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 引领扬州工业做强做大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n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五”以来,扬州市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第一方略,全市上下形成了“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的共识,工业经济发展实现了三次“大跨越”:200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200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尽管我市工业经济总量显著提升,但企业规模普遍偏低,航母型、领军型大企业大集团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市工业跨越发展的瓶颈。大企业、大集团在众多企业中虽只占少数,但正是这些“关键的少数”,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骨干与中坚。因此,尽快培植一大批大企业大集团,成为我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所在。
  
  一、强化制度创新,构筑企业内生源动力
  
  一是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2003年以来,我市组织了一场市直工业企业改革攻坚战并取得历史性突破,共有70家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5.1万名职工劳动关系得到依法调整和妥善安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推动企业现代制度建设与运作到位。
  二是推进管理机制创新。引导企业不断增强变革意识、危机意识,着力构建民主化决策体系、集约化计划管理体制、精细化成本控制机制、科学化绩效考核方式和全员全程化市场管理模式。高度重视企业战略管理,大力推行质量、环境、安全、计量等国际先进管理体系认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方式系统化和营销手段电子化。创新企业文化,推行人性化、亲情化人本管理模式,建设和谐企业。
  
  二、强化技术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做强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技术创新。近年来,我市通过改制重组和招商引资,非公企业所占比重大大提升,大多数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资主体、开发主体和应用主体,我们将进一步引导企业不断加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发。引导更多企业把技术创新作为核心战略,做到既注重加强自主创新,占领现实的消费市场;又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占领未来的高端市场。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加快建立技术、知识、管理、成果等要素参与效益分配制度,完善多层次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探索组建新型产学研合作开发联盟。引导企业加快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步伐,实现内涵式、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品牌创新,提高企业市场渗透力
  
  我省前50强企业中有六成以上是以名牌为龙头组建的企业集团。近年来,我市倾力实施名牌推进战略,通过质量创牌、科技树牌、诚信立牌、服务保牌、法律护牌等多策并举,培育出一批名牌产品群,目前已有9个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总数位列苏中苏北之首,仅次于苏锡常。为此,我们将进一步落实《扬州市名牌战略实施纲要》,加大对企业创牌工作的激励力度,着力解决大企业大品牌缺失和中小企业名牌缺乏的两大难题。引导企业强化“大品牌”意识,推动品牌的延伸与扩张,实现名牌产品的系列化、多元化。探索实施多品牌经营战略,形成中档、中高档、高档为主的品牌链。通过控股、买断、代理等方式,与一些国际品牌合作,为企业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品牌支持。不断放大名牌效应,把实施名牌战略与实现集约化规模经营结合起来,通过联合、兼并、投资、参股和收购等形式,吸引各类资源要素向名牌企业集聚,形成一批以名牌优势企业为主体、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的大企业大集团。
  
  四、强化人才创新,增强企业持续创造力
  
  我们将进一步确立“人才兴工、人才强企”的理念,全面创新人才的引进、选拔、培养和使用模式。充分利用我市人才引进政策,激励企业不惜重金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着力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发明成果的拔尖人才,引进一批善于组织科技研发团队、能够统领科技资源与生产要素配置的领军人才。鼓励私营企业树立开明开放的观念,抓紧引进和培养具有战略眼光、敢于干大事、善于创大业的高层次企业经营人才,业务精良的科技研发人才和技能熟练的技术工人。不断扩大选才视野,鼓励企业面向全国乃至全球招聘优秀经营管理人才。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利用长三角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密集,科技成果、高端人才富集,大力推进“借才、借智”工程,通过柔性引进和“知识流动”借用域外高端人才。在做强做大一批本土企业的过程中,锻炼造就一支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利用我市中高等职业教育发达的优势和最近中央出台政策支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机遇,大力培育高技能产业技术工人。努力营造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真正使企业成为人才创新的主阵地,人才成为企业做强做大的主力军。
  
