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揚琴是中国乐器中最具世界性和民族性的乐器,它品种较多,分布广泛,遍布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扬琴由明代从波斯传入中国,它的发展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乐器,它的音色对比鲜明、表现力极为丰富。扬琴即可以独奏,也可以伴奏,所以许多地方戏曲、曲艺表演的乐队伴奏中都会有扬琴的出现。
关键词:扬琴;演奏;技巧
一、扬琴的一般表现技法
扬琴的演奏技艺是通过多种竹法来表现,演奏基础技巧为单竹、交替竹、双竹、轮竹、颤竹、拨弦、泛音、顿音、反竹,压揉弦、前倚音、颤音、摘音、单弹轮、双弹轮、双滑弹、上滑弹、下滑弹、琶音、笕尾拨弦、指甲拨弦、笕尾上行乱奏、笕尾下行刮奏、指甲上行刮奏、指甲下行刮奏等,用于扬琴独奏表演,但基本的竹法是单竹、齐竹、轮竹三种,其他竹法由这三种竹法发展变化。中国民间传统演奏很讲究对施律的润饰加花,在演奏中运用连竹,衬音、坐音、装饰音、花音、抽字等手法使曲调进行进分华丽流畅,生动活泼,不仅擅长表现愉悦欢快的热烈情绪,也能有铿锵有力、跌宕起伏的力度变化。颤、滑、揉、拨的技法,更能表现柔美婉转的抒情风格,在表现欢快旋律的同时,又能表现婉转抒情的歌唱性旋律,细致表述曲调的韵味,使扬琴的表现力有了新的光彩。作曲家、演奏家们继承传统,借鉴现代作曲技术在反映新时代的新作品中,运用和声、对位、复调、多样化织体等手法促進了扬琴演奏技艺的发展和提高。扬琴的演奏技巧、技艺已经跟上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塑造鲜明丰满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
二、演奏中正确的手臂运动对力度的重要影响
在演奏过程中,整个手臂必须呈自然下垂即手臂重量下沉状态,并始终保持向下垂落的基本感觉。肩、指各关节松动自如。以腰部为基础,全身都要自然放松。1.击弦前,在上述松驰状态和自我能够感觉到手臂重量下沉的条件下,仅用拇、食、中三个指头,以及轻徽的力量,没有任何多余负担地轻轻捏稳琴笕。2.击弦时,腕.指以及臂部工作的肌腱以不同程度的瞬间紧张一用力使琴笕弹击琴弦。这时要避免非工作的肌腱出现不应该有的紧张。3.击弦后,工作的肌腱应立即回松即弹性放松,瓜越快越好。实际上,在笕头尚未着弦的前一刹那,它们就已经松弛下来了。键头着弦要富于弹性地一触即离,以保证下一次击弦的有效进行。
各部位的运用和调整为了利落地进行各种技法演奏,准确达到音乐表现中力度。速度及音色方面的要求,减少与避免手臂持续紧张,演奏者可在基本方法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对各部位加以灵活运用和适当调整:1.强奏时,加强腕指动作爆发性,快速下键。适度加大弹击力量,扩大动作幅度。在可能的速度范围内,要充分运用手臂自然重量和必要的臂部动作配合演奏。2.弱奏时,肩肘高度放松,充分运用手指灵巧捻,加上手腕的细徽配合。适当减轻绊击力量,缩小动作幅度。力度极弱时,可减少工作部位,以达到控制力量目的,并力求控制性与自如性的统一。3.快奏时,一般运用手腕灵活的伸转,加上手指以及小臂的密切配合。适度加强手指对琴竹的控制,缩小动作幅度以加快运动频率,充分发挥肌腱的弹性机能。速度极快时,则应以手指为主导,加上手腕的细微配合,以求得手腕力所不及的演奏速度。4.慢奏时,肩.肘高度放松,臂、腕、指动作应更加协调,避免松散无力。从举笕到下击的过程中,要注意动作有机贯穿和外观形态舒展柔美。5.力度由弱渐强时,采用由手指手腕手臂层层屐顺次加入的方法,逐步加强手腕主动性和击弦力量,渐渐扩大动作幅度,力度由强渐弱时则相反。这时要注意肌肉快速瓜和大脑神经灵敏调节,命名肌肉从一定的紧张状态中逐步松驰下来。6.速度由慢渐快时,一般逐渐加强手腕的主导作用和手指以及前臂的配合。逐步加强手指对琴笕的控制,缩小动作幅度以加快运动频率。速度极快时要依靠手指的主导作用;速度由快渐慢时则相反。这时要注意动作的协调性。7.音区移位时,充分运用手臂的调节作用和身躯重心的适当转移相配合。
三、扬琴演奏中心理调节对力度控制的影响
