。
  盘山柿子形如磨盘,人称磨盘柿或大盖柿。柿果个头大,平均重在250克左右,大者可达500多克。成熟的柿果,色泽橙红,皮薄肉细,无子多汁,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盘山柿子宜生食。人工脱涩的柿子,果肉橘黄,脆甜爽口;经储存自然软化的柿子,果汁丰满,味道甘美;加工成柿坨和罐头,更别具风味。
  老朽蛰居市郊,屋后小园有柿树数棵,每至秋后都硕果累累。其果个大色艳,而且不漤自熟,果汁甜美。每至丰收之季,文友们都不请自至,共享文果。说其为文果,并不过分,有民间儿歌绕口令为证:
  谷熟寺有个师石柱,熟谷寺有个石狮柱。
  师石柱和石狮柱,屋前屋后种满树。
  师石柱屋前种柿树,石狮柱屋后种楮树。
  柿树结柿四十五,楮树长粗二十五。
  叔吃柿子上柿树,伯要书纸出楮树。
  种楮树,栽柿树,他俩栽树穷变富。
  注:楮(chǔ)树即榖(gǔ)树,树皮可造纸。
  您看,一棵柿树,一个柿果,引出了简牍与削 ;一首儿歌又联系出了造纸的楮树,都与文化有关。所以,老朽喜欢柿果,不仅是因为它味道甜美,更因为它是有故事的吉祥果、感恩果、如意果、文化果。
  (下期预告:汤利)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肝移植中切肝阶段采用肝脏左旋显露手法时下腔静脉压力及其他循环指标的变化,探讨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原位肝移植的手术病人18例,分别记录
患者男,20岁,因腰背痛1月,发现臀部包块10 d 就诊。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痛,伴右下肢麻木、反射痛,以右小腿为主,当地医院检查示腰椎间盘突出而拟行小针刀治疗时发现右侧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饮食结构逐步趋于高脂、高糖、高能量,每次抓起一把瓜子,就会被告知:“这东西油大,专家说了,每天吃一小把即可。”但“一小把”并不精确,况且也不是所有的坚果都可以用“把”来衡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周食用50克坚果类食材。本文就以此为标准,取市场上销售的大小中等、重量50克(带壳)的花生、开心果、巴达木、葵花子4种常见坚果,均分成7份,为您推荐每日科学的食用量。  从以
日前,《精品肝脏病杂志》经过多项学术指标及同行专家评议推荐,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正式录取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患者女,38岁,因“间断左侧鼻阻,左眼突出10余年,加重2周”入院。硬性内鼻窥镜检查:双侧中鼻道雍挤,内见息肉样变组织,表面光滑。
“便当”一词起源于中国南宋时期的俗语,大意就是方便携带的食物。传入日本后兴起健康美味又具有某种人情味的“便当文化”,再以舶来品的姿态重新传入国内。  说到这里有人恍然大悟,这“便当”不就是“盒饭”吗?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饮食概念也在逐渐普及,从“盒饭”到“便当”,反映出了百姓生活于菜篮子里的变迁,于餐桌上的变化,于以一种“不便当”的精心去准备“便当”的时尚范儿。 
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enign fibrous histiocytoma, BFH)是临床少见的原发骨肿瘤,属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中组织细胞源性肿瘤[1]。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大部分发生于肌肉
女,70岁,因反复右上腹部胀痛伴纳差2月余入院。右上腹呈间歇性胀痛,并向右侧腰背部放射,进食后加重,伴黄疸,大便次数减少,色稍黄,干燥。体查: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全腹未扪及
期刊
戊型肝炎病毒是引发病毒性肝炎的一种重要的病原体.Shrestha等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Ⅱ临床试验来评估一种重组戊型肝炎病毒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