  五、强化资本创新,放大企业规模扩张力
  
  我们将从三方面引导企业开展资本创新:
  一是加快上市融资步伐。上市融资,是企业破解资金瓶颈,在技术装备、管理机制上尽快与世界一流水平接轨的重要途径,是促使企业规范化、透明化运作和稳健发展的外部动力。目前,我市有6家上市公司,还有一批后备企业,下一步重点鼓励已上市企业创造条件再融资,后备企业加快上市融资步伐。
  二是加快战略重组步伐。近年来,我市一批市直工业企业通过战略重组重新焕发了生机,迅速壮大了规模。我们将继续引导其他企业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理念,寻找战略合作合资伙伴,加快战略重组步伐,优化资源配置,借势借力发展。同时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到市外乃至境外进行并购重组、产业扩张或直接到原料地、销售地投资办厂,为企业做大做强开辟新空间。
  三是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利用国际产业资本继续向长三角转移和我市对外交通条件实现根本性改善等机遇,大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办企业主题园区招商引资,实现滚动发展。
  
  六、强化政策创新,整合企业外部推动力
  
  2005年,我市在完成“一改”(国企改革)、实施“双创”(技术创新和二次创业)的基础上,结合沿江沿河开发和工业园区建设,提出了推进工业“三重”的思路,即整合力量,集中资源,加快推进“重要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我们在按照“突出重点、突破重点”和“择优扶强、抓大抓重”的理念,不断创新地方政策措施,优先扶持地方骨干企业和行业优势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还将继续加大对国家、省一些“含金量”较高的“政策资源富矿”的开发利用力度,综合推动地方工业企业做强做大。
  
  (作者系扬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其他文献
改革必要性与成功标准    从2002年建设部大力推进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到今天,公用事业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了,市场出现了两种相反的声音,一种观点认为应该继续推进改革,另一种观点对改革提出了质疑。  对公用改革提出质疑主要源于三点原因:改革是利益和体制的调整,部分人员和机构的既得利益受到了影响;有些公用事业改革项目的失败打击了有关方面改革的信心;人们对医疗、教育改革的议论引起了对公用事业改革的警觉。尽
林业兼具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加强林业工程技术推广,扩大林区覆盖面积是我国当前林业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近年来,中央政府和地方林业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部有关林业建设发展的法律
在我书桌的抽屉里,至今仍然保存着两份早已发黄的“法律文书”,一份起诉书复印件和一份刑事判决书复印件,那是我在1995年为参加省林业检察系统优秀公诉人竞赛之前而做的一次
法院文化的概念、特征与目标rn王洪伟(滕州市人民法院副院长):rn一、概念.法院文化是法院群体在长期的审判实践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共有的精神,是其特有的、共同遵守的一
东风解冻,万物复苏。3月的北京,在一片春光明媚、欣欣向荣的景象中,迎来一场盛事--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000多名人大代表和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对2013年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今年工作作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
【摘要】建筑工程的预算控制对工程的顺利实施及施工部门的效益都有极大的影响。做好预算的控制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并合理地控制工期。因此,企业和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对预算工作的投入和审核。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制定合理的审核制度,为预算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在监管上,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预算审核的管理工作,并牢牢把握市场变化规律,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对预算结果进行及时的调整。本文对工程造价超预算的
伴随着全球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通讯技术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对高品质的通讯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论文结合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概况,系统分析其发展史,讨论了当前阶段面临
【摘要】工程概预算的优劣性影响着工程的造价,关系着施工工程的收益,因此工程概预算务必要具备相当的科学性及准确性,才能保证施工单位及投资商的经济收益最大化。当前,市场环境、工程设计、政府政策等因素影响着工程的概预算费用,建筑施工的参与单位可以通过提升概预算工作人员的估算能力,充分理解施工设计理念、避免错误施工,掌握建筑材料的行情、减低工程投资等方法降低客观及主观因素对工程概预算造成的影响,保证施工正
2005年岁末,省法院制定发布了《山东省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方案》(下称“二五”改革方案),对2004年至2008年全省法院改革的基本任务、总体目标、主要内容和措施等作了全面部署