在扬琴演奏过程中除了自身等客观条件制约着力度的强弱,还有心理方面也影响着力度的控制。因客观环境条件或者演奏者心存杂念而引起技法或演奏不熟练而带来的精神负担和信心不足,因疲劳或兴奋过度而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常状态;心绪不佳或演奏时精神过紧张,一些消极的紧张都会引起演奏者大脑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失调,从而失去对手臂的控制能力,导致肌肉松紧关系紊乱。所以在演奏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能根据客观环境的改变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根据不同的曲风特点调节自己演奏时的情感,在平时练琴的时候就应该加强心理调解的练习。
综上所述,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的各种因素在实际演奏中往往相互交织、彼此转化,集中在技术上反映出来。因此,我们应该透过演奏中出现的各种表面现象,经过认真分析与鉴别,找出导致手续紧张、力度不够内在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分别予以克服。就力度而言,用力大小是关键。就速度而言,腕指灵活性是关键。就音质而言,用力巧妙与适度是关键。它们均与手臂的演奏机能密切相关。因此,要做一名优秀的扬琴演奏员,必须具备娴熟的演奏技巧,高深的音乐素养和广博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庞卓.东北扬琴的演奏风格及音乐创作[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04):151-154.
[2]王英.论扬琴演奏“点”、“线”、“面”的辩证统一[J].音乐探索,2010(03):82-84.
[3]王珺.东北扬琴的形成、发展与特征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11):163-164.
[4]张馨. 扬琴创新技法对扬琴艺术发展的影响[J]. 戏剧之家,2015(01):71.
[5]张新昊.扬琴演奏技法的创新与传承[J].音乐时空, 2016(02):29-30.
[6]管日.扬琴演奏中的滑抹音和压揉音[J].大众文艺, 2011(06):14-15
关键词:扬琴;演奏;技巧
一、扬琴的一般表现技法
扬琴的演奏技艺是通过多种竹法来表现,演奏基础技巧为单竹、交替竹、双竹、轮竹、颤竹、拨弦、泛音、顿音、反竹,压揉弦、前倚音、颤音、摘音、单弹轮、双弹轮、双滑弹、上滑弹、下滑弹、琶音、笕尾拨弦、指甲拨弦、笕尾上行乱奏、笕尾下行刮奏、指甲上行刮奏、指甲下行刮奏等,用于扬琴独奏表演,但基本的竹法是单竹、齐竹、轮竹三种,其他竹法由这三种竹法发展变化。中国民间传统演奏很讲究对施律的润饰加花,在演奏中运用连竹,衬音、坐音、装饰音、花音、抽字等手法使曲调进行进分华丽流畅,生动活泼,不仅擅长表现愉悦欢快的热烈情绪,也能有铿锵有力、跌宕起伏的力度变化。颤、滑、揉、拨的技法,更能表现柔美婉转的抒情风格,在表现欢快旋律的同时,又能表现婉转抒情的歌唱性旋律,细致表述曲调的韵味,使扬琴的表现力有了新的光彩。作曲家、演奏家们继承传统,借鉴现代作曲技术在反映新时代的新作品中,运用和声、对位、复调、多样化织体等手法促進了扬琴演奏技艺的发展和提高。扬琴的演奏技巧、技艺已经跟上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塑造鲜明丰满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
二、演奏中正确的手臂运动对力度的重要影响
在演奏过程中,整个手臂必须呈自然下垂即手臂重量下沉状态,并始终保持向下垂落的基本感觉。肩、指各关节松动自如。以腰部为基础,全身都要自然放松。1.击弦前,在上述松驰状态和自我能够感觉到手臂重量下沉的条件下,仅用拇、食、中三个指头,以及轻徽的力量,没有任何多余负担地轻轻捏稳琴笕。2.击弦时,腕.指以及臂部工作的肌腱以不同程度的瞬间紧张一用力使琴笕弹击琴弦。这时要避免非工作的肌腱出现不应该有的紧张。3.击弦后,工作的肌腱应立即回松即弹性放松,瓜越快越好。实际上,在笕头尚未着弦的前一刹那,它们就已经松弛下来了。键头着弦要富于弹性地一触即离,以保证下一次击弦的有效进行。
各部位的运用和调整为了利落地进行各种技法演奏,准确达到音乐表现中力度。速度及音色方面的要求,减少与避免手臂持续紧张,演奏者可在基本方法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对各部位加以灵活运用和适当调整:1.强奏时,加强腕指动作爆发性,快速下键。适度加大弹击力量,扩大动作幅度。在可能的速度范围内,要充分运用手臂自然重量和必要的臂部动作配合演奏。2.弱奏时,肩肘高度放松,充分运用手指灵巧捻,加上手腕的细徽配合。适当减轻绊击力量,缩小动作幅度。力度极弱时,可减少工作部位,以达到控制力量目的,并力求控制性与自如性的统一。3.快奏时,一般运用手腕灵活的伸转,加上手指以及小臂的密切配合。适度加强手指对琴竹的控制,缩小动作幅度以加快运动频率,充分发挥肌腱的弹性机能。速度极快时,则应以手指为主导,加上手腕的细微配合,以求得手腕力所不及的演奏速度。4.慢奏时,肩.肘高度放松,臂、腕、指动作应更加协调,避免松散无力。从举笕到下击的过程中,要注意动作有机贯穿和外观形态舒展柔美。5.力度由弱渐强时,采用由手指手腕手臂层层屐顺次加入的方法,逐步加强手腕主动性和击弦力量,渐渐扩大动作幅度,力度由强渐弱时则相反。这时要注意肌肉快速瓜和大脑神经灵敏调节,命名肌肉从一定的紧张状态中逐步松驰下来。6.速度由慢渐快时,一般逐渐加强手腕的主导作用和手指以及前臂的配合。逐步加强手指对琴笕的控制,缩小动作幅度以加快运动频率。速度极快时要依靠手指的主导作用;速度由快渐慢时则相反。这时要注意动作的协调性。7.音区移位时,充分运用手臂的调节作用和身躯重心的适当转移相配合。
三、扬琴演奏中心理调节对力度控制的影响
在扬琴演奏过程中除了自身等客观条件制约着力度的强弱,还有心理方面也影响着力度的控制。因客观环境条件或者演奏者心存杂念而引起技法或演奏不熟练而带来的精神负担和信心不足,因疲劳或兴奋过度而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常状态;心绪不佳或演奏时精神过紧张,一些消极的紧张都会引起演奏者大脑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失调,从而失去对手臂的控制能力,导致肌肉松紧关系紊乱。所以在演奏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能根据客观环境的改变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根据不同的曲风特点调节自己演奏时的情感,在平时练琴的时候就应该加强心理调解的练习。
综上所述,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的各种因素在实际演奏中往往相互交织、彼此转化,集中在技术上反映出来。因此,我们应该透过演奏中出现的各种表面现象,经过认真分析与鉴别,找出导致手续紧张、力度不够内在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分别予以克服。就力度而言,用力大小是关键。就速度而言,腕指灵活性是关键。就音质而言,用力巧妙与适度是关键。它们均与手臂的演奏机能密切相关。因此,要做一名优秀的扬琴演奏员,必须具备娴熟的演奏技巧,高深的音乐素养和广博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庞卓.东北扬琴的演奏风格及音乐创作[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04):151-154.
[2]王英.论扬琴演奏“点”、“线”、“面”的辩证统一[J].音乐探索,2010(03):82-84.
[3]王珺.东北扬琴的形成、发展与特征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11):163-164.
[4]张馨. 扬琴创新技法对扬琴艺术发展的影响[J]. 戏剧之家,2015(01):71.
[5]张新昊.扬琴演奏技法的创新与传承[J].音乐时空, 2016(02):29-30.
[6]管日.扬琴演奏中的滑抹音和压揉音[J].大众文艺, 2011(0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